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一家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 印度第一家族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543648159
作者:王静 编
页数:179页

章节摘录

众所周知,在1947年独立建国之后,在尼赫鲁(Nehru,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并在印度独立后担任第一任总理。——编者注)总理的领导下,印度曾经经历了一段国营企业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印度的私营经济开始得到巨大的发展,从纺织品行业开始,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扶持国内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本国企业发展,并开始有步骤地排斥外国企业在印度本土的发展,这些措施在短期内迅速为印度私营企业带来了规模空前的发展机遇。一向善于把握机会的迪鲁巴伊当然不会错过这一机遇。如果说1977年信实纺织公司的上市称得上印度私营企业的一次“爆炸”,那么信实公司以后10年间的发展则可以说是“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公司上市之后,信实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了私营纺织企业的老大,开始逐步垄断印度的纺织市场。1978年,孟买举办化纤行业博览会,财大气粗的迪鲁巴伊将自己的产品摆满了整整半个展厅。外国客商来到孟买参展,一看信实的规模和实力,便立刻被迪鲁巴伊征服,再看到一个落后国家的纺织厂居然能生产出如此精美、质量上乘的化纤产品,他们几乎惊呆了。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信实公司在那次会展上囊括了几乎全部订单。直到20年后,说起那次博览会上的情形,迪鲁巴伊仍然显得非常开心,他在一次访谈中回忆道:“我们几乎派出了所有的销售人员来到公司的站台,可没想到还是忙不过来……订单太多了,最后连我们带去的实习生都被客户围得团团转。当时印度本土的外国纺织厂全被驱逐出境,所以采购商们个个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有些外国客户甚至还没搞清楚我们是哪家公司,便开始下订单!”孟买博览会的巨大成功使迪鲁巴伊不仅意识到了资本的力量,也逐渐开始意识到了权力,更准确地说是特权的重要性。于是在加强商界发展的同时,迪鲁巴伊也开始在政界出击。他一方面继续经营信实纺织公司,一方面频繁接触政治要人,想尽一切办法成为这些政治明星的座上宾。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我们无法改变当权者,但是我们应该设法使他们的统治对我们自己更有利。”当时,铁腕总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i,1917~1984年,印度著名政治家,尼赫鲁之女,曾两次担任印度总理,因其作风强硬,在印度享有“印度铁娘子”之称,1984年被刺杀身亡。——编者注)的政治生涯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高通货膨胀、随处可见的官僚腐败和市民的悲惨生活使英迪拉·甘地的声誉像自由落体一样垂直下降,英迪拉·甘地政权四面楚歌,而迪鲁巴伊却在此时坚定地站到了英迪拉·甘地身边,成为后者的强大支持者,他本人也和英迪拉·甘地成为密友。即便英迪拉·甘地在大选中惨败,迪鲁巴伊仍然不离不弃。在4年之后的大选中,他为甘地夫人提供不遗余力的资金和舆论支持,不仅帮助甘地夫人赢得了至关重要的胜利,而且他也赢得了后者毫无保留的信任。再次上台之后,甘地夫人宣布,印度必须由一批“值得政府信任的”工商业企业家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政府就必须加大对企业的扶植力度,并随即派发给了迪鲁巴伊等人大量的特权和经营许可证。1980年,印度政府通过决策,不仅允许信实纺织公司在纺织业继续扩张,而且同时禁止其他5家纺织企业的扩张请求,这无疑是在动用政府的力量帮助信实垄断整个纺织行业。凭借这条谕令,信实纺织公司迅速控制了印度全国纺纱业产能的50%。1981年,英迪拉·甘地政府决定发放聚酯纤维的生产许可证,当时,有400家印度企业提交了申请,但最终只有两家企业得到了特许许可证,其中一家就是信实纺织公司。就这样,通过独辟蹊径的资本运作和赤裸裸的政治特权,信实公司成为印度纺织业的龙头企业,并在上世纪80年代实现了资产年均增长33%。当然,最初毅然决定跟随迪鲁巴伊的投资者们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们平均每年都会得到31%的投资回报。一时间,信实的股票俨然已成为市场上最“蓝”的蓝筹股,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疯狂地购入信实的股票,导致信实的股价节节高升。这些股东之中有很多人都不明白股市涨跌变化的知识,但他们都很清楚,只要买人信实的股票,就一定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股价的上涨让迪鲁巴伊的身价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接连蹿升。自1986年起,安巴尼家族的身家就已经上升到印度财团的第三位,迪鲁巴伊这时已经把赶超塔塔财团和比尔拉财团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了。在迪鲁巴伊的心中,他始终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够超越这两个财团。随着事业的不断扩张和财富的迅猛增长,迪鲁巴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那么,迪鲁巴伊要想超越这两个财团,他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他打算怎么拓展公司的业务?他下一步要进军的行业又是什么?他真的能实现自己的心愿,超越塔塔和比尔拉家族这两个巨无霸财团吗?

前言

2007年10月29日,美国纳斯达克公布信息,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财富已经达到632亿美元,其资产已经超越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590亿美元)和墨西哥电信巨头卡洛斯(620亿美元),毫无悬念地成为新的世界首富。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立刻欢欣鼓舞地宣告了这位新首富诞生的消息:“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资金近年来正以空前的规模涌人印度,印度股票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火爆,孟买股票交易所敏感指数lO月29日首度飙升至20000点,导致整个流通市值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几乎翻了一番。信实工业集团(Reliance Industries)的股票升值近80%,该集团总裁,现年50岁的穆克什·安巴尼的净资产一跃升至632亿美元,相继超过比尔·盖茨和卡洛斯,成为新的世界首富。”虽然穆克什稍晚一些时候否认了自己已经取代比尔·盖茨的事实,但这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这位来自印度的企业家的故事,大家纷纷猜测:●穆克什·安巴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一个“科技为王”的时代里,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真能替代稳坐“世界首富”交椅13年的软件巨头吗?●穆克什·安巴尼又是如何成为“全球首富”的?他所率领的信实工业集团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他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成为世界首富了?难道他背后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苦衷?……说起穆克什·安巴尼,似乎很多人都感觉有些陌生,但是在印度,穆克什所在的安巴尼家族却是声名赫赫,无人不知。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安巴尼家族掌控的信实工业集团年销售额占印度全国GDP的近4%,该集团每年向印度政府上缴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集团总市值相当于印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的近6%,集团利润占到印度私营经济的17%,印度约8%的出口额也来源于信实工业集团。本书所要讲述的,就是安巴尼家族的故事!在印度,信实工业集团的股票素有“金不换”的美称,在印度所有的股民当中,每4人就有1人持有信实工业集团的股票,每年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组织者必须租下一座足球场才能装下所有的股东。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安巴尼家族便统治着印度的石油化工产品市场,后来又成为电信和能源工业的领导者,并在教育文化领域、市场零售市场等领域后来居上,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按照印度官方公布的资料,安巴尼家族领导的信实工业集团是第一家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印度企业,安巴尼家族也被誉为印度的“洛克菲勒家族”。说起安巴尼家族的历史,还要从该家族第一代创始人,穆克什的父亲迪鲁巴伊·安巴尼说起。作为当今印度最大财团的创建者和安巴尼家族的家长,穆克什·安巴尼的父亲迪鲁巴伊·安巴尼(Dhirubhai H.Ambani)在印度很早就成为了人们膜拜和颂扬的传奇人物。很多人形容他“像一个斗牛士一样,敢于一把抓住公牛角,不把它掀翻在地就誓不罢休”。还有人把他的一生比作比一部比好莱坞大片还要精彩的财富传奇,将其誉为“白手起家的创富之神”,“安巴尼家族神话的真正缔造者”。迪鲁巴伊·安巴尼生于1932年,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他只受过初等教育。16岁那年,迪鲁巴伊就独自出外谋生,漂洋过海来到也门(The Republic of Yemen)首都亚丁(Aden),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最初到达亚丁时,迪鲁巴伊只是公司的一个普通办事员,经过几年的努力,成为了公司的经理,并开始积累了一些商业经验。在亚丁生活的几年间,迪鲁巴伊发现,也门政府的主要货币里亚尔(Rial)的硬币含银量价值高于它的面值,也就是说,只要把手中的钱全部换成里亚尔硬币,然后再熔掉、提纯,重新铸成银条,转手出售给伦敦的交易商,他就能从中获利。此后迪鲁巴伊便频繁出手,以自己的积蓄买下大量的里亚尔硬币,成批地运往英国。3个月之后,也门政府发现本国的里亚尔硬币迅速减少,很快找到了迪鲁巴伊,勒令其收手,并把他遣送回国。1958年,26岁的迪鲁巴伊回到了印度,用15000卢比和他的表兄创办了信实商业公司,主要做进出口生意,通常能赚取300%的利润。20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产尼龙产品的政策,迪鲁巴伊看清形势,很快就在1966年创办了信实纺织工业公司,创立了自己的品牌“Vimal”,专门生产尼龙产品,利润率高达700%。由于经营得法,一段时间后,Vimal成为印度家喻户晓的纱布第一品牌,很多百货公司与零售店甚至打出“只卖Vimal”的旗号。1977年,45岁的迪鲁巴伊将信实纺织公司公开上市,开创了印度私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先河。此后信实集团仿佛驶进了快车道,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取得了迅猛的发展。1986年,安巴尼家族的身家就上升到印度财团的第三位。随后,迪鲁巴伊又在石油、化工、电信、零售、教育等市场大显身手,屡有斩获,到了上世纪末,迪鲁巴伊便一举摘取印度财团桂冠,超过了百年家族塔塔和比尔拉,成为名副其实的印度首富。到2002年迪鲁巴伊去世的时候,信实集团的运营收入已经达到180亿美元,占印度GDP的3%,告印度所有私人企业当年总利润的30%。从1977年到2002年,信实集团的利润增长了900倍,市值增长了3300倍。迪鲁巴伊把信实打造成了一个集化纤、石油化工、石油提炼、石油开采、电信、电力、金融服务、对外贸易、生命科学等行业于一身,年收人过百亿美元的巨无霸集团。事实上,迪鲁巴伊在印度的影响力相当强大,以至于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英国《独立报》便发表评论,宣称“印度经济史可以分为两个时代:迪鲁巴伊·安巴尼之前的时代和迪鲁巴伊·安巴尼之后的时代”,并进一步宣称,“对于整个印度工商界来说,迪鲁巴伊的离开的确是一个历史性的告别”。随后,迪鲁巴伊的长子,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新一任世界首富穆克什接替了他父亲的职位,继续掌舵信实集团。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迪鲁巴伊去世之后,他的另一个儿子安尼尔(Anil Ambani)却不打算在哥哥的影子下做事,安尼尔和穆克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并逐渐公开化起来。兄弟俩之间的争斗很快波及到了整个印度,用当时印度媒体的话来说:“安巴尼兄弟的斗争让整个印度的商业市场都布满了不稳定因子,股市也被双方的口水仗搞得乌烟瘴气。”2005年6月18日,与迪鲁巴伊有深交的印度工业信贷与投资银行(ICICI)总裁K.V.卡姆斯(K Vaman Kamath)为穆克什和安尼尔兄弟分家进行调解,经过7个月的磋商,母亲科姬娜·安巴尼在信实集团公司董事会上宣布了分家协议:制造业企业分给长子穆克什,服务业企业分给次子安尼尔。哥哥穆克什继续主管集团石化产品、聚酯和精炼油业务,弟弟安尼尔则退出核心权力圈,转而专攻集团下属的电力、电信和金融服务业。兄弟双方还达成协议,宣布在双方现在拥有的石油化工、电信、机场建设等领域,彼此之间不展开竞争。此外双方还都可以用“信实”(Reliance)商标。正在所有人感慨这个“印度第一家族”必将走向衰落的时候,几乎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安巴尼家族的产业并没有因为分拆而没落,在兄弟分家之后,穆克什和安尼尔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不俗的业绩。在2007年《财富》全球500强当中,按销售额,哥哥穆克什主掌的信实工业公司排名269位,比2006年前进75位;按利润算,信实工业集团排名179位。此外,穆克什还获得了美国印度商业委员会的“2007年全球远见奖”,被授予“亚洲社会领袖奖”,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将其评价为“明日全球领导者”,美国《时代》周刊则把他列为“新世纪青年领袖”。弟弟安尼尔也同样不甘示弱,在宣布兄弟分家后的第二天,他就用个人积蓄向信实能源公司和信实资金公司注人300亿卢比(按照今天的牌价,美元对卢比的汇率约为1:40。——编者注),并宣布辞去参议员身份,专心管理公司事务。他将新集团命名为安尼尔·迪鲁巴伊·安巴尼企业集团(Anil Dhirubhai Ambani Enterprises Group),并率领着旗下的各大电信、电力、金融公司迅速冲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兄弟俩人的努力终于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到了2008年,安尼尔·安巴尼已经凭借420亿美元的身家跃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位,哥哥穆克什·安巴尼则以430亿美元的身家排名第五位。以个人财富而言,兄弟俩分别居印度富人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内容概要

  王静,女,北京人,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学院,记者,商业传记作家,曾任《北京青年报》、《竞报》等大型新闻媒体撰稿人,常年专注于企业人物写作,现为北京新知文创签约作家。主要作品:《硅谷顽童——拉里·埃里森》、《印度第一家族——安巴尼家族》、《神秘的加拿大首富——肯尼斯·汤姆森》

书籍目录

第1章 他被称为“印度的洛克菲勒”
 第1节 白手起家的财富传奇
 第2节 改写印度商业史
第2章 站在父亲的肩膀上
 第1节 1986——历史的岔路口
 第2节 从小开始的财富课
 第3节 迪鲁巴伊的遗产
第3章 轰动全印度的豪门恩怨
 第1节 兄弟反目——一场现实版的“豪门恩怨录”
 第2节 震撼全球的财富神话
第4章 摆脱哥哥影子的安尼尔
 第1节 电信领域的“始作俑者”
 第2节 入主Adlabs,进军娱乐业
 第3节 风波,又一场风波
第5章 庞大的穆克什产业帝国
 第1节 穆克什的革命
 第2节 穆克什的石油王国
 第3节 穆克什的财富魔盘
第6章 世界首富终于换人了
 第1节 与世界首富的赛跑
 第2节 堪比“天上宫阙”的豪宅
 第3节 印度的尴尬
第7章 破解“第一家族”之谜
 第1节 谜底一:注重品牌的力量
 第2节 谜底二:“逆向垂直整合”
 第3节 谜底三:借力资本市场
 第4节 谜底四:借势国家政策变革
 第5节 谜底五:善借政治东风
尾声
 来自《福布斯》排行榜的思考
 安巴尼家族大事记
 印度第一家族成员经典语录
 别人眼中的印度第一家族
 信实集团发展结构图

编辑推荐

《印度第一家族:安巴尼家族》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穆克什·安巴尼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安巴尼家族又是如何叱咤风云的?安巴尼家族旗下的信实工业集团到底是怎样的公司?从安巴尼家族身上我们会得到怎样的启迪?

作者简介

《印度第一家族:安巴尼家族》按照印度官方公布的资料,安巴尼家族领导的信实工业集团是第一家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印度企业,安巴尼家族也被誉为印度的“洛克菲勒家族”。
在印度,信实工业集团的股票素有“金不换”的美称,在印度所有的股民当中,4人中就有1人持有信实工业集团的股票,每年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组织者必须租下一座足球场才能装下所有的股东。
2008年,安尼尔·安巴尼任借420亿美元的身家跃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位,哥哥穆克什·安收尼则以430亿美元的身家排名第五。以个人财富而言,兄弟俩分别位居印度富人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他们的财富让世界为之瞩目!

图书封面


 印度第一家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坐在国航CA425前往班加罗尔,翻看这本快餐式的书。只是一个冲动就去了,朝圣?自我洗礼?就像和这本书的缘分一样,就是随机的,简单的搜索,搜索结果轻易的链到amazon。所以在想什么是能自我争取的必然,什么是生活的偶然。对于印度,我有无限问号,恍惚的印象是BBC拍摄的那系列“印度的故事"还有一个中国女性拍的”恒河故事“,色彩、宗教、贫穷还有软件大国、崛起大国的错乱交叠。事实上,这个世界对我来说都是未知,希望旅途一直继续下去。这本书让我认识了旅途中的两个人,一个是四川建行的姑娘,会生活、精明自己的生活;一个是山东的商人。有了他们,书的内容便不重要了。他们都给了我旅途中的勇气。再拿起这本书并且一口气读完,是在Vedike的大空地上。午后在一棵芒果树下,坐在石凳上。狗窝着睡觉,工人在劳作,朋友在躺椅上打瞌睡。我捧着书读故事。1、印度的家族企业势力较大的四个家族:Tata、Birla(印度的杜邦)、Mittal(钢铁)、Ambani中国目前的企业家以柳传志为代表,是国有企业的干部下海转身而成。下一代则是海归、IT。鲜有家族企业。上世纪20年的上海曾有过吧。2、安巴尼家族传奇始于父亲Dhirubhai Ambani--白手起家的第一代,信实纺织,Vimal自有品牌。靠资本运作(第一家公开上市的企业)和赤裸裸的政治特权(和甘地夫人),在80年代获得火箭般的增速。只有20年时间就从无名公司到了印度第三财团。中风后由两个儿子接管。父亲死后,两人都能用“信实”的品牌,各做各的行业。90年代后开放经济,信实-多元化战略。大儿子穆克什:带领进入石油化工行业(1988),垫高地基和疏通河流淤泥二儿子安尼尔:电信、电力、金融“没事和司机、佣人,甚至门口的报摊小贩聊天,问他们每个月能赚多少钱,平时喜欢什么,有钱会怎么花,这就是我的市场调研”之后不管是做零售,还是做电信,都秉承了一个理念,只要做到单价足够低,比如一包洗衣粉一卢比,打电话比发电报更便宜,那么不愁没有用户。3、企业发展离不开对时代趋势的把我,"政策”的助力47年印度独立,国有企业--70年代Indira Gandi,本国私营---90年代,开放竞争---95年,私营移动运营商;之后,零售业开放等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我看了二遍!就是一个好
  •     作者不够严谨 犯常识性的错误 让人质疑作者对印度社会的认识程度
  •     安巴尼家族,伟大的家族,不容易。
  •     简单了解下可读,总体写的过于忽悠。
  •     了解了解。
  •     作家文笔一般啊
  •     书本不错,就是店家忘记给开具发票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