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会计全流程演练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商业会计全流程演练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15902838
页数:216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会计理论基础本章导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领域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了不断变化且富有挑战的工作。会计人员不再局限于核算工作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已经大量涉及到资产的运营和管理、财务投资和企业战略规划等对其提出更高要求的工作。以会计作为职业你会获益很多、成长很快。此外,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了解企业财务流程、读懂企业财务报告也是极其重要的。很多商界的成功人士从事过会计工作,很多企业的财务总监必须具备会计背景。目前我国商业企业正面临着一场综合性的商业革命,随着该行业的逐步发展,对熟知商业企业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对这些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本章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将着重介绍商业企业会计的基础知识,希望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会计基本假设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4.商业会计的工作组织和基本要求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说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就企业集团而言,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它却是会计主体。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加以制定和规范的,涵盖了从企业成立到清算(包括破产)整个期间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定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并仍按照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与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者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自身的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有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也很重要,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这类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商品流通业(简称“商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化竞争时代,商品流通领域竞争激烈,传统商业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及国外流通集团规范、先进管理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做大、做强商品流通行业,建立现代化的市场流通网络,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商业企业应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企业精细化管理对企业“信息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作为决策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迫切需要商业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处理流程,实现会计工作的程序化与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从而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正是基于此目的,我们在深入研究现代商业会计核算特点和现行会计法规制度的基础上,为帮助商业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领会商业会计的精髓、提高商业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技能,编写了《商业会计全流程演练》一书。本书从实用性和适用性出发,将《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原则规定与商业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殊性相结合,力图做到既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又体现商业会计的特点,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解读的方法,系统地论述商业企业存货管理、零售、批发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本书的重点和亮点如下:一、依据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编写本书以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为依据,结合商业企业的特点,对商业会计的概念、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账务处理的基本流程及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二、结合实例分析来解读会计本着适用的原则,根据实践的要求,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实例来解读各部分内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商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三、突出商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商业企业主要是通过对商品的购进和销售以及因此而必需的运输和储存业务,完成商品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满足消费的需要。商品的购进、运输、储存、销售是流通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环节。在不违背《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前提下,本书结合商业企业的特性来介绍商业会计全流程、各环节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将准则的统一性、原则性和商业企业经济业务的特殊性结合起来,针对性强、指导价值高。本书由以下人员编写,绍兴天和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所长邵永为(第一章),浙江省资产评估协会、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林金松(第二、三章),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吴怀镛(第四、五、六章)。全书由邵永为进行了修改与总纂。由于水平有限,本书对有些问题的讲解可能不尽完善,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的电子邮箱是suoxh@139.com,欢迎大家与我们联系。作者2012年8月

内容概要

《商业会计全流程演练》从实用性和适用性出发,将《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原则规定与商业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殊性相结合,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解读的方法,系统地论述商业企业存货管理、零售、批发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会计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第四节 商业会计的工作组织和基本要求
第二章 商业会计核算业务简介
第一节 商业会计概述
第二节 商品流通业务
第三节 商品流通的核算方法
第三章 批发企业商品流通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批发企业购进商品的会计核算
第二节 批发企业销售商品的会计核算
笫三节 批发企业商品储存的会计核算
第四章 零售企业商品流通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零售企业商品流通业务概述
第二节 零售企业购进商品的会计核算
第三节 零售企业销售商品的会计核算
第四节 零售企业商品储存的会计核算
第五节 现代新型会计核算方法
第五章 经营鲜活商品零售企业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 鲜活商品的概述
第二节 鲜活商品业务的会计核算
第六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 一般企业报表附注

作者简介

《会计全流程演练系列:商业会计全流程演练》涵盖了商业企业的全部日常经营业务,囊括了会计核算的各种情况,严格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解决各种实务问题。适合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以及对财务工作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图书封面


 商业会计全流程演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刚看了一半这本书,是同学推荐的,很好,推荐给大家。我之前也不是学会计的,虽然是经济类的专业但是还是离会计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一直都对会计蛮感兴趣的,所以就一直都在自学着,但是会计也是一个技术活,参加过注会考试,觉得自学的效果还是很欠缺啊,尤其是注会的书大都太厚太多了,记忆和理解的东西都好多。读了一般这本书了,觉得对会计的理解加深了一些,书不是很厚,里面是黑色字体和彩色字体混用的,看起来很舒服,例题介绍的也很不错,觉得自己应该在看注会的书之前看这本书会更有用处的,但是现在看也不晚,挺有帮助的,推荐!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初步接触财会,希望借由此书对公司的这个模块有所了解。
  •     很实用。还在学习当中,希望有帮助
  •     说实话,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因为它与我想象的相差太远了。16开本是那么的小(比我以前买的16开差老大一块),我把它称为“小小16开”薄薄的一本,字体大而不紧凑,纸张黑而粗糙,30多元觉得有点儿不太值。不过,内容吗还可以,书中的例子还是蛮不错的。
  •     大概翻了一下,看完再来评。
  •     实操性很强,很专业,是本不错的工具书。
  •     物流超给力,昨天订的今天马上到,大概看了一下内容蛮好的,等看了再追加
  •     帮同学买的,她说还不错!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全面,讲解到位
  •     不错,是本好书,值得购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