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新农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行业经济 > 工业化与新农村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229006259
作者:胡必亮
页数:119页

章节摘录

  作者调查的31个农户所涉及到的总人口为107人,占当时全村人口总数(1519人)的7%,其中劳动力为76人,占当时全村劳动力总数(497人)的15.3 %。从对这部分人群的调查中所取得的数据来看,流动人口(包括长期的迁移人口)为29人,占调查人口总数的27.1 %。因为处于流动或迁移状态下的人口多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那么,如果我们将流动人口和迁移人口中的劳动力与调查户的总劳动力相比较的话,这一比例则达到了31.6 %(24/76)的水平。如果我们以户主作单位来计算的话,处于流动状态的户主则占到了调查户主样本总数(31)的77.4 %。即使从十分保守的角度来讲,笔者的抽样调查也基本上可以表明屯瓦村有1/3的劳动力和l,4多的人口在2003年已经处于比较稳定的流动状态(包括迁移与移民状态)了。其中,长期的人口迁移率高于短期的人口流动率(分别为19.6 %和7.5 %),长期的劳动力迁移率也高于短期的劳动力流动率(分别为22.4 %和10.5 %)。我们这里所说的长期的迁移人口是指常年在外的人口,既包括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也包括家庭的非劳动力(老人、小孩等),但不包括通过考取大学、中专及参军、调干等官方渠道实现迁移的人口与劳动力。

内容概要

  胡必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学士、亚洲理工学院一多特蒙德大学理学硕士、德国维藤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曾任美国东西方中心研究实习员、亚洲理工学院研究助理、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经济官员、法国兴业证券亚洲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兼该公司驻北京首席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发展中的制度分析、村庄治理、农村金融、城镇化、中国宏观经济。  主要代表作有《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发展》(路特里奇出版社英文版)、《泰国中部的村庄经济:对蔡亚诺夫模式的检验》(Thai watana Panich出版社英文版)、《发展理论与中国》(人民出版社)、《关系共同体》(人民出版社)、《走向复苏之路》(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山西经济出版社)、《中国经济问题评析》(山西经济出版社)、《中国村落的制度变迁与权力分配》(山西经济出版社)、《中国乡村的企业组织与社区发展》(山西经济出版社)、《村庄信任与标会》(《经济研究》杂志)、《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研究》杂志)、《灰色区域理论概述》(《经济研究》杂志)、《中国城市机制及其转换》(《经济研究资料》杂志)等。  其代表作曾先后获1987年度、1988年度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1994年度(第六届)孙)台方经济科学奖,1996年度(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0年度(第三届)、2002年度(第四届)、2006年度(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和2006年度(第十二届)孙>台方经济科学奖,2009年2月获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李玉祥,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1999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办的视觉艺术硕士研究生班。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经典》杂志学术顾问,现就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特约编辑。  自幼爱好美术,1985年起业余从事摄影创作。作品多次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举办的影展、影赛、报刊上获奖、刊载。其中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银牌奖、铜牌奖各3次。1988年入选《中国摄影家大辞典》,1992年入选《中国文艺家大辞典》。1996-2000年,摄影作品个展及联展在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展出。1999和2001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手》、《人物》栏目先后专题报道。2001年被《摄影之友》杂志评为2000年中国最重要的摄影人物。2006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首届“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称号。曾为江苏美术出版社拍摄编辑《老房子》系列画册,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江苏图书精品奖;为三联书店策划编辑《乡土中国》系列图文书,获中国图书奖选题策划二等奖。另出版《中国城墙》等多部图书。2001年为香港凤凰卫视策划大型电视专题片《寻找远去的家园》。  在具体摄影过程中,将镜头关注点聚焦在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方面,充分展示人类的智慧,表现其文化价值,在艺术表现方面不露痕迹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面里,深入、细致地用视觉记录,同时关注其审美等方面的人文属性。

书籍目录

一 引言1二 杨文珠的故事3三 屯瓦村的人口和劳动力流动与转移9(一)屯瓦村的基本特征9(二)屯瓦村十多年来发生的主要变化16(三)屯瓦村的劳动力、人口流动与转移201.基于31个样本户的基本判断202.基于92个样本户的调查结果223.基于12位企业家的基本情况25四 工业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国际经验与启示27(一)工业化概况271.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282.工业化特征353.工业化影响39(二)工业化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421.农业与工业化432.交通与工业化503.金融、专利、商业、政治制度与工业化52(三)工业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541.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552.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国际经验:以英国为例613.几点基本判断69五 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71(一)宏观背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发展与演变73(二)我国二元工业化模式的形成、发展与影响81(三)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工业化背景下的农业劳动力转移84六 从屯瓦村看我国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工业化道路选择96(一)如何理解“屯瓦村现象”96(二)“屯瓦村现象”与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从二元工业化到城乡工业的一体化发展101(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城乡工业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109七结语115参考文献117

作者简介

《工业化与新农村:山西屯瓦存个案研究》内容简介:在一个国家(地区)发生急剧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不少位于农村地区的“工业村”成功地转型为当地的工业中心;但也有些“工业村”不仅没能成功地实现这样的转型,相反,由于企业不断地从“工业村”中迁出而导致“工业村”重新回归为典型的农业村。这样的情况在工业革命以前以及整个工业革命过程中欧洲的许多国家(如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都曾经出现过。
我国山西省原平市的屯瓦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队办集体企业共有十多家,是当地著名的“工业村”。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这些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渐地迁到了当时的县城(现为市区),直到2002年,所有企业全部从村里迁走了,屯瓦村重新成为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2003年以来,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快速经济增长时机的到来,加上近年来在屯瓦村附近山区发现了铁矿石,于是有些原来从屯瓦村迁移出去的企业家又重新回到了村里,投资建厂,开采铁矿石,并进行初步加工。因此,屯瓦村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重新展现出了工业发展的新曙光。
《工业化与新农村·山西屯瓦存个案研究》在对屯瓦村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一特定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化与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国际经验,对屯瓦村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这种现象的宏观背景与微观机制进行了从理论到现实的比较详尽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的二元经济与二元工业化特征,探讨了形成屯瓦村这样的现象的一些主要原因,还根据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和贯彻落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发展战略的基本精神,对屯瓦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作者的建议与看法。
《工业化与新农村·山西屯瓦存个案研究》从现实出发,提出的问题具有比较强的普遍性、代表性和针对性,研究问题所涉及的领域宽广、信息量大,研究所参照的国际经验十分丰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基本思路与见解有较强的启发性,可供从事农村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经济院校和农业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人文社科、政策与农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

图书封面


 工业化与新农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