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的法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理论法学 > 经典中的法理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511803870
作者:付子堂
页数:323页

章节摘录

  194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联合政府是具体纲领,它是统一战线政权的具体形式。这个口号好久没有想出来,可见找一个口号、一个形式之不易。这个口号是由于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大溃退、欧洲一些国家建立联合政府、国民党说我们讲民主不着边际这三点而来的。这个口号一提出,重庆的同志如获至宝,人民如此广泛拥护,我是没有料到的。”[83]从技术上看,“联合政府”重点在于获得制宪的主导权,即通过参与“联合政府”来取得游戏规则制定的资格。因为制宪需要召开国大,而国大的选举筹备是政府来进行的。在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下,谁控制了行政权力,谁就可以操纵控制选举,而谁控制了选举,谁就主导了国民大会的方向以及未来政治方案的主导权。  第二,如何看待毛泽东所谓“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的判断。  此判断有时被学者指责是搞错了宪政和民主的关系。因为在西方法学语境下,一般围绕“控制国家权力或政府权力”这层含义来界定宪政。从西方法学和历史上看,宪政和民主的政治不能画等号。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语境下,并非毛泽东单独,而是许多人(例如蒋介石、褚辅成等)都把宪政和民主政治相等同,这个观念应当是当时的常识、共识。这种对西方宪政概念的“误读”是怎么造成的呢?  前文用过孙中山《建国大纲》中“宪法颁布之日,即为宪政告成之时”的论述。按照孙中山的规划,宪政时期既然是由人民掌握政权、政府掌握治权,由政权控制治权的时期,当达到宪政阶段之时,也就意味着同时实现了“人民主权”——民主,所以孙中山一开始就将宪政解读为实现民主(在他的理论里更多使用“民权”这个概念)的手段。  对于西方宪政概念所强调的对政府限权,孙中山是根本反对的,因为他早已提出“权能分治”,“人民有权,政府有能”,“万能政府”的观点。

前言

  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开宗明义:“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1]  然而,人世间最难认识的也莫过于“神和人”事、“正义和非正义”。尤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人被打上各种烙印,原初本性已然扭曲,本相尽失。一如立于海边的“格洛巨斯石像”,因浸泡海中,腐蚀和冲刷已使其肢体断离碎散,而海水退去留下的贝壳、海草以及沙石又覆盖其上,以至根本看不清其本来面目。不过,一些思想的勇者却凭借自己优异的禀赋和勤奋的努力,剥开覆盖在人之本相上的历史沉渣,并将其所见形诸文字,汇集成书,此即流传于世的“经典”。  可见,经典乃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是伟大思想家、立法者给人类留下的一座座思想“富矿”,是人类不断获得启发的源泉。思想巨人总是以其高超的智慧,体察人类的情欲,洞悉复杂而深邃的人性。他们时刻关注着人类的幸福,他们提出的问题总是人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因此,面对经典,即面对人自身;阅读经典,即认识人自己。这是思想、学术最初的冲动。深入经典,学术才有宽厚的基础;借助伟人的眼光,我们才能看得更远。学术之于经典,犹如树木之于大地,只有深深扎根大地,才能枝繁叶茂。  今天,“转型中国”之“转型”愈益明显,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理论日新月异,林林总总,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

书籍目录

总序本卷题旨权力话语革命与秩序——以中国1975年宪法为例“宪政”与“民主”的表达——以1940-1947年中国社会政治运动为视阈文本研读权力·话语·法律——福柯《必须保卫社会》研究身体·惩罚史·自由——福柯《规训与惩罚》研究“圆形监狱”的隐喻——福柯《规训与惩罚》的权力观研究中国政制从民主到民生——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及其现代启示探寻中国法的“精神”——解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中国图景论司法过程中的三类权力场——以浙江省K市人民法院民庭调查为例后记

作者简介

《经典中的法理(2010年第2卷)(总第2卷)》涵盖了“革命”、“秩序”、“宪政”、“民主”、“权力”、“自由”、“民生”等近代以来世界结构下的诸多关键词,借助于具体文本或政治语境,它们展示出了时代问题中权力的基本逻辑与多元价值。围绕福柯(MichelFoucault)的经典文本展开的三篇论文,构成了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细致化和深入化,从权力的末梢而非心脏出发,使得权力的内在结构变得一览无余。所有这些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理解和体会中国问题。第三部分有关中国的民主、民生、政制与司法等问题的探讨则可以加深对前述理论问题的印象。同时,本卷和其他各卷一道也试图印证:“惟是经典,与众生俱。”

图书封面


 经典中的法理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