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资本人格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企业管理与培训 > 中国私人资本人格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801905789
作者:单元庄
页数:383页

内容概要

  单元庄,高六七届知青,生产队长,学徒工;重点大学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福布斯》(中国)第一榜(1994年)第一名的私企集团公司总经理;受聘“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财政部特大国企绩效评估专家;1998年获“美国肯塔基可罗最高荣誉奖”;收编入《中国社会科学大辞典》(英文版);著有《康有为在西安》等著作;国际管理专业权威认证机构AACSB中国大陆第一所民办会员高校——朝华管理学院院长。

书籍目录

序言总裁笔记:中国私人资本人格引论:重返童年的中国私人资本一 辉煌背后的人文逻辑二 童年的印记三 返老还童本篇小结第一篇 当代私人资本的生态环境第一章 社会生态环境第一节 传统生态环境一 “官主民附”千年一制二 从孙中山、蒋介石到毛泽东第二节 现实生态环境一 大时代:“百年中兴”二 一国多制:倾斜的天平第二章 体制生态环境第一节 私人资本企业的体制个性一 初级市场属性和“三只手调节” 二 无可奈何的依附性三 “高风险低安全高动力”机制四 百年千岁的家族制五 经营者人格决定企业命运第二节 企业“生理需求”与体制“供给”一 企业体制的“生理”基础二 企业体制“供给”三 案例证析本篇小结第二篇 当代中国私人资本人格第一章 从现实与历史中感悟的“人格” 第一节 企业人格化一 无处不在的老板的“影子人格” 二 决定企业命运的“第一资源” 三 从经营者人格转化为“企业人格”第二节 历史人格化一 谁主历史浮沉二 我的“人格史观”第三节 国家人格化一 中国的毛之人格二 中国的邓之人格第二章 理性认知的人格第一节 人格构成一 基础人格与价值人格二 基础人格三 价值人格四 人格系统组合第二节 人格品质评价一 人格社会品质二 人格品质评价第三节 人格与文明的选择一 “三度失真”与3个“人格世界” 二 人格与社会三 人格文明与制度文明四 人格民主与“制度幼稚病”第三章 当代私人资本人格特质与品质第一节 当代私人资本的基础人格一 自然选择的气质二 自然选择的性格三 自然选择的能力四 当代私人资本的主体基础人格第二节 当代私人资本的价值人格一 四大龄族的价值人格二 以“权利”为核心的主体价值人格三 折射时代之光的价值人格第三节当代私人资本的主体人格一 四类人格模块与主体人格二 当代私人资本人格系统模型第四节 当代私人资本主体人格特征与品质评价一 私人资本主体人格特征二 私人资本人格品质与结构类型评价第四章 当代私人资本人格的社会实现与价值追求第一节 私人资本经营管理的人格本质一 扬善抑恶:文明与管理的人格本质二 资本经营者与社会主导者的历史责任第二节 私人资本人格的职业功能实现一 选择整合创造——私人资本人格的第一职业功能二 借势乘势——选择整合创造的关键-三 私人资本人格职业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四 私人资本人格职业功能角色的选择第三节 “资本公正”:当代私人资本人格的价值追求一 不可忽视的“资本公正二 宏观社会资本结构层面的“资本公正”三 始自斯密时代的资本产权不公正四 更具本质意义的“劳资公正”难题第五章 当代私人资本人格的自我认知与优化第一节 人格的自我认知一 自我认知:自我优化与超越的前提二 认知自我人格第二节 人格的自我优化与超越一 调整人格需求二 调整人格供给三 塑造“第三种资本人格”本篇小结第三篇 中国私人资本的未来与人格第一节 中国私人资本未来生态环境的历史选择一 未来生态环境选择的逻辑二 中国私人资本未来生态环境的选择与回应第二节 人格传承一 共同的使命:共建两种文明人格二 明天:第二代与第三代三 格物以致明德本篇小结参考文献跋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作为教授和管理学院院长,在《福布斯》中国“首富”企业担任总裁时的“打工”笔记。 
组织人格化、“企业人格化”、“国家人格化”、“人格决定命运”、“经营力资本产权”、“民营‘企业家精神’不是‘创新’而是‘适应’”、“警惕‘制度幼稚病………这些“本土化”观点与理念在向西洋理论崇拜发起挑战!
曾有数万名民企与国企中高层管理者受到本书观点的启迪。
曾有许多企业家因书中的一句话而改变了命运。

图书封面


 中国私人资本人格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话说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传统到底适不适合现代商业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得不承认,有相当一部分商业决策在中国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在彼时彼刻,不管是因为舆论压力还是生活经验,抑或潜意识使然,我们都会本能地倾向于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决策。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抛开承担在身上的各种负担,剪断缠绕束缚的关系网,完完全全做一个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决策问题。但这是不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些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注定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活动和商业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抛弃才能前行?又或者说需要运用经典的辩证法,来一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利弊,共同促进的把戏?《人物周刊》138与157期讲的都是中国近代与当代企业家在思想,道德上的探索与继承(也可以说是遗忘与断代),对于中国财富的精神源头和对西方企业制度的路径依赖也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探讨与分析。所以我本着想对近代企业家多些了解的愿望去借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的,不巧的是图书馆当时还没有,但是无意中发现一本《中国私人资本人格》,竟然已经以民营经济这个纠结于东方模式与西方模式最深的样本作为切入点,结合作者特有的从标准学院派过渡到民营经济职业经理人的十年经历,对东方治权体系在西方资本关系以及其精神,制度,文化影响下的命运与前途做了教科书式的剖析。本书的序言与引论极其精彩,两个部分50页的篇幅我前前后后一共看了三遍。作者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的西方理论体系在现实的商业环境里屡屡碰壁。特殊权力,特殊政策,特殊关系在中间发挥着巨大的超经济效力。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的设置更多是因为独资企业的资本积累不如股份制来得更加快捷便利;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生涯设计遇到了血缘地缘的拼命抗击;公司财务在“两本账制”面前一筹莫展;向管理要效益自然地屈从于经营新项目的巨大收益;激励理论与领导风格被相互制约的直线报告制度嘲弄地无地自容;绩效评估服从于亲近疏远的人情世故考虑。现代西方管理精髓在近代传统家族制度,近代东方文化习俗,近代作坊操作所编制的厚重坚韧的文化滕盾前败下阵来。那么作者对于这一切又是怎么看待的呢?他没有简单的感叹与失望,也没有刻意的包庇与隐瞒,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反而坚信那些来自西方几百年大工业基础上的智慧结晶必须“本土化”,才能成为中国资本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需要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管理理论。简简单单一席话,震撼却是巨大的。社会主义这个来自于西方文化体系的舶来品不也是经过了改造才成为了社会当代中国社会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西方管理制度为什么不需要呢?为什么我们就必须全盘接受呢?东方治权文明仍然具有生命创造力,是人类多元制度文明选择之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中兴”不仅仅是吸纳西方商业文明的结果,同时也是东方治权文明底气犹存的证明,是其历史合理性的当代诠释。费玉清半个世纪前做过这样的论断:“中国有他自己的生命……不可能想象现代中国这一人类最大而又最古老的人群,可以纳入任何外国强国的轨道内,除非中国内部发展的本身导致这样一种转向”。不能否认这样一种转向中必然发生尖锐的冲突乃至对抗,这种冲突与对抗将成为中国百年中兴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目标价值与工具价值,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无数矛盾与危机。而大环境应该是在“中体西用”的原则与前提下,对当代仍居主导地位的西方商业体系做批判性吸纳和进行新的复合文明塑造。以上这些论断读起来着实过瘾,细细品味,与《人物周刊》那几期也颇有遥相呼应之感。 “由于本土资源的匮乏,人们常常把眼睛投向异域,西方那些第一流的企业家的作为和表现成了许多人挂在嘴边的话题……这个时候,纵向地追寻我们自己本土的企业家传统,回望历史烟尘中被掩盖的那些身影面容,挖掘那些曾经在幽暗的历史长夜里一闪而过的范例,变得尤为迫切”“一旦找到了真实的根,明白自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民族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这个新兴的阶层就拥有一个可以依托的精神背景,不再是依附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面,也不至于只能到域外去寻求自己的精神资源”。叶檀更是这样感慨:如果当时发展数十年的中国商业文化商业基础没有毁于一旦,如果中国能够获得商业伦理与安定社会秩序护航,中国的商业社会早已发展出一套成熟的体制。回望篇头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免觉得有点多余起来。中国的传统与中国的文化当然不会无故刚好适应西方的管理制度,一个西方文化价值观念里孕育出来的商业体系怎么可能轻易通用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中去呢?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借鉴西方商业体系的精髓部分,但同时保留我们民族之本,使之符合我们固有的基因,只能创造出一种新型东方文明。但是这一创新过程在可见的历史时段下,仍然相当漫长,相当艰难,可能最终是由文明进程选择,或者由社会主导者的价值取向与制度文明选择决定。也就是说,这个所谓适不适合的问题对于单位个体和当今社会来说,只有相互被动适应的份,断没有可以适和可以不适合这一说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半学半商,不知所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