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8
ISBN:9787562815686
作者:赵庆寺
页数:307页

章节摘录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太地区的集团化较之欧美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太平洋共同体”的倡议,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经济体制、悬殊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等因素,区域集团迟迟未能建立。冷战结束后,在世界经济总体比较平缓的情况下,东亚经济活动非常活跃。面对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所表现出来的排他性色彩,东亚地区也迫切需要加强地区经济合作。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的建议下,美、加、澳、新、韩、日六国以及东盟在堪培拉举行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委员会,亚太地区有组织的经济合作正式起步。1993年6月,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的名称,每年召开一次非正式首脑会晤。其后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俄罗斯、秘鲁、越南相继正式加入。在亚太经合组织的21个成员中,除了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国之外,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93年11月西雅图第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确定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目标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召开的第二次非正式首脑会议确定成员分两步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即发达国家在2010年以前、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以前实现既定目标。1995年11月大阪非正式首脑会议明确宣布各成员有权结合自己的情况,按照自己的进度和方式逐步实现自由化,不同的领域可以有不同的速度,确认经济技术合作也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目标。2001年10月第九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通过了《领导人宣言》。从严格意义上讲,亚太经合组织不属于欧盟那样体制完备的经济集团,而只是一种新型经济合作论坛,它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前言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的天职。那么,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呢?也就是说高等学校应当培养什么规格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呢?现在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有这两方面知识素养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为了摆脱国家积贫积弱的落后局面,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起,就把技术教育当成了教育的全部--至少是重要内容,由于人文教育相对技术教育来说,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明显,所以人文学科的教育在过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后来的教育方针实质上大多把高等教育的目标定在了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上,过分强调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是功能性的和功利性的,对当下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却会产生人文危机。我国现有的大学教学模式受原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很深,专业划分过于细化,出现了许多专科性学校(学院),这在当时的条件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但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大学不应当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培养有较高规格的技术人才的“工厂”,一个国家的大学教育如果只能“生产”一批批有工具理性而无价值理性的“技术机器人”的话,那么这个国家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全球化浪潮中的世界经济第一节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第二节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二、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第二章 多极化进程中的世界政治第一节 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与终结一、雅尔塔体制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二、20世纪50年代中至80年代两极格局的演变三、两极格局的终结第二节 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剧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增大三、大国间政治关系进行深刻调整四、以联合国为主的各类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第三节 冷战后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冷战时期掩盖的矛盾凸显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趋突出第三章 当代世界主题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二、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三、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第二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国际旧秩序的内容和实质二、发展中国家最早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张三、冷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四、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五、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第四章 意欲独霸世界的美国第一节 当代美国经济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概况二、战后美国经济保持增长的原因分析三、战后美国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第二节 当代美国政治一、美国的政治制度二、美国的政治文化三、当代美国政治制度的新变化第三节 当代美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一、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二、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第五章 走向统一的欧洲第一节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一、战后西欧的复兴与联合自强二、西欧的政治军事一体化与欧盟的扩大三、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促进因素四、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的挑战第二节 在欧洲和世界体系中寻求新定位一、欧洲新格局的塑造二、欧盟主导权的角逐三、在世界体系中寻找欧盟的位置第三节 冷战后东欧地区的政治与经济一、冷战后东欧国家政治经济转轨的特点和趋势二、科索沃战争与欧盟的巴尔干欧洲化战略第六章 迈向政治大国的日本第一节 战后日本政治一、战后民主化改革二、天皇制的保留三、1946年“和平宪法”四、日本的政治结构五、动荡的日本政局第二节 战后日本的经济奇迹与低迷一、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恢复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三、日本经济转入低速运行和泡沫经济的形成四、日本经济奇迹现象出现的原因五、冷战后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第三节 日本外交战略的演变一、日本外交战略的演变二、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战略第七章 苏联的盛衰与俄罗斯的复兴第一节 苏联发展道路与苏联模式一、苏联发展道路二、苏联模式第二节 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与苏联解体一、二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演变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第三节 俄罗斯的转轨与复兴一、叶利钦时代的经济政治转轨二、普京时代的经济政治改革三、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第八章 从独立走向开放的中国第一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调整和成熟一、初创时期:“三大政策”的制定二、50年代末至60年代: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三、70年代:为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而努力四、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第二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原则一、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二、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三、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四、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三节 中国国际战略的新思路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二、中国国际战略四项基本主张三、21世纪初中国外交的展望第九章 面临挑战的发展中国家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一、第三世界概念的由来及其基本特征二、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三、第三世界的作用和地位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面临的挑战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一、南北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二、南南关系的合作与矛盾后记

作者简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新旧格局交替之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冲突局部化,构成了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趋势。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但是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天下仍不太平。地区热点不断,经济危机频繁,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存在,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不时兴风作浪,多极化和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作刚不断增强,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要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真正融人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必须把握时代脉搏,顺应世界潮流,辨清历史方向,迎接外部挑战。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
本书纵论天下大事,评点国际风云。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需要掌握四个如何认识,即如何认识当今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外交战略;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重大成就、历史贡献和困难挫折;如何认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本书以笫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政治、当代国际主题与国际秩序三大全球性问题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进行分类研究和介绍,对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的对外战略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战略进行重点研究。
本辂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系统了解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有利于深入分析主要国际力量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方面的作用、地位、影响、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有利于学生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意识,客观总结各国兴衰存亡之道。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图书封面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对于你们网站的服务挺满意的,以后会大力支持的,并会推荐给好友的!!
  •     额。。阿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