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走的激情:80年代香港電影》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图书 > 藝術/設計 > 溜走的激情:80年代香港電影

出版社: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出版日期:2009年9月
ISBN:9789628271658
作者:家明主编

八十年代的电影,有甚么激情好怀念的?

一直以来,我十分羡慕和崇拜那些七十年代生的人,因为陪伴着他们成长的有八十年代类型层出不穷的港产片。不像我们这辈的“80后”,从小就哺育在周星驰电影的笑声中。好笑是好笑的,但当下一个“怀旧情意结”作索,我们重新探索星爷的电影,除了发现一大堆无厘头的“搞笑”外,还可以找到真正符合自己感兴趣,感认知的时代吗?八十年代的电影让人倾倒的地方有很多,其中受九七前对命途不安的心理危机影响,所以“新浪潮导演”如许鞍华和严浩等人领衔拍了一系列充满历史文化意识和人民关怀的探索性电影。在我看来,这些港产片绝对是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史上的不可或缺的“瑰宝”。因为它们份外珍贵,所以在香港的影展中曾多次办过相关的纪念活动和电影欣赏会,让观众凝神屏气地望着大银幕,感受那种可一不可再,只属于八十年代的光环和气氛。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近出版了一本叫《溜走的激情: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书,与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故事。面对千禧年代后电影工业的萎靡不振、江河日下,港人把一副心思放在怀旧八十年代的港产片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无奈的“理性选择”。事实上,怀缅八十年代的核心价值不一定是要否定今日的电影公司每年所交出来的成绩,反而,如果我们可以透过八十年代──被普遍认为是香港人确立本土文化主流意识的成熟阶段,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和自省精神”的年代,去感知那时候港产片潜在的“激情”,说不定能还原昔日连影评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剧力”,从而就一出旧的电影萌发出一种新的看法。要了解八十年代的港产片“激情”何在,就必须先从七十年代的电影谈起。七十年代电影的输出是香港人建立本土文化主流意识的最初阶段,观众嫌弃了邵氏那些相当公式化的国语武打片,开始学习欣赏跟本地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电影,于是,“许氏兄弟”、“林亚珍”这些貌似平时在街上随处可见,代表着平民标志的名字上到电影里自然吸引到一批粉丝的热爱。此外,新浪潮里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导演相继脱离了电视工业,务求在电影工业上找到新的突破。如果说七十年代港产片是香港本土化的一个起步,它同时是电影题材制作由平面化逐渐趋向多元化的一个起步,那么,到了八十年代,也就是本土文化意识慢成熟后,一种注满激情、干扰既定秩序、处处突显跟过往不一样的香港电影正式变成一个集体认同的概念。新浪潮的导演也正式在这个时期中各自宣布自己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许鞍华和严浩分别拍出了自己的代表作《投奔怒海》和《似水流年》去评论社会,审视人文思考之外,甚至在电影的艺术上有非同凡响的突破和成就。八十年代,是香港的黄金十年──经济起飞,百业起旺,却又是香港主权、中港关系等政治问题上风起云涌的时期,这时候,不同系列且注满激情的港产片等同于一种文化身份──一个在九七前的过渡期中可以安定人的文化身份。《溜走的激情:八十年代香港电影》一书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八十年代香港电影总论”、“历史”、“电影类型”、“人物”和“地标”等,除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外,书中又一特别之处是收录了“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片目”及“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大事记”,让我们一次过“原汁原味”地重温八十年代电影的“激情”。


 溜走的激情:80年代香港電影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