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形态》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城市与形态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1
ISBN:9787112141135
作者:Serge Salat
页数:550页

《城市与形态》的笔记-第125页 - 密度的梯度变化

在这一章中,作者选取了欧洲、美国、中国的部分城市,对他们的城市密度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并简短的讨论了不同地区不同建筑形态所对应的或高或低的密度现象。其分析结果表明,老城区尤其是建立在历史道路纹理的低/多层密集的老城区,他们的城市密度不一定比那些超高层建筑所在地区的密度低,甚至可以说比这些现代高层地区的密度还要高。这是因为,那些老城区的建成密度高,而现代高层建筑的建成密度低(大量的街道及空旷的开敞地),虽然高度上较低,但是其总体的密度较高,尤其是扩大城市范围后。
在这一章中,我们应该反思高楼大厦建设给城市带来的是重生还是毁灭?建设高楼的本意是为了提高城市密度、带来好的生活环境。而书中列举了许多相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肌理的“经济新区”,这些高楼呈现出街区空旷(楼与楼之间的间距)、小范围高密度而在较大范围密度则急剧下降的现象,迫使对机动车的依赖。当然,这么说也并不是完全的否认高楼存在的意义,而是批判现在新建城区的完全高楼(上海陆家嘴)的“推到新建”模式。书中以曼哈顿为例,其密度高并富有变化,归结与对历史街网的利用,高层与底层的合理衔接。
对于书中认为建筑是城市的缩影这一看法我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从物质层面看,城市的确是由建筑+建筑+建筑+…………+建筑组成的,城市是整体,建筑是部分,部分不能代表整体;从人文社会方面看,建筑处理的是部分人口问题,而城市包含的是更为广泛的人口,同样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

《城市与形态》的笔记-第40页 - 三个假说

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基本挑战之一是抵制现成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主义诱惑并且成功保持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即将到来的城市化并非西方的城市化,因此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西方模式,而应立足于包含伟大智慧和传统习俗的区域和本土文化。正如文中所讲,如今的城市化似乎都是在追求城市发展的高度和密度,对于城市历史留存下来的街道格局,城市肌理大多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一切向西方看齐,一切向高科技看齐。这样的做法似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城市经过历史的筛选留下的形态方面的要素如果在新的建设中完全不予以考虑,必将会在日后遭到历史的审判,将很难达到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城市与形态》的笔记-第124页 -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城市与复杂性。这部分内容主要从城市形态入手分析,高度赞赏了传统历史城市的建筑、街区形态等,并犀利的批判了现代主义提倡的“高效率”、“现代化”、低层级的结构系统;提出不能用简单的模式去刻画复杂的城市系统,城市的形态(或结构)应该遵循逆幂率,即大的结构数量少,小结构数量多,如同树叶中的纹路。
从客观分析,该书极力推崇希腊、罗马等时期的历史街区形态反对现行的对历史街区的简单粗暴摧毁重建的手法,是否可以当作是新的文艺复兴,对历史文化的宣扬复古?当然我这么说并反对该书的主旋律,事实上我也是非常赞同这种复杂、回归人性的规划。相比于大尺度空间、分明的道路层级结构(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垂直发展的高楼大厦这类型的规划,历史街区富有的通达性、适宜的尺度、丰富多变的开敞(虚)空间等等便是一种谦卑的、放低自我与自然共同发展的规划。
(书中的内容太过丰富而又太过精简,以个人水平实在很难叙述清楚,只好把自己读时的遐想记录下来)

《城市与形态》的笔记-第24页

P24 可以度量的事物只不过是不可度量事物的仆人。
P26 各元素的空间分布遵循帕累托分布形式
作者认为城市是树叶而不是树
P37城市的物质和精神结构,具有强大的惯性和持久的生命力,甚至存在上千年。
P45 在城市物理和几何规律性的简单概念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关于象征、情感和意义的规律性。
P47 城市组织中持久的统一或分崩离析均取决于这些分块土地是否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成碎片状并且日趋复杂(如日本),被适度简化(如波士顿或纽约市中心)还是被残酷摧毁。
中世纪街道具有汇合的特点,蜿蜒穿过紧凑的房屋,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天空。
P48 从光辉城市到20世纪80年代的太阳能城镇都是坐北朝南,这种单一功能做法只能产生单调分离的城市景观,诸如布坎南主义。
在巴黎以及其他按欧式风格规划的城市,如香港和墨尔本市中心,间距120米,在规划更加细致的城市,如东京和京都,则只有50米。萨凡纳40-100米P250
逆幂率
P72 事实上,垂直城市形态在降低密度并大体上瓦解大规模城市组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房地产在局部规模的利益,曼哈顿除外,因为那里的街道和林荫大道交织的网格为城市提供了紧凑的分形结构。
P80 保罗克利 梦幻之城
P83 奥斯曼方法的精髓体现在对虚空间的建设上,该方法形成了许多不规则地块,因此也形成了许多有趣的建筑群。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 人均每单元14平米 巨型建筑群的功能集中, 每个建筑群的几何形状同质化
P93
P95 勒柯布西耶模型被误解,它可能是垂直的,但密度低,两种现象自相矛盾,它的密度比它想要取代的巴黎城市肌理的密度低三分之一,实际上反而是巴黎的十倍;比18世纪的巴黎所接受的光线要少
这种反城市模型却令新兴国家异常着迷,因为它能彰显全力,使没有耐心的房产开发商更快获得暴利,对这种模型的痴迷,核心理念源自19世纪独裁主义的现代主义乌托邦,然而这理念却是欧洲已逝去的未来,在欧洲已老旧而过时。
P126我们发现在建设密度相等的情况下,院落式建筑的高度仅为亭阁式建筑的三分之一。中央公园以南的曼哈顿中心区几乎并不比巴黎的密度高,尽管其高度是巴黎楼层的三倍。
法语的COS英语里的FAR
P152 柯布西耶提出的建筑形态可以获得良好的采光,但由于建筑物两侧的温差很大而且光线强烈,这变成一个缺点,风往往会穿过庭院周围的空间刮进来。
体形系数的概念,即表面积与体积之比S/V
纽约东西向街道的宽度20米,南北向街道宽度为30米
东京拥有三千多万居民。。。这是有生存力,适应力,一定程度的模棱两可,这里存在小于大的对抗、隐晦与明显的对照,同时也有西方秩序的缺席。
东京地块碎的原因:
19世纪的东京,即江户,随着商人阶级的兴起,沿街的町-家型房屋得到发展。20世纪由于消防安全规定和对继承财产征税的原因,这些建筑被分隔开,地块被细分为极不规则的形态,造就了成片的房屋,那里的街区周围和内部不存在显著的差别。这种碎化要求修建二级街道,以便能到达街区内部的建筑。三,他们以人的尺度为本,这体现在其细部由榻榻米构成的维度单元。
P167居住形式与阶级往来间的关系:四合院模式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能相互往来,中产阶级家庭只有一个院子,而富裕的商人或者达官贵人的大宅则有好几个连续院落。
二元合一性:天空对应于院落的水平面。
P168 唐代长安城,人均土地占有面积为80平方米。
P169-170 中国城市的建筑密度,注意广州的变化
P170浦东这样竖向高度极大的地区,密度也只有巴黎的三分之一,尽管这里的建筑在30层-100层之间,而巴黎的建筑仅为7层,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柯布西耶模型的反稠密化效应。
如果居民感受到的密度随着建筑高度的升高而提高,那么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建高楼的思想通畅具有负面意义。
P182真实情况是如何论证的?
P190 与盛行风风向同向的开发式连续街道更容易被风清洁干净。
P191 ZED 项目早在1996年久已证明无论窗户所占的面积是30%还是60%,院落式结构都是能效最高的城市形态,耗能最多的城市形态是南北走向的板式接结构。板式结构不仅从节能角度来看效率低下,而且破坏了街道肌理的连续性。
P194 马奇的热能学说影响也相当大,如果我们仅比较独立式亭阁式建筑。露台式建筑和传统街区,这种理论是正确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邻接墙的效果远不止于紧凑性,它还能大大降低对采暖的能源需求,然而,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比精心设计的传统街区与巨大的现代主义建筑,这种理论就是谬误的。
P203柯布西耶能实现部分的另一个原因是1914年以后,巴黎通过了一项通风政策并在城市周边地区建造了低收入家庭居住区,他们由分布在街区上开放院落周围的超高层建筑组成,街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此后,1939-1945年二战,摧毁了部分旧城。
P211的论证有问题。
P215 秩数复杂度
P220 在日本,人们给街道命名前先要给交叉口命名,
P224 分支逻辑与连接逻辑
耦合?
P237 斯蒂芬。马塞尔曾形象的说过,现代主义撕开了城市的躯体,将它内外翻转,把城市骨架置于城市躯体与血肉之外。
P242 街道首先是人类共同居住和共享空间的见证,从这个意义而言,它首先表征着一种亲近的关系,其次它表征着人类共同居住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社区的象征。
P245 摩天大楼就像立体的近端路。(非常有意思的配图)
逆幂率:INVERSE SQUARE LAW 宇宙中每个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吸引力是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于两者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城市的街道很窄,而遵循逆幂率,街道数越多街道越窄。
P257 一个健康的道路网必须遵循逆幂率,并能容纳所有速度,从最快的到最慢的速度。
P261 庞贝,都灵,博洛尼亚,佛罗伦萨以及卢卡城的旧规划均显示了高度的规则性与简单性,但都在中世纪使其被显著地加以复杂化。
P262 四种基本类型,
罗马城市的两个轴。
北美的 如费城,1811纽约规划,芝加哥西雅图旧金山 交叉口120米
罗马式网格会有两个明显的轴线
形成大量的T型交接点而非四向的X型交叉口。
中世纪代表:
威尼斯,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和法国
P273 萨凡纳的建立是因为军事原因
P276 19世纪正交型和放射型城市的扩展和修复
P280 美国方格网背后的原因,网格是民主社会最完美的模式,它满足了杰斐逊思想中对于秩序,规划与结构的执着。
P282 华盛顿借助一个复杂规划,采用欧洲模式逐步发展而成现在的摸样,而纽约借助的则是一个单调规则的建设规划,且该规划在设计之初并未明显预示会有某种独创性或者多样化的城市发展。
P283 在曼哈顿,街区将不同风格与大小的建筑聚集在一起。建筑的底层通常是些商店,且毗邻步行街的建筑立面会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的多样性。而花生屯,建筑面积超大,街区建筑寥寥无几,且这些建筑大多数高度相等,宽度相当。
P286 勒柯布西耶设计了七级道路体系,在城市中到处转转,不再是一项自身具有意义的行为,它成为了虚度的空间,而用于分隔功能的空间本身也失去了意义。街道与街区遭到了现代主义运动的排挤与否认。
P288郊区以接近自然之名破坏了农村。
P289 由于信仰与规范体系不同,日本与中国的街道布局或多或少显示出严格的层级和几何尺寸。
东京-日本的现代首都
1603年德川家康
江户在上个世纪已被彻底改变。由于人口增长、建筑规范的实施,对个人财产的保护,以及为了防止火灾蔓延要求建筑物之间具备一定的空间,20世纪东京的建筑倾向是细分地块,连体房屋在街上排成一排,原来的町屋先是缩减屋前空地以减少赋税,再然后,逐渐被能容纳一家人的小型建筑所取代。
P307 正是在这种最基本的尺度上,在每一天令人感伤的时间飞逝中,建筑和城市规划彼此塑造着对方。
只有当绝对权力绝对地控制住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时,城市才能够形成完美的规则几何形状,比如古代中国首都或南美和北美的殖民地城市。
P311 米利都以及后来曼哈顿的范例告诉我们,在完整系统的设计中预留成长空间和发展空间相当重要。曼哈顿的网格展示出不可思议的前瞻性。 希波丹姆的主要贡献是设计出的城市形态能够充分适应漫长岁月中的成长和改变。
P313 它是不同尺度上的分段排列原则。正因如此,它才推动了此后的复杂化,而单尺度的网格并不具备这种复杂化的潜力。
P320 选择性亲和
P327 在新兴国家中,只关注大型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做法破坏了城市肌理,在这种做法中,数目众多的各种小项目受到忽略,既有城市肌理未能不断翻新。
P330 城市之内必须容纳直至最小尺度程度的信息。
P336 增加不同尺度之间的连接的方法。
P341 比例就是尽可能以最和谐的方式调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P348 三段式的解析
P357 另一方面,通过创造出开放式庭院来中断建筑轮廓时,应小心慎用,以避免破坏街道的统一感,若街道轮廓凹陷过多,街道将显得混乱不堪。
P359 弯曲的街道和凹状空间的闭合
看到的街景最终止于该街道末端对面的建筑;不仅如此,而且,从四条街道的建筑物中望出去,均视野开阔地看到一条街的沿街景象。可以用于住宅和商业设计。
P361 哥特式城镇的众多美景便来自于街道的狭窄。
P362 奥斯曼所规划的巴黎城的D/H比率为1或1.5, 奥斯曼肌理中,9%的巴黎街道为20米宽,4%为30米宽,建筑平均高度为21米。
P367 该街道的屋顶是苍穹,如今城市已经遗忘了该词,耀眼的电灯模糊了天空,遮蔽了星星。 屋顶是缀满星星的天空,它补足了组构,并向一个更高的现实开放—一个眼界所及的宇宙秩序。
P381 最大内部空间为100 榻榻米的宴会厅,相当于9比18米边长的长方形,芦原义信提出将其尺寸乘以8到10,以得出合理的公共广场尺寸的容许范围,最小的广场(21米到27米),以威尼斯的广场为例,在这里人们可以同广场中任何人目光相接。
P385 轴作为运动的轮廓,不会推动观看者沿着直线前进。与之相反,它鼓励观看者后退然后再靠近。
P402 内部时间的概念
由于信息数量不同,时间的流逝速度也不同。哥本哈根的丰富信息减缓了时间的流逝。博塞尔曼的实验显示,较小的空间维数、较丰富的变化、较多的方向改变以及较小的街区对时长感知的影响的影响可高达50%以上。“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时间感:罗马的时间流逝较慢,米兰较快,曼哈顿较慢,洛杉矶较快,因为虽然同为一英里的路程,在这些城市中带给人们的感受却都不相同。
P407 生态社区的设计原则
在主体为三到四层的生态住区,建议建成区域总的密度为1.5,街区的密度为2.5到3,。欧洲城市历史文化中心的建筑密度高达4.5到5。
P411 花生屯和巴塞罗那等城市的网状街道可追溯到19世纪,对角线的设计弥补了网状布局的缺点,可直达市中心。


 城市与形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