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西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线描西藏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508376080
作者:黄凌江
页数:157页

章节摘录

  第一篇 西藏城市  后藏首府——日喀则(Xigaze)  1.城市概况  从拉萨出发,沿着与雅鲁藏布江相伴的318国道一路向东,越过支流年楚河,便到了日喀则市。日喀则与拉萨相距277公里,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也是后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服务中心,且为历代班禅驻地。同时也是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称西藏为卫藏,卫是指拉萨地区,藏是指日喀则地区,即前藏与后藏。拉萨是前藏首府,日喀则是后藏首府,其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城区建成区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4万人。以藏族为主体,另有汉、回、满、侗、布依等13个民族。  日喀则市具有显著的高原气候特点,年降水量平均只有421.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41.9%,年均气温63℃,太阳总辐射值192.4千卡/平方厘米/年。日喀则是一个极其干燥的高原城市,这里的气候与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它不可能拥有十分绚丽的色彩,它的城市和它的土地一样是充满硬度感和历史感的土黄色。  对于日喀则的地理描述中,最浪漫雄奇的语言当属一位活佛的赞美。他说日喀则“大地美若八瓣瑞莲,东边是莲花生大师曾以甘露流勾兑出的年楚河,河水胜似伸展开来的白绸缦;南边拜恩和冬则地方的草坪好似璁玉曼遮,美不胜收,正中南堆山庄严雄伟;西边的尼玛邦波日山为帝释的坐骑六牙大象模卧,低头面对日喀则宫,仿佛借以夸耀头顶的肉髻;北边的雅鲁藏布江形同奔腾的苍龙,波涛澎湃声恰似苍龙高亢的吉祥颂”。  2.历史沿革  日喀则原称“年曲麦”或“年麦”,即年楚河下游的意思,人们或过着农垦生活,或逐水草而居进行游牧。公元7世纪初唐朝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并按照地理状况,把所辖中部地域划分为“卫、藏”两大部分,依日喀则东西的“藏”区为“耶如”(今年楚河一带)和“如拉”。  ……

前言

  本书记录的是中国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及区位特点的西藏传统民居、聚落和边境贸易市场。这些民居和聚落地处偏远,它们大多是由居住者亲自取材建造,没有夸张与刻意的建筑手法或理论,而以一种最朴素的方式与形态出现。,虽然它们类型形态各不相同,但是都体现出一种属于当地的传统,都具有原生态的营造方式。这些建筑的空间与形式也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的考虑并反映着建造者对美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它们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及属性。西藏是中国具有十分独特的高海拔自然地理特征的地区,也是中国与多个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这些传统民居和聚落的形成与西藏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区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传统建筑形成的内在驱动力。  面对传统,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在全球化及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这些民居和聚落同样也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改变或者面临着改变。表现为大量新建建筑的地域性被极大地忽视,具有地域性的大量传统民居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与保护。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全球文化的趋同性,工业化对生产方式带来的转变,使得人们从理念上不再固守于传统,营造上也可以采用更有效率的方法与材料,这些变化都在不断影响着建筑的地域性存在。从建筑形态层面看,建造方式与材料的趋同性使得建筑的地域性被极大地削弱。然而失去地域性的建筑从表象上造成“千城一面”,使得地方的建筑失去了地方特色,乃至失去对传统文脉的体现。从城市形态层面看,城市规划理念长期处于对高层低密度的城市形态的推崇及对低层高密度的传统聚落形态的否定,使得现代式的建筑与传统民居在肌理的层面就具有本质的区别。,实际上,高层低密度方式的弊端已经早有显露,而学术界对传统的低层高密度形式的适宜性也逐步有了肯定的评价,这说明了传统既有受到;中击与改变的必然性也有其可持续的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技术、观念乃至文化随着时代的前进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是必然趋势。我们不可能因为偏好或感情原因固守于传统的手工营造方式或者地方材料,也不可能维持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必然也会发生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在改变中保存和发展可以被传承的理念,在改变中保留对传统文脉的认识与理解。这种理念的基础在于了解认识地域文化的价值和地域性在建筑中的体现的方式,这一点对于我国一些地域特征明显且仍保留有大量传统民居和聚落的地区更显得极为重要。  本书从形态入手以第一手的田野考察资料为依据,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分析这些“白下而上”形成的传统建筑与聚落的空间风貌与形态,以期通过建立建筑形象概念,建立一份中国西藏边境地区建筑及聚落的学术档案,以专业的角度记录21世纪初中国西藏国境线上的建筑状况。,考察线路从西藏的藏东地区至阿里地区,行程近3000公里;从海拔2200米至4500米;考察类型涉及城市、集镇、村落至建筑单体。在艰苦的田野考察与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得到了多方的帮助与支持,需要特别致谢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日喀则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日喀则地区建设局,聂拉木口岸管理委员会以及为考察提供语言翻译、资料信息等帮助的汉族及藏族朋友。本书的完成与出版也需要感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领导的关心以及中国电力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本书所有编写人员均参与实地考察,具体编写分工为:第一篇黄凌江,刘超群,武州,向达;第二篇黄凌江,刘超群,李伟;第三篇刘超群,陈牧,向达,黄欣;第四篇黄凌江,刘超群,李一叶;第五篇黄凌江,刘超群。黄欣负责前期排版工作,马钦也协助完成书中部分手绘。  由于西藏传统建筑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而编写者的水平有限,同时考察条件及时间限制可能影响获取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所以本书难免存在遗漏、错误及不全面之处。也希望读者不吝赐教,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西藏城市 后藏首府——日喀则(Xigaze)  1.城市概况  2.历史沿革  3.城市中心  4.城市边界  5.城市新与旧  6.城市交通  7.城市中的城市——扎什伦布寺  8.传统街区——江洛康莎  9.空间的序列——冲嘎青姆林巷 结语——传统与更新 王城之顶——江孜(Gyangze)  1.城市概况  2.城市格局  3.城市空间格局变迁  4.城市标志  5.传统街区  6.加日郊冲林宁老街表皮特征分析 结语——人性的居所 朴素的风土-——普兰(Burang)  1.城市概况  2.城市布局  3.城市废墟  4.城市标志  5.旧城  6.地方风味的元素 结语——整体与差异 高山峡谷中的石头森林——昌都(QAMDO)  1.城市概况  2.城市布局——寺庙统领全局,带状组团分布  3.强巴林寺区域——神性空间的延续 结语第二篇 西藏集镇 白铁皮的屋顶——亚东下司马(Xarsingma)  1.小镇概况  2.下司马镇格局  3.上街下街  4.城镇标志物  5.亚东建筑特色 结语——朴素中的华丽 红砖的小镇——樟木(Zham)  1.小镇概况  2.小镇格局  3.小镇风貌  4.樟木表情  5.樟木片段——杂尔吉岗林  6.曲日玉布林60号  7.樟木迷路  8.樟木转弯  9.樟木中心——土旺寺平台  10.土旺寺  11.关外老街——迪斯岗林 ……第三篇 西藏村落第四篇 西藏边贸市场第五篇 西藏宗教文化与建筑空间

作者简介

《线描西藏:边境城市集镇村落边贸市场探访》所记录的是中国众多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地区之——西藏,记录的对象是当地的传统民居、聚落以及边境贸易市场。这些民居和聚落地处偏远,其中一些是由使用者亲自取材建造,没有夸张与刻意的建筑手法或理论,而以一种最朴素的方式与形态出现。虽然它们的类型和形态各不相同,但是都体现出一种属于当地的传统与原生态的营造方式。这些建筑的空间与形式也处处体现出对人的考虑,并反映着建造者对美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图书封面


 线描西藏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书倒是本好书,就是电力出版社的东西都太贵了
  •     角度独特 樟木的捷径 固然存在 但是就那么一圈圈走下去 也是一种惬意的幸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