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杜甫诗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古籍 > 集部 > 叶嘉莹说杜甫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101058703
作者:叶嘉莹
页数:282页

章节摘录

早期生活及诗作介绍杜甫的生平,当然要提到《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杜甫的传记。可两唐书毕竟是后人记载前人的历史,很多得之于传闻的,并不十分可信。你要想很切实、很仔细地去研究诗人,光靠史书就比较困难。好在我们还可以参照诗人的作品去研究,不过不同诗人的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李白虽然有九百多首诗,但他常常写自己的幻想、联想,纪事的作品不多,要重新建立李白的历史就不容易;而杜甫是一位真正写实的诗人,他的一千五百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他现实的生活:无论国事还是家事,他都有详细的记载。所以我们重新建立杜甫的历史就比较容易了。从前我在台湾开过杜甫的专题课,讲了约一年之久,我还曾整理了杜甫的生平。后来班上的一位同学根据我之所讲写了一篇补正《旧唐书·杜甫传》的文章,发表在台湾的《大陆》杂志。杜甫的诗很多地方可以证明他自己的生平,我们先来看他的一首《壮游》,这是杜甫晚年时回忆从前生活的作品,主要写他少壮时代的游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讲其中的一部分,借此来了解一下杜甫早年的生活。

内容概要

叶嘉莹: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任教生涯已长达五十余年。曾先后被美国、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学以及大陆数十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 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此外,还受聘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及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并获得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台湾辅仁大学杰出校友奖与斐陶斐杰出成就奖。 1993年叶嘉莹教授在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五但吐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多种著作,影响广泛。

书籍目录

导言
早期生活及诗作
房兵曹胡马
望岳
在长安求仕时期之生活及诗作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官定后戏赠
安史之乱将起时的一篇名作
自京赴奉选县咏怀五百字
身陷长安时的作品
哀江头
对雪
悲陈陶
脱身至行在后的作品
喜达行在所
述怀
羌村三首
长安收得利后官拾遗时的作品
曲江二首
春宿左省
晚出左掖
题省中院壁
自左拾遗移官华州又离华州经秦州辗转至同谷时期的诗作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居蜀及离蜀后飘泊西南之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岳阳楼
杜甫的一组名诗
秋兴八首

编辑推荐

作者在《叶嘉莹说杜甫诗》中对杜甫诗歌提出自己的理解。杜甫在唐朝诗歌的历史演进中,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一千五百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他现实的生活,所以也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在唐朝诗歌的历史演进中,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一千五百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他现实的生活,所以也被称为“诗史”。作者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对《秋兴八首》作了详细的解读,引领读者走进杜甫的诗人心境。

图书封面


 叶嘉莹说杜甫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读大学的时候学这段文学史,老师在正式开讲前的介绍中说:李白与杜甫并肩站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上,不同的是李白是一步跨上顶峰,而杜甫却是一步跨下顶峰。依稀记得我当时的感想:无非是上山与下山的区别,不管怎样,无限风光是看到了的。随后的讲课,让我极其困惑:我理解不了杜甫那些惨兮兮的诗好在哪里,也没有耐心去一一检索杜诗里若隐若现、环环相扣的典故,所以那时的杜诗,让我觉得不知所云……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在生活的泥泞里摸爬滚打,虽然没有牵涉国家民族的大事发生,却是经历了不少生离死别的深哀剧恸,体验了许多次的希望、失望与绝望。于是,谙了几分世事的我带着对叶先生的万分敬仰重读了杜诗,于是我理解了大学时老师的话:李白是一个规范之外的天才,他是飞扬的,向上的,他的诗里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劲气,是盛唐气象极致的辉煌,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壮年,如日中天的光芒万丈;而杜甫是一个规范之内的天才,他是厚重的,博大的,他的诗里有一种真实沉重的力量,是整个盛唐气象盛极必衰的挽歌,也是面对历史规律颓势难回的无限悲凉。通过先生的讲解可以了解到: 1、杜甫的伟大是因为他以集大成的胸襟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他以一种像别人对待爱情那样深挚的感情来爱他的国家和民族,把对于国家民族的感情、家人妻子的感情同样深厚沉重地表现出来,这是杜甫之所以为“诗圣”的一个重要原因。2、杜甫继承的是儒家传统中最正确、最高最好的理想,他把道德伦理的感情与他自己私人的本性的感情结合了起来,读他的诗不能只读一首,他生平所有的诗彼此之间都可以相互印证、互相诠释,他的一生就是一首诗。3、杜甫不是从自己出发,抒一己之怀,而是深入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美好,鞭挞丑恶,不避丑拙,他的诗不唯美,但求真,是用血与泪熔铸而成的诗篇。 4、杜甫的用字“坚而难移”,他往往能找到最鲜明最恰当最有力量的一个字。 5、杜甫是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写实与象征、赞美与讽刺、情感的发展与心灵的转折巧妙结合,传达出远远超出字面的丰富内涵。 6、是杜甫才使七律突破了形式上的平仄对偶的限制,在变化中把七律的内容意境加深加广,使这种体式发展到一个完美成熟的阶段。 先生结合杜甫的诗,介绍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教给我们欣赏诗歌的几个要点,比如: 1、诗中的形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表示动态、表示感受作用的字。 2、注意虚字的用法和每一句在整首诗里的作用。 3、不要草率地把语序的颠倒理解为故弄玄虚、文字游戏,因为那也许正是诗人想要借以突出表达的重点。 4、好诗不仅形象好、意境好,还要有声调和口吻的配合。 5、外国的文学批评理论可以借用,但不能滥用。
  •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确实是为解救大众受苦而降生的。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总希望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人,虽然,他没能为当时的朝政带来什么正面的影响,但毕竟,他的诗流传下来了,和他的精神共同影响了无数人。而在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再读杜诗,才能体会得更深入,体会到他的宽仁厚爱,他对国家那股一往情深的深厚感情。基于这样真实厚重的感情,杜诗总能令人发自内心地感动,总让人有“泫然泪下”的冲动。也幸好,有叶嘉莹先生这样学识丰富又极忠厚的学者、诗人来解读他的诗,作为读者的我们才能更深地理解杜甫。叶先生说,读了李白和杜甫这样最高级的诗人之后,再要读其他第二等、第三等的诗人的作品,真是令人感到“难以为继”了。我亦有同感呢。杜诗无论从感情还是字句上来讲,都是最上乘的。诗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发自肺腑,也都是杜甫仔细筛选出来的。而在该灵活变动的时候,杜甫也做得完美之极。
  •     杜甫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陈子昂、李白等人厌恶齐梁以来绮丽的诗风,而继承建安以前的文学遗产。杜甫则是将古体、近体(这与他的家世杜审言有关),北朝的雄健与南朝的绮丽融合的一位诗人。他又在文字、格律上下了很深的探索,因此诗歌能够反复咂摸出多重意味,经得起吟咏。杜甫又有完全符合伦理道德的对人民国家的感情,他是真挚而深刻的,拥有伟大的志向,因为杜甫饱经忧患,个人的际遇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表现在诗中则是个人的情感与时代、人民与历史的归一,从而拥有了强大的感发的力量,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处境去体会他的情感,因而是“诗圣”。杜甫的气象:望岳岱宗夫如何,齐楚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首句“赋”,口气雄壮。颈联感觉敏锐,而且显示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这是他的雄壮。杜甫的敏感与色彩:春夜喜雨杜甫的快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注意情绪与诗歌语言的关系,流畅。杜甫成就最高的诗:五律《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首联,昔闻 与 今上 之间所包含的岁月,昔闻时的憧憬,今日的喜悦,但是又未必是喜悦,过去的时候哪里能预料到今日的时局与心境、际遇,这中间五味杂陈。颔联,气势雄伟,祖国的土地、天地的气象,自己一生在这片土地上流亡,看着这片天地,就看尽了自己一生的悲欢离合。这整个祖国、天地与自我有一种关联。颈联再转,看似不协调,却是将这种关联进一步写实,写出真正个人强烈的感情,大好的河山里包含着自己多少的理想与幻灭,到了此刻,却一无所成,孤身一人。真是既有气象又孤绝到了极点。这才是真正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只有一条孤舟,自己的希望都寄托于此,带我回乡,这个希望越发令人觉得可怜,凄凉。但是即使如此,杜甫最后仍然显志,这就是他的沉郁顿挫,他是在悲凉之至,还能坚持人格,关心天下苍生的。这首诗,从天下到个人,再从个人到天下,正是因为时代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充分体察到自己的处境,但是没有陷入自怜,而是反而以同理关照苍生,完全超越了自我,与时代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格典范,也是杜甫诗歌艺术的极致。七律《秋兴》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玉露,白色,枫林红色,颜色的对比,悲哀中的热烈与秾丽。凋伤用得好,凋、伤,不是单纯的凋落,而是一种更加内在的受伤,这就是杜甫的炼字,用字本身的情感、层次来表达的意蕴。巫山巫峡,从高处到低处,从山到水,都在其中,这就是气象。这两句,前一句是一种美好的特殊的生命的凋伤,后者是一种整体的萧森,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种精微又广大的意境。这就是诗人对于意象选择的精准与层次。江间波浪兼天涌,从地到天,整个天地都是动荡的;塞上风云接地阴,从天到地,整个天地都是阴沉的。这种对仗的工整,意境的回环真是只有杜甫才写得出来。而这种博大的气象也只有一生饱经罹患、从流飘荡的杜甫才有这种视野。两开,时间的流逝。两种解释,看到菊花再开,想起过去流过的泪,自己一直悲哀的心境,沉郁不变;也可以是,这千万点菊花开启了自己不尽的眼泪。因为杜甫写诗用字非常简练,因此可以是写实,也可以引发联想,做出多种解释。这一句是从写景到写人,顺承到下一句。孤舟一系故园心。孤绝的可怜的姿态。最后回到整个秋天的意境中去,是写人间的情景,从另一层次引发自己的孤寂。《登高》的分析与情感与上两首类似。

精彩短评 (总计75条)

  •     叶嘉莹是实力派,不是偶像派。她在评说古人的作品时,引经据典,入木三分,显示其深厚的国学实力,读她的作品受益匪浅。
  •     只恨年少间,没多记几首杜甫诗。
  •     叶嘉莹先生对“感发”这个词谜之喜爱
  •     感发 喜欢这种力量
  •     叶嘉莹这一代人读杜诗,定是深有感触。她说自己多年以后重归祖国,游西安、过三峡、入成都,强迫症似地拍下那些杜诗中提到的景致,内心很是感动,而身边的女儿却不能理解。所有人都在向前跑,有谁愿意回头看看呢?
  •     秋兴和其他几组诗给我的印象很深呀,对杜甫的技法了解更多了些
  •     少不读工部,老不读太白。现在可知道为什么以前对杜诗无感了,因为没!文!化!现在还是没什么文化,但多少有了点人生经验,便似乎与杜甫亲近了些。
  •     印象最深的是《秋兴》八首的讲解,后来我找到嘉陵先生吟诵《秋兴》八首的录音,反复听了几十遍。
  •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
  •     细品少陵诗
  •     172♛ 不错哦,系列里面的其他可以都看看,长知识了⊙▽⊙杜甫果然忧国忧民,可惜我连独善其身都没有好好做到,更何谈兼济天下…
  •     读大学的时候学这段文学史,老师在正式开讲前的介绍中说:李白与杜甫并肩站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上,不同的是李白是一步跨上顶峰,而杜甫却是一步跨下顶峰。依稀记得我当时的感想:无非是上山与下山的区别,不管怎样,无限风光是看到了的。随后的讲课,让我极其困惑:我理解不了杜甫那些惨兮兮的诗好在哪里,也没有耐心去一一检索杜诗里若隐若现、环环相扣的典故,所以那时的杜诗,让我觉得不知所云……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在生活的泥泞里摸爬滚打,虽然没有牵涉国家民族的大事发生,却是经历了不少生离死别的深哀剧恸,体验了许多次的希望、失望与绝望。于是,谙了几分世事的我带着对叶先生的万分敬仰重读了杜诗,于是我理解了大学时老师的话:李白是一个规范之外的天才,他是飞扬的,向上的,他的诗里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劲气,是盛唐气象极致的辉煌,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壮年,如日中天的光芒万丈;而杜甫是一个规范之内的天才,他是厚重的,博大的,他的诗里有一种真实沉重的力量,是整个盛唐气象盛极必衰的挽歌,也是面对历史规律颓势难回的无限悲凉。通过先生的讲解可以了解到:1、杜甫的伟大是因为他以集大成的胸襟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他以一种像别人对待爱情那样深挚的感情来爱他的国家和民族,把对于国家民族的感情、家人妻子的感情同样深厚沉重地表现出来,这是杜甫之所以为“诗圣”的一...个重要原因。2、杜甫继承的是儒家传统中最正确、最高最好的理想,他把道德伦理的感情与他自己私人的本性的感情结合了起来,读他的诗不能只读一首,他生平所有的诗彼此之间都可以相互印证、互相诠释,他的一生就是一首诗。3、杜甫不是从自己出发,抒一己之怀,而是深入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美好,鞭挞丑恶,不避丑拙,他的诗不唯美,但求真,是用血与泪熔铸而成的诗篇。4、杜甫的用字“坚而难移”,他往往能找到最鲜明最恰当最有力量的一个字。5、杜甫是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写实与象征、赞美与讽刺、情感的发展与心灵的转折巧妙结合,传达出远远超出字面的丰富内涵。6、是杜甫才使七律突破了形式上的平仄对偶的限制,在变化中把七律的内容意境加深加广,使这种体式发展到一个完美成熟的阶段。先生结合杜甫的诗,介绍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教给我们欣赏诗歌的几个要点,比如:1、诗中的形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表示动态、表示感受作用的字。2、注意虚字的用法和每一句在整首诗里的作用。3、不要草率地把语序的颠倒理解为故弄玄虚、文字游戏,因为那也许正是诗人想要借以突出表达的重点。4、好诗不仅形象好、意境好,还要有声调和口吻的配合。5、外国的文学批评理论可以借用,但不能滥用。 阅读更多 ›
  •     『吾未见好得如好色者也』杜甫就是。
  •     毕竟是讲稿,语言不够精炼,夹杂了私货。但是感情很充沛,感染人,激起了看诗的兴趣。
  •     从前不觉得杜甫好,人迂直,诗意苦。读这本书,看得出叶嘉莹对杜甫的偏爱,但也是透过这本书,隐隐懂得诸如叶这一代四零漂落之人的家国情怀。读罢再想想杜甫,觉得此人可爱又可敬。
  •     叶嘉莹是在与懂诗的人对话,不是与那些指手画脚的人对话。由此可将读者分开看,不必多言。
  •     内容太少不过瘾。
  •     五百字啊 手抽了
  •     唯一的遗憾,太薄了,讲的诗太少
  •     好书
  •     2016.7
  •     很喜欢,爱听人讲课。只是纸质不好。
  •     如果这是大学里的杜诗赏析课,大可以选来听一听。但是落在纸上读,总有种别人嚼碎了喂你吃的别扭感,私货多了点。
  •     最近看了一点叶先生的书,作者是有观点有见识的,但这本书因为是讲课稿编发的,个人感觉浓度不大够,相比之下,还是喜欢纯粹的文字作品,那样的形式更耐读。
  •     杜甫的詩集就是大唐盛衰的一部歷史啊~
  •     用来入门非常好,不会看不懂,讲解很细致,可以说我想到什么疑问,接下来就会得到解答。
  •     读杜工部诗,知其沉郁顿挫中饱含子美与家国众生痛痒相关的真挚情感,而此一情感,在子美身后千三百年与无数士人相感通,真乃古人所谓“死而不朽”者,忽忆及迦陵自谓“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表达一个文化异乡人不忘本的拳拳之心,良有以也。
  •     期间说到的一些理论让我很感兴趣,比如诗歌是兴感而发的,而非摹写的
  •     通俗易懂,曾经很不喜欢杜甫,但渐渐也感觉这个老头很有意思
  •     叶嘉莹的书必看
  •     无以言表对叶先生的崇拜
  •     还不错吧,只是纸质一般。
  •     入门级,因为是讲座集,有重复,所以只可用于闲时调剂,不能用于深入研究。叶奶奶对子美是有偏爱的吧,毕竟他不是李白式的天才,如此成就只能兼及传统与个人才能,可他的诗总是能够兴发起一种伦理式的感动,将个人情感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好一个家国情怀。
  •     叶嘉莹先生评论的诗词很到位,与人生结合在一起,收获很大,开始逐渐走近杜甫,以前不了解他,现在一首一首的诗句看下来,无一不是包蕴着宽厚的情感和真诚,好诗人!
  •     装x必备啊
  •     写的明白但啰嗦
  •     叶先生不仅诗讲得极好,遣词造句的表达功力也十分了得,非常享受。在叶老师的解析下,杜甫的情感从一千多年前穿透过来,深厚有力。要沦为这一悲剧式人物的脑残粉啦。
  •     昨夜翻出重读,想起是教师节又近中秋,先生如明月,祝先生长寿。
  •     以生命抒写诗篇,以生活实践诗篇。感发的力量
  •     读来感觉甚好。
  •     详细 好书正好给我恶补下语文修养
  •     书籍包装完好,用来送朋友最好不过了。
  •     先生仿若在盛唐
  •     杜甫诗写得好 叶老讲解的好
  •     杜甫把伦理道德道德内的感情写出了感人的力量,并将律诗的技巧锤炼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叶嘉莹老师讲诗词很厉害,略有可惜的是这部分选讲杜甫的作品不够多。
  •     大情怀让人感动 啰嗦了些
  •     一生最耽工部句
  •     还没有用,外表看着还行
  •     虽然只是选取了一部分诗,但每一首搜解读的相当精妙。对于喜欢杜诗的人来说,是一本值得认真研读的好书!
  •      总觉得杜甫的诗难读,感觉一眼望过去,好多字都不知道该怎么读,又加上那么多典故。 叶老师讲得很细致,想成为她的学生!
  •     很喜欢叶嘉莹先生的解读方式,就是价格有点贵
  •     之前已经看过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深入简出,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不知精彩多少个级别,特地再来买一本《叶嘉莹说杜甫诗》
  •     大师解读深入浅出
  •     知晓杜甫几十年,第一次认识杜甫,感谢叶先生
  •     叶嘉莹的讲稿,还有什么说的。在这个浮躁、肤浅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能踏踏实实做学问?还有多少人能保持自己纯真、敏感的本初?只有一个诗人有资格评价另外一个诗人。叶嘉莹选择用通俗的语言,向一般人传授诗歌的魅力。她完全可以孤芳自赏。她的热心让人感到温暖。诗歌,永远只是少数人的读物,我指的是能达到共鸣及以上层次的读者,随手翻翻,或者只用来装点门面的不算。叶嘉莹让更多的人能有此幸。
  •     知乎上有人说这个太啰嗦,起初我不以为然,觉得叶嘉莹娓娓道来,延展得很美。到后来,我却也果然失去了耐心。但总之的确好看。有点荒谬的是,叶无限推崇喜爱的杜,在我随后翻来的顾随诗词讲解里,并没有那么伟岸。果然是个人喜好问题。
  •     不错的杜诗鉴赏入门读物
  •     先读完叶嘉莹的晚唐诗,再读的杜甫诗。 真是体会到自己内心多浅薄。 真的见不得岁华迟暮,一卧沧江惊岁晚。 读完叶老师的杜甫更是难受的要死,终其一生的理想化作浮萍。 从小受过太多主流价值观教育,告诉我"只要努力就能……"只要-就的格式真的很伤人。
  •     没有相关的素养,读都读不懂古诗,不得不说是种哀伤。慢慢丰沛自己吧。
  •     叶奶奶说诗高出其他评论家的一点就是她自己也是个诗人,因而她用情很深。她讲诗歌,虽然也有“知人论世”一类的手段,但她更看重自己作为一个读者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然而在当今的古典文学研究中,却往往缺失。读杜甫的诗,尤其需要体验和经历。现在我敢说,对于杜诗,我是有不小的共鸣的。
  •     叶先生这本书适合小孩子作为学习古典诗词的入门之作,
  •     叶先生的书 只要是诗词爱好者 还有什么好解释的呢真希望把她所有的书都看一遍不过由于出版较多 的确网上有很多书有不少重复的地方得靠自己去甄别了
  •     以诗讲身世,比较简略,赏析的篇目也不多,但确实深入,受益匪浅。杜诗的地位在宋后相当于孔子,不只是诗家的师傅,也是读书做人的老师,对塑造品格的作用不亚于经书,所以才会有千家注杜的盛况,这一点李白是远远比不上的。
  •     叶嘉莹真的是大师!旁引侧敲,古典诗词和典故信手拈来,且此书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爱好诗词的群体
  •     杜甫写的好,叶先生也讲的好,同样经历过国破家亡、世事动荡的两人都有真感情……杜甫一生的诗都在表达对国家和天下苍生的缠绵忠爱,叶先生古稀之年回归故国,对着一片残垣黄土拍照留念同样是一片缠绵之情,所谓惺惺相惜~
  •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     10.8-10.11 很好的书,讲得直白浅显易懂,结合杜甫一生的境遇,讲到的都是以前不是很广为人知的一些作品,更加理解了杜甫的沉郁所为何来,为杜甫一生的漂泊和失意而唏嘘。美中不足有点啰嗦,同样的一些话反复地说,其中我最讨厌的是 - 因为时间来不及就不能细讲了。既然已经决定出书了,为什么不能把当时讲课时候来不及展开的部分再补齐来好好讲透呢?扣一星
  •     叶先生总离不了感兴,也总令我感动。
  •     读到停不下来
  •     有助于对老杜作品的品读
  •     一直很期待的一本书,喜欢
  •     叶嘉莹先生讲起诗来,娓娓道来,如沐春风,可惜没有早日遇到,若是能在几年前听她讲课,一定不至于迟钝如今日一般
  •     叶嘉莹先生说诗的一个好处是她“知人论世”,对诗人的生平有很好的介绍,极下教材。
  •     这个系列都很厉害的
  •     以前总觉杜甫乏味 如今却觉得如茶,越品越有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