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理论 > 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802305014
作者:王四新
页数:499页

内容概要

王四新,男,河南焦作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社科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东方公益律师事务所律师。参与《民权公约评注》等书的翻译,参与《影视法导论》等书的撰写,参与《中国人权教育研究》等多项人权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表达自由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 自由的历程    二 自由的论证 第二节 表达自由的维度    一 理解表达自由的路径    二 为什么表达自由    三 表达自由的维度 第三节 保护表达自由的几种理论    一 真理论    二 民主论    三 中立论    四 其他理论 第四节 表达自由的限制    一 限制的法理    二 限制的理由    三 限制的原则    四 限制的种类 小 结第二章 传播媒介与表达自由 第一节 大众传播    一 大众传播的范畴    二 大众传播的发展    三 媒介环境的变迁    四 用法律保证大众传播发挥正向功能 第二节 传播媒介    一 平面媒介    二 电子媒介 第三节 大众传播媒介的表达自由    一 大众传播与近代表达自由制度    二 平面媒介的表达自由    三 电子媒介的表达自由    四 互联网 第四节 国际传播    一 主权论    二 自由论    三 人权标准 小 结第三章 匿名通信与表达自由 第一节 现实生活的身份和认证    一 身份认证系统    二 个人信息披露    三 身份认证与社会控制 第二节 网络空间的身份认证    一 网络通讯对身份信息的要求    二 网络通讯中的身份迷失    三 身份迷失与信息控制 第三节 网络空间的匿名服务    一 尴尬的实名服务    二 普通的匿名服务    三 特殊的匿名服务 第四节 匿名通讯与表达自由    一 关于匿名通讯的两种观点    二 匿名和假名言论——表达自由的基石 小 结第四章 网络空间的内容控制 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内容控制    一 媒介内容控制理论    二 媒介内容控制制度 第二节 互联网对内容控制提出的挑战 第三节 实例分析:网络空间的色情内容控制    一 标准的相对性    二 现实生活中的色情内容控制    三 网络空间的色情内容控制 第四节 应对措施    一 通过法律的内容控制    二 通过ISP实现内容控制 小 结第五章 网络空间与观念市场 第一节 观念市场理论    一 理论原型及其发展    二 观念市场理论在司法中的运用 第二节 对观念市场理论的评价与分析 第三节 网络空间与观念市场    一 互联网是独特的观念市场    二 网络空间作为观念市场的潜质 小 结第六章 网络空间的诽谤和表达自由 第一节 诽谤、传媒和表达自由    一 诽谤    二 诽谤与大众传播媒介    三 诽谤与表达自由 第二节 互联网与言论空间的拓展    一 互联网的魅力    二 言论空间在网络环境下的拓展    三 网络言论环境的净化 第三节 压制言论还是对付诽谤 第四节 抽象权利具体保护的不足 小 结第七章 网上拍卖纳粹物品与表达自由 第一节 言论类型及其法律冲突    一 言论类型    二 规范言论的法律分类 第二节 雅虎案    一 法方的指控    二 雅虎的抗辩    三 技术方案及其局限    四 法国法院的态度    五 法国法院判决的外溢效果 第三节 美国法院的判决 小 结第八章 制约表达自由的因素 第一节 数字鸿沟    一 信息与有效的民主参与    二 基础设施的非平衡发展    三 互联网用户的分化 第二节 内容选择系统    一 信息传播与内容选择    二 网络空间的内容选择系统    三 内容选择与表达自由 第三节 身份歧视    一 身份认同与身份歧视    二 身份歧视的“是”与“非”    三 问题的解决之道 小 结第九章 中国的互联网立法与表达自由 第一节 管制模式    一 简介    二 政府介入    三 许可备案 第二节 内容控制    一 简介    二 控制内容    三 问题与不足 第三节 严格责任    一 简介    二 责任形式 小 结附 录 里诺,美国首席检察官等人诉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等案参考文献中文部分英文部分

作者简介

在世界范围内,表达自由这一古老的法律范畴,经过曲折和充分的发展,已经具有e时代的内涵和外延。但是,网络的发展给表达自由带来种种新的法律挑战:匿名通信、内容控制、网上诽谤、网上拍卖……本书国内外实例,对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在此基础上,作者主张:在合理限制互联网信息的同时,中国应该建立相应的言论救济机制,以保护公民的表达自由。

图书封面


 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编出“民权学子”的书,是藏了许久的心愿。临到付梓,却犹豫起来。连这篇序言,也似乎有些难以着墨。环顾我们居住的社会,可以说,在这个称作21世纪的纪元伊始,中国已悄然步入权利的时代。记得美国有位学者写过一本书,叫《权利的时代》,阐述的大体都是些西方的权利标本,谓之为“时代”,体现了被视为先进文明典范的欧美传统对非欧美传统发出的某种文化召唤。十多年前,我和学友们也出过一本书,叫《走向权利的时代》。那个时候,我们的确蹲下身子,怀抱理想主义的虔诚与苦痛,细心观察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民权利,但我们脑子里想象的权利时代,却还是西方的模子。这样一来,我们描述中国公民权利生长的学术努力,就成了对西方模子在中国境域里的运用、解释或变异的样本的寻觅。我们试图缓解民众权利苦难的政治心愿,也容易被当作对西方某种时代召唤的响应。现在,我们真的步入了一个可以称作“权力时代”的社会。可是,还来不及踌躇满志,便发觉,中国社会里实际发生的情形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和期望。我们看到,当代中国,权利话语在涂改文明,也在更新文明;在改写历史,也在创造历史。宪法汇聚的权利能量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快速释放,善恶美丑似乎都在期待借助权利来获得力量;人的尊严和价值给权利以道德支撑,但人们对尊严和价值的觉悟、表达和要求,凭借更多的,却是国际国内法律里的权利知识,而不复为欧美历史上的宗教启蒙和哲学宣言;国家和政府积极推动现代法制建设和权利知识的普及,但政府及其机构和成员本身又成为与日俱增的权利诉求和法治诉求的对象;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结构的巨变,极大的增进了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实际利益和自由,但安放利益、容许自由的空间有限,保障利益、实现自由的资源匮乏,加上贫富差距拉大,又骤然增加了经济风险和社会紧张。同时,利益需求多元、思想观念多样、社会流动加快和法律知识普及,造就了一批批权利意识浓厚的“新人”。他们埋头苦干,四处活跃,或声名显赫,或富甲一方,既希望用平等权利来装备自己,又热衷于依靠特权来积聚财富和能量;既偏好以司法为最终诉求,并怀抱政治参与的热切愿望,又不惜以违法的、不正当的方式来保护和扩展自己的利益;既少有权利的满足感,又缺乏平等待人的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还有,民本文化传统因民权思想的阐扬而越加激越,但在整体上,文化上在复兴,哲学依然贫困,民权还缺少必要的理论滋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由于不断注入权利因素和法治理念而孕怀革故鼎新的巨大动力,但时代的婴孩还在疲惫的母体里寂然生长;权利和自由虽然获得法律的认可,却又面临着如何能够在道德体系和政治原则里找到恰当的位置,如何能够被赋予促进发展、营造和谐的新内涵……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不曾有过的独特时代。既充满自由与梦想、光明与希望,又充满私欲与罪恶、矛盾与荒诞。不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这个时代都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它需要深刻独到的学术阐释,也需要为民请命的赤诚呐喊;需要融会贯通的理性言说,也需要荒野独行的自由批判。权利时代是青年的时代。唯有青年才是新时代最好的阐释者、言说者、呐喊者和批判者。赶上权利时代的青年是幸运的。赶上权利时代的法学青年更是幸运的。他们或许没有八九十年代青年特有的清纯、真挚与苦痛,但他们粗糙里透着搭起,平淡中显出从容。他们有权利也有条件更加自由的思想和行动,而且,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具备智识和理性,更富有继往开来、激扬文明的深邃蕴含。因为,公平正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必须诉诸法言法语而非个别关怀乃至暴力革命;研习法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贴近实践,直面苍生,这样怀抱贫苦农人、下岗职工、民工子女等弱势人群的愿景,这样背负缔造宪政法治、润泽万世太平的使命。宋儒张载把“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士子的使命。对于法科学子来讲,“继绝学”或陈命过高,“开太平”却十分现实。庄子把太平视为“治之至”,古人所谓“太平策”不外乎治国安邦之策。我们担负的时代使命,说到底,不过是把治者的太平转换为天下的太平,把心性的太平转换为制度的太平。在这个转换过程里,民权乃是一个关键。传统的治道学问也只有走到人权法治宪政这一步,方能真正开出太平!法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不宜空谈,也无以空谈。古代罗马人把法学称作“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学问”。非正义乃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疾病,法者如医,当以怯除疾病为职,匡扶正义为命。我们经常说,用法律语言讲,就是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公民生存、自由、参与和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利,就是要保障民权。此乃当今世界最大的争议。倘若法学不能在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促进民权上有所担当,也将陷自身于不义。这套丛书是专为研究民权的青年学子设立的,她受到时代精神的感召,更受到青年精神的感染。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素有研习权利的风气,尤其是从1998年开始招收人权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并设立若干关于权利保护的课题以来,涌现出一个集中关注权利问题的青年学子群体。他们大胆追求、前卫而不失高洁,他们的作品如同初生的太阳,新鲜、幼稚但富于生命的活力。每当看到学生一批又一批毕业,论文一篇又一篇出笼,我不免忧喜参半。和血多为师者一样,对于学生们发表作品,我总是怀揣几分担忧。这情形,就好比担心自己的孩子过早与社会上各色人等交往。时下的出版物市场里,出书出名的诱惑很大,速出、速名、速朽的进度都加快了。不久前给三联书店提交《中国民权哲学》校样时,我曾不禁跋以“出书何为”来反问自己。所以,我不大愿意看到学生们在学成前就急忙著书立说,在毕业后就急忙罗文出书,总是劝他们把文章多放一放,多磨一磨,除非温饱燃眉。现在看来,学生们大多能守住这个规矩,尽管其中有的已和我年龄相近。最近,承蒙出版界人士垂注桃李,设坛奖掖,和学生们商议后,决定开始着手编辑这套丛书。编入该书的作品,主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博士论文和博士后论文。今后,希望有更广范围的成果能够编入其中。写至此处,歇笔凝思,我仿佛听到,旧世纪晚钟沉重的鸣唱依旧在寒夜苍茫的大地回荡。蓦然回首,窗外已是新世纪晨曦一片片羞涩的灿烂。是序。夏 勇 谨识2005年初春清晨
  •     书中很多观点都非常好,聚合了很多社会性、传播性的知识,互联网从业者、营销人员、媒体工作者都可以读一读。
  •     写的还是挺客观的。其实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口号指责中国的做法,有他们的私心,中国有着自己的主权,特别在特殊的建设时期,对国外的媒体进行适当封锁是理所当然的,所以网民们还是要淡定点,想想国家的立场,别被西方国家表面正义的做法迷惑。但表达自由也是权利,是人权里强调的,中国更多的是考虑接受者的利益,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措施没有可执行性,需要改进。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看上去一大厚本,其实内容凌乱、肤浅、拼凑
  •     论题较新颖,论证有力,给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多帮助,最近相关的热点很多。
  •     之前在图书馆看过,后来觉得不错就买一本
  •     这本书到手时有点脏,难以接受
  •     宪法老师强烈推荐的,好书
  •     可以读一读, 但没什么内容.
  •     总在解释,却说不清楚。
  •     各方面都很不错的一本书,以后会认准这名作者的书。不过略有些克制,在大陆出的书嘛,也只能这样了。
  •     回头来看,古今中外是极其无趣的写作方法
  •     此书是由该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还是挺好的。
  •     根本和书名不符,都是讲好的。还有:“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太坑爹了。我去,
  •     没看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