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网络 > 网络与数据通信 > 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501174478
作者:王少磊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王少磊,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教师。

书籍目录

主编的话第一章 网络日志:影响分析与价值判断  一、个人媒体的兴起  二、BL0G译名的潜台词  三、博客是一个概念  四、博客的价值判断第二章 虚拟社区:论坛规则与西祠理想  一、最佳的研究样本  二、社区的商业模式  三、西祠胡同亚文化  四、社区价值与前景第三章 网络新闻:前景已显与身份未明  一、从边缘走向主流  二、新闻网站的“梯队”  三、批评、误读与争议  四、推动历史的力量第四章 网络语文:出版壁垒与书写困境  一、成为议题的“网文”  二、具体的技术讨论  三、网络写作和出版第五章 网络实名:传媒把关与个人选择  一、网络实名制的焦点  二、法理和伦理考量  三、实名与个人选择  四、可行性与操作性分析  五、特殊行业与群体第六章 即时通讯:软件壁垒与共享精神  一、IM的两大主力  二、IM工具的市场  三、新的走向和冲击  四、道德和法律问题  五、安全问题及结语第七章 网络游戏:正当娱乐与网络沉迷  一、网络游戏再认识  二、上升到民族文化  三、暴力和色情元素  四、有关内容的分析  五、其他问题和结语第八章 网络伦理:新兴规则与道德悖论  一、网络伦理新命题  二、隐私权毋庸置疑  三、什么是网络流氓  四、功利主义的原则后记参考文献附录

作者简介

本书至少有一个“比较优势”:由于作者同时在数个网站浸淫客串,那些意见,就不仅是书斋里的定性分析和逻辑推导,它们都可算是产生于真正的业界实践。或者是,产生于业界实践的启示与触发。

图书封面


 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2003年4月,我到北广去找王永亮拿稿费(由于我们后来断了联系,那次见面的评价因此降低),他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好了,我的电脑有人修了!他并不知道我的操作水平,其实仅限于开机和关机。以后屡次听到这种欢呼,只好讪讪地解释“我是搞内容的”。在从电脑到网络、这个长长的产业链中,不知道多少人算吃了IT的饭?但我当时只是在网上写点东西,而且主要原因是,没有纸媒对我的尊重超过我自己的预期。但大家都认为兄弟端的也是“这碗”。通常的印象是:“他是搞电脑的”或者“他是搞网络的”,没人有耐心区分出“他是通过电脑和网络搞了点内容”。富有戏剧性的是,我后来真的“搞”上了:留校,并且科研定位是“网络传播”。(我的专业是“新闻学”,如果说到方向,大抵该跟我的老板一样是“广电”吧。)所以我的迫切任务是:在“网络传播”的教席上拥有发言权,否则,就对不起学校发给我的太平洋卡。要学习一个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本关于这个东西的书。同样道理,它也是惩罚这个人的有效手段。2005是极度疲惫的一年,我将妇挈雏,把安徽的那个穷家搬了过来。想我在一堆凌乱中打字的侧影,一定像个专跟自己过不去的颓废诗人。尽管如此,我认为这个小书有一些阅读价值:1)它虽然还不是我最理想的叙述,但肯定是跟其他学术著作不一样的叙述。我终于有机会,在实践上,对一贯反对的文风进行颠覆性尝试;2)本书的叙述不仅反映“文风”,更代表着某种隐蔽的“立场”。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无论“固守”还是“策略”满意;3)有一些真正属于作者的观点,有利于打破业界与学界的合流倾向。在前者买单的学术会议上,我看过太多的甜蜜光滑,因此期望有哪怕一点点刺目的“别扭”,来维持健康生态所需要的“不合作”(我把有关即时通讯的章节放到网上,它们立即引来了包括谩骂式的争论。此外对博客天使化的戳破,也带来了可想而知的反馈与效果);4)相比技术,我把更多的讨论放在网络伦理。因为担心刚刚由技术开创的美好,再被强大而混乱的技术毁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认为道德问题是“虚”的,或者说对“虚”的讨论,可能恰是本书在同类选题中的“比较优势”。我曾经想把“网络江湖”定为本书的名字,然后用副标的办法尊重科研资助的意志。可是,虽然“互联网江湖”在互联网上尽人皆知,但出版社对这个词的激烈反对还是让我吃惊。接下来的消息更让我顾虑了,有过合作的师兄告诉我:不但类似“社会公器”的提法不能出现,编辑一开始甚至不接受诸如“诉求”一类的专业词汇。果然。对“新华体”的业务讨论被删掉了,对于鲁迅的学术意见也不被允许。也许他们有他们的难处。不过还有一些奇怪而神圣的成规,看起来,如果你不尊重就要以放弃出版为代价。出版本身是最重要的。尽管成书已经和创作意图有所偏离,但成书本身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在此语境长大的读者,能够从字里行间揣知作者的艰难和无奈(尤其当他是一个“调皮”的新手时)。虽然我只有50本的支配权,可还是希望它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我是个彻底的文学青年,成长于——对印刷体文字膜拜的特殊年代。对于我们来说,发表是一种融入血液的诉求;即便对世界整体悲观,也不能彻底放弃寻找共鸣的愿望——在这一点上我不打算矫情。无论如何,这是一本真正的习作。我送了一些给朋友,扉页上写着“给你垫桌子腿”,或者“留着你铰鞋样子”。也并不都是谦虚,也许它最大价值还是共勉和自勉:我希望我暑假交稿的另外一本书会好一些。最后引鲁迅的广告并修订为:买啊!都来买啊!每本大洋6角(人民币21块),北新书局发行(新华出版社出版)……《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isbn: 7501174474,页数: 272,定价: 21.00,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出版年: 2006
  •     2004年,作为扬州网络节的评委,我亲眼看到一群选手——被关在城市广场的玻璃房子里。除了每人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看起来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帮助他们在那里“生存三天”。但是大家都过得很好:不仅靠网上支付叫到了外卖,有的男孩子,还给他的女邻居订购了鲜花。 电子商务,在运河古城还算是一件新鲜事。但在同年的eBay网站上,成功交易的商品总值达到了340亿美元,这大约相当于于肯尼亚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且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数字鸿沟,将使原本就不对称的信息轴更加倾斜——网络时代的肯尼亚,会比以往任何时代面临更大的考验。 2005年,百度公司创造了令人瞠目的财富神话。相信连最保守的中国人,也要对“虚拟世界”重新审视。这一年大陆网民过亿,并且网络新闻被证明是我们最主要的网上活动。同时,大家习惯于把“聊天工具”称做“即时通讯”,而向受非议的网络游戏,开始有了政府支持的“民族工程”。 更重要的是,一场web2.0的浪潮席卷IT业界。博客(有人坚持叫它“网络日志”),以及一度被闲置的RSS技术,据说是这个浪潮的重要标志。Web2.0起初有点像蹩脚的人工概念,但不久传统门户网站就严阵以待,而且盛传“博客教父”方兴东博士,已经为他的网站拿到了20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 “我多次说,中国的互联网是个江湖”。这是张朝阳先生的一句名言。作为互联网的启蒙者和明星CEO,这多少折射了internet上的商战节奏。 很显然,互联网在它的第二个十年里将走得更快。但它不仅是一个商业机会,也注定是一种推动社会的力量——就像历史上,包括印刷术和指南针在内的伟大发明一样。互联网,本身就是先进理念与高度文明的象征。 我本人是互联网的受益者。很难想像在传统媒体的语境里,一个中专毕业的农村干部,可以在短短5年内先成为记者,再站在高校的讲台上——并且把网络传播作为自己的一个科研方向。 因为不打算写成“教材”,本书没有花太多精力去整合“定义”,或者把常识性的概念当做讨论重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小册子可能更靠近所谓“专著”。而且互联网的议题如此之多,我只能选择那些有话可说的部分着墨——在这些部分我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因此有可能带来较多的原创意见。 本书至少有一个“比较优势”:由于作者同时在数个网站浸淫客串,那些意见,就不仅是书斋里的定性分析和逻辑推导,它们都可算是产生于真正的业界实践。或者是,产生于业界实践的启示与触发。 就阅读习惯而言,我不喜欢古奥艰涩的文字。一直认为,即便是纯粹的学术著作,也可以写得生动和有趣一些。至少干净和晓畅是可以做到的,我不认为单纯叙述的玄化,能够提高叙述本身的学术质量。我希望,作为著者,我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文风追求。 非常感谢方晓红主编,让这个小册子有机会变成铅字。在写作过程中,也一直得到宏观指导和具体帮助。事实上,我很想列出一个长长的致谢名单,包括我年近7旬的父母。为了给我腾出更多的伏案时间,他们包揽了几乎全部的家务。并且为了可以在这个话题上跟我讨论,都学会了上网。 我希望,读者可以通过以下网络方式跟我交流: 网络日志:http://blog.donews.com/shaoleiwang 电子邮箱:shaoleiwang@126.com 即时通讯:wsltom@hotmail.com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让你有共鸣的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