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的城市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60849249
作者:Philipp Oswalt
页数:712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就像人必然有一天进入衰老期的事实一样,城市进入衰落期的事实本身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人对衰老的无知。最可怕的是:拒绝承认衰老的事实,拒绝学习衰老的知识,拒绝接受应对衰老的健康建议。  吴志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    这是一场现代意识形态与后现代地理学的冲突。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舍弃旧的城市范式和规划/建筑模式  所有事物都将经历衰退,以及收缩。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能否用一种新的艺术与科学加以应对。本书无疑是一声齐力呐喊。  马清运,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达思班创始人    在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城市扩张备受关注的时候,这本书却开始研究因全球政治和经济转型而大规模收缩的欧美城市。底特律、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东京、哈勒和莱比锡,以及俄罗斯伊万诺沃成为它的研究标本。世界经济此消彼长,原来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后来居上,但它们也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对今日处于城市化热潮的中国读者来说,阅读此书的最大好处是培植问题意识,对过度城市化产生预警。  欧宁,艺术家,策展人,《天南》文学双月刊主编    随着“超生一代”的年华老去,在中国上演的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化高潮退却,未来的“收缩城市”将呈现怎样的景观?这不是杞人忧天之问,因为这本书所揭示的导致城市萎缩的因素,在中国皆已“潜伏”,并与全球化时期国际、国内诸多难以确定的变量混杂,生成千重万叠的矛盾。中国如何在快速城市化的战略机遇期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建设人类永续发展的栖居之所?《收缩城市》提供了最可宝贵的镜鉴。  王军,新华社高级记者,着有《城记》《拾年》等

书籍目录

前言 霍滕西娅·弗尔克斯、亚历山大·法伦霍尔茨
序言 菲利普·奥斯瓦尔特
中文版序言 菲利普·奥斯瓦尔特
《收缩的城市》序 吴志强
全球进程的收缩
全球收缩 蒂姆·里耶涅茨
全球地理学 克劳斯·穆勒
收缩的起源 瓦尔特·普利吉
去工业化:英国 罗纳尔多·蒙克
边缘化:东德鲁迪·施密特
郊区化:美国罗伯特·菲什曼
后社会主义:俄罗斯 埃尔克·拜耳
日本
巨型都市和外围乡村温弗里德·弗路恰特
日本的收缩藤井康幸
老龄化城市 约翰·W. 特拉法冈
人口老龄化 赫尔维希·比尔克
垂死城市/冗余空间
端岛:一座荒芜岛屿的景象 杂贺雄二
底特律 斯坦·道格拉斯
诺里斯格林最后的居民 公共项目/卡特林·伯姆、安德里亚斯·朗
巴士奥德赛 汤姆·伍德
废弃之物:东德的旧城镇 与艺术家康拉德·克内贝尔的对话
贱卖与关闭:伊万诺沃机场 阿列克谢·科特利亚尔、弗拉基米尔·拉科曼科夫
凯莫尔莱尔德船坞 汤姆·伍德
普切日纺织厂 埃莱娜·萨莫罗多娃、维拉·萨莫罗多娃
留下来的:焦土蓝天 苏珊娜·豪斯
从城市到公路
离开:东德的人力资本 伍尔夫·马蒂森
欧博思普利电缆厂 乌尔里希·伍斯特
被偷猎的城市:美国城市的人才流失 布雷恩·哈登
移动的城市/不稳定之地
移动的城市 朴璄栋
住宅 朴栋、丹·皮特拉
底特律都市区景观变迁 约翰·盖尼斯
机动性和美国梦 欧勒·O. 莫恩
没有汽车的底特律 凯利·帕克、马克·丹西
移动的坟墓 丹·皮特拉/DCDC、乔迪·霍曼特尔
底特律银行建筑 安德鲁·扎戈
重访棉纺厂 约翰·戴维斯
工厂之后:伊万诺沃的"三月八日"工厂 塞奇·西塔、奥尔加·菲拉托娃
底特律
年表
种族主义与城市衰落托马斯· J. 萨格鲁
底特律的郊区化约翰·加拉格尔
工人之家三号 伊尼斯·拉什
电话中心 米丽娅姆·格鲁克斯曼
电话中心之歌:请勿挂机 保罗·鲁尼
恐慌城市/关于恐惧的心理地理学
收缩心态 约格·德尔施密特
生活在犯罪恐慌中 汤姆·杰弗里斯、尼尔·斯旺森
底特律的防御化建筑 米奇·柯普
故意破坏行为成为生产力 迈克尔·辛格奈尔
魔鬼之夜:在神话与现实之间 托尼·莫塞妮
"莱比锡的格吕瑙已成为民族解放区了吗?" 安克·哈格曼、海蒂·斯特克
街区背后 托比亚斯·齐兰尼
想象城市/文化表现
废弃地音乐:底特律、布朗克斯、曼彻斯特 迪德里克·迪德里希森
张唱片封面 迈克尔·博特、约翰尼斯·埃曼
"我如此之坏,我在底特律开派对" 杰里·赫伦
关于收缩的电影 安特耶·埃曼、迈克尔·博特、哈伦·法罗基
废墟文化 卡伊·沃克勒
交感之城:尤扎的集中文化、业余性和收缩性 塞奇·西塔
空间先锋/收缩的先锋派
空间先锋 与城市和区域研究者伍尔夫·马蒂森的对话
轨道宫殿:空间中的时间先锋 niko./尼尔斯·艾姆德
庄园俱乐部之赞歌 大卫·哈斯拉姆
曼彻斯特/利物浦
年表
曼彻斯特的兴衰阿兰·基德
曼彻斯特市中心的新生菲尔·格里芬
“中转地”利物浦 琳达·格兰特
音乐文化与城市空间的占用 罗伯特·斯特罗恩、莎拉·科恩
城市斑点:新企业家和再城市化 黛博拉·马尔赫恩
地下抵抗:独立音乐制作 艾利克斯·沃尔兹
抗议/抵抗/侵占:艺术与文化中的价值创造 芭芭拉·史黛娜
极限/城市/运动:城市也是冒险乐园 弗里德里希·冯·鲍里斯
海德堡项目 罗伯特·阿伦斯
需要古怪行为! 大卫·威克斯
斯利姆的自行车 本杰明·米格尔·埃尔南德斯
日常生活/自己动手
城市自建设施 史蒂芬·沃格尔
拾荒者 斯科特·霍金
本尼·普罗费恩:比斯顿莫斯垃圾填埋场,伯肯黑德市 肯·格兰特
都市农业:"为了证明,你必须去创建它!"英戈·维特
DACHA 现象 伊莉娜·柴可霍夫斯基
伊万诺沃
年表
伊万诺沃:危机的多重面孔沃尔夫冈·基尔
在俄罗斯中部的边缘伊索尔德·布雷德、安德烈·特雷维什
活在尤扎谢尔盖·米图里奇
生存手册 谢尔盖·米图里奇、鲍里斯·斯皮里多诺夫
自制实用工具 弗拉基米尔·阿希波夫
增长: 收缩/边缘的活力
两极化与边缘化 汉斯—乔吉姆·伯克纳
市中心的"郊区" 英戈·维特
英格兰的问题:繁荣、自动化和去工业化 与电影人帕特里克·凯勒的对话
黑泵发电厂 克里斯托夫·佩特拉
离岸:国际劳动分工的重组 尤根·霍夫曼
格海欣/莱比锡汉斯—克里斯蒂安·申克
后福特主义的空间生产 瑞加娜·比特纳
聚会点:加油站 让·温泽尔、托比亚斯·齐兰尼
乡村图像/旅游指南苏菲·索尔森
留下来的人 尼古劳斯·布雷德
规划的神话/机械城市主义
重塑曼彻斯特的形象:城市规划的私有化 凯文·沃德
胡尔姆的拆除:神话和现代化 Newbetter/约书亚·鲍尔乔佛、舒蒙·巴萨
灯火通明的草地 罗胡斯·威德默
哈勒/莱比锡
年表
一个工业区的兴衰狄爱特·林克
更绿的草原彼得·里希特
关于尤扎城的五个要点 亚历山大·斯维尔德洛夫
规划之后 柏斯·普林森
东德的拆除项目 马提亚·伯恩特
为何要拆? 罗胡斯·威德默
补贴文化 与城市经济学家乌尔里希·法伊弗的对话
被解构的价值/变局中的心态
资本主义的持续危机 克劳斯·荣内伯格
增长的必要性 与社会学家瓦尔特·奥斯瓦尔特的对话
财产:谁的城市? 沃尔夫冈·坎措、菲利普·奥斯瓦尔特
男性的危机:性别角色的改变 莎拉·阿斯温
均质空间的终结 罗伯特·卡尔滕布鲁纳
建筑师,拆!创造和毁坏的双重性质 托马斯·A.P. 莱文
某些城市 埃莉诺·邦德
作者简介
图片信息
译后记

编辑推荐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速度与规模令全球瞩目,有关城市的讨论亦成为热点。而《收缩的城市》一书,却带给我们另一种声音:城市也可能收缩,并且,收缩已成为今日全球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收缩不一定表现为城市面积、规模的收缩,而是有复杂多样的方面。尽管有关城市收缩理论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长期、深入的工作,然而相关理论著作、资料在国内却极为匮乏,目前尚无中文版专著出版。而《收缩的城市》对于中国城市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收缩的城市”是德意志联邦文化基金会的研究计划,由德邵包豪斯基金会负责人Philip Oswalt、莱比锡当代艺术博物馆、德邵包豪斯基金会联合完成;该计划至今仍在进行中,《收缩的城市》是该计划的一个重要成果。
原著由Philip Oswalt编著,德国Hatje Cantz出版社出版(2005年),有德文版和英文版。
中文版将于2012年9月10日正式出版,全书712页,500张图片。
从英国、比利时、芬兰、意大利,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城市收缩现象无处不在。虽然近年来城市规划方面的讨论主要关注于大都市的增长,但收缩地带正在全球蔓延。去工业化、大量人口流失、老龄化、高失业率、资源枯竭等等都是导致收缩的原因,而全球化、社会体制转变等因素又加速了这一过程。
由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支持的“收缩的城市”计划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城市收缩过程的成因和变化进行探讨,其研究成果之一《收缩的城市》以英国曼彻斯特/利物浦、美国底特律、俄罗斯伊万诺沃、德国哈勒/莱比锡及日本东京等城市为例,集合了全球数逾百位专家的深入研究展开全方位剖析。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速度与规模令全球瞩目,有关城市的讨论亦成为热点。而《收缩的城市》一书,却带给我们另一种声音:城市也可能收缩,并且,收缩已成为今日全球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收缩不一定表现为城市面积、规模的收缩,而是有复杂多样的方面。尽管有关城市收缩理论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长期、深入的工作,然而相关理论著作、资料在国内却极为匮乏,目前尚无中文版专著出版。而本书对于中国城市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收缩的城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此书出版团队中有几位是我好友,大约一年多前,就曾畅想希望做一系列有意思的读物——也许不能盈利,甚或亏本,但一定要有其价值。也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如果编辑团队策划了太多亏本的书,也会伤及个人温饱。作为读者,我知道一本好书所能提供的快乐,作为作者,我也知道遇到有责任心的编辑团队是何幸事。前日书寄到手中,见其译者中有史永高老师,亦有一面之缘,知其深厚谦和,这本七百余页的论文集,史老师肯花这么大心血苦译,定可信任,于是一夜竟之。收缩。如今提到城市,我们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作出一些评价——扩张、经济增长、人口膨胀等等,但本书的视角让我们开始反思前述评价是否想当然尔?我们目睹了扩张与增长么?即便目睹了,空间上的变化真的忠实地反映了指标上的浮动吗?从空间角度而言,如果我们将城市的范围定义为其边界内部的一切都为城市,那么基于显而易见的城市边界的蔓延,扩张确实成立;但如果我们始终以对城市的定义标准去检验一切相关要素,那么,我们会发现,在城市的边界内,非尽城市也!城市恰似干燥天气洒在地上的水,随着范围摊开,内部也不断干涸。社会学视角。城市来自社会劳动分工,来自“城”与“市”的人类战争及交易的社会需求,在脱离了基本生存问题的同时,城市也理所当然地与社会学问题血肉相连。对于学习城市的学生而言,相对纯正的社会学视角可以帮助去除被过分妖魔化的空间形态讨论,城市的形成与演变,从根本上不是空间的建构,而是社会指标下的空间结论,太多秉持着空间操作面对城市问题的学生甚至学者,都同时面对着由空间形态反推城市功能动机的无力——就如在解剖学推行之前,人体素描,始终难有本质性突破一样。人。因城市过大的尺度,以及城市指标的统计学指标的抽象性,个人总被忽略,我曾写过一篇约翰•里德所著《城市》的书评,该书便以速写式的人视角片段切入城市,而本书关乎人的论述,恰似里德著作的当代时事版,尤其提到男人在城市中的处境,似乎在城市异化的过程中,男性的自然本能已逐渐丧失优势,而女性的耐力却承载了更有利的社会功能价值——男人,好像除了死亡率高些外,已无社会优势,好在,这似乎是女学者得出的结论……
  •     《收缩的城市》这本书(严格讲是一本论文集)的序言中放了一张全球人口极化的空间地图,可谓开篇名义,传统的单向扩张只是城市的一种极化路径,而另一种极化路径,恰恰是收缩。所以,这本书与其叫做《收缩的城市》,不如叫做《极化的城市》,极化的正面是扩张,反面是收缩,城市的兴衰和存亡、扩张和收缩共同组成了全球城市的极化现象,全书讲述的正是这一极化的进程和其中隐藏的逻辑。统计学把服从幂律分布的现象称为无标度现象,即系统中个别的尺度相差悬殊,缺乏统一的规模,比如俗称的二八法则(帕累托分布)。在无标度现象中有一种分布规律叫做齐夫定律(也叫Zipf定律,Zipf分布的典型案例就是{1,1/2,1/3,……,1/N}这一类规律的分布现象),这是一个实验定律,而非理论定律。可以说,凡有生命的地方,有进化、有竞争的地方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Zipf分布现象,比如海量文献中不同单词的出现频率分布、一定范围内不同人的财富分布,也包括一个国家内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分布。当代美国各城市的人口规模分布高度拟合Zipf定律,拟合度达到0.986。上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与日本城市人口规模分布也高度拟合这条曲线,拟合度不低于0.95。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城市人口排序都会呈现出这样一种吊诡的现象。《收缩的城市》书中介绍了很多城市的收缩史,正是这些不断的收缩,再配合既有的扩张,共同作用出了一个动态的极化的“齐夫现象”。城市的规模分布竟然和单词的使用频度分布一致,这告诉我们,有一些超越人类意志的自然存在规律在诠释着人类社会中的底层逻辑。如果我们考察全球经济活动的分布也会发现明显的极化现象,世界40%的GDP仅仅发生在经济排名前一百位的城市内。而这种城市规模和能级的极化排列现象正是这一底层逻辑的作用使然。那么这一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呢?书中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我们只能盲人摸象般的拼凑出自然的本意。我个人认为,大概有这样几个角度可以解释城市的极化现象。1,生态学角度。有一种典型的生态学观点认为:均衡即死亡。不均衡本身正式生态系统得以维系和进化的根本动力,一旦系统走向均衡,便会成为进化树上的侧枝盲端,默默地等待灭亡。而极化的、不均衡的、不完善的“异端”,则可以不断生长,直到走向均衡和完善,从此异端变成主流,渐渐走向衰亡。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就是主流不断衰丧、异端不断兴起的过程,极化便是这个过程中的伴生现象。2,社会学角度。社会熵是社会均衡度的指标,由于社会是一个耗散系统,所以社会进化和发展意味着熵减,即系统结构的复杂致密性加强、个体差异度变大。郑也夫在《神似祖先》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社会越进化,内部的离散也越大。所以世界的进化,必然的意味着城市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城市的等级结构不断分化的,而极化现象正是这一逻辑的必然表征。3,经济学角度。近来很火的一本书——《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中讲述了一个道理,资本回报率长期跑赢GDP增速,所以财富总是在不断的极化之中。这可能暗示着经济规律正是自然逻辑的延续,不均衡、不完善、内部差异扩大、等级结构复杂致密化总是世界发展的基本方向。《城市的胜利》更为决绝,书中用经济学的分析和论证,直接对高度极化的城市世界表达了赞美。某种意义上看,极化也许正是解决人类生存的最终路径。至此我们关于城市的规模优化、和谐统筹、均衡发展等种种美好的愿望,倒是有些显得一厢情愿了。从不同的视角,我们都能看到极化的合理性或必然性,也许从来就不存在城市的合理规模、最佳规模,因为在极化的结构内,并不存在“合理”和“最佳”的命题。《收缩的城市》是一块引导我们思考极化现象的敲门砖,而极化背后的自然逻辑和动力机制则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最早镇子上的音乐厅是教会的礼堂,如今灰尘霸占了华丽的一切,墙上的挂钟像是死亡了一百年,没有生命气息的光从这座建筑物的各处漏洞射进来,这光也早已熟悉了屋内的死寂氛围,不再像当初那样小心翼翼,到了夜晚,这座已收缩到只剩下混凝石块和金属建材的干瘪小镇子,连一点点什么声响都没有。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去工业化、郊区化、制度转型导致的城市收缩
  •     这个题目很大很模糊 以为很晦涩 乍一看不明觉厉 便凸显了自我文化水平的低劣 各种视角独特的描述 研究所里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翻过每一页 好像很久没有那种踏实的赶脚呢 为了看下去牺牲了今晚的讲座 来日有幸再续
  •     一个全新论题,对于仍处于大规模扩展期的中国城市尤有现实意义
  •     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值得看的好书
  •     虎头蛇尾,搞这么厚,一堆强扯,看目录能精读的就1/4吧。另,章节排的真烂
  •     : F299.1/2841
  •     散
  •     收缩的城市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收缩的人心
  •     挺喜欢里面的一些看法
  •     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研究,一种思考而非一种方法。
  •     如何面对未来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城市质量,收缩城市,没想到这篇我先读,最后却是翔翔先发表了论文
  •     没有完全读完。
  •     有些内容很有趣,猎奇
  •     只有保持了足够的距离,我可以把它们看作壮美的人类景观。
  •     百科全书式的风格。看完不知到何时
  •     不错的城市研究视角。
  •     对于当下中国,这是一个不错的角度。虽然城市的收缩在中国来说台面上和台面下都还不是一个问题。但是相信很快这方面的问题就会遇到。只是对于原因的解读可能在这本书上都还找不到。需要中国自己的学者来细纠了。
  •     断断续续一年才看完,有些文章还是被我略掉了,很喜欢这种叙述类的文章,没有什么大理论,但角度都很吸引人,有些文章看上去有读小说的代入感。ps虽然收缩城市被描写的充满末日气息,但不可否认虽然政治经济背景不同,世界绝大多数城市都迟早会开始收缩,同时伴随之前发展的斑块的拼贴与混杂,这既是反思城市发展的契机,也一定会推进城市设计的发展。
  •     翻过。为2025中国城市的收缩做好储备....
  •     涉及很多内容,苏联切尔诺沃的部分,我感觉更容易理解些。而底特律、莱比锡的内容,怕是意识形态的差距,我并不理解地很好。建筑与文化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我只当看一本城市历史演变的书看了,知道为什么发生收缩,收缩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益处和坏处,而后想到国内“收缩”城市是在怎样一个语境发生发展的。
  •     看了一半 装帧和排版相当的赞 纸张也非常好
  •     一种城市增长惯性思维的反思。
  •     各方面都相当不错的书,几度找回柏林的感觉,东西德的差异化,poor but sexy的城市,以及一整学期的设计课squatt city manual,现在才理解得多了那么一些,当时很新鲜也很不理解为什么欧洲会有收缩城市这样的问题
  •     拼贴的案例、叙事、评论集。资料比较翔实但缺乏系统性,曼彻斯特的案例很精彩,底特律有点触目惊心,东德和前苏联的略显平淡。不错的视角和观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