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波斯人信札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理论法学 > 新波斯人信札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
ISBN:9787800836947
作者:梁治平
页数:204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中国人对我们偏重法律的批评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文化偏见;面他们谈论和运用法律的方式也常常让我感到迷惑……  透过迷雾,我看到一个古老的影子,从青铜时代的废墟,向我走来。

内容概要

  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兴趣在比较法律史、法律文化及法律与社会等方面。曾在国内多种学术和非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主要著作包括《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法辨》、《法意与人情》、《法律的文化解释》、《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梁治平自选集》等。过去10年间,在国内参与过多种学术活动,主持“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并主编“宪政译丛”和“法律文化研究文丛”,还曾受邀赴欧美及亚洲多所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访问、出席会议和讲学。

书籍目录

致读者的信1
致读者的信2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第十一封信
作者小传

编辑推荐

  孟德斯鸠的《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一经问世,就颇为畅销。据说,当时的书贾见人就拉住说:"先生,我请求您,给我写一部《波斯人信札》吧"。《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名之为《新波斯人信札》,或难免有"续貂"之嫌。我们其实只是借其形式,取其精神,以抒浅见。倘遇苛责者,那也没有办法,谁让我们当初竟冒冒失失地选了这样一个书名呢?还是借孟氏的话来宽慰自己吧:"如果书是好的,人们一定会去读它;如果书不好,那么人们读与不读,我更不必计较了。"

作者简介

《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出版于1721年,可算是孟德斯鸠的成名之作。作者在《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中,以书信的形式,借两个波斯人之口,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作了细致的观察和出色的批判。这两点,也正是我们──《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的几个作者,在讨论中国的法观念问题时竭力想要做到的。有趣的是,孟德斯鸠当年乃是冒了两个波斯贵族的名,以东方人的眼光去品评法国。二百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却是借助几位来自巴黎的青年的眼睛,从法观念角度对中国社会作了一番认真的观察。《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所收的十一封信,就是出于“他们”之手。实际上,写《波斯人信札》的是个纯正的法国贵族,而参与《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写作的,却都是地道的普通中国青年。这实在是个耐人寻味的巧合。孟德斯鸠安排两个波斯人出场,可能有增强戏剧性效果的考虑;但是主要的,恐怕还是为了要把一些法国人熟视无睹的现象背后掩藏着的问题以一种截然对立的鲜明形式提示出来,这,也是《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采用类似写法的考虑之一。总之,把《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定名为《新波斯人信札》,主要是出于上面两种考虑。至于书中讨论的问题,自然颇不相同。因为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背景完全不同。甚至同为书信体,形式也不尽相同。孟德斯鸠以故事、寓言等方式来述说他的思想,《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则是直截了当地发议论。也许,这会使一些爱看故事的人大失所望,但这不是我们的过错。因为,《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是为那些愿意探究社会问题,勤于思考,勇于批判的人写的。
  其次是关于《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的写作。
  《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共收信札十一封,由五位作者分别写成。其中第八封信由石台风撰写,第十一封信由贺卫方撰写,第一至第七封信由我写成。最后,由我对全书润色、加工,并加写每封信前的“引言”。
  《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作者多人,行文风格各异,但是,我很高兴地发现,大家的思路非常接近,所成各篇,正好相互补充。出于对各位作者的尊重,我尽可能地保持了原作的风格,但愿这不会造成阅读上的不便。

图书封面


 新波斯人信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新波斯人信札》最吸引人的恐怕在于它的明白、晓畅,以及在自理行业流露出对于中国传统和现代法治精神的熟稔。中国法治的传统、问题在作者口中娓娓道来,理性而不艰涩。尤其是一些观点,令人耳目一些,有醍醐灌顶之效用。比如说:中国没有完整的法律,中国古代中多的是刑法典。民法典、商法典更无从谈起。此外,对于中国从三代到封建社会的以”礼"治国,也非常有意思。
  •     被推荐正在看这本书,作者在那个时候写出这样的言论算是大胆了吧。深入且深刻洞察到中国法观念的形成的历史原因,分段式的书信格式使阅读枯燥的法学理论变得生动一些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写书的时候作者不过刚硕士毕业吧,20多年后看还是颇显洞见
  •     书是好书,可惜法律作品的进步不能代表法律现状的改善。
  •     经典...20年前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佩服佩服...
  •     八十年代的法学。
  •     (法学)启蒙读物
  •     有些囫囵吞枣
  •     准确来说,认真读了前十封信。
  •     4.5星。关于信访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两点比较有同感。
  •     相见恨晚的一本书,值得推荐给本科生。
  •     一口气读完的 觉得一般
  •     不错的法学启蒙读物,当时的梁治平老师、贺卫方老师等都还是小伙子啊……
  •     未免有点太过虚了。不过对于中国文化社会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
  •     如果对中国政治,法律传统有些兴趣,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启蒙读物,有很强的批判性,值得深入反思.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同书中观点,但也是它让自己决定不能做孔子第二,慎之再慎之,所以称之为十诫.
  •     梁大师的七封比较好看撒。。。财大图书馆的这本书也算骨灰级了。够旧够烂,各种看过留下的痕迹。
  •     想再看一遍吧
  •     现在读来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     嗯~还行吧。总体来说质量一般般。
  •     不是太有感觉,会再读下~~~
  •     对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语言生动活泼,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
  •     貌似同样的法学新生推荐阅读书目之一,如今想起,梁贺二位对于大一的孩子来说,其大家思想终究还是略为艰涩。
  •     2012.7.29 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一经问世,就颇为畅销。据说,当时的书贾见人就拉住说:"先生,我请求您,给我写一部《波斯人信札》吧"。梁治平等人在八十年代思考中国传统法治和西方法学,作《新波斯人信札》,思考变化中的法观念。虽难免有"续貂"之嫌,但也颇有其见地。薄书一册,收益良多。
  •     传播法律思想的好书,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法学学生的理想,令人神往。
  •     适合法律入门
  •     那个时代能有如此眼光确实不俗啊
  •     能帮助理解一些法律原则,读起来很轻松的小书。
  •     浅显易懂的好作品。
  •     除掉中间几篇和最后一篇外基本是废话。
  •     我觉得梁治平的那七封写得比较有意思,通俗易懂,以平实的语言谈中国的法律状况,能让不是法学专业的人也能不那么费脑力地理解。
  •     还是上大一的时候看的
  •     记忆犹新,启蒙
  •     我们自身的文化与传统竟然如此深刻而全面的影响着法,又影响着我们自身的行为,造成了现代法治的困难。潜移默化又根植于心。法治註定是一條坎坷艱辛的路。
  •     有些冗余,表达力量分散了。但还是很好的中国法本科普读物,一般这类书似乎不太会用精简的表达方式叙述。
  •     法文化怎么着都觉得太虚了,写得有点空对空
  •     其实,也属于一般。
  •     法治真的具有普世性吗?这是我读过这本书后最主要的疑问。
  •     梁治平的那几封信相当好。
  •     在教科书以外,告诉法学学生学习法律的意义所在。确实是一本理清法学基本精神,了解中国法治现状的好书。
  •     内容三星半,贺卫方倾情出演,再加半星。八十年代的学者似乎都逃不出古今中西之争这样笼统模糊的问题?感觉我的高中政治历史教科书就是八十年代初的话语……
  •     一针见血,深入浅出。
  •     啰嗦了点
  •     现在的问题在于:法治社会没有构建起来,社会道德又已沦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