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作证制度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刑法 > 刑事被害人作证制度研究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65303968
作者:兰跃军
页数:336页

内容概要

  兰跃军(兰耀军),男,湖南东安人,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副教授。湘潭大学法学学士(199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2005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2010年)。主要研究兴趣是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和被害人学。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机制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事侦讯与侦查程”序”,出版专著《刑事讯问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年版),先后在《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先后于2005年和]2010年两次获得陈光中诉讼法学奖学金。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被害人作证的基本原理
 一、被害人作证之界定
  (一)作证 
  (二)被害人作证
  (三)被害人作证与被害人陈述
 二、被害人作证与证人作证
  (一) 目击证人记忆的形成过程
  (二)被害人记忆与证人记忆的差异
  (三)被害人作证与证人作证比较
 三、被害人作证的适格性
  (一)被害人的作证资格
  (二)被害人的证明能力 
  (三)被害人作证的准确性
 四、被害人作证的必要性
  (一)被害人作证与刑事证明模式 
  (Z-)被害人作证与法官正确量刑 
  (三)被害人作证与被害人被害恢复
  (四)被害人作证与证人、鉴定人作证 
  (五)被害人作证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障
 五、被害人作证的局限性
  (一)隐私权与被害人作证
  (二)人性论与被害人作证
  (三)主体性与被害人作证
第二章 被害人作证的身份与席位
 一、被害人作证的身份
  (一)被害人作证身份之一:证人
  (二)被害人作证身份之二:当事人
  (三)被害人两种作证身份的差异及成因
  (四)我国被害人作证的当事人身份
 二、被害人作证的席位
  (一)法庭席位的符号学意义
  (二)法庭席位设置的域外视角 
  (三)我国法庭被害人作证席位的设置
第三章 被害人作证的内容与证据形式
 一、被害人作证的内容
  (一)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 
  (二)美国和德国被害人作证的实例分析
  (三)我国被害人作证内容的合理界定
 二、被害人作证的证据形式
  (一)被害人陈述的分类
  (二)被害人陈述与被害人影响陈述比较
  (三)被害人陈述的证据能力 
  (四)被害人陈述的证明力 
第四章 被害人作证的程序与特殊方式
 一、被害人作证的程序
  (一)传唤被害人
  (二)被害人宣誓问题
  (三)被害人首先作证规则 
  (四)被害人陈述的引出方式
  (五)被害人陈述的质证
  (六)被害人庭前书面陈述的调查
 二、被害人作证的特殊方式
  (一)视频作证 
  (二)电话作证
  (三)屏风作证
  (四)录像作证
  (五)秘密作证
  (六)审前法官询问
第五章 被害人作证的援助与保障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刑事被害人作证制度研究》主要介绍:“诉讼法学文库”是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开放的大型专著丛书。自2001年面世以来,已出版发行了90余部以诉讼原理、诉讼规律为内容且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专著、译著,对公安、司法工作有指导意义,对立法工作有参考价值。其中已有多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作者简介

《刑事被害人作证制度研究》运用比较研究、实例分析、历史考察等多种方法,对被害人作证的基本原理(包括概念、适格性、必要性、局限性及其与证人作证的差异)、身份、席位、内容、证据形式,程序、特殊方式、援助和保障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回答被害人为什么作证,被害人如何作证,以及如何保障被害人作证三个问题,构建了一个以“本土资源”为基础的“相对合理”的被害人作证制度,填补了我国刑事作证制度研究乃至刑事诉讼制度研究的一片空白。

图书封面


 刑事被害人作证制度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