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考古文物 > 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030295132
作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编
页数:420页

章节摘录

插图:云南保山老虎洞旧石器遗址石器研究朱之勇1吉学平2(1.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昆明,650091;2.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650124)老虎洞遗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图一),该遗址于1987年由施甸县文物管理所乐琪同志发现并于同年进行了初步清理发掘,初步判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2005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到此调查,进行了剖面清理采样,筛选出大量动物化石及数十件石制品,同时也采集了多个14C测定年代样本。图一老虎洞旧石器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一、地理位置与地层老虎洞遗址位于施甸县姚关古湖盆南端,西北距离姚关镇约1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9°14′30″,北纬24°34′33″,海拔1839米。地层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9层:第①层:钟乳石、钙板、局部形成大石笋,厚30~40厘米。第②层:钙质胶结褐色粉砂质黏土层,有碎骨片及灰岩角砾,厚20厘米。第③层:上部为褐红色,下部为褐色黏土质粉砂质,含碎骨化石,厚20厘米。第④层:钙质胶结褐色黏土质粉砂层,含大量骨、牙化石、炭屑、烧骨及灰岩角砾,厚50厘米,采碳样LHD-C4,具水平层理。第⑤层:岩屑层,含大量碎骨、牙化石及炭屑,钙质胶结较轻,厚50厘米。第⑥层:钙质胶结黏土质粉砂层间夹黏土层,含大量灰岩角砾、碎骨化石、石制品,厚40厘米,采碳样LHD-C3。第⑦层:黏土质粉砂层,松散几乎无胶结。含灰岩角砾,排列无定向性,厚20~30厘米,采碳样LHD-C2。第⑧层:褐色黏土层,较纯净无灰岩砾石及化石,厚10厘米。第⑨层:粉砂质黏土层,钙质胶结较轻,含直径较小的灰岩角砾块,含碎骨、牙及大量啮齿类动物化石,采碳样LHD-C1,厚150厘米。该层下为石灰岩基底及其风化层。二、石制品本文所研究的石制品都来源于遗址的第⑥层,共有65件,包括石核、石片、似石叶、手镐、砍砸器和刮削器等类型。石质多为变质的硅质岩和红色、粉红色砂岩,少量为硅质灰岩(表一)。1.石核共12件,包括单、双台面石核两种类型。以变质岩为主,其长、宽、厚和重量的情况见表二。表二石核类综合测量数据一览项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偏差值长度(厘米)9.35.37.51.39宽度(厘米)6.845.30.95厚度(厘米)9.24.65.51.3重量(克)623132312140单台面石核共10件。石料以变质岩为主。台面以自然面为主,以片疤为台面者仅2件。有8件标本风化较重。标本GLGS-10070,台面由整块片疤构成,工作面上有2块清晰的片疤,其中一块完整,打击点等痕迹在其上清晰可见,长、宽、厚分别为9.3、6.75、4.8厘米,重333克(图二,1)。图二遗址出土石制品1.单台面石核(GLGS-10070)2.双台面石核(GLGS-10035)3、4.似石叶(GLGS-10119、GLGS-10120)5、6.石片(GLGS-10098、GLGS-10045)双台面石核共2件。其共同特征是以砾石为毛坯,先以砾石面为台面剥下第一个石片,然后在以该石片的片疤为台面,以转向打法剥离下第2个石片。标本GLGS-10035,石材为非完整的砾石,长、宽、厚分别为7.85、5.7、5.9厘米,重370克(图二,2)。除去甲、乙、丙对应的陶器组合中的共同元素筒形罐后,豆与甲人群对应、盆与乙人群对应、豆和盆的组合与丙人群对应,丙人群的文化是将甲、乙文化中二元对立的两极元素相加而成的。豆、盆、筒形罐代表的文化因素呈两个层次的对立,第一个层次是豆和盆的对立,第二个层次是二者与筒形罐的对立。探究其文化传统渊源,这一现象反映了庙底沟文化时期太行山以东一只以豆为代表的文化和另一只以盆为代表的文化,与燕山以北筒形罐为代表的文化相遇后发生了文化重组。豆和盆被纳入当地筒形罐的文化系统中,筒形罐成为豆、盆对立的载体,而脱离了筒形罐的文化环境二者便失去了联系,对立关系无从谈起,从这一角度而言又发生了融合。石棚山墓地人群体质人类学特征表现出明显的东亚蒙古人种和北亚蒙古人种二重特征。文化特征和文化传统在墓地中的形式,大多是两个层次的二分构成形式上三分,三分的文化人属性和二分的自然人属性,构成了庙底沟文化解体以后,华与夷在北方地区融合的人群组织特征。5.结论墓地多种现象的对应关系有着相同模式,即:两个层次的二元对立,通常第一个层次的二元对立的一极具有二重属性,另一极有两个具有单一属性的元素与之对立,第二个层次是具有单一属性的两个元素之间的对立;或可视为是二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三分,三分格局中总有一个元素,分别与其他的两个元素相对应,构成本质的二分和形式的三分。以上分析涵盖了石棚山墓地人群的认知体系的三方面内容,这一模式可以视为墓地人群思维的基本模式。

书籍目录

云南保山老虎洞旧石器遗址石器研究
海林炮台山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器研究
中朝邻境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比较研究
红山文化渊源探讨
大南沟石棚山墓地的社会学考察
青海出土直内卷角铜钺的年代及其他
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青铜钉齿马具——北方草原与中原青铜文化交往的新证之一
中亚天山、费尔干纳与帕米尔地区的早期铁器时代研究——与新疆地区的文化交往
呼伦贝尔地区两汉时期考古遗存的分组与演变关系
北方地区西汉早期墓葬研究
高句丽平壤期王陵考略
朝鲜境内发现的高句丽山城
棘鞨陶器的分区、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
西出巂唐无故人——论保山汉营古城址应即巂唐城并为“南丝路之阳关”
法库叶茂台23号辽墓出土陶瓷器初探
对完颜希尹墓地出土“铁券”性质的新认识
金陵与畿上塞围——左云北魏遗存初识
从金陵考古发现看金代女真人的汉化问题
奉国寺大雄殿的元、明时期壁画
古代气候事件与古代文化问关系的再思考——以全新世大暖期的赤峰地区为例
辽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与生态环境
新疆哈密拜其尔墓地出土古代人类体质特征初步研究
抚顺施家墓葬人骨研究
辽宁抚顺施家高句丽墓地人骨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中国绵羊起源的分子考古学研究
家猪起源与古代dna研究
陶器岩相分析在史前陶器产地和交流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因素对露天石质文物的危害——以集安市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为例
敖恩套布和西固仁茫哈遗址复查与遗存辨析
吉林洮南四海泡子四处遗址调查与初步认识
昭苏河流域石砌建筑调查简报
2008年集安市洞沟古墓群考古发掘报告

编辑推荐

《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系列学术丛书。本辑收录考古调查报告及研究论文32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可供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及高校考古、历史专业学生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