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知识-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2013最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 专用知识-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2013最新版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04744166
作者: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编写组
页数:288页

章节摘录

  二、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信用货币和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等。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1.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较早的货币制度之一,16世纪开始盛行。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法偿能力;规定银铸币和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国际间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入和输出;流通中的纸币可以与银币自由兑换。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容是金银两种金属均为币材,以金银铸币为本位货币。金银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在国际间能自由输出入。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金银复本位制的优点:币材充足,能够满足流通需要;复本位制下,金银比价由政府规定,能够反过来影响金银的市场价格,有利于金银币值的稳定;便于交易,人们可以根据交易额的大小选择金币或者银币进行支付。但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相背离,致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则充斥市场,这种现象即为“格雷欣法则”。  3.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所包括的主要类型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金币本位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和输出。  ……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银行业常识
第一章 银行业相关基础知识
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节 信用与利息
第三节 金融机构与中国银行业
第四节 货币基础理论
第五节 金融市场
第六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七节 货币政策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一节 资本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二节 负债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三节 现金及证券投资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 贷款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五节 中间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六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方法
第七节 商业银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管理
第八节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与绩效评价
第九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第二篇 财会常识
第一章 会计基础知识
第一节 会计概述
第二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
第三节 账户与借贷记账法
第四节 会计凭证
第五节 会计账簿
第六节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七节 财产清查
第八节 财务会计报告
第九节 会计档案
第二章 商业银行会计
第一节 商业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第二节 现金出纳业务核算
第三节 存款业务核算
第四节 贷款业务核算
第五节 支付结算业务核算
第六节 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核算
第三章 财务管理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第二节 财务分析
第三节 投资管理
第四节 筹资管理
第五节 营运资金管理
第六节 收益分配管理
第三篇 计算机常识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节 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第三节 操作系统的使用
第二章 文字处理
第一节 Word2003启动和退出
第二节 Word2003窗口的组成
第三节 Word2003文档的创建与保存
第四节 设置文档视图
第五节 文本的录入
第六节 文档的编辑
第七节 文档的格式排版
第八节 图文混排
第九节 表格设置
第十节 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
第三章 幻灯片制作
第一节 POWERPOINT2003概述及基本操作
第二节 演示文稿的风格统一
第三节 插入对象一
第四节 插入对象二
第五节 动画效果与超级链接
第六节 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打印
第四章 表格处理
第一节 Excel2003概述
第二节 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第三节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第四节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格式
第五节 编制表格
第六节 表格格式
第七节 窗口的操作
第八节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第九节 数据管理
第十节 图表使用
2012年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真题精选
中公教育·2013年山西农信社笔试、面试面授课程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

编辑推荐

  中公教育专家在深入研究山西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真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该考试各的命题特点,在分析命题趋势的基础上编辑了本书,帮助大家从整体上认识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在最大程度上掌握考点,提升学习效率。  市面上的备考资料各有特色,各自针对的考点、难点、侧重点都是有所差异的,所以在备考资料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除此之外,考生还应结合自身优劣选择能让自己查漏补缺、能让自己有提升的备考资料。在此,你不妨选择它。

作者简介

《中公•金融人2013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专业知识(最新版)》完全针对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考试专业知识部分,不管是在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在模拟试题的编排方面,均严格遵从近几年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考试笔试专业知识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和考试特征。并以简练的行文体例——篇章节、实用的内容要点、精选历年经典真题、附加全套最新真题为基本特色,切实提高考生应考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农经济、金融、会计等。

图书封面


 专用知识-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专用教材-2013最新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第一章 银行业相关基础知识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所有者以货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换。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1.(判断)货币发挥着一般等价物作用,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答案】T。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具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由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2.(多选)现代经济越来越离不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下列选项属于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表现的有( )。A.税款缴纳 B.贷款发放 C.工资发放 D.商品赊销【答案】ABCD。解析: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在银行发放贷款的情况下,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从银行单方面转移到借款人,这时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故本题选A、B、C、D。 (二)货币的作用其一,从货币的功能来看,货币的积极作用表现在:(1)作为交换媒介,货币降低了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降低了价值衡量和比较的成本,为实现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2)作为价值贮藏形式,货币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形式,丰富了贮藏手段。其二,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在整体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推动经济合理运行和持续增长;核算社会劳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经济联系,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实现社会产品分配,提高和改善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调节控制经济运行。(三)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流通的规模是由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间内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周转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用公式表示为: ■=■(四)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纸币是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的,作为价值符号,它代替了金、银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纸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的所需金属货币量为限。纸币因其本身没有价值,不能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如银行券、支票、期票和汇票等。银行券是其主要形式。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的,它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信用关系。二、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信用货币和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等。(二)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1.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较早的货币制度之一,16世纪开始盛行。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法偿能力;规定银铸币和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国际间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入和输出;流通中的纸币可以与银币自由兑换。2.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容是金银两种金属均为币材,以金银铸币为本位货币。金银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在国际间能自由输出入。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金银复本位制的优点:币材充足,能够满足流通需要;复本位制下,金银比价由政府规定,能够反过来影响金银的市场价格,有利于金银币值的稳定;便于交易,人们可以根据交易额的大小选择金币或者银币进行支付。但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相背离,致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则充斥市场,这种现象即为“格雷欣法则”。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所包括的主要类型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金币本位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和输出。4.纸币本位制纸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本位货币使用纸币而不与黄金发生任何联系的一种货币制度。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纸币的发行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其发行量完全取决于实现货币政策的需要;(2)纸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与发行量成反比,与商品供应量成正比;(3)纸币的流通完全决定于纸币发行者的信用;(4)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保证纸币具有一定的强制接受性。纸币流通条件下,保证币值的稳定是货币制度的核心,必须要以社会公众提供给中央银行分配的资源或资产作为稳定币值的基础。(三)国际货币制度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称为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确定和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货币制度大体可分: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制度、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和欧洲货币体系。(四)我国的货币制度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一种“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即在中国实行人民币制度,而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人民币是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主币“元”是我国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辅币与主币一样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人民币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并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第二节 信用与利息一、信用和信用工具(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一般认为,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信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其一,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二,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历史上,信用基本上表现为两种典型的形态:高利贷信用和借贷资本信用。(二)信用活动的构成要素1.债权人与债务人信用活动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信用的发生要以授信人对受信人的偿还承诺信任为前提。具体来看,现代信用活动中的主体,即债权人与债务人可以有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几种。个人、企业、政府及有联系的国外各单位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有些是直接发生的,但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金融机构媒介而形成的。作为信用关系中间媒介的金融机构,它一方面有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支出,另一方面还有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吸收资金从而形成债务贷出款项,构成债权。这是作为中间媒介的金融机构的自身特点。对于它们自身的经常收入和日常支出,其结果既可能盈余也可能出现赤字,此时,它也会与其他单位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即表现出了金融机构经营活动所独具的特征。2.时间间隔信用活动的发生,必然具有资金转移的时间间隔,它是构成货币单方面让渡与还本付息的基本条件。3.信用工具信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信用以口头承诺,账面信用为依据,尚未使用正式的信用工具;第二阶段的信用关系是以正式的书面凭证为依据,如借贷契约、债务凭证等,这些构成了真正的信用工具;第三阶段是信用工具流动化的阶段,即各种信用工具,如债券、票据等都可以上市流通转让。(三)信用的基本形式信用的基本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1.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商业信用的特点有:(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而其局限性主要有:(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本数量的限制;(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3)商业信用在管理调节上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且局限在企业之间。此外,它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2.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在产品赊销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买方提供融资支持,并帮助卖方扩大销售。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方式授予企业信用,贷款和还贷方式的确定以企业信用水平为依据。商业银行对不符合其信用标准的企业会要求提供抵押、质押作为保证,或者由担保公司为这些企业做出担保。后一种情况实质上是担保公司向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了信用,是信用的特殊形式。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具有以下优势:(1)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可上游企业贷给下游企业,也可下游贷给上游。可小额聚成大额,也可大额分散成小额。满足长、中、短贷款的不同需要。(2)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3)能够创造信用。发放贷款给企业,企业根据需要,可再次贷款给其他企业。3.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因此,国家信用是一种国家负债。它的作用表现在: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4.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由商业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信用机构以商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主要有赊销和消费贷款两种方式。目的是解决消费者支付能力不足的困难,重点用于耐用消费品、支付劳务费用和购买住宅等方面的需要。一般来说,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总供给的能力与水平。总供给的水平越高,消费信用的规模一般越大。(2)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若居民的实际收入较低,偿还能力不高,一味地发展消费信用则会导致风险加大。(3)资金供求关系。它与消费信用的规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若资金供求紧张,消费信用的规模就越大。(4)消费观念和文化程度。它制约着消费信用这种信用方式的普及程度和消费总量。如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消费信贷起步较晚,规模也较小,但近年来发展很快,主要体现在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的增长上。5.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主要指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政府间信用通常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向外国政府借款的行为。(四)信用工具1.信用工具的含义及其特征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金融工具。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①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按期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②流动性,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③收益性,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④风险性,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2.信用工具的分类(1)按信用形式划分。按信用形式划分,可分为:①商业信用工具,如各种商业票据等;②银行信用工具,如银行券和银行票据等;③国家信用工具,如国库券等各种政府债券;④证券投资信用工具,如债券、股票等。(2)按期限划分。按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一般以1年为界,1年以上的为长期,1年以下则为短期。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是指国库券、各种商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等。西方国家一般把短期信用工具称为“准货币”,这是由于其偿还期短,流动性强,随时可以变现,近似于货币。3.传统的信用工具(1)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是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护自己权益的一种债务凭证。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2)支票。支票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支票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3)银行票据。银行票据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流通工具,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4)债券和股票。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债权凭证。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其投资者,证明其所投入的股份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二、利息与利率(一)利息及其计算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显然,没有借贷,便没有利息。1.利息的本质在西方经济学家们看来,利息是对放弃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补偿,主要理论有“节欲论”“时差利息论”和“流动性偏好论”。马克思的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①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②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③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 2.利息产生的原因(1)延迟消费。当放款人把金钱借出,就等于延迟了对消费品的消费。根据时间偏好原则,消费者会偏好现时的商品多于未来的商品,因此在自由市场会出现正利率。(2)预期的通胀。大部分经济会出现通货膨胀,代表一定数量的金钱在未来可购买的商品会比现在少。因此,借款人需向放款人补偿此段期间的损失。(3)代替性投资。放款人可以选择把金钱放在其他投资上。由于机会成本,放款人把金钱借出,等于放弃了其他投资的可能回报。借款人需与其他投资竞争这笔资金。(4)投资风险。借款人随时有破产、潜逃或欠债不还的风险,放款人需收取额外的金钱,以保证在出现这些情况下,仍可获得补偿。(5)流动性偏好。人会偏好其资金或资源可随时立即交易,而不是需要时间或金钱才可取回。利息亦是对此的一种补偿。3.利息的计算方法(1)单利法。单利法是指只对本金计息,不对利息计息的方法。因此,每期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其计算公式为:F=P(1+i•n)。式中,F表示第n期期末的本利和;P表示本金;i表示计息期单利利率;n表示计息期。(2)复利法。复利法就是对利息也计息的方法,即由本金加上先前周期中累计利息总额进行计息,也就是“利滚利”。其计算公式为:F=P(1+i)n,式中F,P,i,n的含义同单利计算公式。从以上的公式可以看出,单利计息贷款与资金占用时间之间是直线形变化关系,利息额与时间按等差级数增值;而复利计息贷款与资金占用时间之间则是指数变化关系,利息额与时间按等比级数增值。当利率较高、资金占用时间较长时,所需支付的利息额很大。所以,复利计息方法对资金占用的数量和时间有较好的约束力。(3)有效利率与名义利率。利息通常是按年计算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利息的周期与利率周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有时计算复利的次数会多于计息期数。这样就出现了“名义利率”和“有效利率”。所谓名义利率是指计息周期的实际利率乘以一个利率周期内的计息期数所得的利率周期利率。如月利率为1%时,年利率为1%×12=12%,该年利率称为“名义利率”。它没有考虑年内计息周期间的复利影响。所谓有效利率是指利率周期和计息周期一致时对应的利率。如年利率为12%,若按年计息,则年利率12%称为“有效利率”。例如,某人在银行存款10 000元,按月利率1%计算复利,按月计息,则一年后的本利和为:F=P(1+i)n=10 000(1+1%)12=11 268.25(元),则其年利率=12.68%。12.68%考虑了年内复利影响,是考虑年内计息周期月与月之间的复利影响的年利率,是“有效利率”。设名义利率为r,实际利率为i,每年计息期数为m,则每一计息期的利率为:i=r/m,因而,实际利率为:i=(1+ r/m)m-1。在一定的年利率条件下,计息期越短,即计息次数m越大,其实际利率越大;当计息周期为无限小时,即连续复利条件下的利率最大。(4)现值与终值。经济学上,将现在的货币资金价值称为现值,将现在的货币资金在未来的价值称为终值。在进行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之前,首先明确几个相关的参数符号的概念和含义。i——利率或折现率。把根据未来的现金流量求现在的现金流量时所使用的利率称为折现率。一般对利率和折现率不加区别,统统以i表示,且一般指年利率或年折现率。n——复利的计息期数。指投资项目从开始投入资金到项目的寿命周期终结为止的整个期限内,计算利息的次数,通常以年为单位。P——现值。表示资金发生在(或折算为)某一特定时间序列起点时的价值。F——终值。表示资金发生在(或折算为)某一特定时间序列终点时的价值,即期末本利和的价值。①一次支付终值计算(已知P求F)。一笔资金P,按年利率i计算,n年以后的复本利和公式为:F=P(1+i)n,式中的(1+i)n称为一次支付终值系数,用(F/P, i,n)表示。②一次支付现值计算(已知F求P)。由终值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现值P= F(1+i)-n,式中(1+i)-n称为一次支付现值系数,也可称为折现系数或贴现系数,用符号(P/F,i,n)表示,一次支付现值系数是指未来一笔资金乘上该系数就可求出其现值。现值与终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正好相反,因为终值系数和现值系数互为倒数。在P一定、n相同时,i越高,F越大;在i相同时,n越长,F越大。在F一定,n相同时,i越高,P越小;在i相同时,n越长,P越小。(二)利率及其种类利息率,简称利率,是借贷期内利息额对本金的比率。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利率有多种划分方法:(1)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2)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和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官方利率是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如银行公会等)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3)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可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的利率。(4)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5)按借贷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通常以1年为标准。凡是借贷期限满1年的利率为长期利率,不满1年的则为短期利率。(6)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7)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三)利率的决定因素1.社会平均利润率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率同利润率,准确地说同平均利润率有着密切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高,银行就要按较高的利率收取或支付利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或其他客户愿意支付较高的利息向银行借贷。因为即使利息高,生产和经营仍能获得较多的利润。同样,银行也就会向存款者支付较高的利息以吸取更多的存款。平均利润率下降时,情况就会相反。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利率是一定的利润率水平下对企业利润的分割比例,因而在利息率水平的具体确定上,借者之间、贷者之间以及借贷者之间的竞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当供过于求时,利率下降。3.物价水平价格与货币购买力大小有直接关系,物价上涨,货币会贬值,货币购买力将下降;物价下跌,货币会升值,货币购买力将上升。由于货币形式的借贷资金体现着一定量的货币购买力,因而物价升降引起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影响借贷双方对资金价格的评价。物价上涨,货币相应贬值,如果银行的存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其实际利率就是负利率。这样,在银行存款不仅得不到实际收益,甚至本金也受损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减少甚至不会再去存款。只有银行存款利率高于物价上涨率,才能起到吸引存款的作用。因此,在制定调整利率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4.国际利率水平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利率如果不平衡,就会引起国际间资金流动,以致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将吸引外资流入,国内信贷资金供应增加;反之,如果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将引起国内资金外流,国内信贷资金减少。5.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依赖于组织结构、物质实力和经济手段,利率正是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政府根据需要调整官方利率,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动。通过利率水平的升降调节总供给或总需求,抑制或鼓励某一地区、部门、企业的发展。(四)利率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让渡必须是有偿的,这种有偿的手段就是利率。有了利率的存在,可使闲置资金者主动让渡资金的使用权,从而使社会能够聚集更多的资金。利用利率可调节货币流通量,保证货币流通正常运行;利用利率杠杆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利用利率杠杆,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的发展;通过利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当发生严重的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巨额的顺差时,可将本国利率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的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第三节 金融机构与中国银行业一、中央银行(一)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包括:中央银行与政策性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全国及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构成了我国金融的决策及执行、业务经营及监管机构体系。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各国的中央银行或类似于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均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挥着宏观调控作用。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职能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具体体现在其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这三大职能上。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了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统一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形成的最基本的动因。作为银行的银行,表明它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工商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这一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集中存款准备金、最后贷款人和组织全国的清算。所谓国家的银行(或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等。主要通过以下五方面得到体现:第一,代理国库;第二,代理国家债券发行;第三,对政府给予信贷支持;第四,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黄金的买卖和管理;第五,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三)中央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货币发行、集中存款准备金、贷款、再贴现、证券、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的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等,可概括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1.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是指由社会各集团和家庭个人持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负债业务有: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及其他负债业务。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各种债权。资产业务有:贷款、再贴现、证券买卖、金融外汇储备、其他资产业务。3.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指的是清算业务,主要有:集中办理票据交换、清算交换差额、办理异地资金转移、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为跨国交易的支付提供清算服务。(四)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1.金融监管的一般内容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监管包括对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具体监管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市场准入的监管、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市场退出的监管。(1)市场准入的监管。这是国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监管的开始。各个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一般都参与金融机构设立的审批过程。银行申请设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最低限度的认缴资本额;二是具有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金融机构经批准开业后,中央银行还要对金融机构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以便更好地实现监控目标的要求。(3)市场退出的监管。各国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监管都通过法律予以明确,并且有很细致的技术性规定。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立取决于金融监管模式,金融监管模式分为混业监管和分业监管模式。1992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全国唯一的监管机构,在国务院领导下承担对全国所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正式形成。2.中央银行与银行业国际监管各国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与突破,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正式通过并颁布了“巴塞尔协议”。首先,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以资本充足性管理为核心的风险资产管理模式,从资本构成及资产风险权数来控制银行资产的风险,增强银行的稳定性,为国际银行统一监管提供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其次,巴塞尔协议将银行的表外项目纳入了银行资产管理范围,减少了表外业务急剧扩张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最大突破,有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再次,巴塞尔协议为国际金融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使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成为可能和必然。巴塞尔委员会于1997年推出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七大部分,共25条。主要内容有: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发照和结构、审慎法规和要求、持续银行监管手段、信息要求、正式监管权力和跨国银行业。二、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的特征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第一,商业银行是一个信用授受的中介机构;第二,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企业;第三,商业银行是唯一能提供“银行货币”的金融组织。商业银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2)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于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内容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或者与之相联系的金融服务。(3)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相比又有所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门市服务)和“批发业务”(大额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而专业银行只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服务。(二)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2.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融通货币资本以外,还执行着货币经营的职能。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3.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是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利用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是各种金融机构中唯一能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机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转账和支票流通。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信贷活动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而活期存款是构成货币供给量的主要部分,因此,商业银行就可以把自己的负债作为货币来流通,具有了信用创造功能。4.金融服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企业的业务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也日益剧烈化,银行由于联系面广,信息比较灵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银行业务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具备了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条件。咨询服务、对企业“决策支援”等服务应运而生,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专业化的发展,又要求把许多原来的属于企业自身的货币业务转交给银行代为办理,如发放工资,代理支付其他费用等。个人消费也由原来的钱物交易,发展为转账结算。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在强烈的业务竞争压力下,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三)商业银行的业务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有负债业务、资产业务、表外业务三种业务。1.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指银行通过吸收和借入等形式来筹集经营资金的活动。它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主要的业务,构成银行经营的基础。负债业务的内容包括以下四项:(1)自有资金。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是指其拥有所有权的资本金,主要包括股本金、储备资金以及未分配利润。其中,股本金是银行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储备资本即公积金,主要是税后利润提成而形成的,用于弥补经营亏损的准备金;未分配利润是指经营利润尚未按财务制度规定进行提取公积金和分利处置的部分。(2)存款负债。存款负债是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各种个人储蓄存款和单位存款。存款负债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也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存款负债约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70%~80%。(3)借款负债。借款负债是商业银行通过票据的再抵押、再贴现等方法向中央银行融入的资金和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向其他银行借入的短期资金。(4)其他负债。其他负债是指商业银行利用除存款负债和借款负债以外的其他方式形成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金融债券负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负债、买卖有价证券、占用客户资金、境外负债等。在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自有资金是基础,标志着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存款负债是其主要业务,标志着商业银行的经营实力;借款负债和其他负债是商业银行资金的重要调剂和补充,体现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力。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资产业务亦称“授信业务”,是指银行用其经营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的业务,主要分为储备资产、信贷资产和投资业务等内容。(1)储备资产。储备资产是银行为应付存款提取而保存的各种形式的支付准备金的总称。储备资产包括库存现金、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存放在同业的存款、托收未达款项和托收中现金以及坏账准备金等。(2)信贷资产。信贷资产是指银行所发放的各种贷款所形成的资产业务。按保障程度(风险程度),贷款可划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抵押(贴现)贷款。按期限,贷款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1年以内为短期贷款;1~7年为中期贷款;7~10年为长期贷款。以期限划分贷款种类,主要作用是有利于银行掌握资产的流动性,便于银行短、中、长期贷款保持适当比例。按对象和用途,贷款可以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投资贷款、证券贷款等。按贷款的质量或占用形态,贷款可以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等。(3)投资业务。投资业务是指银行参与有价证券买卖而持有证券所形成的业务。银行投资购买有价证券主要包括:①购买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债券,此业务约占证券业务的70%左右;②购买地方政府发行的证券;③购买公司(企业)发行的各种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这种业务风险大、占用资金时间长,因此,银行投资此业务的比重较小。3.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如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以及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通常被称为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内容包括以下五项:(1)转账结算和汇兑业务。转账结算业务又称“非现金结算”或“划拨清算”,即用划转客户存款余额的办法来实现货币收支的业务活动。转账结算业务主要是银行支票、银行汇票等结算业务,这是银行中间业务中最频繁、量最大的业务。汇兑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客户交付的款项汇往异地的指定收款人的业务活动。(2)承兑与信用证业务。承兑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企业的商业票据进行担保,承诺到期一定付款的业务活动。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担保付款的业务,可以解决买卖双方互不了解信用能力的矛盾。银行经营信用证业务可以从中收取手续费,并可占用一部分客户的资金。(3)代收业务。代收业务指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替客户根据各种凭证收取款项的业务。代收业务的主要凭证有支票、有价证券、商品凭证、外汇和其他票据。(4)同业往来。同业往来是指银行之间在办理各种业务时建立的往来关系。银行在办理汇兑、信用证、代收等业务时,需要在不同地点或两家以上的银行之间进行。如果这些银行之间没有隶属和联行关系,就需要事先订立契约,并建立往来账户,通过往来账户办理相互之间互托的收付事项。(5)银行卡业务。银行卡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各种形式的银行卡供持卡人办理存取款、转账支付等业务活动。银行卡有信用票卡、自动出纳机卡、记账卡等多种形式。除上述业务之外,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还包括代客买卖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咨询业务等。(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对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进行科学的协调和管理,以实现在保证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盈利的战略目标。1.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是高负债率、高风险性和监督管制的严格性。其经营原则表现为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以及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权衡的原则等。(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商业银行之所以必须首先坚持安全性原则,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首先,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受不起较大的损失;其次,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强调它的安全性;最后,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因此,保证安全性经营就必须控制风险。(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双重含义。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它既指速动资产,又指在速动资产不足时其他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转变为速动资产的能力。(3)盈利性。追求盈利是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的一个共同目标。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等负债业务,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通过发放贷款、经营投资等资产业务,把集中起来的资金运用出去,弥补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暂时资金不足。商业银行通过这种资金运动,把社会资金周转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融通到暂时不足的地方去,解决了社会资金周转过程中资金闲置和不足并存的矛盾,使社会资金能够充分运用,这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而且商业银行也能从资金运用中得到利息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2.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1)资产管理方法。资产管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管理理论,它主要包括:①资金总库法。又称资金汇集法,或者资金集中法。其基本操作程序是:由银行将来自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金池”,将“资金池”中的资金视为同质的单一来源,然后将其按照资产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梯次分配;②资金分配法。又称资金配置法、资金转换法。此方法认为,资产的流动性和分配的数量与获得的资金来源有关。也就是按照不同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和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决定资产的分配方法和分配比例,建立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的对应关系,把各种资金来源按照周转速度和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分别按不同的比重分配到不同的资产形式中去;③线性规划法。该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然后确定制约银行资产分配的限制因素作为约束条件,最后求出目标函数达到最大的一组解,作为银行进行资金配置的最佳状态。 (2)负债管理方法。负债管理方法的核心内容是银行通过从市场借入资金,调整负债流动性需要来满足资产的需要,以此来扩大负债与资产的规模。负债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两种:①储备头寸管理方法。是指银行借入资金补足一级储备,以满足存款提取和贷款要求,通过营运头寸调度来保持高收益、低流动性的资产;②全面负债管理方法,又称纯负债管理方法,是银行通过借入外来资金持续扩大资产负债规模的方法。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负债进行组合而获取相当收益并承担一定风险的管理方法。它主要是应用经济模型来综合协调与管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所用的经济模型主要是融资缺口模型(Funding Gap Model)和持续期缺口模型(Duration Gap Model)。三、专业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政策性专业银行政策性专业银行是相对于商业银行及商业性专业银行而言的。它是政府出于特定目的设立,或由政府施以较大干预,以完成政府的特定任务,满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专业银行。1.开发银行开发银行(Development Bank)指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性贷款的银行。一般是一国政府为满足国内经济建设长期开发性投资需要设立的。各国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资及发行国内债券。广义上的开发银行包括三大类,即全球性开发银行、区域性开发银行和本国性开发银行。在我国,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向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政策项目及其配套工程发放贷款,从资金来源上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2008年底,国家开发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具有商业银行的性质。2.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指专门向农业提供信贷及其相关金融服务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由政府拨款,另一种是由国家提供初创资金,以后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国外借款等形式筹措长期资金。在我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3.进出口银行进出口银行指专门为本国商品进出口提供信贷及其相关服务的银行。这类银行通常是政府的金融机构,也有半官方性质者。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二)商业性专业银行商业性专业银行是相对一般性商业银行及政策性专业银行而言的。商业性专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专门性金融业务的银行。这类银行主要包括储蓄银行、投资银行、抵押银行,还包括商业性农业银行和商业性外贸银行。1.储蓄银行储蓄银行泛指专门办理居民储蓄业务并以储蓄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储蓄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其资金运用主要包括投资政府债券、公司股票及债券、发放抵押贷款、对个人提供分期付款的消费信贷、对市政机构发放贷款等方面,剩余资金转存商业银行生息。2.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指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投资银行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发行本行股票和债券筹集的。此外,也可以向其他银行取得贷款。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有以下方面:公司融资;为公司股票及债券的发行提供咨询、担保服务,并代理发行或包销股票及债券;参与公司的创建、改组及投资活动,为公司的设立、合并、收购、调整及投资财务等提供服务;充当政府机构筹资顾问,包销本国及外国债券;参与货币市场活动,从事银行大额存单、承兑汇票、国库券、公债的买卖业务。3.抵押银行抵押银行即不动产抵押银行,泛指专门经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抵押放款的长期信用机构。抵押银行的资金通过发行不动产抵押证券筹集,同时也吸收存款,但存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不大。贷款业务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土地为抵押品的贷款。另一类是以城市房屋等不动产为抵押品的贷款。(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泛指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或金融公司、租赁公司、农村及城市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等。1.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它的主要经营活动包括财产、人身、责任、信用等方面的保险与再保险业务及其他金融业务。2.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是指专门从事各种有价证券经营及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在许多国家,证券公司与投资银行是同一类机构,经营的业务大体相同。3.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也称信托公司。它是以资金及其他财产为信托标的,根据委托者的意愿,以受托人的身份管理及运用信托资产的金融机构。4.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是美国、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对从金融机构中剥离出的不良资产实施公司化经营而设立的专业金融机构。5.财务公司财务公司也称金融公司,指以经营消费信贷及工商企业信贷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6.租赁公司现代租赁公司是指专门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它是融资与融物为一个统一过程的信用活动。7.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是由社员自愿集资结合而成的互助合作性金融机构。8.基金组织基金组织是指筹集、管理、运用某种专门基金的金融机构。比较重要的基金组织主要有两类,即养老(退休)基金组织和互助基金组织。(四)外资银行外资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下列机构:一家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一家外国银行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外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代表处。其中,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统称为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按照《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按照银监会批准的业务范围,可以经营部分或者全部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外国银行分行按照银监会批准的业务范围,可以经营部分或者全部外汇业务以及对除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业务。因此,外资银行若想与中资商业银行一样经营全面的外汇和人民币业务,即享受国民待遇,必须设立具有独立资格的法人银行,即外商独资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第四节 货币基础理论一、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概念经济学家们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把货币需求定义为:为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有多少货币来支撑。或者说流通中的商品需要多少货币来媒介它的交换,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和费雪方程式就是这种类型。又从微观角度出发,把货币看作个人持有的一种资产,把货币理解为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人们愿意用货币保留的财富量。从剑桥学派提出现金余额学说后,经济学家主要是从后一种角度来理解货币需求的。(二)货币需求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1.经济运行对货币的客观需求经济运行对货币的需求及需求量,是指在经济运行中按照货币流通规律要求的货币和货币量。货币流通规律是指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与商品价值对比前提下的量的比例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间的比例关系。根据这一比例关系,货币发行量必须与需要量相适应。在现实生活中,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主要包括:(1)流通中的商品量;(2)商品价格的涨跌;(3)货币流通速度;(4)市场商品供求变化;(5)人口数量;(6)城乡关系、城乡经济发展程度;(7)交通运输发展状况;(8)社会分工发展程度;(9)信用经济、信用制度发展水平等。2.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是指企业、单位、个人和政府部门对货币的需求,如企业需要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等对货币的需求。个人用货币购买商品、支付劳务、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或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以及预防不测之需等也表现为货币需求。经济主体对货币需求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居民在一定时期的收入水平;企业经营规模及货币收支流量;利率高低;价格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3.名义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同一货币单位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数量。名义货币需求与价格的涨跌是按同比例变动的。可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为:Md=PQV,式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P为在市场上与货币交换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指数,Q是以货币形式交换的商品、劳务数量,V代表一定时期内每一单位货币周转或流通的次数(速度)。V和Q在正常情况下可假定不变。这样,人们对货币的名义需求与价格成正比例变化。4.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以货币所实际对应的商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需求。用公式可表示为:Md/P=KQ,其中,Md/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K表示国民所得的货币形式所拥有的份额,Q表示生产总值。(三)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与商品价格和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2.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基本观点是: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货币价值和货币数量成反比,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成正比。(1)费雪方程式。费雪认为,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出发,有货币的流通就有商品的转移,有商品的交换就有货币的支付,所以商品交换总额与货币流通总额总是相等的。用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恒等式可以写成:MV=PT或P=MV/T。从交易方程式中看出货币需求的表达式:M=PT/V,这说明,仅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交易量与所需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就是1/V。(2)剑桥方程式。剑桥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等人认为,人们的财富要在三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一是用于投资取得收益;二是用于消费取得享受;三是用于手持现金以获得便利。第三种选择,即把货币保持在手中,便形成货币余额。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保有现金,所以货币需求就是收入中用现金形式保有的部分。用Y表示人们的全部财富,P表示物价水平,M表示现金余额,即货币需求量,k表示现金余额占全部财富的比例,又称作剑桥系数,则PY代表了货币形式的财富收入的总额。剑桥方程式,即:M=kPY。它说明,人们保持在手中准备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数量,是真正的货币需求量。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是,手持现金占总财富的比例、物价水平P、总财富Y。(3)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比较。如果就费雪方程式的MV=PY来看,因为V=1/k,所以与剑桥方程式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但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又有极大的不同:①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②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作为流量进行研究,剑桥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作为存量研究;③两个方程式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不同。3.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易,这称为交易动机;还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这称为预防动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和收入有关,收入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反之,货币需求减少。另外,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这称为投机动机。由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受到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而且是负相关的关系,即市场利率越高,人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小,市场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高。由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可记为L1(Y);由于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可记为L2(r),则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为M=L1(Y)+L2(r)。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对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的研究。鲍莫尔和托宾从收入和利率两个方面,对交易性货币需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证明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不但是收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他们的模型合称为鲍莫尔-托宾模型。(2)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研究。托宾和马克维茨等人提出了资产组合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可以选择货币和债券的不同组合来持有财富,在选择不同比例的组合时,不仅要考虑各种资产组合带来的预期报酬率,还要考虑到风险。人们进行资产组合的基本原则是在风险相同时选择预期报酬高的组合,在预期报酬相同时选择风险低的组合。5.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代表。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最终财富拥有者对它的需求,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财富总量。财富总量用实际持久性收入来代表。持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时间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2)财富在人力和非人力上的分配。当一个人的人力财富在其总财富中占的比例较大时,它必须通过持有货币来增加它的流动性。(3)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当考虑存款也是货币时,显然持有货币也能带来收益。(4)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即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5)其他因素。如财富所有者的偏好等。在上述影响因素中,除了实际持久性收入和货币的预期报酬率与货币需求是成正向关系的,其他因素都与货币需求成负向关系。(四)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构造现阶段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收入收入是各种货币需求理论中都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与货币需求成正相关关系。2.价格价格越高,在商品和劳务总量一定的前提下,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越大。3.存款利率货币收益率是和货币需求成正相关的关系。4.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像债券、股票等这些金融资产是作为货币的替代物出现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人们的货币需求越小。5.企业预期利润率当企业对经营利润预期很高时,往往有很高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为了扩大生产,保留更多的货币。6.财政收支状况当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时,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减少。反之,当财政收入小于支出时,则表现为对货币需求的增加。7.其他因素包括信用发展情况,金融机构的服务手段、服务质量,国家政治形势,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二、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的概念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又可分为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的货币当局根据货币政策的要求提供的货币量。这个量并不是完全以真实商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量,它包括由供给量引起的价格变动的因素。因此,名义货币供给也就是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量,是现金和存款之和。实际货币供给是指与一般物价指数平减后所得的货币供给,也就是剔除物价上涨因素而表现出来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额,用公式可表示为:实际货币供给=MS / P,其中,MS表示名义货币供给,P表示一般物价指数。这表明,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货币供给受名义供给与一般物价指数的综合影响。(二)货币层次的划分按照不同形式货币的流动性,或者说不同金融工具发挥货币职能的效率高低确定货币层次。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迅速变为现实货币购买力,而且持有人不会遭受损失的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三个口径是:(1)通货,采用一般定义;(2)货币,等于存款货币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相当于各国通常采用的M1;(3)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货币”加“准货币”,相当于各国通常采用的M2。现阶段我国的货币层次有以下几个:M0=流通中的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或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时,会把侧重点放在流动性强的货币层次上,也就是M0或M1,而对M2的关注程度则低得多。■(判断)流动性越强的货币层次包括的货币的范围越大。( )【答案】F。解析:货币层次就是不同意义上的货币包括的货币形式,不同层次的货币也就是货币范围的不断扩大。通常按照货币的流动性来确定货币层次。流动性越强的货币层次包括的货币的范围越小。(三)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银行体系的储备之和。我们用B表示基础货币,C表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R表示银行体系的储备,则B=C+R。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就是公众持有的纸币和硬币,也就是货币供给口径中的M0,是货币供给中的重要部分。银行体系的储备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还有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是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货币。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主要有三条渠道:(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2)通过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货币;(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投放货币。基础货币的改变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有着根本影响,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四)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1.中央银行创造银行券发行银行券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流通中的现金都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流出的,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现金也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目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体制下,中央银行发行银行券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垄断发行原则;二是货币发行要有可靠的信用做保证;三是要具有一定弹性。2.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1)基本概念:原始存款是指银行以现金形式吸收,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派生存款指银行以转账方式来发放贷款或从事其他资产业务时创造出来的存款。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应该具备两个前提:首先是部分准备制度,其次是部分现金提取。(2)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与原理:①基本的存款货币创造公式。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条件下,当不考虑现金漏出和超额准备金时,银行的扩张信用的能力决定于两大因素,即原始存款数额的大小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用公式表示:ΔD=ΔP•1/rd其中,ΔD为经过派生的活期存款总额的变动;ΔP为原始存款的变动;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活期存款的变动与原始存款的变动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K),用公式表示:K=ΔD/ΔP=1/rd②派生倍数K,可以通过现金漏损超额准备金、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进行修正。第一,现金漏损。假定现金漏损率为c,这样存款额变动(ΔD)对原始存款变动(ΔP)的比率可以修正为:K=ΔD/ΔP=1/(c+rd)第二,超额准备金。假定超额准备金率为e,则引起派生倍数的变动为:K=ΔD/ΔP=1/(c+rd+e)第三,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假定以t表示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rd和rt分别表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则引起派生倍数的变动为:K=ΔD/ΔP=1/(c+rd+e+t•rt)综合来看,银行吸收一笔原始存款能够创造多少存款货币,要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现金流出银行、超额准备金、定期存款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分母数值越大,则派生倍数的数值越小。(五)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也就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用MS表示货币供给量,m表示货币乘数,B表示基础货币,则公式表示为:MS=m•B。这就是货币供给模型,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有两个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其中,基础货币主要由中央银行控制,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其中,中央银行只能控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此可知,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乘数,因而货币供给量并不是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而是由中央银行、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共同决定的内生变量。■(判断)货币供给之所以是内生变量,是因为货币当局能够对货币乘数实施直接或完全的控制。( )【答案】F。解析:货币供给量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基础货币主要由中央银行控制,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其中,中央银行只能控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此可知,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乘数,因而货币供给量并不是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而是由中央银行、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共同决定的内生变量。(六)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中央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都会影响到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是通过变动基础货币和影响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量进行调控的,中央银行通过它的资产业务影响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实现的。居民个人的行为不会影响到基础货币总量的变化,但却可以通过收入在手持现金和存款之间的转换影响现金存款比,影响货币乘数。企业的收入在现金和存款之间如何分配也会受到上述几个因素的影响,所以企业通过影响现金存款比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居民的行为相同。但企业更重要的影响货币供给的行为是其贷款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如变动超额准备金率和影响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等,对基础货币和准备存款都有影响。如以上资料您想购买请登录:中公教育图书商城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非常适合信用社考试,知识内容言简意赅
  •     不错,内容丰富,质量也好。给个好评
  •     2013中公金融人专业知识挺好的
  •     这本书只有讲解的内容,没有练习题,,,
  •     书挺好的 就是买错了
  •     运过来有破损,后面几页撕破了,但是不影响看,还行。
  •     送货很快哦,不错
  •     还没呢,刚拿回来
  •     书很好,同学买的书比这个贵的,物美价廉吧。好评。
  •     书很不错呀,快递也很给力
  •     这个快递实在不给力!太慢啦!
  •     跟书店的一样、不错
  •     专业内容很全面,质量也挺好
  •     速度挺快的,挺灵活变通的
  •     挺不错的教材,内容确实比较详细~
  •     真的很好很好
  •     还行吧,不过没仔细看过,觉定后年好好看
  •     内容没怎么看,感觉基本的知识体系挺全
  •     除了有书,还送了增值的图书,很给力!
  •     想要顺利通过信用社考试,必须看《公共基础》和《专业技能》,一定要挤出时间把这本书看会弄懂,不要每次都是只买书,而不看书!等到别人借的时候或者卖书的时候才舍不得!后悔没好好看书!
  •     应该很好用,
  •     物流这次很不给力,真是很焦急的等待。快递员态度很赞。
  •     不错哦!还会再光顾的
  •     今天刚刚拿到的书,还没有仔细看,大概翻看了下目录,内容还挺全的。
  •     不错 发货特快
  •     买回来没怎么学习,但是这本书对于考试很有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