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出版社:王杰、 罗伯特•斯宾塞 (Robert Spencer)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11716217
页数:34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The creation of a large quantity of disposable time apart from necessary labor time for society generally and each of its members ( i.e. ro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s" full productive forces, hence those of society also), this creation of not-labor time appears in the stage of capital, as of all earlier ones, as not-labor time, free time, for a few. What capital adds is that it increases the surplus labor time of the mass by all the means of art and science... It is thus, despite itself, instrumental in creating the means of social disposable time, in order to reduce labor time for the whole society to a diminishing minimum, and thus to free everyone's time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Eventually, Marx maintained, this unrealized potential challenges capitalism itself, and the workers move to overthrow it:" Once they have done so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of social production will grow so rapidly that.., disposable time will grow for all. For real wealth is the developed productive power of all individuals. The measure of wealth is then not any longer, in any way, labor time, but rather disposable time". For Marx, however, this painful pathway through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was not one that all societies had to follow, now that a few key ones had developed those productive forces, albeit amid all the exploitation and alienation of capitalism. vm. Marx: Multilinear Pathways of Development and Revolution At the end of his life, Marx examined the issue of whether Russia and the large agrarian societies of Asia were inevitably destined to modernize in the Western capitalist manner. In his well-known 1881 letter to the Russian revolutionary Vera Zasulieh, he concluded that alternate pathways of development were possible.

内容概要

作者:王杰 (英国)罗伯特·斯宾塞(Robert Spencer)  王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伯特·斯宾塞(Robert Spencer),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高级讲师,博士。

书籍目录

王杰 序言一 罗伯特·斯宾塞 序言二 第一部分 [美]凯文·安德森 抵抗与解放:福柯、马尔库塞、马克思与现在时刻 [英]珍尼特·沃尔夫 文化理论之后:图像的力量,直觉的诱惑 [英]马尔科姆·迈尔斯 作为艺术品的社会 [英]戴维·奥尔德森 性倾向与历史:人道主义、自由与义务 [英]迈克·桑德斯 劳动与类存在:构造人类 [英]托尼·品克尼 威廉·莫里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和乌托邦的问题 [英]朱安·吉姆勒兹·安可 论后现代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体 [英]托马斯·戴 吉奥弗瑞·希尔《公民权力摘要或备忘录》中的施行语言、政治与诗歌的暗示 [英]戴维·威尔金森 “天然不在内”:四人组、克里斯蒂—波利蒂与葛兰西的霸权概念——一个文化唯物主义的分析 朱立元 理解《巴黎手稿》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三个关键词——重读《巴黎手稿》札记之二 王杰 美学与跨学科研究:论新人文学科与当代美学研究 陆扬 英法理论在中国 马海丽 现代美学的再表征:以巴西马库磊雷舞蹈与中国越剧为个案 李志雄 异化劳动摧毁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种美学批判 第二部分 孙文宪 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 陈飞龙 试论马克思早期诗歌创作与《巴黎手稿》艺术观的关系 段吉方 理论的再生产: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经验性” 问题 朱国华 阿多诺的大众文化观与中国语境 张蕴艳 “政治寂静主义”与《巴黎手稿》  尹庆红 问题与反思——《巴黎手稿》的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陈静 赛博格:人与机器的隐喻 第三部分 凯文·安德森、王杰、尹庆红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人道主义和美学——凯文·B.安德森教授访谈 张蕴艳、施立峻、珍尼特·沃尔夫 文化研究:回到美的现象——珍尼特·沃尔夫访谈 第四部分 尹庆红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第二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综述 张蕴艳 马克思《巴黎手稿》及其当代美学问题——第二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综述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第二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论文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第二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论文集》中阐述2012年已经过去。这一年中人们经历了关于“世界末日”的恐惧,也体验了太阳照样升起,空气依旧清新的复杂感受。对于英国而言,成功地举办了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伦敦奥运会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差异,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人道主义。2012年4月10日我与朱立元教授、陈飞龙教授、胡亚敏教授、孙文宪教授、朱国华教授等一行15人动身赴曼彻斯特大学出席论坛的第二届年会。在伦敦转火车时,在King Cross Station车站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的李亦中教授会面。李亦中教授带着两名学生到伦敦来拍《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的短片。李亦中教授告诉我,他很吃惊地发现,伦敦完全没有我们2008年奥运会前的激情四射,整个城市没有宣传奥运,甚至还有一些市民在发起“抵制奥运”。他们要找上一届伦敦奥运会的旧址,居然很难找到,因为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样一个地方。看来中英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还真的很大。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我想也会影响到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包括对本届论坛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不同看法,这也是我们这一届论坛的参与者们所共同期待的。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