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居的水與火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图书 > 工業/建築/計算機 > 住居的水與火

出版社:楓書坊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9866681844
作者:中山繁信,光藤俊夫
页数:112页

作者简介

不待言,民眾日常生活的衣食住作法,和當地氣候與風土關係密切。本繪本所著重介紹的廚房、浴室與廁所就是最佳證明,這些同時也是食與住主要原素,更是今日住宅所不可或缺的內容。然而,遙遠古代民眾即使有睡覺的地方與「裝備」,卻無可稱之「浴室」的地方,所謂「洗澡」,通常不過是在戶外草草解決。當時並沒有「房屋」的概念,也所以至今日語代表「房屋」的常用語之一就是「巢」。
總之,古時候民眾還不了解如何才能解決「火」與「水」的危險、污染問題,因此,即使有房子,也不敢把「火」與「水」帶進屋中。當然,後來時代進步,為了方便,房屋內部慢慢出現廚房、浴室與廁所,這過程對於日本人而言,從某個角度看可說就是和「火」、「水」格鬥的歷史──如何讓「火」與「水」進入鋪木板的室內空間?一開始可能是只是在屋內設一個小火堆,然後架起爐灶或者暖爐。洗澡則是用大臉盆裝水,然後漸漸有浴缸能夠泡澡。廁所最初只準備「肥壺或溲瓶」(古代日本用來裝糞便與尿液的容器),後來出現配備椅子的便器,到了近代則有沖水設備。日本各地諸候國喜歡相互模仿,所以廚房、浴室與廁所出現的時間點都差不多,但整體過程相當長,並非一步到位,而是迂迴屈折緩慢進化。可是說,日本人能把「火」與「水」搬到木板地板上應用自如,其實是不久之前的事而已,其演化過程令人意外的曠日費時。本書主旨便是回顧這項過程,說明其歷史。當然,相關進化應該還在持續中,未來會怎樣發展在此不論,但至少了解過去,就更能預測未來。

图书封面


 住居的水與火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请问插图是妹尾河童画的吗?因为我最近在看妹尾河童的书,《窥视厕所
    》是其中一本,听说这两本书有些图片是一样的。
  •       这样的书谁能不喜欢呢?《居所中的水与火》
      
       这本书是和《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一套的,虽然作者不是一个人,但是都是一个画家画的插图,我想买这两本书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冲着插图才买的吧。如果没有这些插图我肯定不会买。这本书的主题并不局限在日本,而是放眼世界,放眼全球人类的居所,但是这个范围太大,作者只关注三个地方,厨房、卫生间、厕所。在现代社会因为城市中居住面积有限,基本上都把卫生间和厕所合在了一起,不过在农村或者居住面积足够大的话,还是会把两者分开的。毕竟这两个功能是不一样的。
      
       厨房卫浴在一个房子中占据的地位其实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买房子都要装修,凡是装修过的都知道,一套房间装修花钱最多的地方就是厨房和卫生间。虽然这两个地方不大,但是却是工程量最密集的地方,基本上所有的地方都要改动,所有的墙面都要贴上瓷砖,连顶棚都要吊顶,地面用地砖,算下来没几万元还真弄不下来。一个房子可以没有客厅,没有餐厅,没有露台,但是却不能够没有厨房卫生间。过去住筒子楼,住宿舍的时候,感觉不像一个家,就是因为缺少厨房缺少卫生间缺少浴室,就感觉不像家。家除了卧室以外,这三个地方就应该算是最私密的空间了,真的很难想象,能够和别人分享。
      
       这本书分成三个部分,设计得很漂亮。从厨房到浴室最后到厕所,把古今中外的资料都收集到了一起,让你看看从平民到帝王,从古代到现在,从东方到西方,人们都在用什么样的厨房,什么样的浴室,什么样的厕所。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最后一部分,想看看别的地方的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里面有城堡里面的厕所,有路边的厕所,有凡尔赛宫里面的厕所,有中国古代的马桶,有从楼上向下泼的,有引山泉冲走的……各式各样,真是大开眼界啊。
      
       我喜欢连我女儿都喜欢,我还没看够,就让女儿拿去了,说是中午休息的时候看看。是啊,这样的书谁能够不喜欢呢?只可惜书是人家日本人写的,日本人画的,心中感觉有点遗憾。再看看作者的年龄,都七十多岁了,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做事的执着,中国人很少能见到用一生的积累去完成一本书的吧。
      
      
      
  •     就是看到厕所的时候有点反胃...
  •        “水”、“火”也能相容?是的,完全可以。我花了半天时间,翻阅这本“小”书,看“水”“火”如何一步步登堂入室,着实有趣。厨房、浴室、厕所,这些不起眼的小居住空间,所关涉的不止是人的吃喝拉撒,它们折射出的可能是某地或者某个时间点的某种文化现象,甚至是某段人类文明的进程。
      
       最开始“火”只能在屋外使用,就是所谓的篝火。后来,人们用石块把火围住,精心打造的炉诞生了。土上生火很原始,却造就了“叫花鸡”这样的美食。炉进入室内,变身为用于烹调的灶,比如壁灶、方形灶、可移动的灶等。在对古庞贝城的考古发掘中,曾出土极具当年风格的灶具。此处的火,已经被好好的保护在灶里面了。
      
       在日本,火炉逐渐演变出圆形木质火盆、带脚火盆、藤火盆、箱式火钵、炭炉、烤炉、暖炉等等。“火”有了安置的空间,但是排烟成为一大难题。相信你很难想象,现在已淘汰的烟囱,曾经是一项划时代的设计。从满屋子浓烟到斜式排烟道,再到火檐,最后到烟囱,这些细微的演变费尽周折,终于可以让人可以在家中从容地升火、煮饭、取暖。
      
       伴随烹饪方法的改革以及厨具、餐具的进步,烹饪空间开始具有鲜明的文化形态。拿着竖杵捣臼里的糯米年糕与月宫玉兔联系在一起;用锅子煮出来的软糯适口的饭,有着 “公主饭”这样让人遐想连篇的名字;调羹也因形似散落的荷花花瓣而得名“莲花”;等等。中午和同事一起就餐,挖起一勺香糯糯的白饭送入口中,想到这小小餐具中蕴含的趣味,不禁会心一笑。
      
       说到厨房排水,古罗马人的做法很超前。他们发明的厨房地板一共三层,带有沟槽的碎砖块铺在最下方,其上为木炭,再上是水泥,不仅吸水性好,还非常干燥,即使光着脚走在浮石打磨的地面也很舒服。这个古老帝国果然是处处透着骄逸和奢华,懂得追求享受的绝不止凯撒、尼禄这些顶级人物。
      
       从浴室的演变,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引“水”入室是如何办到的。从最原始的冷水浴,到克里特岛考古发掘出的单人浴缸,到闻名于世的罗马大浴场,到日本的桑拿浴、岩浴、船浴、仓式浴,最后发展到现代整体浴室。“沐浴”,一步步走下神坛,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里。
      
       擦拭或冲洗身体,最早始于宗教的祭祀活动,如基督教的受洗礼,如印度教的恒河圣浴。这种精神性的净身行为就是沐浴的原型。物极必反,到了古罗马时期,沐浴竟然发展为一种彻底的“享乐”行为,可容纳2300人的大浴场成为贵族名媛放荡无德的交际场所。带宗教色彩的沐浴在日本却延续下来,流传着的“发愿澡”传说就是证明。日本史上曾有一位光明皇后,为证向佛之心,亲手为一千名手浴者清洗污秽。要知道,给一千个人洗澡可不是个轻松活,我感兴趣的是,这件事究竟花了光明皇后多长时间才完成。
      
       与公共浴室不同,住宅用小浴室在很长时间内只限于名门贵族或君侯武士这类人的府邸。如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宫殿的单人浴缸,大约90厘米见方、70厘米深,已经很接近现代浴缸的样子。贵族家中的浴室都很奢华,四周贴着大理石的马赛克,天花板上有华丽的绘画。跟现在不同的是,那时的浴室不是一个私密空间,法国贵族对在浴室中接见客人毫不忌讳。坐浴盆甚至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就有一边使用坐浴盆、一边与人会面的习惯。
      
       过去,出恭、如厕的事大多在室外解决,“厕”字就是很好的证明。“厂”字头代表屋顶,“则”字表示旁边,厕即“离屋”,足见过去厕所并不是配置在居所内的。想起曾在九寨沟见过架在河流或悬崖之上的棚屋型厕所,这种做法虽不卫生,不过在荒郊野外也无人计较。厕所要进入室内,必须解决冲洗环节,还是一个如何引“水”入室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罗马人的智慧,他们在建造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超前思维,让人叹为观止。早在公元前312年,他们就修建了十多条绵延十几公里的水道工程,让罗马城的公民用上了室内的冲水式厕所。而在其他地方,如英国,如日本,真正的水厕到一千多年后才出现。
      
       几千年来,厕所一直是让人羞于启齿的污秽场所,甚至到现代也是。不过,偏偏有文人要将如厕之事跟情趣扯上点儿关系。在日本茶室建筑中,厕所有个文雅的别名——雪隐。“充满古寂幽情”、有着“某种程度的幽暗、彻底的洁净、以及蚊吟能入耳的静谧”……你能想象,这是在形容如厕之所吗?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甚至提到,最讨厌与“风雅”、“花鸟风月”完全无缘的冲水马桶。看来,只有砂土掩埋的雪隐才能达到他的标准了。
      
       在我们这个求新求大的浮躁年代,书作者能够执着于细微之处,从小空间里做出大文章,着实不易。简单的野外篝火,渐渐变成了地炉、壁炉;简单的凉水冲洗,结合蒸浴和桑拿等各种努力,成就了浴缸的开发;即使是简单的便壶,也历经尿壶、坐浴盆,然后才出现了冲水式便器。“水”与“火”最终得以在同一居所内相容共处,同样不易。
      
      
      
  •     配图太赞了,很生动也很详尽。感谢作者把厨房和厕所的部分用浴室隔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