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与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汽车与交通运输 > 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与实践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564314286
页数:502页

章节摘录

  4.高舒适性  高速道岔要求动车组以运营速度直侧向过岔时,在竖向上与区间线路具有相同的旅客乘坐舒适度,不会在进出岔时出现类似于桥头的“跳车”现象,不会在岔区内因轨道整体刚度的分布不均而出现过大的竖向振动:综合检测车或轨检车过岔时,车体垂直加速度不出现I级超限(我国高速铁路的计划维修标准,对应的车体垂直加速度为1.0m/s2)。因此要求高速道岔进行岔区轨道刚度的均匀化设计、道岔与区间线路轨道刚度的过渡设计、有砟轨道碎石道床弹性的保持等。  5.高可靠性  高速铁路采用的是白天全线封闭运行、夜间开“天窗”维修养护的运营模式,要求高速道岔具有较提速道岔更高的可靠性,不出现提速道岔中常见的病害,如:无缝道岔中因尖轨及心轨的伸缩超过外锁闭机构的容许位移而出现转换卡阻现象,影响道岔的正常开通:可动心轨第一牵引点处因心轨“翻背”而导致心轨与翼轨的密贴检查失效等。  6。高平顺性  高速铁路要求所有的轨道结构必须具有高平顺性,高速道岔当然也不例外,只有轨道的高平顺性才能确保高速列车的高安全性与高平稳性。对于高速铁路,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与列车自振频率相对应的长波长不平顺以及影响轮轨关系的轨面短波不平顺。法国及日本高速铁路运营实践表明,高速列车存在较明显的“IHZ”振动现象,时速350km高速铁路上轨道不平顺的最不利波长在70-120m范围内。而数量最多的18号高速道岔全长仅为69m,单独对高速道岔进行不平顺管理,可能会因其位于长波不平顺范围内而不能满足轨道长波不平顺的管理要求,需要将道岔前后一定范围的区间线路纳入岔区不平顺的管理中。此外,因道岔转辙器及辙叉部分存在直侧股钢轨的密贴段,直侧股轨道不平顺分别进行调整时会相互影响,因此需要以科学的调整方法为指导。岔区内钢轨顶面的加工轮廓及焊接接头的平直度则对轮轨接触关系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制造、铺设及养护维修中予以重视。道岔的高平顺性还体现在尖轨与基本轨、滑床台板、顶铁的密贴,心轨与翼轨、滑床台板、顶铁的密贴上,要求各部位的离缝不得影响高速道岔的工作性能。道岔中的长大轨件在转换过程中要求各牵引点能同步、乎稳转换到位而不至于引起转换不足位移、轨距减小、与基本轨、翼轨或顶铁的密贴超限。  ……

内容概要

  王平,男,1969年7月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建立了我国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体系,领导了我国时速250公里、350公里系列高速铁路道岔的研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项目二十多项,在道岔动力学与道岔结构、跨区间无缝线路、轨道结构领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多项,其中主持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项,主持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项;出版专著5本;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论文130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高速道岔的技术要求与特点
第二节 国外高速铁路道岔技术
第三节 我国高速铁路道岔技术
第二章 道岔平面线形设计理论
第一节 高速道岔的设计条件与结构选型
第二节 道岔平面线形与基本参数法
第三节 高速道岔总布置图设计
第四节 轮轨系统动力学在道岔平面线形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章 列车道岔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第一节 道岔区轮轨接触几何与轮轨蠕滑
第二节 列车道岔系统动力学理论
第三节 道岔区轮轨关系研究设计
第四节 道岔区轨道刚度研究设计
第五节 道岔不平顺动力学分析
第六节 道岔动力学仿真评估与试验验证
第四章 道岔转换计算理论
第一节 道岔转换结构与转换原理
第二节 道岔转换计算理论
第三节 高速道岔转换研究设计
第四节 高速道岔转换试验研究
第五节 高速道岔夹异物动力仿真研究
第五章 道岔部件研究设计与受力分析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与实践,ISBN:9787564314286,作者:王平 著

图书封面


 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与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