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由看待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以自由看待发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7
ISBN:9787300040424
作者:[印] 阿马蒂亚·森
页数:308页

章节摘录

5.12 财政审慎与综合考察的需要我现在来谈财政审慎,最近几十年来这变成全世界的一个主要关注点。因为高度通货膨胀和财政不稳定的破坏性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讨论,现在对财政保守主义的要求非常强烈。确实,在财政领域,实行保守主义具有某些明显的好处,而且在这个领域,审慎很容易采取保守主义的形式,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财政保守主义所要求的是什么,以及这种要求的理由是什么。财政保守主义的要点并非在于那种一目了然的“量人为出”的好处,尽管那个说法很有道理。就像在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白先生所雄辩指出的:“年收入20镑,年支出19镑零6,导致幸福。年收入20镑,年支出20镑零6,导致痛苦。”这个个人理财原则被许多财政保守主义者大力运用,最突出的可能是撒切尔夫人。然而,这个原则并没有为国家政策提供一个明确的规则。与米考白先生不一样,国家能够通过借贷和其他手段,维持其支出大于收入。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在几乎所有时间都这样做。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能这样做(这肯定能做到),而在于财政过度支出的后果是什么。因此,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是,有时候被称做“宏观经济稳定”、特别是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的那种状态的重要性。赞成财政保守主义的理由,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承认价格稳定是重要的,而大手大脚和不负责任的财政会严重威胁价格稳定。关于通货膨胀的致命影响,我们有哪些证据呢?布鲁诺(Michael Bruno)对这个领域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性考察。他注意到:“若干有记录的中等通货膨胀(价格每年上涨20%~40%)时期,以及大多数高度通货膨胀(其数值曾经有过天文数字)时期的情况,表明高度通货膨胀总是伴有显著的负增长效果。”而且,“与此相反,累积的证据表明,从高度通货膨胀迅速转到通货稳定,甚至在短期和中期,会带来非常强烈的正增长效果。”[53]从这里得出的政策结论需要某些细致分析。布鲁诺还发现“通货膨胀对增长的效应在低通货膨胀(低于每年15%~20%)情况下,最多只能说是模糊不清的”。他接着问到:“为什么要担心低通货膨胀,特别是如果它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其代价是可以避免的(通过指数化),而如果它是非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则其代价看起来很低?”[54]布鲁诺还指出:“尽管所有高通货膨胀的根源都是财政赤字(以及在多数的、但并非所有的情况下,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这仍然可以与多重膨胀性均衡相容。”真正的问题在于以下事实:“通货膨胀本性上就是一种持续性过程,而且其持续性的程度趋于随通货膨胀率而增长。”对通货膨胀的这种加速发展是如何发生的,布鲁诺描绘了一幅清楚的图景,并以抽烟作比喻:“长期通货膨胀很像抽烟过程:一旦你超过一定的最小数目,就很难逃脱日益加重的烟瘾。”事实上,“当一个冲击(例如,一个抽烟者的个人危机,一个经济的价格危机)发生了,这种习惯会有极大的可能跳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并在那个水平上持续下去,尽管原来的冲击已经终止了”,而且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出现。[55]这是一个纯粹的保守主义结论,而且应该说是很有说服力的论证,它建立在很全面的国际比较的基础之上。我接受布鲁诺的分析和结论并无困难。然而,重要的是,需要准确把握这项研究究竟得出了什么结论,并检视财政保守主义所要求的究竟是什么。尤其是,它所要求的,不是我所称作的那种反通货膨胀的激进主义,人们经常把它与财政保守主义混淆了。从这项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完全消除通货膨胀——而且不管为此目的必须付出多大的牺牲。相反,其教训是需要全面看待容忍通货膨胀的可能成本,并把它与降低通货膨胀,或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成本相比。关键问题是避免“动态性不稳定”——这是那些尽管看起来是稳定的长期通货膨胀,一旦通胀率高于某一个不大的数值时,通常具有的性质。布鲁诺得出的政策教训是:“由于在低通胀时稳定化政策的代价较高,而且通货膨胀的持续性有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说明应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低水平上,尽管牺牲增长的高代价只是在高通胀时才能直接观察到。”[56]按照这一观点,需要避免的并不只是高通货膨胀,而且——由于动态性不稳定——甚至中等通货膨胀也应避免。然而,从这项研究来看,要求零通货膨胀的激进主义,同样不是特别明智的,它甚至不能被看做是对财政保守主义要求的恰当解读。把不同的事物“混淆”起来的情况,可以清楚地从美国仍在进行的平衡预算过程中看到,不久前它曾导致了美国政府的局部关闭(并有可能会发生更大规模的关闭)。白宫和国会好不容易达成了一项妥协,其成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经济的短期表现。必须把反赤字激进主义与真正的财政保守主义区分开来。确实有很强的理由减少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存在的巨额预算赤字(经常由于国债的沉重负担及其高速增长而恶化)。但是这个理由不能与快速地完全消除预算赤字(不管其社会成本是什么)混淆起来。与美国相比,欧洲有更多的理由担心预算赤字。一个因素是,美国的预算赤字多年来已经相当低,低于欧洲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确定的“标准”[预算赤字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在此刻,美国看来完全没有赤字。与此对照,欧洲大多数国家过去有——直到现在仍然有——大量预算赤字。若干国家现在正在坚决削减巨额预算赤字,这是恰当的(意大利近年来提供了一个突出的例子)。如果说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那就是关于欧洲政策的整体优先排序——这个问题在第4章已经谈过。这里的要点是,仅仅赋予一个目标如避免通货膨胀以绝对优先的地位(西欧很多中央银行正式设定了这种优先性),同时容忍非常高的失业率,是否合理。如果本书的分析是正确的,则欧洲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把真正的重点放在消除严重失业造成的可行能力的剥夺上。财政保守主义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也提出很强的要求,但是必须根据公共政策的全面目标来解释这种要求。应该注意公共支出在提供和保证许多基本可行能力上所起的作用。在考虑宏观经济稳定的工具性需要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公共支出的这些作用。实际上,必须把宏观经济稳定的工具性需要放在社会目标的广阔框架之内加以判断。根据特定的情况,不同的公共政策问题可以被认定为是至关重要的。在欧洲,它可能是严重的大量失业(在若干主要国家失业率接近12%)。在美国,一个重大挑战是为数众多的人们没有任何医疗保险,或者缺乏有保障的医疗服务(美国是富国中惟一存在这个问题的国家,而且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数高达4000万)。在印度,公共政策的重大失败是极端忽略扫盲(成年人口的一半——成年妇女的三分之二——仍然是文盲)。在东亚和东南亚,越来越清楚,金融系统需要广泛的规范化管理,而且看来还需要有一种防范系统来对付突发的对本国货币和投资机会失去信心的情况(如最近这些国家的经历所示,它们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大规模的紧急援助)。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而且因为问题都很复杂,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对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手段进行认真的考察。要把对财政保守主义的需要——那当然是重要的——结合到这种多样的、广阔的图景中去,而不能把它单独地与其他事物完全隔离地列出来,作为政府或中央银行的硬性承诺。需要对不同领域的公共支出进行审视和比较性评判,这是至关重要的。

前言

发展就是扩展自由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次年9月出版了《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书的主题是发展——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特定的发展观,即:自由是发展的首要日的,自由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森在“序言”中说,他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对“发展”问题提出一个以“自由”来概括的新视角,供在公共领域进行公开讨论和批评检视。在这个关于“自由”的理论框架下,这部著作对他长期学术生涯中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综合的表述。森的前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高度评价这本书的学术分析:“在这本书中,森精致、简明而范围广泛地阐述了这样一个概念——经济发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长。他运用历史事例、经验证据以及有力而严格的分析,显示了广义而恰当地构想的发展对自由完全不怀敌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扩展所组成。”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赞扬则指出了森的工作的实践意义:“全世界贫穷的、被剥夺的人们在经济学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远见地捍卫他们的利益。通过阐明我们的生活质量应该不是根据我们的财富而是根据我们的自由来衡量,他的著作已经对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联合国在自己的发展工作中极大地获益于森教授观点的明智和健全”。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这本书中,阿马蒂亚·森精致、简明而范围广泛地阐述了这样一个概念——经济发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长。他运用历史事例、经验证据以及有力而严格的分析,显示了广义而恰当地构想的发展对自由完全不怀敌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扩展所组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肯尼斯·阿罗全世界贫穷的、被剥夺的人们在经济学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阿马蒂亚·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远见地捍卫他们的利益。通过阐明我们的生活质量应该不是根据我们的财富而是根据我们的自由来衡量,他的著作已经对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联合国在自己的发展工作中极大地获益干森教授观点的明智和健全。    ——联合国秘书长  柯菲·安南阿马蒂亚·森在经济科学的中心领域做出一系列可贵的贡献。开拓了供后来好几代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新领域。他结合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重大经济学问题讨论中重建了伦理层面。    ——摘自瑞典皇家科学院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告

内容概要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他1933年生于印度。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就读,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森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对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深切关心,享有“经济学的良心”的美誉。森的思想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思·阿罗认为,“在社会选择、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广泛的分配伦理学以及与这些领域相关的测量问题上,森是一位无可怀疑的大师。”

书籍目录

导论 以自由看待发展
第1章 自由的视角
1.1 不自由的形式
1.2 过程与机会
1.3 自由的两种作用
1.4 评价体系:收入与可行能力
1.5 贫困与不平等
1.6 收入与死亡率
1.7 自由、可行能力与生活质量
1.8 市场和自由
1.9 价值标准和赋值过程
1.10 传统、文化与民主
1.11 结语
第2章 发展的目标和手段
2.1 自由的建构性和工具性作用
2.2 工具性自由
2.3 相互联系及互补性
2.4 不同层面的中国和印度对比
2.5 增长引发的社会安排
2.6 公共服务、低收入和相对成本
2.7 20世纪英国死亡率的降低
2.8 民主与政治激励因素
2.9 结语
第3章 自由与正义的基础
3.1 包括在内的与排除在外的信息
3.2 作为信息基础的效用
3.3 功利主义视角的长处
3.4 功利主义视角的局限性
3.5 罗尔斯与自由权优先
3.6 诺齐克和自由至上主义
3.7 效用、实际收入与人际比较
3.8 福利:多样性与异质性
3.9 收入、资源和自由
3.10 福利、自由与可行能力
3.11 权数、评值与社会选择
3.12 关于可行能力的信息:几种不同用法
3.13 结语
第4章 以可行能力剥夺看待的贫困
4.1 收入贫困与可行能力贫困
4.2 何种意义上的不平等?
4.3 失业和可行能力剥夺
4.4 医疗保健和死亡率:欧洲与美国的社会取向
4.5 印度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贫困和剥夺
4.6 性别不平等和失踪的妇女
4.7 结语
第5章 市场、国家与社会机会
5.1 市场、自由权与劳动
5.2 市场与效率
5.3 处境劣势与自由不均等的配对效应
5.4 市场与利益集团
5.5 需要批判地审视市场的作用
5.6 需要一种多层面的思路
5.7 相互依赖性与公共物品
5.8 公共支持与激励因素
5.9 激励因素、可行能力与功能性活动
5.10 扶助对象选定与手段核查
5.11 主体地位与信息基础
5.12 财政审慎与综合考察的需要
5.13 结语
第6章 民主的重要性
6.1 经济需要与政治自由
6.2 政治自由与民主的首要性
6.3 否定政治自由和公民权利的观点
6.4 民主与经济增长
6.5 穷人关心民主和政治权利吗
6.6 政治自由的工具性作用
6.7 政治自由的建设性作用
6.8 民主的运作
6.9 民主的实践与反对派的作用
6.10 结语
第7章 饥荒和其他危机
7.1 权益和互相依赖
7.2 饥荒的起因
7.3 饥荒的防止
7.4 饥荒与疏离
7.5 生产、多样化经营和增长
7.6 就业途径和主体问题
7.7 民主与饥荒的防止
7.8 激励因素、信息与饥荒的防止
7.9 民主的保护作用
7.10 透明性、安全与亚洲金融危机
7.11 结语
第8章 妇女的主体地位与社会变化
8.1 主体地位与福利
8.2 合作性冲突
8.3 对权益的认识
8.4 儿童生存率与妇女的主体地位
8.5 主体地位、解放与生育率降低
8.6 妇女的政治、社会与经济作用
8.7 结语
第9章 人口、粮食与自由
9.1 是否存在世界粮食危机?
9.2 经济激励与粮食生产
9.3 人均粮食产量趋势之外的因素
9.4 人口增长与提倡强制
9.5 强制与生育权
9.6 马尔萨斯的分析
9.7 经济或社会发展
9.8 年轻妇女权利的增强
9.9 外部因素、价值观念与交流
9.10 强制的有效程度有多大
9.11 生育率降低的副作用与速度
9.12 强制的诱惑力
9.13 结语
第10章 文化与人权
10.1 三种批评
10.2 正当性批评
10.3 逻辑连贯性批评
10.4 “文化性批评”与亚洲价值观
10.5 当代西方与独特性
10.6 对孔子的解释
10.7 阿育王和考底利耶
10.8 伊斯兰的宽容
10.9 全球化:经济、文化和权利
10.10 文化交流与无处不在的相互依赖
10.11 普适性前提
10.12 结语
第11章 社会选择与个人行为
11.1 不可能定理与信息基础
11.2 社会正义与更丰富的信息
11.3 社会交往与局部共识
11.4 有意追求的变化与无意造成的后果
11.5 来自中国的一些例子
11.6 社会价值观与公共利益
11.7 价值观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
11.8 商业伦理、诚信与契约
11.9 市场经济中规范与制度的差异
11.10 制度、行为规范与黑手党
11.11 环境、法规与价值观
11.12 审慎、同情与承诺
11.13 动机选择与进化生存
11.14 伦理价值标准与政策制定
11.15 腐败、激励因素与商业伦理
11.16 结语
第12章 个人自由与社会承诺
12.1 自由与责任之间的相互依赖
12.2 正义、自由与责任
12.3 自由造成的区别何在
12.4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12.5 人力资本与人类可行能力
12.6 最终的结语
附录

编辑推荐

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阿马蒂亚·森精致、简明而范围广泛地阐述了这样一个概念——经济发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长。他运用历史事例、经验证据以及有力而严格的分析,显示了广义而恰当地构想的发展对自由完全不怀敌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扩展所组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肯尼斯·阿罗全世界贫穷的、被剥夺的人们在经济学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阿马蒂亚·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远见地捍卫他们的利益。通过阐明我们的生活质量应该不是根据我们的财富而是根据我们的自由来衡量,他的著作已经对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联合国在自己的发展工作中极大地获益干森教授观点的明智和健全。——联合国秘书长 柯菲·安南阿马蒂亚·森在经济科学的中心领域做出一系列可贵的贡献。开拓了供后来好几代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新领域。他结合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重大经济学问题讨论中重建了伦理层面。

作者简介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狭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全书论证,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泛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森根据大量的经验研究资料,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阐明在实践中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在强调市场机制、全球化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出基础性重大贡献的同时,他指出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在人的生存、保健、教育等领域承担责任,更需要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在全面的社会交往和变革中发挥主动作用。

图书封面


 以自由看待发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1条)

  •     第9章 人口、粮食与自由9.1是否存在世界粮食危机?当前世界粮食生产并不存在任何显著的危机,世界人均粮食产量实际在上升,而且人均粮食产量最大的增长是发生在第三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9.2经济激励与粮食生产世界粮食生产受到需求不足和粮价下降的限制,反映了最需要粮食的人们的贫困,而且已经对粮食生产造成了负激励效应。9.3人均粮食产量趋势之外的因素单纯关注粮食产量而忽视人们享有食品的权益这一倾向,有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一个错误构建的理论可以致人死命,马尔萨斯粮食与人口比例的错误视角的手上沾满了鲜血)9.4人口增长与提倡强制有许多明确的迹象表明,世界人口增长已经开始放缓。是否需要通过强制来帮助这个速度放缓的过程?中国开始计划生育了三十年,这种强制产生了三个问题:强制的可接受,无强制时人口增长是否就会快到不可接受,强制的副作用。9.5强制与生育权对生育权(由家庭决策的事务)实行强制的是否可接受?要探讨生育权利的地位与意义。作者否定了效用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的观点中非此即彼地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的必要性,主张采用一种后果主义体系,即把权利的实现连同其他事物一起并列为目标,并给出理由。9.6马尔萨斯的分析马尔萨斯与孔多塞的辩论,争论在于是否存在自愿的计划生育,历史没有给马尔萨斯的观点带来多少支持。而发展与生育率降低之间的正面关联,带来这样一句口号“发展是最好的节育手段”。9.7经济或社会发展关于说明生育率下降原因的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贝克尔的生育率决定模型,否定了马尔萨斯关于富裕将提高生育率的结论。在分析中聚焦于经济发展对提高子女“质量”的投资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即节育设施的普及以及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的传播。9.8年轻妇女权利的增强社会发展——特别是妇女的教育和就业——可以是非常有效的节育手段。9.9外部因素、价值观念和交流9.10强制的有效程度有多大强制的过程带来许多自由的丧失和代价,比如社会后果、生育行为变化的不稳定性以及不清楚通过强制实际上达到多少额外的生育率下降。9.11生育率降低的副作用与速度比较印度克拉拉邦的自愿节育和中国通过强制计划生育所降低生育率的水平,前者从1979年的3。0降到1991年的1。8,后者同期从2。8降到2。0,凸现出以妇女活跃的、经过教育后参与为基础的自愿和强制相比的优点。9.12强制的诱惑力强制对于贫困人口是否是可以接受的,只有通过民主论争才能检验,但这恰恰是权威主义政府拒绝给予人们的机会。这样的检验没能在中国发生,但在印度确实发生过。9.13结语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办法,是一个要求更过多自由的过程。不在于强制,而在于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自由并结合单个家庭的责任,即那些利益的扩展最直接受到过度频繁的生育和养育子女影响的人们的自由。
  •     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应按私人收入的增加来评判,还应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服务拓展进行评判。功利主义的大行其道使政策考量更侧重于效用总量的增加,进而助长分配的不公平,漠视权利、自由以及其他非效用因素的合理性。在进行效用计算时,底层人群享受快乐的愿望和能力会根据环境调整,最终伴随剥削程度的增加,越适应剥夺性环境,使得功利主义效用本身变得不公平。自由至上的问题在于,自由权对社会的重要性是否可以由一个人评价自己全面利益时赋予自由权的权数恰当反映出来。新的真理的通常命运是,以异端邪说开始,以迷信告终。--赫胥黎饥荒的焦点在于个人和家庭有无购买足够食品的经济能力和实质自由,而不单是对某一国的粮食总量。当一部分人口突然被剥夺经济权益时,饥饿的传播速度和猛烈程度,要强过一般性贫困。若非意图后果支配了实际的历史,那么追求我们想要达到的结果的理性努力就是枉费心机。 公共政策的作用不仅在于实施从社会价值标准和认同中产生的优先顺序,而且在于推广和保障更充分的公共讨论。评价发展时,总量和分配的评价都是在所必须的。但是线性排序毫无意义,至关重要的,是恰当理解评值的信息基础--即为了判断现状是什么样的以及哪些问题被严重忽视了,我们所需考察的特定信息类型。
  •     第10章 文化与人权10.1三种批评对于支撑人权言论的整个概念结构一般有三个相当不同的考虑因素,包括“正当性批评”、“逻辑连贯性批评”和“文化性批评”。10.2正当性批评此类批评的共同点是坚持必须把权利看作是“后于”体制的工具,而不是一种“先定”的伦理利益。综合来看,最好将人权看作是一个伦理的理性思考体系和作为政治要求的基础的合理性,不一定把它们混同于由立法制定的法律权利。10.3逻辑连贯性批评这种批评在于各种权利必须有与其对应的责任才有意义。10.4“文化性批评”与亚洲价值观文化性批评把人权看作是属于社会伦理领域,人权的道德权威依赖于可接受的伦理的性质,而文化之间具有冲突性,因此人权的普适性值得怀疑。认为“亚洲价值观”是纯粹权威主义的观点,通常几乎全部来自掌权人的发言人。10.5当代西方与独特性价值观形成的起源是多角度的,体系是多样性的。比如,自由、宽容的价值和平等享有和应用。10.6对孔子的解释10.7阿育王和考底利耶10.8伊斯兰的宽容权威主义的“亚洲价值观”观点的当代倡导者立足于非常任意的解释,以及对论者和传统的极端狭隘的选取。对自由的珍视并非只局限于一种文化,而西方传统也不是使我们得以掌握以自由为基础来理解社会的方法的仅有的一种文化。10.9全球化:经济、文化和权利全球化的形式会对就业和传统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不存在强制性的理由,一定要保存正在消逝中的生活方式的每一个方面,但确实需要让人们能够参与这样的社会决策中来。10.10文化交流与无处不在的相互依赖需要精细地理解跨文化的影响,需要有欣赏其他文化和其他国家产物的基本能力。10.11普适性前提来自不同文化的不同人们能够分享许多共同的价值观并赞同某些共同的承诺。自由的压倒一切的价值,作为贯穿本书的原则,即以强烈的普适主义为前提。10.12结语可疑的历史并不能为可疑的政治辩护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经济学不能忘记人类最基本的伦理,从这点讲,中国的一些经济学人并不合格,他们一直宣扬一个其缺陷已经在欧美暴露无疑的理论,纵然他们得到这样那样的“西方鼓励奖”,依然不能掩盖他们无视人类共同体这一事实,基于此,我们必须读阿马蒂亚·森的著作,才能以更先进的视角,从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人类的发展。
  •     朋友推荐的。ngoer应该可以看看。
  •     该书有力地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等问题,科学地发展了科学反展观,解决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边界。。。
  •     发展经济学以前没接触过,这本书给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价值观:自由是实质性的——与古典政治哲学的良好结合!另外,“面包还是民主?”这种命题是二元割裂的,而要以自由看待发展,即实质性自由才是目的也是过程【真心感慨,森是一个特别rock的经济学家,充满了“爱与和平”】【但还是有很多观点值得critical地看待,比如自由的capability如何获得,即自由作为一种手段的有效性?】
  •     蛤蛤,作pre的时候有人就特么想着用森的论述“统一新中国前后三十年”,我老 偏没朝那个方向讲
  •     作为一个混乱邪恶的右派看这种守序善良的书总是有点莫名的恶心感
  •     很有现实意义的书,值得一看!
  •     课程要求看了个大概 看到有人吐槽翻译我就放心了
  •     好多觉得好有道理,但是总觉得不太对不知道为啥。
  •     书是好书,但是文字很拗口
  •     人文情怀,经济学家的标杆。和某支的发展一对比,呵呵。面对非专业读者
  •     不喜作者欢对功利主义的批评。且作者将亚洲金融危机的责任主要归咎为政府没有施行民主改革,实在令人无法接受。另外,感觉作者虽然推动妇女教育水平与参工率的提高,但是他将良好教育的妇女视为降低生育率和婴儿死亡率的手段,而非促进妇女地位提高与两性平等的范例。将妇女视为tools而非ends,无法赞同。
  •     描绘了以自由看待发展的价值观,但是缺乏具体实现的可行性建议,本来可以给四星,但是不得不因为翻译扣一星,读起来太费劲了
  •     1933年年末,泰戈尔,这位亚洲第一位,也是印度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接受了一个请求:他的秘书希望这位文学巨匠能为自己即将出世的外甥起一个名字。泰戈尔欣然同意,略思片刻后,取名“阿玛蒂亚(Amartya)”。这个词的意思是“另一个世界的”,泰戈尔笑着说,“这是一个大好的名字。我可以看出这孩子将长成一个杰出的人。”
    这个孩子,就是在1998年第八个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印度人,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
    森当年获得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些人认为这奖“给错了”,因为森虽然经济学不错,但更像个伦理学家。
    森的研究的确更偏重于伦理,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年公告上写的“阿玛蒂亚·森结合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重大经济学问题讨论中重建了伦理层面。”在我第一次听说即将介绍的这本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时,我对其观点有些怀疑:经济就是经济,就像“在商言商”一般,为什么要扯上伦理呢?想必又是个满口仁义道德的“书呆子”。事实上,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
    什么叫“以自由看待发展”?想想中国,近30年来发展不可谓不快,连很多外国人都惊叹于“中国速度”。排除一部分所谓的“西方反华势力”,确实有很多老外真心觉得中国“了不起”——如果您常看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作者)的专栏文章,就能明白国外的确很多人对中国真心地赞美。连《时代》杂志都刊发封面文章,内容是“美国要向中国学的五件事”。
    可是,中国的发展真的那么好了吗?在Twitter上看到一句话:“中国好不好,难道我们自己不清楚?”没错,我也觉得老外毕竟是老外,看到的中国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可问题是,很多中国人虽然知道现代中国到底是什么德行,却未必能系统地描述清楚,我们好像缺少一把“给发展测度的尺”。阿玛蒂亚·森在书中就提供了一把“尺”。
    原来我们觉得发展是什么?一般就是说GDP(GNP)增长、技术进步、社会现代化这些东西,而森认为“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这个“真实自由”指的不仅是自由的权利,还包括自由的能力。
    举个例子来说明森的意思:有个小学都没上过的成年人,拿着一万块大喊“我要炒股票,我要发财!”。您说他有没有炒股票的自由呢?当然有,没人不允许他涉足证券业。然而他没能力炒股票,因为他没有接受过教育,不认字也不识数,您说他怎么炒股?所以他有着“自由的权利”,却没有“自由的能力”,后者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书中最精彩之处就是作者如何详细地分析了政治经济等自由是如何互相推动的,当您慢慢熟悉了森的逻辑之后,很多问题就会找到一种新的解释维度。
    这么说会显得模糊,我拿书里一个例子来解释。森十岁时遇到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一天,他看到一个穆斯林青年闯入森的家,这个青年被当地的印度教暴徒背后捅了一刀,血流如注。这位穆斯林青年的妻子曾经劝他不要到印度教地区打工,尤其是在双方矛盾颇深的时节里。但家里太穷,他只能去那里赚点小钱糊口。小阿玛蒂亚给他水喝,哭喊着叫家中的大人来帮助,稍后他被小阿玛蒂亚的父亲送去医院。可惜,这个年轻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他的名字叫卡德尔·米亚,这个名字森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此悲剧说明:经济不自由会助长社会不自由,正如社会或政治不自由也会助长经济的不自由(假如他没那么穷,就不需要冒着危险去异教徒地区打工)。极度贫困使一个人在其他形式的自由受到侵犯时成为牺牲品。
    要注意,森并没有从宗教冲突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在这本书里,他从“自由”的角度去分析这个悲剧。这一点是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如果大家拿着“自由”这把尺来衡量发展的效果,就能得到很多新知。
    拿医改来说。过去,我们的农村是没有医保的,只有城市有。为什么这样呢?有一种很普遍的想法认为:中国的农村人口很多,而中国也不是发达国家,资金紧张,所以只能先安排相对富裕的城市居民拥有医保。
    这种想法并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性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天然关心穷人的,应该不惜牺牲一些效率,牺牲一些富人的利益来帮助穷人的,照这个思路,就算资金紧张,也应该让农村的老百姓们先享受,城市的有钱人应该自己掏钱去看病才对啊。
    这个想法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它暗暗认为像“人的发展”(例如教育,医疗等等)仅仅是只有富国才付得起的某种奢侈品。但阿玛蒂亚·森非常反对这种观点。他提出,巴西南非这些国家的人均GNP远远高于中国和印度克拉拉邦,相对来说应该算富国,然而其人均预期寿命却远远低于后两者。因此不要以为穷国因为穷就负担不起教育医疗,而要注意到穷国投入教育医疗的成本也低。所以给人民提高教育医疗水平不必等富起来再说。森认为,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的经济体,他们是先播下种子,后得来收获。
    森在书中给出了很多有趣的命题,但对于个人来讲,本书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我对经济学以及其他领域的思考模式多了一个“伦理支线”。这是很多“新自由主义者”(如果我算的话)容易忽视的角度,而且很多人是为了追求“自由”而故意忽视“伦理”,这个现象我觉得值得反思。
  •     晦涩但逻辑清晰点赞
  •     实证分析及可行性不够说服呐而且很遗憾没有讨论种姓制度与南印发展的问题~诘屈聱牙的翻译(比如最优组合作最优使用)及翔一般的挂名校对(比如p89对照作贝照)…若说印度邦名不按惯译还说得过的话(克拉拉/泰米尔纳都/马哈拉什特拉-喀拉拉/泰米尔纳德/马哈拉施特拉)那仙女王和密尔顿(仙后/弥尔顿)只能说人文常识太差了…MissingWomen本意是指由于新生儿性别偏好造成的女性缺失 被译作失踪的女性乍看还以为要讲女性的人口贩卖了有没有…还有看到Vaishnavite都能大概猜到意思毗湿奴派所以"瓦施纳维特(Vaishnavite)派印度教徒"拜托别这样好吗…最神的是Ishi Hiromitsu这么个一看就是日本(裔)名被生生翻成伊希了呵呵
  •     经人推荐买了这本书,先大略的翻看了一下,确实不错,观点独到!推荐!
  •     视野真开阔。举得例子也是个个都很经典。
  •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的书很精彩,在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提发展的时候,有多少人停下脚步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发展的目的是什么?看过此书,内心小小震动,他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GDP提高了,可幸福指数为什么越来越低呢?因为我们的心和身都不自由……
  •     这真是我近来读到的最难受的翻译
  •     新版的书,印刷质量明显提高了,很喜欢哦,学术名著!
  •     通识读本
  •     中秋节和导师聊天,又聊到这本书。其基本核心在于:自由是发展的手段,也是目的。非常值得一看,已打算重读。
  •     标题就很好
  •     好期待哟
  •     不错,挺喜欢,买了好几本经济方面的书打算慢慢研究,太专业的我也不懂
  •     真知灼見,發展才是我們要追求的。
  •     just good
  •     尽管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内卓有成效,但森的兴趣与关注重点在于非主流经济学方面。通过论证“权利方法”,森将“能力”概念引入经济分析,强调了“想过或能够过一种自己愿意的生活”对行为主体能力进而“自由”界定的重要,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伦理等等的影响。《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本经典著作,饱含着森对“发展何以可能”的深入思考。
  •     非常棒的一本书,读后启发很大!建议购买!
  •     自由无疑是人类始终热切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能够增进自由的发展无疑是富有意义的。
    阿玛蒂亚尔。森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让人受益匪浅。
    强烈推荐对相关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去读一读。
  •     第一次读阿马蒂亚·森的书,虽然说这本书大多数时候被归类于经济学著作,但这种发展研究的视角显然已经挣脱了某种单一的学科框架,值得一读!
  •     勉强4星
  •     最高哲学!
  •     好书,内容丰富,质感很强!
  •     只有从发展中国家成长的经济学家,才能了解发展中国家追赶中的痛。
  •     权利贫困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值得一看。
  •     研究发展哲学的经典著作,好书!
  •     很喜欢这本书但是我发现这个版本贵一些不知道为什么至于内容吗感觉很好以多角度来分析了贫困文化、代际流动等等相关贫困问题
  •     主题还算吸引我,绝对不是一本可以一边休闲一边看的书
  •     好好研读 仔细品味
  •     这本书不错,很划算
  •     一个不怎么用数学的印裔经济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森的思想影响了各个国家,不愧是经济学家的良心。
  •     是一本学术著作,严谨翔实,非常好!
  •     毛概...
  •     好好看,好好学,好好写读书笔记,好好吸收。
  •     静心读书
  •     当当网的图书品种确实丰富,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这本书的质量也不错,也没有任何污损,大力支持!
  •     读这种书是要逼迫自己的,以前完全看不懂的书,现在当教材读也能略知其中一二了
  •     作为一种发展观念显得三观超正(重建经济学的伦理层面,让个人自由成为社会承诺),但是满脑子都是经验质疑,实在让它的普适性前提显得空泛而可疑。比如实质性自由到底是啥,怎样处理自由之间的冲突,都没有正面回应;另外笼统地讲威权主义和民主,执政方式发展形态也可能完全不一样。对于自由、民主之类的论述也是蛮薄弱的。还是不适应这种写法吧……
  •     (经济学向他不愿被承认的私生爹道德哲学靠拢…… ) 单纯就理论建构和证据说明来看,阿玛蒂亚森的结构很好,思路也很清晰。 但问题在于自由的观念并非如此建立的,经验的抗争更为重要。因此,即使是统计数据的呈现,也让人心生疑窦:现代人的自由-超越政治限制的经济自由,真的有出路吗?贡斯当的答案不在那个时代,也不是这个时代。 (超越人力资本,恢复教育与生活方式的联系。)
  •     人文关怀太重了,搞的都不是刻板印象里的经济学家而是政治哲学家了。说来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怎么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利民的,自由的发展。但是书也出了那么多年了,书里的反面例子还在一遍遍的上演。
  •     非常值得阅读,阿玛蒂亚森书是需要细读的,特别是对于理解当代自由主义思想有帮助
  •     此书是在一位老师的推荐下阅读的,为什么要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获得人的自由,人心灵的自由,没有自由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     发展和自由的问题,其实就是你要女人出去读书工作赚钱还是要女人相夫教子持家的问题,要“增长”还是要“自由”,必须有一个trade-off。
  •     读不懂
  •     因为考试记错书名,所以一定找来读读看,这种人道主义的关怀是很有感染力,不过倒不是那么专业的学术作品,本来也是给外行看的
  •     反思还说不上,现在最多只能尝试着理解作者的思维路径。自由对发展的推动是普遍的,但专制是有局限的。课上讨论的最多的案例要数印度、中国、新加坡。前两天看到孙立平老师转的微博,关于转换研究方向从“什么推动了发展”到“什么阻碍了发展”,比这本的角度新颖。
  •     意味着让弱势群体和受到排斥群体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权利,公开表达出他们的担忧,得到他人的聆听,并在塑造自身命运的过程中掌握主动。还意味着拥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某种生活和掌控自己的事情的自由。
  •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什么?
  •     看阿马蒂亚 森的书,受益匪浅!
  •     这本书是本好书 可惜以我的水平 未能完全参透 以后我一定会再读的 等我够了那个水平
  •     这本书还没怎么开始看,但是速读了一下,内容还是可以的,不作过多的评论
  •     经典之作,不论经济学还是法学人都必读。
  •     这本书不容易读懂,不过学习世界级大师的写作,学习其思考方法、论述特点,有益于自身学识的修炼和提高。
  •     虽说是经济学术著作,但是书的延伸很广,写的很精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自由和发展的关系。个人觉得把它作为一本经济哲学书看待比较好
  •     为了考研而看的
  •     自由要比幸福更有定量的意义。
  •     囊括了阿马蒂亚·森几乎全部主要思想的文集,发表于他获得诺奖的次年。作者一直被誉为“经济学的良心”,其文字流露出的人文关怀都是建立在理性严谨的推理和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再加上作者自身横跨东西方文化的成长经历,让他的著作能够纵观不同社会,做出更全面的对比与归纳。
  •     赶紧买了一本 好书啊
  •     本书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自由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发展的目的不是所谓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大国崛起,而在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的自由生活。历史之中国,一场大跃进,为发展而发展,为强大而突进,以剥夺自由反人类的方式推动发展,代价是3755万人的生命,成果是社会全面的大倒退。森指出,历史上从未有大饥荒发生于民主国度,因为它拥有减灾抗灾的调度能力,饥荒是极权社会特有之现象,是以非自由方式侵害自由的结果。现今之中国,发展本身仍被视为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依然动人,而发展的手段仍延续无所不用其极的跃进方式,自由被压制,能力被限缩。经济总量极速增长,而人均收入增长缓慢,除了经济总量之外,我们在促进人的自由和能力方面赢得的发展成果极其有限:教育、科技、环境、创新、法治、民主、人权……以自由看待发展,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人”本身。
  •     很棒的一本书,不仅仅是经济学。
  •     不喜欢这种缺少理论建构、多是经验总结的书,观点未免太散,也没有个清晰的脉络
  •     大师的大作,看过后很受启发
  •     果然是好书,不愧是经典,正版,值得购买
  •     唯有保障更多的自由,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     没有想象中的厚,挺不错的一本书,我很喜欢。个人还是喜欢02版的包装,不过缺货,这本也不错。
  •     发展的目的,是人的自由;自由的体制,也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森用详实的论据证明着这几点。我一直抗拒民族主义的发展观——因为我觉得,它最终会导向强权和丛林法则;而且,民族主义发展观对国内政治秩序的建构,可能更偏向依赖民粹主义,保证不了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但愿森的理论能够在更大范围得到认同。
  •     看不下去。真的看不下去阿。
  •     对于我们的世界,森的思想是极具启蒙与颠覆性,非常值得一读!
  •     大师的作品··
  •     有专家推荐这本书,所以订阅,很是不错。开拓思路,但阅读起来相对慢一点,需要认真思考、细细品味、融会贯通。
  •     阿玛蒂亚森的潜心力作,解读自由与发展的关系
  •     : F061.3/4099-1
  •     自由是手段,更是目的。博导推荐的书!
  •     虽然理论框架不错,但可实现性低与缺乏数理的定量分析仍然是发展经济学最大的问题之一。看到第三章时以为森切入正题开始说可行能力的测算方式与评价体系,但方法论只含糊的写了两张纸。既然是经济发展理论,那么没有完备的数理模式就是纸上谈兵——总之作为诺奖作者的书某觉得这本不太能体现出其水准,洋洋洒洒的写法不像是经济学更像是具有人文关怀的政治哲学。另外,森是印度人,所以此处“实质不自由”大多数时候应以印度为基准考虑。至于既谈文化普适性又谈文化多样性……诶呀还真是东方【。
  •     将“自由”与“发展”相结合,把作为评价指标的“自由”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探讨,而非一刀切,很有新意。文笔很有可读性,用散文化的语言严谨讨论学术。
  •     作者将重点放在了印度、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一贯被忽视的非洲地区,对于粮食、饥荒等在这些国家曾经出现或仍然在发生的事情都有很独到的见解。而作者本人就是印度人。
  •     独特的视角,详实的数据,经世济民的良心!
  •     读的第六,第七章节,饥荒问题印象深刻,民主不一定要在经济基础之上才能建立。原谅我吧,三年了,只记得阿玛蒂亚森是经济学的良心。有机会重读!
  •     中国官员 民众 关注~
  •     一本正经的失望脸:(
  •     严复曾说:“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对于中国而言,凸显自由的价值尤为重要,尤为紧要。阿玛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写道:“对进步的评判必须以人们拥有的自由是否得到增进为首要标准。”这是我们在考虑社会发展时必须确立的理念。
  •     阿玛蒂亚森名著,名副其实,值得读
  •     法律赋予&现实拥有
  •     书有点小难懂,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高速思考
  •     老师推荐的,错不了。
  •     当自由成为发展的目的和手段时我明白了什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或者叫人文经济学?不算学术,一股子社会评论家的味道。妇女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     以自由看待发展。
  •     书很好很受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