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米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图书 > 文學 > 有米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9620432170
作者:陳曉蕾

内容概要

陳曉蕾,香港記者,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議題,出版書籍包括:《剩食》、《香港正菜》、《一家人好天氣》、《聽大樹唱歌》、《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等。
一九九三年入行採訪政治新聞,九七年後轉寫專題報道,二零零八年開始獨立採訪,報道在多個專欄及以書籍發表。曾獲台灣二零一一年「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中文創作)、二零零六年人權新聞獎中文雜誌冠軍、二零零四年「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道」大獎等。
香港很「有米」!這是採訪得知的。

书籍目录

目錄:
盛夏起飛
天台菜園
城市沒有風
香港都市氣候圖
停不了的冷氣
三十年防蚊心得
最後的燕子
都是雜草
城市草藥
沒有雞的香港
後新界人
樹上盛宴
燦爛秋日
永續婚禮
在家生孩子
小房子運動
興建生態村
霸地種菜
對抗地產商的一頓飯
火箭爐之夜
魚菜共生
低碳田地
太陽能種菜
荒村瓦缸
沒有垃圾
都是資源
教授愛垃圾
綠瓶子
牛奶袋
突然寒冬
舊時馬屎埔
今日馬寶寶
種菜一年
高鐵撞瓜
恐龍坑無花果
重生果醋
山城香蕉
蘋果熟到裂
天冷波菜
竹笙種在家
釘子香草
終於到菜心
本地菜心王
不是唯一
有機農友會
耕田CEO
春天有多遠
鄧家絲苗
嘉靈愛種米
長春社:鳥來了
林超英在荔枝窩
生活館親愛的大米,
青松米
美好花生
花蓮咖啡香
高山綠竹筍
鄉間小路

作者简介

繼《香港正菜》後,陳曉蕾繼續關心本港鄉郊生活。這次從香港的氣候入手,思考為何香港沒有了春天,而沒有春天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曉蕾也將視點對焦選擇「另類生活」的人,有搬到新界居住的年輕人,有知足變通的獨居老伯,有自耕自足的農耕人,有崇尚環保生活的情侶,看看這些在香港「核心價值」以外的香港人如何在這裡生活。
「去年我最驚訝的事,莫過於「春天不見了」:三月是一百二十六年來最乾旱的,四月又是一九七零年以來雨量最低,五月首個酷熱天氣警告是自一九九九年警告制定以來出現最早一次──當我終於開始知道香港什麼蔬果當造,夏天要吃什麼、冬天不要吃什麼,突然,春天消失了!
城市裡的朋友好像沒事兒的,有人甚至慶幸沒有回南天。然而身邊的農夫都在抱怨種子難發芽、澆水很辛苦;來港產子的燕子,時間也推遲了,等到乳燕懂得飛,全家一起南下時,很可能遇上颱風死掉。
但願把四季帶回城市,如果感受不到氣候,還談什麼氣候變化呢?」
「不論堅持有機農業,或者實踐綠色生活,這些在台灣仍處於少眾熱切追求的生活價值,在香港更像稀有物種。正因為身處在一個食物幾乎完全仰賴外地供應的大城,這個自力耕生的拚鬥,愈加顯得意義非凡。」
——台灣自然作家 劉克襄
「人要生活圓滿,實在沒有唯一的路徑,曉蕾這本書展示出多種的新生活嘗試,提供素材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塑造最配合自身條件的新生活模式,這是很大的功德。」
——前香港天文台台長 林超英

图书封面


 有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难以想象,在香港这样一个高度资本主义化的地方,这样一个被石屎森林占据的地方,这样一个人人皆求高速度的地方,居然还有一些人在搞有机耕作,居然还有人在搞都市农耕,居然还有人在寻找更平静的生活。这些正是这本书讲述的主要内容。上至几十岁的老人家,下至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近些年在香港,似乎出现了一个重新认识和走进土地的运动。陈晓蕾就是其中一个记录者,她走访了很多这样的人,耐心的记录了他们的故事,并且通过她的博客、书和电台节目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故事。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最大感触是,原来我们的城市不是没有这样的人,而是我们没有去发现和记录他们的故事。在大多数城市人眼里,耕田其实是很低等的一个职业,大凡读过大学的没有几个毕业之后会考虑回家去耕田。而那些一辈子在天地里生活的农人更是极少会有人去记录他们的故事——他们生活和农作当中的快乐和喜悦的一面。或者说很多人其实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所以才去当农民,但是那些从城市回流到农村去生活和劳作的人(这一趋势近些年在台湾的年青人当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却往往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农村生活的精彩。看看台湾的几位年青人做的“上下游”在线杂志也许就可以有更深刻的了解:http://www.newsmarket.com.tw/ (《有米》这本书也提到了这个项目。)或者也许我们不能都回到农村去,毕竟按照农村那种生活方式的话,对资源的消耗其实比在城市生活更大(《地球的法则》一书有提到这一点)。但是也许我们可以开发出一些工具(例如都市农耕的技术),让城市人利用城市里的空间去发展农业并且反思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与土地的关系?我相信也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并且说不定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是时候去发现他们,加入他们了。(注:《有米》这本书其实是用广东话写的,所以其中有些表达也许普通话读者不一定可以马上能看得懂,那不妨请教一下你认识的广东朋友吧。)UPDATE: 突然发现这本书有很多文章在网上可以找得到:http://hkgreen.mysinablog.com/index.php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很多人在實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他們的故事引人入勝,惹來無限想像。「炒花生」那篇,竟然看得我眼濕濕。
  •     很羨慕那些生活另類在郊區生活的香港人!
  •     12年8月
  •     刘克襄的序言写得好,把港人重新种植水稻的意义拔得很高。作者书中有段话其实更有意思:"有别于香港青年因为社会运动走入农田,赖青松则是放下台北日日夜夜的抗争运动,在三十岁过后,愈来愈想去农村生活,'年轻时把理想看得很大,可是现在会想生活得好,顾好太太孩子,有余力才去推动社会。"
  •     看過「剩食」的人自然不會對作者陳曉蕾陌生,「有米」繼續談可持續發展。香港七百萬人擠在7%的地方上,原來有5﹪是農地,但食物幾乎只靠輸入。原來這個地方曾經出產稻米,只是連政府都不太支持,補貼塱原的農夫種米都是為了保育鳥兒而不是為了生產。有青年下鄉務農,但行業出現斷層,技術難以傳授。
  •     这才是真正的“警世通言”,也许会被看作是布尔乔亚的怀旧,却是最平凡、最天真、也最政治的每日实践。在这石屎森林的空隙里愚公移山地在水泥地上种瓜,游击战般地在地产商的圈地撒种,相信J.C. Scott看了也会欣慰。有时候人需要的不过是一阵风,一场雨,一株草,一蔬一饭,而我们连这些连四季都快要被地产商剥夺了。
  •     种田种菜适时惜食,不应该只是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而是发自心底的对自然和土地的敬意~~PS: 其实更想找一本有趣的实用种植工具书 - -
  •     其實是後工業化時代必有的現象,返璞歸真也好,厭倦嘈雜也罷,更加接近自然
  •     雖然書中揭露的事實很是可惜,但是迄今已經發現好幾個錯誤,所以對有些描述表述懷疑,甚至覺得一個出書的人怎麼可以在一些細節上都沒有我仔細呢。比如說34頁說的1894所謂的黑死病,查了,其實是叫鼠疫,再有83頁的電影名字是 Land and Freedom.
  •     總會想到「他是個好人,值得吃像樣的飯菜」之類
  •     自力耕生的香港人真是太讓人欽佩。賴青松那句話說得真好:「十輩子做不了李嘉誠,那就做李嘉誠做不到的事吧,例如放棄財富的追求,那是他一輩子沒做到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