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ink 決斷2 秒間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图书 > 文化/學術 > Blink 決斷2 秒間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5-5-23
ISBN:9789571343037
作者:Malcolm Gladwell
页数:280页

内容概要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1963年生於英國,在加拿大成長,1984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歷史學系,1987年至1996年間擔任《華盛頓郵報》記者,縱橫科技領域,後來升任紐約市分社主任。葛拉威爾現任《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撰述委員。2000年出版的首部著作《引爆趨勢》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獲得美國《商業週刊》、《財星》雜誌等極度好評,「引爆趨勢」一詞更成為商業界一再傳頌和強調的觀念。葛拉威爾目前居住在紐約。
葛拉威爾官方網站:www.gladwell.com

书籍目录

推薦序 蒙娜麗莎為什麼微笑? 孫中興
謝辭
序論 雕像疑雲
破解牌戲的玄機 / 那兩秒鐘發生了什麼? / 煥然一新的世界
第一章 「薄片擷取」理論:點滴知識的漫長路徑
愛情實驗室 / 婚姻與摩斯密碼 / 輕蔑預示婚姻觸礁 / 尋找好員工的另一種方法 / 哪種醫師容易被告? /人人都愛湯姆漢克
第二章 深鎖房門的後頭:當機立斷的祕密
預先設定的行動 / 我們都有「說故事的問題」 /
第三章 哈定謬誤:為什麼我們偏愛高大、深膚色、英俊的男性
快速認知的黑暗面 / 黑白分明的匆匆一瞥 / 先入為主是死亡之吻 / 鎖定冤大頭的影響 / 主動掌控第一印象 /
第四章 凡瑞普將軍的大捷:創造隨機應變的組織結構
波斯灣的一個早晨 / 隨機應變的結構 / 三思而行的危險 / 急診室危機 / 少即是多 / 「千禧年挑戰」續集 /
第五章 肯納的困境:問人們想法的正確(和錯誤)方法
再探第一印象 / 百事可樂大挑戰 / 問道於盲 / 死亡之椅 / 專業素養的優勢 / 「唱片公司真不應該這樣對待你」 /
第六章 生死七秒鐘:讀心術的奧祕與壓力下決策
三個致命的錯誤 / 讀心術的理論 / 臉孔透露心思情緒 / 男人、女人與電燈開關 / 不如跟狗講道理 / 時間在生死交關時的角色 / 「我心中有個聲音說:我還不必開槍」 /惠勒街的悲劇 /
結語 請把屏風準備好:決斷2秒間的啟發
古典音樂界的革命 / 小小的奇蹟 /

作者简介

你能在 2 秒間做出正確的判斷嗎?
「慎思明辨」、「三思而後行」是我們面對重大問題時一貫的態度,總認為收集的資訊越多,思考的時間越長,對我們的幫助也就越大。《決斷 2 秒間》顛覆你的邏輯思維,為超完美決策做出新的註解!
生活中的決策無論好壞,我們倒底是如何做成的?為什麼有些人的決策能力領袖群倫?在這本繼《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之後的扛鼎之作中,葛拉威爾闡述並解答這些問題。他運用多樣化的個案研究題材,諸如快速約會的過程、流行音樂的運作與無辜黑人遭警方槍殺的疑案,彰顯了一項重大發現:人們在一眨眼瞬間做成的決策,其內涵遠比表相來得複雜。葛拉威爾援引最尖端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研究成果,證實了影響決策優劣的關鍵,並不在於我們能夠快速處理多少資訊,而是在於我們全神貫注的特定焦點。葛拉威爾在例證之間縱橫揮灑,再度展現他讓《引爆趨勢》成為一部經典之作的精湛才華,他告訴我們如何化身為更成功的決策者,從家庭關係、職業生涯到日常生活。本書將令你有柳暗花明之感,從此改變許多想法與作法,更讓你對「思維」的瞭解邁入新的境界。
《紐約時報》書評:
葛拉威爾帶領我們上下遨遊,縱橫各個學科領域,內容精彩紛陳,令人目不暇給。
《華盛頓郵報》:
本書實現了讀者對葛拉威爾新作的萬般期待,展現出葛拉威爾令人印象深刻的註冊商標:多樣且吸引人的案例,並將各種不同的現象交織成心理實驗、解釋與令人驚嘆關聯性。
《時代》雜誌:
葛拉威爾是個說故事的天才,他從各種你可以想像到的人們努力心血中找出神奇而有趣的故事。
《克科斯評論》:
所有故事都很出色且極具知識性,作者有如天行者似的熱情,讓本書充滿生氣勃勃的論述,令人印象深刻。
《洛杉磯時報》:
本書令人沉醉……葛拉威爾是個充滿魅力的作家以及第一流的導遊。
美國《商業週刊》:
就像在製造某種傳言,你很難不被葛拉威爾說服。不僅因為他集結吸引人的事實來支持他的論調,他也善於以此解釋人類行為。
《紐約時報》:
葛拉威爾在《引爆趨勢》提出一個打動人心且切實可行的理論。他研究書中各項主題的方式是本書最誘人之處--點出能夠造成大轉變的小動作。
《財星》雜誌:
這是一本能讓你以不同觀點看世界的迷人之書。
《美國》雜誌:
對於流行風潮有興趣的人都應該看《引爆趨勢》。
《舊金山紀事報》:
本書被作者滿腔的好奇心所推動,葛拉威爾使複雜的理論幻化成清晰、優雅的文字,帶領讀者在不同的領域中持續地律動。

图书封面


 Blink 決斷2 秒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書中描述的是一種直覺的判斷力。身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周圍的豐富資訊如排山倒海而來,往往掩沒了事件真實的面目。但是人們卻有一種不自覺的瞬間判斷(snap judgment)與快速認知(rapid cognition)的方式,作者稱之為「薄片擷取」(thin-slicing)。他認為,「生活當中壓力沈重的時刻,我們瞬間判斷與第一印像是幫助理解周遭更好的證據。」(p.31)書中還提到許多有意思的事情,而第一個故事震撼人心:J. Paul Getty美術館想要收購一個西元前六世紀的希臘雕像。該時期出土的雕像大多數支離破碎,但這一座雕像卻出奇的完整。律師與科學家經過14個月的調查之後,美術館相信它是真品,並同意買下。但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館長Thomas Hoving只看了兩眼,浮現心頭的第一個感覺是:新穎(fresh)。美術館後來甚至到雅典開了一次研討會,而眾多專家則表明看到這座雕像時有「直覺的排斥感」。該雕像的真偽最後仍然無法定案,以致於後來美術館在該雕像的說明上寫著「約為西元前530年,或為當代贗品。」 作者想要強調的是,「電光火石間的瞬間判斷,能與耗時數月的理性分析在價值上等量齊觀。」(p. 34)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因為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專業素養,足以在兩秒之間做出判斷。又如另外一個故事是愛情實驗。請一對夫妻談話十五分鐘,錄影存證,然後標記每一秒鐘的情緒,分析其互動模式。John Gottman 透過這個實驗,發現他可以經由分析15分鐘的對話,判斷這對夫妻15年後是否依然廝守,準確度高達九成。他怎麼做到的?Gottman發現,其實不需要同時追蹤20種情緒,有四種情緒足可作為判斷的依據:防衛、抗拒、批判、輕蔑。到後來,他甚至可以坐在餐廳當中,就可以判斷隔壁桌的夫妻是否相處融洽。直覺的判斷總是正確的?恐怕不盡然。深藏於潛意識中的刻板印象,是多數人沒有察覺到、或者不願意承認的。假使我們詢問美國人,願意公開承認自己有種族偏見的人大概不會太多。但透過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則可以一窺潛意識聯想的奧妙。例如:「邪惡」與「傷害」等字眼常與黑人聯想在一起,而「美好」則讓人聯想到白人。而有顯著相關的聯想詞彙(如「男性」與「職業」),其反應時間約比無相關的(如「男性」與「家庭」)約快了200~300毫秒。而一個人的外貌也經常影響別人對她的印象,例如Warren Harding才幹平庸、卻因堂堂相貌、一表人才而當上美國總統。個子高的人所賺的錢也比較多:每高一吋,年薪增加798美元。我們到超市選購產品時,裝在圓盒的冰淇淋也會比裝在方盒的來得暢銷。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當我們把某種食物放進嘴裡,並在一瞬間判斷它的滋味是否美好時,我們根據的訊息不僅來自味蕾與唾腺,同時也來自眼睛、記憶與想像力。」(p.188-189)書中最讓我大呼不可思議的,是關於可樂的故事。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向來是商場上的宿敵,而可樂的愛好者多半各自有其忠誠的品牌。但如果要喝可樂的人判斷哪種比較好喝,則答案來自於對品牌的印象,而非舌頭的味覺。兩階段的實驗可以測試其正誤:實驗一,裝一杯可口可樂與一杯百事可樂,但不讓喝的人知道品牌,大多數人皆能判斷無誤。實驗二:三個杯子,其中兩杯相同,另一杯不同。這時候受試者所要做的不是指出哪一杯是百事可樂、哪一杯是可口可樂;而是挑出哪一杯與其他的不同。猜對的機率,與隨機猜測相差無幾。(當然,美食專家與專門的可樂研究者還是能夠區別兩者之間的細微差異的)上面關於可樂的實驗,讓我聯想到國語裡的三聲變調。有些語音學家宣稱,「起碼」 vs. 「騎馬」、「粉廠」 vs. 「墳場」在感知上是有不同的,換言之,他們宣稱能夠分辨原調(citation form)與變調(tone sandhi)的不同。王士元與李功普曾做過一個實驗,讓16位母語者聽辨130組2+3及3+3的詞組,發現答對的機率約為一半,也就是接近亂猜(Wang & Li, 1967)。所以我猜想,那些宣稱能夠分辨的人,是否也受了書寫符號(漢字)的刻板印象所影響呢?不過,我讀完這本書的心得是: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但卻無法教我們怎樣運用。例如作者說的thin-slicing,它既有正確的瞬間判斷、也有錯誤的刻板印象,那我們何時知道可以依靠潛意識呢?作者沒有提到這一點。讀完本書,我只能「知道」有這些現象,卻不知從何「訓練」起。或許因為潛意識的晦奧難測,以及我們對人類心智活動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導致潛意識判斷的「亦正亦邪」。至於如何培養正確判斷的直覺,似乎需要再等作者寫另外一本書了...。 :p=========================【後記】在寫完這一篇讀書札記之後,某天我正在觀看綜藝節目"我猜",忽然恍然大悟:"真的假不了"這個單元,其實就是典型的"thin-slicing"。三位參加者各有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請特別來賓判斷哪一個人是假的。以往我會把注意力放在參加者上,但現在我則觀察別人怎麼樣做選擇、判斷的依據為何,是參加者的外貌?言談?還是某些小動作?不過,就如書中所說,儘管我們都能解釋為什麼做出這些判斷,但很多時候真正的原因隱晦不明。我們每天頻繁使用thin-slicing,不論是否自知=========================Bibliography:Wang, S. Y., & Li, K. P. (1967). Tone 3 in Pekingese.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 10(3), 629-636. =========================Repost from:http://pbice.blogspot.com/2005/12/book_113564829151881446.html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有点意思。
  •     Just worth a quick browse to grasp the general meaning of thin-slicing
  •     关于直觉的科学实验和判断
  •     我喜歡專欄作家的作品
  •     事例是挺有趣的。問題是,讀完了整本書,我比從前更不清楚我應該相信直覺,還是摒棄直覺。
  •     今天偶然从图书馆路过的时候不小心正好扫到了,拿下之~!
  •     直觉 第一印象
  •     有声书。讲了许多的例子,当故事听不错,但谁能告诉我,这些例子和主题间有什么关系,作为科普读物您也不能那么随意,完全无逻辑啊……全书前半部分讲直觉思维很重要,后半部分讲,也会出现误判,要摒弃引起误判的可能性因素。这和没讲有什么差别啊,我不看不听也知道直觉有对有错嘛。我现在都开始怀疑做有声书笔记有没必要了。完全不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     启蒙书籍之一,潜意识显意识都是计算器,至于由哪个做决定取决于精神状态,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信息会自动选择一条神经连接最粗的通道
  •     关于“直觉”和“快速简洁判断”的思考。讲故事能力超强。直觉和第一印象必须好好反思,善加利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