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碰撞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大碰撞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
ISBN:9787501176458
作者:马国川
页数:284页

内容概要

  马国川,《中国改革》杂志社记者、编辑。长期关注改革大局,曾在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发表文章,被多家媒体聘为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在评论界颇有影响。

书籍目录

序1.引子中国改革:一江春水,潜流暗涌2.郎咸平:台湾——香港——大陆3.一篇奇文揭开第三次改革大争论的序幕4.一个有争议的制冷工程师?一个资本狂人?5.顾雏军向郎咸平发出了律师函6.经济学界集体失语了吗?7.杨帆的抱怨8.张维迎: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9.非主流集会支持郎咸平,张文魁单刀赴会10.左大培等三人致中央领导的公开信11.吴敬琏温和回应媒体开启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12.社会学家眼中的郎顾之争13.秦晖大洋彼岸来信:要天平还是要尺蠖?14.杨启先:回首国企改革路,MBO是逼出来的15.周其仁:我不愿意在“大政府”下讨生活16.法学家终于“登场”了17.程恩富等十位学者发表公开声明18.上海经济学人圆桌会议:经济争论不要泛政治化19.陈志武:诊断重要,开处方更重要20.张维迎:学者不是民意代表,不应该迎合任何人21.旋涡里的周其仁22.《光明日报》八人谈: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23.国资委在行动24.2005年是“改革年”?25.韩朝华:郎咸平的解决方案完全是外行的26.中国经济学界“诺贝尔奖”盛会上不同的声音27.“非公经济36条”出台遭遇违宪质疑28.刘国光掀起“刘旋风”?29.吴敬琏:改革的动力来自有志于振兴中华的人30.顾雏军被拘:结束还是开始?31.“中国医改不成功”?32.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愤怒了33.住房改革争议四起34.工业化道路之争:难得的一场学术争论35.再来一次“巴山轮会议”?36.高尚全: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中国改革37.十月:争论走向白热化38.丁学良: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39.香港来的“和尚”会念经?40.新望:中国经济学家的贡献何在?41.建行香港成功上市,引爆银行改革大争论42.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里的掌声43.刘国光:反思改革不等于反改革44.《财经》杂志四人谈:不要动不动就“向富人开炮”45.“皇甫平”再度出山掀风波46.孙立平:改革共识基本破裂?47.站在2006年的门口:争论向何处去48.吴敬琏:这是改革开放25年来第三次大争论49.非公经济36条:一年盘点难称意50.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引起轩然大波51.最牛的一封信?还是最荒谬的质问?52.高尚全:建议中央最高领导出来讲话53.刘吉上书中央,不能让否定改革的观点继续泛滥54.胡锦涛讲话为改革争论定调55.尾声:树欲静而风不止,改革正未有穷期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吴敬琏先生把2004年以来的争论称为中国改革的“第三次大争论”。而马国川在这本书的开头说2004年8月的“郎顾之争”“揭开第三次改革大争论的序幕”并不十分准确,实际上大幕早已拉开,争论从未间断。只能说,“科龙事件”的极端例子把国企改革上升到了意识形态层面,从而把改革争论推向了大众,推向了网络,使得这场爆发已久的争论最终“落地”了。 从这个意义上,把2004年以来的争论叫“第三次大争论”也可以成立。 
本书作者以起年轻人的大胆和敏感,从新闻视角和大众视角评述在这场 “第三次大争论”中的一些政治、经济现象,反思改革成果。该书写得很热闹,很好看,具有一定的政治深度,值得一读。

图书封面


 大碰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几天大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没时间一字一句的读,读完后就写点东西,以对得起这几天耗费的时间。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是一个典型的外行,最多也就是看热闹的水平,现在就把我看到的热闹胡乱的说一下。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近几年来因为“郎顾之争”而引起的有关中国改革未来走向的大争论,书中详细的讲述了中国的左派和右派就有关问题发表的各种言论,以及通过各种手法对政府施加影响。这部书我最欣赏的地方就是书的作者的客观性,他没有偏向任何一方,也没有指责任何一方,而是把各方的观点都罗列起来,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断。根据我的判断,作者本身的思想倾向于自由主义,但是作者并没有攻击新左派的论点,对新左派的论点也用了不少笔墨来描述,对此我极为欣赏。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中国国家的未来发展,同时对中国老百姓的个人而言也是息息相关。对此新左派(也称自由左派)和自由主义派发上了激烈的争论,要了解这场争论,本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争论早已存在,而公众并不了解,新左派经济学家(他们自称非主流经济学家)一直抱怨对方把持了话语权,用不回应来封杀非主流。而郎顾之争实际上只是一个引子,它起到的作用是把这场争论暴露在公众面前。而郎顾两人很快就消失了,剩下的就是两派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网络的参与无疑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争论的走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说实话,书中各派大佬们发表的观点我很多看不懂,所以说我只是看热闹,但是我觉得争论应该就事论事,不要轻易的攻击什么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或者要走回头路,搞民粹之类的话,当然我不否认的确有些人就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也有些人就是要走回头路,但不应上升为对整个对手派系的攻击。争论不可怕,只有一种声音才可怕。就我着看热闹的人看来,双方的观点不是都对或都错,都有一些闪光点,如自由主义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以及新左派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所以我说对双方都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吸取双方之精华,让国家的发展在注重惠及全民的前提下提高效率,这样改革既有了动力,也有了正当性,如果改革方向真成了权贵资本主义,那样改革很可能是白改了,贫富差距是正常的,均贫富是不可能的,但差距过大就会引发社会不公等社会问题,要知道,严重的社会不公往往是引发革命的因素。看书中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新左派往往喜欢辩论,自由派却往往失声。如新左派的代表人物刘国光(存疑),扬帆,左大培等人都喜欢和右派辩论,我觉得在这么重要的问题上,右派们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应给和左派们辩论,真理不怕辩,不要老是说“小平同志说不争论”这样的话来搪塞。另外,右派中的张维迎是个蠢才,他实在是给主流经济学家丢人。张先生是个整日和企业家厮混的人(经常看《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人,就知道我说不虚),这样的人公信力自然让人怀疑,他本人却大谈公信力,还攻击对手无耻,让人抓住把柄,真给主流经济学家丢人。
  •     看完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好象是从2004到2006年报纸的合订本,只是作者截取了每一年中最热门的与改革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论述。作者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中立的位置上,来看待社会的变革。虽然很少关注时事,看了这本书,也算恶补了下形式政策。
  •     作者貌似中立,不过细读之后,偏向还是挺明显的。左派们掀起的这一阵浪潮在热闹了一段时间后,渐渐没声了。不排除有些同志是忧国忧民,对转型过程中的腐败、贫富差距过大想找解决的办法,但更多的是在被边缘化后的心理不平衡,找着机会自然要迎合煽动一下民意,发泄一下长期淤积的不满。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是非曲直黑白左右
  •     张维迎是不是蠢才我想不能这么轻易地下结论吧
    张维迎的境况其实代表了很多经济学家的境遇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敢于和大众对立——在坚持真理的前提下
    我不敢对他做出评价,因为不了解
    但可以有两个选择
    一是他不会保护自己
    二是他已经彻头彻尾的沦落了
    几年以后也许能有点眉目了
  •     改革需要勇气,改革产生的问题永远比要解决的问题多
  •        作者貌似中立,不过细读之后,偏向还是挺明显的。左派们掀起的这一阵浪潮在热闹了一段时间后,渐渐没声了。不排除有些同志是忧国忧民,对转型过程中的腐败、贫富差距过大想找解决的办法,但更多的是在被边缘化后的心理不平衡,找着机会自然要迎合煽动一下民意,发泄一下长期淤积的不满。
  •     我还不是十分清楚,以后再细谈吧
  •        看完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好象是从2004到2006年报纸的合订本,只是作者截取了每一年中最热门的与改革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论述。作者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中立的位置上,来看待社会的变革。
       虽然很少关注时事,看了这本书,也算恶补了下形式政策。
  •     中国社科学界的人物志
  •     前一半写到了郎顾之争,由于作者毕竟不是专业的经济学人士所以只能解决当时的很多经济学家以及法学家对郎顾之争的看法,郎顾之争最终以顾雏军被捕,郎咸平先生得胜利,在“国进民退”中,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虽然之中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画满,但是大方向还是好;郎咸平先生是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他的敢说敢讲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对这场所谓的“国进民退”中的国有经济改革中开的药方表明郎咸平先生的确有点“庸医”的成分。
  •     张维迎为什么如此不受欢迎,和一些老左比起来,他没有太荒腔走板的地方,一些争议可能是无良记者断章取义引起的。
  •        这几天大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没时间一字一句的读,读完后就写点东西,以对得起这几天耗费的时间。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是一个典型的外行,最多也就是看热闹的水平,现在就把我看到的热闹胡乱的说一下。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近几年来因为“郎顾之争”而引起的有关中国改革未来走向的大争论,书中详细的讲述了中国的左派和右派就有关问题发表的各种言论,以及通过各种手法对政府施加影响。这部书我最欣赏的地方就是书的作者的客观性,他没有偏向任何一方,也没有指责任何一方,而是把各方的观点都罗列起来,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断。根据我的判断,作者本身的思想倾向于自由主义,但是作者并没有攻击新左派的论点,对新左派的论点也用了不少笔墨来描述,对此我极为欣赏。
      
       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中国国家的未来发展,同时对中国老百姓的个人而言也是息息相关。对此新左派(也称自由左派)和自由主义派发上了激烈的争论,要了解这场争论,本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争论早已存在,而公众并不了解,新左派经济学家(他们自称非主流经济学家)一直抱怨对方把持了话语权,用不回应来封杀非主流。而郎顾之争实际上只是一个引子,它起到的作用是把这场争论暴露在公众面前。而郎顾两人很快就消失了,剩下的就是两派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网络的参与无疑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争论的走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说实话,书中各派大佬们发表的观点我很多看不懂,所以说我只是看热闹,但是我觉得争论应该就事论事,不要轻易的攻击什么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或者要走回头路,搞民粹之类的话,当然我不否认的确有些人就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也有些人就是要走回头路,但不应上升为对整个对手派系的攻击。争论不可怕,只有一种声音才可怕。
      
       就我着看热闹的人看来,双方的观点不是都对或都错,都有一些闪光点,如自由主义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以及新左派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所以我说对双方都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吸取双方之精华,让国家的发展在注重惠及全民的前提下提高效率,这样改革既有了动力,也有了正当性,如果改革方向真成了权贵资本主义,那样改革很可能是白改了,贫富差距是正常的,均贫富是不可能的,但差距过大就会引发社会不公等社会问题,要知道,严重的社会不公往往是引发革命的因素。
      
       看书中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新左派往往喜欢辩论,自由派却往往失声。如新左派的代表人物刘国光(存疑),扬帆,左大培等人都喜欢和右派辩论,我觉得在这么重要的问题上,右派们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应给和左派们辩论,真理不怕辩,不要老是说“小平同志说不争论”这样的话来搪塞
      。
       另外,右派中的张维迎是个蠢才,他实在是给主流经济学家丢人。张先生是个整日和企业家厮混的人(经常看《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人,就知道我说不虚),这样的人公信力自然让人怀疑,他本人却大谈公信力,还攻击对手无耻,让人抓住把柄,真给主流经济学家丢人。
      
  •     国人必须看的一本书
  •     郎旋风引起的关于改革的第三次大讨论。著名的经济学家基本全部上阵,辩来辩去,吵吵嚷嚷,好不热闹,最后不了了之。中国的发展很奇特每过几年都要闹一下,这次大争论从2004持续到2006。上两次的时间跨度分别是1981到1984和1989到1992。在邓小平的护航下,前两次争论的结果很明显,中国继续加深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第三次结果不是很明显,但2007年的物权法通过暗示中国明确进行产权改革。中国正缓步走在恢复正常和常识的道路上。这路上会时不时地有人拿某种主义给别人贴标签、盖帽子,然后要求回到某种主义上去。改革继续推进的难度在于,某些人拿某些经过美化的主义能忽悠民粹情绪以抵制改革。
  •     马国川的书,视野够宽、路子够野,但是力度和深度却都不够。
  •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怎么能做到完全中立呢
    有的也只是自认为的中立罢了
    左派的力量一直很大
    中国左了这么近一百年了,也难怪
    左与右是需要交流和共存的
  •     左派总体上是要走回头路,总不能是正确的道路吧。
  •     值得一看
  •     最重要的是各派观点的对与错,而不是首先在各派动机上做文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