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诉讼之情判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司法案例 > 中国传统诉讼之情判研究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62040545
作者:刘军平
页数:31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四)田产纠葛因田产归属问题而产生的纠葛在中国传统诉讼中屡见不鲜,由于这种讼争往往涉及家庭成员内部彼此之间的血缘亲情,所以对此类纠纷的处理就必须依情而判。《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载有一例:张诚道,舅也;钟承信万钧,甥也。舅甥争屋,非义也。……张诚道不曾管业一日,却有张洵正卖契一纸,遂谓有契岂不胜无契。钟承信止有张模等上手契三纸,更无正典卖契,却管业二十八年,遂谓管业岂可使失业。二说相持,莫决是非。张诚道欲破管业之说,则曰钟甥久出不归,亲姐贫,无以养,权借此屋收赁,以助买油菜。此论未通,近世浇薄,兄弟姊妹相视如路人,若能损己业,以赡同胞,我未之信也。钟承信欲破无契之说,则曰母置此屋,恐以孤孀见欺于人,遂托舅之名以立契,竟执留而不还。此恐有之,安固习俗,常假姓以置产,凡讼牍间,盖屡见之矣。何况钟承信之母,管业多载,身故已二年,至今钟氏每日点印赁钱,有簿历可照。前后赁屋者,如张溢老、徐十三等,莫不曰赁钟之屋,有租劄及供责可凭。此管业分明,岂不过于有契手!两词曲直,于此可占矣。虽然,舅甥义重,忍伤和气,今不必论契书之有无,亦不必论管业之久远,当照张诚道所供,及其初意可也。始焉既能举此屋,以奉乃姐;终焉岂不能返此屋,以归乃甥。弓得于楚人,毡还于王氏,理所当然,在渭阳何辞焉。今仰钟承信万钧仍旧管佃此屋,迺所以全张诚道始终之义,案给契付钟承信,庶得允当。

内容概要

刘军平,男,江西赣州人,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院法律史教研室主任,荷兰马斯里赫特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4月-2012年4月。)曾获史学学士学位、刑法学硕士学位及诉讼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教于湘潭大学法学院,多年来一直从事法律史及法律文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在国内C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编、合撰教材专著若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及省校级科研项目多项。

书籍目录

序 言 绪 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结构 第一章 情判概述  一、情判的概念  二、情判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情判的源流  一、神判与人判  二、法判与情判  三、情判的发展脉络 第三章 情判的文化背景与思想基础  一、情判的文化背景  二、情判的思想基础 第四章 情判的司法依据  一、“情”的界定  二、情的作用 第五章 情判的价值取向  一、情判的总体价值取向——和谐  二、情判的具体价值取向之一--无讼  三、情判的具体价值取向之二--追求实体公证 第六章 情判的主体  一、中国古代司法官吏选任制度简述  二、儒家化的司法官及其审判  三、循吏与情判 第七章 情判的客体  一、情判的客体之一——民事案件  二、情判的客体之二——刑事案件 第八章 情判的一般程序  一、情判的启动  二、情判中的事实认定  三、情判中的调处和息  四、情判的判决拟定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诉讼之"情判"研究》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中国传统诉讼之"情判"研究》主要内容简介:情与法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也是我们了解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桥梁。通过梳理情与法的语义语境,探析情与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功能,不仅能够使我们深层次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而且能为当下我国法治社会的建构提供有益思路。而要对传统中国的情与法进行研究,其中一个重要视角即是传统诉讼之“情判”。这是指以“情”或“情理”为判决依据的诉讼审判模式,由于着重强调“情”或“情理”在传统诉讼审判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地位,故名之为“情判”。在司法实践中,判决依据乃是决定一个判决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情在传统诉讼审判中的作用更为明显,更能凸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因而,对传统诉讼中依据情理进行判决的现象进行研究不仅对法律史而且对诉讼法学界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传统司法审判历来注重“天理、国法、人情”三者的和谐统一。所谓“法不外乎人情”,作为诉讼判决依据之一的“情”或“情理”在司法审判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左右司法官的审判结果。

图书封面


 中国传统诉讼之情判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写得还行,值得从学术、兴趣的角度去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