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市场 > 商业的常识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1
ISBN:9787807674030
作者:申音
页数:262页

章节摘录

  变脸Face Off  在我看来,乔布斯和史玉柱的人生经历就像是同一个剧本大纲拍出来的两部电影,只不过更换了导演和时空场景。  两人都是本国知识青年里的佼佼者,脑子好使还天不怕地不怕,早早投身高科技领域创业,并在三十岁左右时就达到了事业的第一次高峰。  1983年,年仅28岁的乔布斯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他被看成是“个人电脑的真正发明者”。1992年,在一个国内十大城市万名青年的问卷调查中,史玉柱是“最受崇拜的青年人物”的第二名,第一名是比尔·盖茨。  两人都蔑视陈规、特立独行,带着点邪性的“范儿”,一个永远黑色套头衫配牛仔裤,而另一个则是光头红白运动衣。  他俩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敏感,是真正的跨界高手。乔布斯在PC、音乐、电影、手机等多个领域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史玉柱则在软件、房地产、保健品、金融投资、网游等战场纵横驰骋。  两人都是执著的完美主义者,能把一个产品做得惊天地泣鬼神。卖了10年的脑白金仍是中国最畅销的保健品,而iPod则占据了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的70%。此外,两人还都是洞悉人性的营销天才,只不过一个靠发掘人性的美好赚钱,而另一个利用人性的弱点来抢金。  或许是因为成功来得太过迅速,他们先后导演了自毁式的高速坠落,幡然醒悟之后,又表现出惊人的自我纠错能力,并重新勾画出一条不断向上的弧线。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史玉柱看起来就要成为中国的“乔布斯”了。从1989年起,他每年都要推出一款自主开发的产品,从M-6401桌面排版软件、M-6402文字处理软件到巨人汉卡,再到巨人中文手写电脑、巨人财务软件等。巨人飞快地成长为一个年产值10亿、利润数千万人民币的高科技集团公司,其年度销售商大会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电脑盛会。  ……

内容概要

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社会化媒体营销探路人。
《创业家》杂志联合创始人,前执行主编。
曾服务于《中国青年报》、《环球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等多家知名媒体,现为《周末画报》、《南都周刊》等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并担任央视《对话》、《赢在中国》、《创新无限》、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等电视栏目的特约策划。
长期研究国内外创新商业模式,关注中国企业成长和风险投资,与许多国内年轻一代创业家、VC投资人有密切交流

书籍目录

序言
商业的真问题 李开复
你看风景,风景里的人也在看你 牛文文
第一章 山寨之国的丛林现实
美国没有史玉柱,中国没有乔布斯
创新的园艺学
中国商业的黑暗原力
第二章 从零起步
船长
W和L
给海归技术创业兄弟的九个忠告
当创业遇上黑天鹅
第三章 商业模式的迷思
别把商业模式当成“葵花宝典”
关于商业模式的那些迷思

作者简介

★为什么美国没有史玉柱,中国没有乔布斯?
★什么是“对的行业”、“错的行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销?
★老板为什么要读商学院?
★山寨公司还需要管理吗?
★资源问题是个“伪问题”?
★别把商业模式当成葵花宝典
★给海归技术创业兄弟的九个忠告
★在一个不伟大的行业里,做一个伟大的公司
★是什么让互联网遭遇了有史以来最鸡犬不宁的一战?

图书封面


 商业的常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这是《创业家》杂志的联合创始人申音写的一本书,申音在工作中接触了不少企业家,企业家经历的兴衰申音与他们一起感受过,并且分析成功的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企业的失败的原因。没有太多冠冕堂皇的话,非常接地气。所以推荐朋友们阅读。
  •     正如书名《商业的常识》,非常朴实。不花哨,不哗众取宠。请不要小看常识,中国缺的恰恰就是常识。 中国有那么多砖家叫兽,可他们明白着就是颠倒是非扭曲常识。告诉我们商业社会中的常识是什么!告诉我们为何“为什么普世的价值观在中国行不通?”告诉我们中国社会根子里的黑与腐。
  •     前段对于乔布斯和史玉柱的对比,个人认为非常精彩。难得有记者会对史玉柱这样级别的商人进行如此透彻、不加掩饰的剖析。读懂史玉柱的分析,可以读懂一部分中国。对于史玉柱,申音批评他利用人性的弱点兜售垃圾,在创新方面毫无建树。史玉柱最著名的产品,莫过于《脑白金》。这个东西真是彻头彻尾的废物。知乎上,有知友透露史玉柱的另一个摇钱树网络游戏《征途》,它同样是利用人性弱点(愤怒情绪、贪婪等等)来赚钱。从立场上来说,我猜测申音是自由主义者。他反对体制钳制,有反叛精神,犀利,坚持立场,有做事精神。比较好奇的是,对于柳传志,他现在持有什么看法。柳传志的联想公司,诞生于体制之内,也曾经依托体制生长,从代销干起,逐渐做出一间科技公司。这份能力,着实令人侧目。事实上,从书中关于柳传志的采访来看,申音对柳传志是非常敬重的。自从爆出在商言商言论之后,申音对这个前行者,会有什么看法呢?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为什么美国没有史玉柱,中国没有乔布斯?
      ★什么是“对的行业”、“错的行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销?
      ★老板为什么要读商学院?
      ★山寨公司还需要管理吗?
      ★资源问题是个“伪问题”?
      ★别把商业模式当成葵花宝典
      ★给海归技术创业兄弟的九个忠告
      ★在一个不伟大的行业里,做一个伟大的公司
      ★是什么让互联网遭遇了有史以来最鸡犬不宁的一战?
  •     看很多商业入门方面的书,要不就是很枯燥,要不就是离中国国情很远。
    此本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并参透其中的商业规则,同时指导作者创业,不失为一本好书。
    同时真心希望作者能够成为创业路上的新星!
  •     从创业的角度谈中国的商业特色,对中国商业的深层次问题认识深刻,一系列短文,可读性强。
  •     希望申音继续写下去,但做为商人的创造力不要因文体思维而困束!
  •     中国特色的商业环境
  •     2014.06.23 读完
  •     申音分析的很透彻,在中国需要从事商业运作的,都可以看下这本书,对你的启发一定不小。
  •     说明白了中国商业
  •     中国特色主义
  •     别人推荐来读,申音的大作,也就是知道谁推荐了。普及型知识,多多益善。
  •     融资的常识
  •     媒体人写的创业书籍,太肤浅太混乱,就是不同时间段撰写的文章的堆积。为毛评价是一星到五星,而没有负星呢?有作家说,读错一本书,浪费的是读两本书的时间。
  •     书名中有“常识”两个字的作者往往是理想主义者,有通俗易懂但却独到的见解。
  •     商业的常识(李开复、牛文文作序,柳传志、薛蛮子、沈南鹏、季琦、周鸿祎、刘东华、雷军等力荐,中国最佳商业读本,创业必读!)
  •     越看越迷失,商业的常识其实是不要轻信任何常识。话说书名和内容不配
  •     有理想很重要,但不可理想主义#kindle读物#
  •     在我看来是一本好书,书中将人们最容易忽略的常识,华丽的推到了前台,将人们潜意识中对商业的认识更将清晰化了。当然,书中的内容也有很多深刻的东西,但并没有让冗长的经济学条框所牵绊,更多是让创业者去品读的心经,书中最后,作者也勇敢的迈出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希望他成功。
  •     适合快速阅读。个别案例比较吸引人。
  •     《商业的常识》一书由申音老师几年来的思考、随笔、采访组成,按主题分类。第一章通过几个案例,勾画了当今中国商业的现实:跟随者、短视者;背后的直接原因似乎在于那只“看得见的手”,于是在中国创业也许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常识。第二章告诉我们几个道理:创业者是稀有的,海归是容易水土不服的,成功是偶然的,所以活得越久,越容易成功。第三章探讨了所谓的商业模式,包括对“免费”的思考。我喜欢商业模式是运动的观点,你现在想到的商业模式未必是将来的商业模式,将来成功的商业模式也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第四章,研究了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系,没有完美的VC,但学习识别一些明显“坏”VC的方法和保持公司的控制权是必要的。总之,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在融资时是平等的,运营时则是主辅关系。第五章先质疑了一些可疑的成功,指出有些机会是撞上的而不是抓到的,“一只烂钟每天也总能赶上两次准点的时候”,这些企业很容易由此产生幻觉,接下来一系列错误的决定就出现了;同时书中又以谭木匠和谷歌为例强调了价值观的重要性,最后给出作者认同的成熟公司的五个标志。第六章、第七章以及附录是作者的随笔、采访和访谈记录,内容独立,可自由阅读。    以上的内容我相信自己很快就会忘记。以中国人的第一人称看完此书,自己心中会有一些悲壮,无奈的情绪,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歌谣。在那个年代,把马路边捡到的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里是一种常识。可今天再唱这首歌谣时,总会有人投来可笑或不屑的眼神。是常识变了吗?还是我们过去一直在反常识。    常识是个中性词,指的是众人皆知的一般知识。一般来说没有褒义之分,但在一些不同的语境会有所差别。如何区分?我认为应抛开自我,用普世价值,用我们的初心去判断。比如上面那首歌谣所描述的常识,我认为是褒义的,因为拾金不昧、交公处理、礼貌对话是人类都认同的美好品德,也更是我们初心所追求的;而那些认之可笑、不屑之人是被另一种常识混淆了;另一种常识是什么,是违背常识和初心却现实存在的,通俗的说就是“潜规则”。我们向往美好的常识,而本能的对“潜规则”有一种抵触情绪,当我们遇到的“潜规则”过多时,可能会蒙蔽自己,错误地把一切常识都当做“潜规则”,这是不对的。同样,此书中的常识有中性的,美好的,也有“潜规则”,无论是对于创业者还是普通人,分清这个差别是很必要的。因为我相信一条常识:一切事物永远向好的方向发展。你现在所面对的潜规则会逐渐被中性的常识所替代,中性的常识会逐渐演变为美好的常识,认清这种趋势对自身的行为和决策很重要。在这种认知之上,你不必刻意凌然大义去改变世界,但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改变了世界,这就是那条常识的作用。    我想,带着这条常识再读此书,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   
  •     一会就看完的口水书。。。
  •     申音同学的书也不错,这本书很便宜,性价比高,最初买的时候拿给我们领导看了看,他说不错,我自己又认真读了一遍,都是些随笔性的文章,但是很深刻地阐述了商业常识,特别是创新意识
  •     文字表达,故事描述还是很好的。果然是媒体人。这本书主要讲三个事情。中国商业现实如何(有可能会变),如何创业成功(看了书也没有,冒险,实践,塔勒布那套),看看也挺好。但也就看看别太care。消遣读物。
  •     理论没有论证,都是感受。
  •     不知所云,估计是拼凑之作。勿浪费时间。
  •     这本书对于创业者而言,研究失败远比研究成功更加靠谱,研究成功者如何捱到好运降临远比记住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更有价值!我的同桌喜欢经济。
  •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的商业模式,深度解说了中国商业人得思维模式与国外的区别,深度对比了国内国外的创业家的思维的不同,国家体制的不同,造就了不同层次的创业家
  •     成书的逻辑顺序有些混乱,没有一个整体的中心思想。有些内容不太认同,部分观点有启发性。
  •     全书看完,天天想着看,对想多了解商业及创业的人来说最好不过,对做管理社会经济爱好者也是很不错的,跟社会紧紧相扣,很多流行的现成例子分析解剖,好多新的观点,另人耳目一新,真的从中学到不少,感慨良多。
  •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商业是没有创新、没有创造的,都是模仿、克隆,但是如果你睁大眼睛去观察,在一片混乱当中去辨析创业的火种和基因,寻找到蓝海的基因还是有可能的。申音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在缺乏创新的中国商业土壤上,瞪大眼睛寻找独特的基因和人,我本人跟我的同事们见证了他的这种癖好,他能始终从创新的角度来观察这个商业世界,具有这种气质的商业财经媒体人其实少之又少。
  •     拿到书的时候觉得书有点旧,有划痕,而且扉页还皱了,可能是别人或书店退回来的。
    可是,当我看了一个小结 就原谅了这些,因为内容真的很吸引我,很棒的一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模式、规律和环境都有深入研究,在这本书中进行举例总结、分析。很适合对商业感兴趣的人。封面设计也很棒;至于有点旧,可以原谅了。
  •     申音在本书中多处提及:媒体人看过许多成功故事,却很少注意到比成功经验更重要的失败教训。媒体人喜欢概念、喜欢愿景,对数字和逻辑不敏感,但数字管理和路径方式却是创业者必须深研的……,这些我觉得都是申音在转身后对创业的重新理解。《商业的常识》不仅是常识。
  •     都是些只言片语的文章,一般般吧。
  •     现在都知道写通俗的畅销书的手法了。都是跟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学的,以历史演义的春秋笔法写商业。还是无法跟蓝血十杰,群星闪耀时 这样的好书有差距。
  •     速读
  •     一个渴望和标榜成功的商业年代,了解商业的常识,一本好书。
  •     觉得超赞!
  •     一本揭开关在在中国进行商业行为的所须认知的商业常识,作者敏锐专业的眼光,多年对在中国本土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的观察分析的沉淀,改革开放30年,总有那么一群人经历大浪淘沙,为中国商业贡献智慧,为创业指点迷津。“常识”二字是多么珍贵难得。
  •     书从青番茄上借的。是新出来的书。
    整体还是有不少收货的,主要是一些企业的内部信息,对互联网创业的人来说多了一份借鉴。
    整体上作者是对政府管制过多是有不少不满的,应该是反应了企业家的态度。
    确实,互联网本来是比较干净的地方,现在也越来越被关注的地方。
    有点不舒服,最近一些客户的网站原来的备案号被注销,要重新备案。
    太繁,而且有多大的意思呢?
    想去年抓紧的时候,这些域名都是通过网上的备案专业户每个域名100元甚至30元备案的,备案速度很快,基本上是两天就能备好,而且几乎什么资料都不要,全部作假都可以。
    现在其中的一部分被废掉,也在预料之中。
    为何普世商业价值在中国行不通?
    我来回答的吧:因为中国特色吧
  •     对于正在创业,准备创业,对创业有兴趣的朋友,此书值得一读,对当今中国和世界互联网的剖析很深,见解独到,而且字字见血,敢于还原事情的真相,是一本好的商业类书籍!
  •     境况总是在慢慢变好的。
  •     里面举的例子没有一个是艰深难懂的,但其中蕴含的道理作者不说,只怕没几个人想得到。很喜欢作者这种见微知著、敏锐、客观又犀利的风格。看完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叹作者的伟大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叹息。也许在中国的商业社会,就是要这样不同于普世价值的“常识”吧。加上本书脱口秀似的文风,看书的时候我乐过n次。
  •     都看完这本书好久了,一直没有评论 很喜欢营销学 这本书算是我的入门书了 让我初步地认识了这门学科和这个行业 很感谢前辈们的作品 使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看得更高 更远 走得更坚实正确
    这本是申音的作品,很不错,让我开始迷恋商业 呵呵
  •     书的题目就很有趣,<商业的常识-为什么普世价值在中国行不通>,这样的副标题本身就很有趣.普世价值在中国不管用了?那这算常识吗?
    但这正是作者本书想要透露的一个观点--在中国,有着浓厚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下,唯一的常识就,是就是不要用国外商学院大师们总结出来的商业常识思考问题,在中国,反叛,创新,不循规蹈矩,打破僵硬的固有模式,才是创业成功的基本常识.这是作者作为一个商业记者,在经过十年的观察后总结出来的.
    虽然书中的收录文章大多都是作者在前几年发表的,但是文中的许多观点和看法,在今天都开始得到印证,作者几年前对中国商业文化的许多思考,如今都成了社会热点和社会课题.
    不得不说,作者的视野开阔,而且眼光探寻之长远,非一般人所能及.
    有趣的是,书中收录了一篇作者210写的关于未来的10条预言,其中两条,在最近都被证实了,1.百度的盈利模式会再次为其引来非议2.京东淘宝两者必有一战
    作者在经过多年的观察后,终于决定自己也下海创业.可是身在潮流中的作者,还能保持当记者时的敏锐和冷静吗?还能写出如此有分量的文章吗?我很期待.
  •     虽然里面内容是精选了作者从业历年的一些采访记录,并配有此书出版前的一些最新评论。可以说没有特别闪亮的的观点。但其总结了若干商业精英在不同阶段接受采访时的反应和心态,在今天看来也颇值得品味。特别是像我们这些80年左右的生人,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对来海外的信息大量的吸收,反而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缺乏了理解。
    而正确的理解本国国情与文化是每个商人的必修课,我推荐所有现在准备创业的人看看此书!
  •     有洞察,较好的商业评论文章,但现在已多失去时效性
  •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来自多方面,但竞争力永远离不开人的因素。因此,从对人的研究入手更能准确探寻到事物的本质。中国人从重文轻商到今天某些人的拜金主义,西方社会的商业发展模式在中国却四处碰壁。作者以实例结合理论,用十分生活化的预言道出个中原因。
  •     写得挺不错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部商业书,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为什么世界500强在国内会失败的原因,可以明白中国的商业环境跟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要商业能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就要明白这片土壤的情况!
  •     本书是作者在工作中对商业认识的积累,将中国的商业与美国成熟的商业进行对比,十分耐人寻味。而且,对于一些昙花一现的商业奇迹做了较为深刻的探寻,这对我们了解中国创业的弱项十分有益
  •     文字和内容一样很有中国特色,算是对当今(12年及以前)的中国商业社会的一次临摹,商业常识普及
  •     作为资深媒体人,文笔流畅性还是有的,各种观点不算新颖,但不乏闪光点。
  •     看了一些评论类的合集,发现有点在微信上看文的感觉,乍看觉得一篇篇都有内容,首尾连贯,有理论有举例有幽默句,但看完了散散的,并不能记住。还是系统的完整书籍有学习价值。
  •     作者发表的文章合编的一本书,观点还是蛮吸引人的,值得一看。
  •     前几天才看完,申音的书写得非常棒,使我们明白在中国这个市场经济环境下看似可能有看似不可能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深刻,他教会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迷惑,然我们对于当今社会一些商业活动看得更深刻。让我们跳出了人们对于一件事情(商业行为)通常认为的常规理解。就像书中说明的一点“中国真正的市场在哪里,不是北京上海的几百万白领,是10亿金字塔基的消费者”(见书中58页)。大爱
  •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平时学到的经济学的理论知识都是一些经典的很陈旧的理论,对当下国内及国际经济发展现状知之甚少。看完了申音的书学到了很多的商业知识,文中重点介绍了中国特有的经济模式,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些无奈。这让我想到了吴晓波的两部大作《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中国的,太中国了。对创业者,对VC,对商业模式,对企业家都有深刻的见解,也敢于说真话。由于自己阅历及知识方面不足,对书中有些经济现象理解还不够深刻,以后体会会更深吧。希望申音新的事业能够顺利,同时也期待他的下一部大作。
  •     感觉有点虎头蛇尾
  •     书名起的太大了,有点对不起内容。也值得一读
  •     环境,基础设施,文化,商业,管理,业务,方向
  •     其实会觉得对于公司的现状有一些思考,也明白一些道理,所谓常识可能也正是往往人们容易忘记的地方。所以“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要出发”
  •     案例说明问题,知道的坑越多踩的坑就会相对少吧,挺好的!
  •     作者亲历了诸多创业故事和VC及PE等的内幕,将中国创业者的成败心酸,以及社会商业运营的基本规律,娓娓道来。大海航行于海面,海面看似哪里都一样,但是航线的选择,则必然是基于对海底的复杂情况识别。如果想创造辉煌的未来,必须了解平面下的惊涛,明晰中国的商业常识。
  •     看完这部书了,很有感触,也受益良多。作者不仅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而且文笔也很好,书中很多章节的内容都很有思辨性,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有些设问很是一针见血,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这个现在在财经类作品中不多见了。
    为什么普世的商业价值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美国没有史玉柱,中国没有乔布斯?为什么eBay会败给后起之秀的淘宝?为什么Google在中国行不通?……作者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却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心中也有不同的结论,而作者留给每个读者的却是一种拨动大脑思辨琴弦的袅袅余音……
    过去十年,网络已经逐渐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或许实体经济的变化不算很大(除了通胀之后的一地鸡毛),未来十年,我们这个世界又将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下一个机遇是什么?我们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创造自己人生的轨迹?看完这本书,答案或许会在你眼前若隐若现。
  •     讲的都是著名案例,作者确实见多识广。对商业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确实讲出来一些中国特色
  •     从作者的年龄阅历来看,写这本书的“履历厚度”不为牵强
    书中观点明晰,例举丰富。能察觉作者的见多识广、十足的社会知道家
    中国总能以最简单的道理,最复杂的内在,叫人纠结、迷乱
    讲起中国——做人、做事总是缠绵不清。
    是丰富、是无知。
    本书虽是作者近几年著作的合成版,但案例还依稀在心,此书也较系统的陈列出了中国式的商业背景和特性。不失为摸着石头过河、找寻出路的朋友们,一本认知中国商业的一本好书。
    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读来的目的是用来进步的,不是“近墨者黑的”。
  •     读者可以从作者引用的数千案例的观察中看到,当海归们怀着满腔热情回国创业,开始模仿硅谷的创业模式,可却在中国碰得头破血流。一些经过百年时间被证明的商业的“常识”在中国却有些水土不服,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吗?还是中国有着自己的“商业的常识”?
  •     这本书适合想创业的人们阅读,书中列举了很多现实案例,每个案例都讲述了不同的道理,这些道理也许就是所谓的“商业常识”,这些常识未必每个人都知道,决定创业是需要勇气的,但只有勇气是不够的,哪怕是勇气可嘉也不行,具体操作起来还需要有很多专业的知识,这本《商业的常识》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些经商领域里的专业知识,通过了解这些知识,你将在商场拼杀中,避免很多挫折。
  •     要说本书是创业读本,有些夸张了,但本书却非常好的剖析了中国目前扭曲的经济结构和商业模式,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

    个人觉得以下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制造为什么会面临的困境,高速增长的GDP和制造企业的寒冬是为什么。
    究竟是全面超越的高科技,还是物廉价美的科技更适合市场,为什么要关注草根经济。
    给创业者的九个忠告。
    投资人和创业板的关系。
    少一些愤青情节,多一些理性思考,要尊重个人选择和商业规律。

    希望作者能再出好作品。
  •     近日翻阅《商业的常识》.觉得颇受教益。仔细琢磨,可称之为商界之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可是“经商是一门学问”这个道理.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的。前一段时间,“工农商学兵,一齐来经商”,人们错误地把流通领域当作发财致富的源泉,结果是人为地增加了流通环节.使商品的价格扶摇直上,坑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却肥了少数“倒爷”;也有一些人在“经商大潮”的冲击卜,在商品流通领域里瞎转悠、结果因不懂得商业规律而碰得头破血流,倾家荡产,商情的瞬息万变,也使一些曾经获得成功的商界骄子感到力不从心,难以驾驭。这一切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感到:商业是科学。深感有对商业科学进行学习的必要。
  •     申音作为一个冷眼旁观中国商界多年的媒体人,看尽商界沉浮变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商业观察家,以负责任的态度写出了这本关于为何普世商业价值无法在中国得以实现的书。解剖普世价值就是解剖其中广义信用度下的信息对称度、狭义信用度、和谐度、信誉度等方面,比较普世价值就是比较这个广义信用度。中国商界会为全国乃至更广泛的世界做出这样的贡献嘛?
  •     观点比较零碎,部分有所启发
  •     书中是作者申音在几年内的商业评论汇总,让人受益匪浅。
    书名《商业的常识》,非常朴实。不花哨,不哗众取宠。踏踏实实讲“常识”。
  •     收到了华章经管重译的新书《门口的野蛮人》20周年版,几年前曾经看过该书的旧译,本以为新书无非纠错顺句之类的无所趣意,勿需费心阅读,略翻数页后,新译作对这场20年前事件的重绘和译者的用心,不得不让人正襟危坐,重新审视杠杆收购领域曾经最为辉煌的故事。
      
      在这场充斥着欺骗、贪婪的杠杆收购中,华尔街玩家,就是书名要描述的哪些野蛮人们所代表的资本本性表露无疑,这些野蛮人所追求的只是快速的增值;而公司的管理层和创立者这些“公司人”的愿望是基业长青,他们为股东负责是公司真正的主人;不过,也有令人意外的时刻,在这场kkr主导的收购之战中,本来目标不同的两种人居然会在人类本身的贪欲下,成为一个潜在的共同体,一切源于,获得公司股权或者期权后,可以产生巨额的财富。
      
      原因在于书中写道“首席执行官通过杠杆收购明白了2个道理:第一,积累巨额财富不是靠工资或者奖金,而是持有股权;第二,杠杆收购不是获得公司股权的唯一方式,股票期权也是。”
      
      杠杆收购好坏的意义和价值确实难以判断。好的案例无非在于,收购方再次转手后,获得巨额的资本回报;而管理方通过持股或者“金色降落伞”等类似的制度安排,也能分得一杯羹。这似乎是所有利益相关方皆大欢喜的结局,而失败的案例没有人愿意去思考或者回忆。
      
      华尔街是一个健忘的地方,在本次收购中的所罗门兄弟、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从来不会考虑公司长远的前途,而只是争论应得的手续费、咨询服务费等等华尔街的模式真正的价值可见一斑。本书也是了解这些投资银行真正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
      
      因此,重读新版译作,唯一不同的感受是,以前只是想通过一个案例了解杠杆收购的一个全貌,而现在更看重如何对企业进行估值和管理运营,并坚定的认为,这才是核心。这也是判断一次杠杆收购能否成功的真正关键,因此得到的体会很难说是更进一步,只是对事件过程中华尔街的资本理性认识更加清楚,规模越大,华尔街收取的服务费越多,而公司背上的负债越沉重,迟早有一天会压垮这个目标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故事最大的收获在于,当你了解了资本人或者公司人真正的需求和利益来源的时候,可能你更加能够准确的评估资产和公司的价值。特别有意思的是,书中记录了当时在评估公司的时候,收购方与巴菲特的一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基本道出了投资的真谛。
      
      巴菲特对这家烟草为主营业务公司的评价是,由于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是极好的收购标的,但是因为它是向用户兜售“癌症”这种死亡的门票,所以巴菲特本人没有兴趣。显然这是满足巴菲特认为好的标的的几个条件:有丰富而稳定的现金流;在烟草行业中有强大的定价权优势,也就是巴菲特常说的护城河;另外公司负债与长期国债利率的比较有优势。
      
      其实几年前,巴菲特本人对于杠杆收购领域还有更为准确的评价。巴菲特认为,要避免从杠杆收购公司手中接收企业。因为,这些公司更关注的是退出策略。因为大多数杠杆收购公司对公司的运作,不是为了让企业真正具备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仅仅是为了钱,这也正是野蛮人们的本质。
      
      很多时候,杠杆收购所扮演的是公司杀手的角色。这些野蛮人,一般看重那些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比如在公共事业领域或者消费领域,这些企业一般有隐蔽的、潜在低估的资产、或者更大的成本约束空间。
      
      当发现这样的企业后,杠杆收购公司会去寻求企业管理层的协助,看是否能够更为准确的了解公司的潜力所在和提升估值的真实空间。如果管理层乐于合作,那么可以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成为共谋。如果管理层拒绝,那么久踢开这些人,强行收购公司并将管理层扫地出门。
      
      这个时候,野蛮人们开始了他们所谓的管理。出售哪些之前看重的优质资产,换回现金偿还收购欠下的债务,赢得去多元化经营的美名。更换一些屠夫形的管理层,这些人大多数是外行,运用裁员、削减激励等措施,严格的控制成本。从而在债务负担减少,市场估值提升,或者经济周期良好时段,再次出售公司的股权获得暴利。
      
      从杠杆收购公司的操作方法来看,基本上是在压榨一个公司的积累。他们就像吸血虫一样,吸干宿主的一切,宿主没有用的时候将其抛弃,寻找下一个目标。这样就不难理解,巴菲特为什么厌恶杠杆收购公司,也从来买有从这些人手里买过一家公司。
      
      对于杠杆收购,没有那么高深,其实就是收购方使用一定的现金比例入股,辅以通过借贷或者发行有价证券筹集另外资金的方式获得标的物品的所有权,然后通过重组公司业务或者改善经营,挖掘出公司潜在的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估值后,再出售相应的股权获得快速的高投资回报。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及80年代杠杆收购在华尔街的神话,杠杆收购许多成功化腐朽为神奇的案例,成为许多投行和公司高管的巨额财富来源之一。
      
      但请不要认为,杠杆收购是多么高深的事情。就你我个人来讲,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中国各地。个人房地产交易,其实就类似杠杆收购。个人通过部分首付,然后通过获得银行借贷,获得房屋所有权后,一方面开展租赁的经营,另外待房价抬升后,以更高的溢价出售房产以获得资本收益。华尔街刚刚收购这帮人干的就是这个工作,只是他们会用看起来更迷惑人的有价证券资产组合来描述,规模更大而已,从而可以解决所谓的银行家或者投资银行家的各种贪婪需求。
  •     商业入门读物,接地气
  •     前面部分看起来浅显浮夸无内涵,越往后读越觉得精辟深刻道理真,很多预言到目前看来还真的一一实现了,但是是凭着资深媒体人过早地掌握了行业动向了还是真真正正货真价实的见微知著就有待商榷了,确确实实学到了好多东西,虽然自己也只是刚开始试着起步入门,赞一个
  •     不论你是不是从事与商业有关的工作(其实现今社会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会与商业沾上边),都会让你学习一些商业的基本常识,而且是结合很多知名的商业实例为你展现中国近十年来商业发展历程和之后的发展趋势。内容浅显易懂,但又很好的剖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商业现状和规律。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有志创业或正在创业的人们!
  •     介绍了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的创业指导,商业模式等创业必备的东西,我很喜欢,现在已经在看第二遍了
  •     文集,部分观点不错
  •     中国的经典商业书籍,一个人的思想注定这个人的一生,在我小的时候,我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因为,思想是无形的,怎么可能创造出财富呢,但慢慢的,在一些事情上的成功,我相信,那是对的。熟读此书,你将能够能够明白,成功取决于什么,祝你成功。
  •     几年前的书,有些点评还是比较到位的,眼光比较独到
  •     recommended by Alex Gao
  •     书本从中国本土商业文化、人性的弱点探讨之前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其不同的故事,而要想取得创业成功,更要总结失败的案例,并从中获取教训,更不要迷恋所谓的商业模式。
  •     中国最佳商业读本,创业必读,嘿嘿
  •     引用 书中 “牛文文”先生的话:你看风景、风景中的人也在看你!这本书籍和别的传统的思想不一样,很新颖。例如,申音说的:一个人得成功与否、与道德观没有多大的关系。好比:乔布斯,世界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但是他却没有为慈善事业捐过一分钱。 申音的批判也很有看点。很不错,值得大家购买!
  •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申音先生对中外上千家企业的成败案例均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深入研究,乔布斯和史玉柱的对比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已。在申音先生的眼中,找出中国企业成功的内在逻辑显然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经过三年的精心创作,这本书堪称他对本土创业家的研究之大成,我非常的喜欢
  •      别傻了,就根本没有一个明亮的商业世界。
  •     其实吸引我的不是书名本身,而是副标题“为何普世商业价值在中国行不通”。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中国人聪明勤奋好学,可是长大了却发现我们不过是帮别人缝缝扣子安安拉链;创业者无数,成功者寥寥无几。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作者申音冷眼观察商界多年,从众多商业实例中炼得精辟见解,并总结成册,引人深思。
  •     还行,就是一个媒体人对行业的一些评论文章。作者还是有很多自己的见解的,值得一读,尤其是对于有创业想法的人。 文章都是以前的,有些观点都比较旧了,其实有些就是按事论事,有些观点有所偏差。
  •     在创投行业混过后重读此书另有一番体验。本书系作者2010年之前的博客分主题选集。前半部分,对国内商业的丛林环境、创业的起步、商业模式以及国内VC的理解颇为独到和前瞻,就理解今日行业种种仍颇有启示。后半部分略水。
  •     三又四分之三星,14年1月31日
  •     商业的常识这本书看后对国内的商业环境以及创业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觉得是实用的,里面凝聚了作者的心血与智慧,赞赏!
  •     生态
  •     采用了不同一般的方式来说明中国的环境,商业中的本质,是一本好书,但并没有对 商业的常识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义,更多的是围绕这个环境来阐述,作者非常丰富的行业接触面,产生的观点,值得看
  •     媒体人写产业的确实会比较浅
  •     今天收到书,拿到后就看了半本,受益颇多。申音的文笔很犀利,眼光也很敏锐,读起来也非常有趣,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继小肥羊卖给“开封菜”母公司后,徐福记也要卖给“雀巢”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变成了“弃业家”,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很喜欢《商业的常识》里面的一个观点;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臣民社会”而非“公民社会”里,他的自大会惯坏他,人们会完全屈服于他的权威,听从他的指令,直到他最终把公司毁灭,就像牟其中、唐万新、孙宏斌这些人一样。像谷歌退出中国,像其他一些。。。环境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正是如此,我认为,中国企业的这些结局缘于我们的商业环境。就比如一个本来不文明的人,到了米国就学会遵守红绿灯。也许正如申音所说,真正的商业天才,在任何环境下都有可能成功。
  •     申音的文字很理性,又擅长讲故事,将本来枯燥的财经故事、创业故事讲得生动,易懂
    国内写商业文字的,最推荐申音,可以看《创业家》,是本好杂志
  •     看的畅快淋漓,不过最喜欢的还是看作者最后的提问
  •     从学术价值来看,本书的研究结论或将丰富与完善我国商业模式的发展,引导国内创业者看清国内的商业环境、投资内幕。从实践应用来看,本书的研究结果对政府调控、企业决策、创业模式和消费者投资都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书中提到的创新商业的十个可能,估计给不少人醍醐灌顶的灵感提示。也为有创业梦想的的有识之士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一望无际的商海的乘风破浪。
  •     独立的篇章当故事看还行,当书看,还不如刷微博呢
  •     有些观点还不错,整体像一篇篇经济评论,没有系统的讲述
  •     副标题 才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大致就是告诉读者这是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商业时代,虽然这是不对的,但也是一个无法更改的客观事实,这就是当下中国商业的常识。
  •     旁观者清,申音老师的编辑生涯让他能从独特的角度分析当前的中国商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