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居住形态比较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中西居住形态比较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560832647
作者:戴颂华
页数:247页

章节摘录

  二、西方居住形态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  与中国的情况相反,要描述西方居住形态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并不容易。根本原因在于本书所说的“西方”从历史地理角度看并不连贯,即现今西方所处的地域与其文明之初所处的地域并不相同。不过,以历史的眼光看,尽管尼罗河文明和巴比伦亚文明在消失之前变成了古典文明(西方文明之前身)的边缘,却并没有对古典文明特征的形成产生决定性作用。因此,不妨将其忽略,直接将目光投注于希腊、罗马及其以后所处的地理环境。  1.备受地理条件限制的希腊  早期的希腊地区地处巴尔干半岛。这里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实际上,“巴尔干”就是从土耳其语“山脉”一词派生出来的),它们把陆地分割成小块。它不仅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而且使希腊缺乏像中国那样,天然可以作为统一政治中心的地理基础,天然条件的合理利用是形成诸如中国这样大一统国家所必需的。  最早进入该地区的人们定居下来,形成的居民点逐渐扩大,后来发展成为希腊本土上彼此独立的“城邦”。应该指出,城邦制并不是希腊人独有的制度,但是却只有希腊人能够将城邦保持达数世纪之久,不能不说,这与地理因素有相当的关系。  农业受限促使希腊人将精力转向商业、贸易和海上掠夺与冒险,同时,铸就了在其他民族中不多见的、就其普遍和强烈程度而言为希腊人所独有的、不受束缚的自由思想和世俗人生观。理性主义和现世主义相结合,使希腊人能够自由地、富有想象地思考关于人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在其伟大的哲学、文学、艺术及宗教习俗中清楚地反映出来。而如此无忧无虑、安适自在生活的结果,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自由思想和世俗人生观。   ……

前言

  2006年6月,来自156个国家的1万多人集聚在温哥华,第三届世界城市论坛(wUF3)在联合国人居署的组织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关注度讨论世界人居的未来发展。论坛最后一天的上午,有幸作为中国的代表参与了此次论坛的最后要点(high-lights)定稿会议。来自各国的12位官员和学者在世界论坛的最后文件上,逐字逐句地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了此次第三届世界城市论坛4条共识(key points of agreement)和4个要点(highlights of the meeting)。  共识1:所有城市的所有人,包括市民、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都要各尽其责,更努力地解决城市问题和面对城市挑战。  共识2: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领导必须勇于承担风险和敢于创意创新。  共识3:要包容合作,以把握挑战,达行之有效。会上提及世界各地案例可做榜样。  共识4:市民须知城市挑战,须知政府应策。透明与诚信并重,以有效行动,力戒形式,加快进程。  起初,共8条同拟,后争论不休,遂将8条分为主观上各方同意的要点部分,即以上共识的4条,分“论坛4共识”。余下的4条原始稿放在最前面,为今日世界城市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另册列为“论坛4要点”。  要点1:面对城市时代的现实,城市规划对于新的城市千年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乃必不可少。城市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项重大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注定在下一个30年中从20亿增长到40亿。确保这些人口最终不会居住在贫民窟需要进行规划、资助与提供服务,其规模相当于同期每周出现一个人口为100万的新城市。为了城市的规划和提供像样住房及基本服务所需的投资应该被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要点2:从排斥走向联合,所有的与会者都展示了为改善城市贫困而建立有效联合的意愿。论坛见证了各国各级政府在联合所有城市参与者共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社区和城市发生了明显的根本性转变。主旨报告和对话中政府代表展示了其渴望主动与社会团体及其代表协作,支持改善住房条件和基本服务的愿望。多数政府都表示有必要联合并支持社区发起的行动,改善最贫困人口和最易受伤害群体的居住状况和改善城市的环境。

内容概要

戴颂华博士,副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本科毕业,并于1994年取得城镇规划与居住环境方向硕士学位:之后曾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房地产开发前期策划工作;2000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居环境研究及其规划设计;2006年做访问学者期间,从事人居环境及住宅可持续的量化研究和模拟研究。     曾参与或主持纵向科研项目5项,横向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上篇  中西居住形态比较的基础第一章  居住形态与住文化  第一节  居住形态的诠释 第二节  住文化的概念 第三节  住文化角度比较研究居住形态演变的前提第二章  中西居住形态形成和发展的文化生态背景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比较 第二节  经济基础的比较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比较 第四节  文化范式的比较下篇  中国居住形态及其演变与中西文化交融第三章  居住观念形态的规范化与非规范化 第一节  概念与溯源 第二节  中西居住形态的生发基础及其发展主轴 第三节  中国传统居住观念形态的演变与文化交融 第四节  西方居住观念形态的特点 第五节  中国居住观念形态向现代转变与中西文化交融第四章  居住生活形态的连续与非连续第五章  居住空间形态的吸引与反吸引 第一节  居住空间形态演变的共性规律 第二节  中国居住空间形态演变的独特性结语  21世纪走中国自我的居住形态发展之路主要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A  居住形态的相关研究综述 附录B  世界文明划分及其发展渊源概述 附录C  世界文明发展演变分期概述 附录D  深刻影响中国居住生活的时空宇宙观念与天道哲学体系 附表一  中国居住形态演变背景 附表二  西方居住形态演变背景 附表三  西方文明各个时期重点发展与建设沿革

作者简介

《中西居住形态比较:源流、交融、演进》以中国居住形态的演变为主线,并在住文化哲学的层面上开拓性地对两者的共性、差异及相互影响、交融做了认真的梳理和深入的阐述,获得一种全球化的视野;显示了作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力图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的可贵探索。在此基础上,作者对适合未来发展的居住形态,做了有益的讨论。

图书封面


 中西居住形态比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对于影响居住形态深层次的分析比较透彻,很受启发!
    但是和城市联系的分析相对较少,例证仅几个城市,有点局限。
  •     戴老师有洞见,为什么在课堂上没什么感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