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学思想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中国图学思想史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030216649
作者:刘克明
页数:639页

前言

  20多年来郭金彬教授在中国科技思想史研究领域车勤耕耘,成绩斐然,他的《中国科学百年风云——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论》(1991年)和《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1993年)二书相互辉映,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近年来他在厦门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与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徐梦秋教授合作,组织编写《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现在这套丛书的第一批书稿即将付印,真是可喜可贺。从已有的书稿内容来看,我觉得这套丛书的问世,将会把中国科技思想史的研究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郭金彬、孔国平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詹石窗著》、《中国技术思想史论》(王前著)、《中国现代科学思潮》(李醒民著)、《先秦名辩学及其科学思想》(周昌忠著)、《管子的科技思想》(乐爱国著)、《性别视角中的中国古代科技》(刘兵著)……从这些书名和作者就可以窥见这套丛书的阵容和水平了。这批作者都是对他们所写的专题深有钻研的专家,而且题目分布面很广,几乎涵盖了中国科技思想史的方方面面。  198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我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开展中国科技思想史研究的报告。这篇报告后来提炼成“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线索”,发表在《中国科技史料》1982年第2期上。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图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及其分期  第二节  古今“图”的含义及其嬗变  第三节  中国图学的基本分类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图学思想  第一节  从“史皇作图”看中国图学的起源  第二节  《周易》中的图学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第三节  先秦图学理论及其思想  第四节  从中山国《兆域图》看先秦图学思想所取得的成就  第五节  秦代图学的科学成就  第六节  《周礼》的图学思想及其成就  第七节  《周髀算经》中的图学内容第三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学思想  第一节  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图学思想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学思想  第三节  透视理论的记载及其在绘图中的应用  第四节  南朝宗炳论透视画法及其图学价值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图学思想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图学成就及其思想  第二节  唐代画论中的图学内容  第三节  从隋唐造立明堂看建筑设计思想的成就  第四节  柳宗元的图学思想第五章  宋代图学思想的科学成就  第一节  宋代方志文献中的图学思想  第二节  宋代文学作品中的图学思想  第三节  杨甲《六经图》中的图学思想及其价值  第四节  聂崇义《三礼图集注》及其图学思想  第五节  从《图谱略》看郑樵对古代图学思想的总结  第六节  宋代图学家论透视画法  第七节  中国图学理论的散点透视及其原理  第八节  宋代科学技术著作中的图学思想及画法成就  第九节  李诫的图学思想及《营造法式》的图学成就  第十节  组合视图的出现及其应用第六章  元代图学思想  第一节  元代方志中的图学思想  第二节  王祯《农书》中的图学思想  第三节  朱思本的图学成就及其思想第七章  明代图学思想  第一节  明代方志中的图学思想及其图学成就  第二节  计成的《园冶》及其图学思想  第三节  明代兵器制图的百科全书《武备志》及其图学思想  第四节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图学思想  第五节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图样及其图学思想  第六节  王徵的图学思想第八章  清代图学思想  第一节  康熙图学思想  第二节  乾隆图学思想  第三节  章学诚图学思想探述  第四节  年希尧《视学》中的图学理论及其思想  第五节  样式雷图档的历史价值  第六节  中国近代图学思想综述  第七节  徐寿父子的图学实践及思想第九章  中国现代图学思想  第一节  现代图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现代工程图学史略  第三节  中国现代图学思想  第四节  对图学的认识功能及其哲学思考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图学思想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图学思想发展史的学术专著,以古代为主,兼及现代。史料丰富,观点独到,而且图文并茂。图学能反映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智慧和科技发展的水平,图学思想更能体现这一主题。中国是一个具有图学传统的国家,中国古代的图学家们创造了许多令世人惊叹的奇迹,无论是图学思想、图学理论,或是制图技术、绘图方法,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表现出图学大师的创新精神。
《中国图学思想史》适合科学史工作者、图学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阅读。

图书封面


 中国图学思想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地理之学,非图不明。图样是科学技术界的语言,它既是人类语言的补充,也是人类智慧和语言在更高级发展阶段上的具体体现。 〈地图〉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 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  裴秀(公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晋武帝时官司空,后任宰相。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了魏国留下的旧图。由于旧图绘制粗略,加之地名改变,他在门客京相璠的帮助下,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文图》。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1. “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2. “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3. “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4. “高下”,即相对高程;5. “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6. “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和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准望,那么在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它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里,就不知图上各居民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地图同样精度不高,不能应用。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地理之学,非图不明。图样是科学技术界的语言,它既是人类语言的补充,也是人类智慧和语言在更高级发展阶段上的具体体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