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102062372
作者:丁午
页数:35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亲爱的小艾: 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你想爸爸了吗? 你收到爸爸的信了吗?怎么没有给爸爸写信呀? 有一天爸爸正在盖房子,把一大块一大块的砖扔到高处去。忽然爸爸手没有力气了,腿也软了,头也疼了,可爸爸还继续干。到了休息时间,跑回宿舍,一量体温,啊呀!39.7度了! 爸爸病了!不能干活了!爸爸躺在了床上! 第一天晚上,爸爸一直发烧,老是39度多!可是爸爸精神还很好,还和别人说笑话,一点不像有病! 第二天晚上就不行了,浑身发抖,头昏了,体温已经到了39.8度! 张伯树伯伯一夜没有睡觉,把冷手巾放在爸爸头上…… 爸爸病了,许多叔叔、阿姨都很关心。你看桌子上都是他们送给爸爸的东西,有咸鸭蛋、罐头橘子、挂面、香油、红枣、橘子、苹果、奶粉、虾米、大头菜……许多好吃的东西,这些东西在黄湖是买不到的。爸爸枕头底下还有好多好吃的糖。你看叔叔阿姨们多么好啊! 好多同志还常来看爸爸!张伯树伯伯每天给爸爸打饭。 爸爸得了一场大病,在床上躺了七天。后来几天,爸爸自己可以起来了,就自己煮挂面吃,一顿只吃一两面。爸爸多想小艾啊!小艾要在这儿,就可以给爸爸煮面了。你会吗? 在爸爸不能吃饭的那两天,小晁叔叔还给爸爸炸了四个鸡蛋。在那一天爸爸一共吃了七个鸡蛋,可是别的东西什么都没有吃。 后来,爸爸就好了! 你也要像叔叔阿姨们那样,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好吗? 爸爸病好了,就把两只苹果送给了一个生病的小孩子。 爸爸现在又在盖房子了。 今天,黄湖下大雪了,什么都变成了白的,好看极了!你想和爸爸一块到黄湖来吗?你怕过艰苦的生活吗? 爸爸就快要看见他的亲爱的女儿小艾了! 你的爸爸丁午 1972年2月2日夜。

前言

北京今秋的雨雪似乎来得特别早,窗外一直下着清冷的雨。枯坐桌前,面对丁午先生的画稿,我似乎听到他开心而苦涩的笑声。那是去年5月,我从三联书店调任人民美术出版社不久,去前门大街他的家中看望。他患癌症已大半年,正在化疗,抱歉说,只能躺着说话。我们说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和美术界许多事情,说到多年前他的书稿《丁午漫画日记》曾经我手的事情,说到山东的赵镇琬、于景明,还说到沈培金、范用和丁聪,都是我和他共同的朋友。说起赵镇琬的逸闻趣事,他哈哈大笑,我也大笑。笑声充盈了那间逼仄的小屋。我们就这样一个躺着、一个坐着,说了一小时的话。那以后不过两个月,他就病危住院,进了特护病房。我去看他,正在治疗,未能进入,竟成永别。他去世后,儿子丁栋整理遗物,发现了这些1969年5月至1972年8月间,他被下放河南黄湖干校时写给留在北京的女儿小艾的信,共约六十一封,二百七十七面。1969年小艾八岁,认不了多少字,作为漫画家,他的信主要是画出来的。帮忙看护病中丁午和办理后事的杨玫云老师,是丁午年轻时的同学,她和丁午的儿媳任丽把这些信拿给我看,希望能够出版,说丁午生前一直在找这些信,以为丢失了。翻看这些年代久远、纸张泛黄的信,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这是特别年代特别生活最如实的记录,是特别年代特别情感发自内心的表露。它是历史,是人心的历史,也是社会的历史,是活灵活现的中国一隅的生活史。没有什么文字和图像能比这些写画给年幼女儿的信件更能让今天的人们身临其境般地感知那个难以理解的年代了,因为这不是为任何别人而写画,而是以一颗慈父之心,极力想让八岁女儿看懂的写画,下笔之时,绝没有出版流布的念头,唯此,它才真实,才生动易懂,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品格。我怀着敬重的心情编辑这部书稿,并请与这部书稿密切相关的丁午的女儿蹇艾(即小艾)、儿子丁栋和老友沈培金写文,约请重视稿件内容的书籍设计师陆智昌设计,希望能不负它从时代碾压的夹缝中幸存下来。这些信几乎都是以“亲爱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开头的,有时候还会出现“爸爸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想你了”这样足有十个“太”的句子。丁午对女儿的无比依恋和感情的饥渴跃然纸上。从北京探亲回到黄湖,他会在信中重新回味与女儿相处的一个个细节:捉迷藏、逛动物园、吃奶油炸糕、打扑克、睡觉前的亲吻……晚上值班看麻,他好像在月牙上看到了女儿,想象自己和女儿在看同一个月亮;他做木匠时两只手都被电锯割伤了,想象自己弓着腰,女儿帮他洗脸;女儿回信说她长高了,梳了小辫,他就画了一张自己和长高女儿的合影;有一天,女儿寄来照片,“爸爸把小艾的照片看了许多次,收到信封里,又拿出来,又收到信封里,又再拿出来……后来灯灭了(我们这里每天11点钟灭灯,跟北京不一样),爸爸还是想看,就划了一根火柴看小艾,一根灭了,就又划一根……”这封信中的画,是爸爸坐在床上盖着被子点着火柴看女儿照片,脸上流着泪。下一封信,他画了女儿从襁褓开始成长的过程,甚至想象未来女儿大了、自己老了的模样。由于和女儿分离,画家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也许正符合了创作的规律。杰作往往在苦难中诞生。给女儿信中最多的内容,是向女儿描绘自己在干校的劳动和生活,比如怎样养猪、怎样赶牛、怎样插秧、怎样收割、怎样烧砖、怎样盖房、怎样做木匠;业余生活则捉蛇、钓鱼、养鸟、遛狗、杀猪、宰鹅、下棋、打乒乓、游泳、演样板戏、画墙报,还有生病、受伤、交友……农林牧渔,衣食住行,可谓压缩版中国社会特别是五七干校生活全景,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由于女儿年幼,这些场景的描绘不免努力强调它们有趣和苦中作乐的一面。但干校劳动生活的辛苦和荒唐、知识分子被改造的阴影以及情感上的伤害(这也是他那么依恋女儿的原因)是无法掩饰的,或者说,正因为作者极力想把干校生活诗意化、趣味化,反而使这些信中保存的时代信息更加令人伤心。苦中作乐,首先是苦,这种残暴的苦,强加到无数善良的知识分子身上,铸成国家的巨大悲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幸存的信件就有了更为独特的价值。丁午生于1931年,贵州遵义人,原名蹇人斌。父亲蹇先器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曾任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抗战中任国立西北联大医学院院长,是中国皮肤性病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母亲根津寿枝子(日)。丁午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任《中国青年报》美术编辑,1979年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参与创办并主编《儿童漫画》和《漫画大王》月刊,创作长篇连环漫画《熊猫小胖》、《小刺猬》等,最早引进日本漫画《机器猫》、《樱桃小丸子》(“机器猫”的中译名就是他取的)。他对当代中国儿童漫画影响很大,八零后的许多读者都是在他的漫画伴随下长大的,他们亲切地称他为“漫画大王”。他在《丁午漫画日记》的序言中说:“念初中时,我就开始画漫画日记了……这么多年了,画了一本又一本,摞起来不下百本”;“如此执拗是为了什么?其实很简单,不过是有感而作。不用铅笔起稿,更用不着橡皮,随着心的驱使,黑墨水顺着钢笔尖汩汩流淌出来……”这句话,道出了他漫画创作的真谛,也适用于写画给女儿的信。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我最后见他时,曾谈到把他的作品整理出版的事情,他当时叹了口气说:“年代久远,又搬来搬去,许多都散失了。”如今,他的在天之灵如果知道这些信找到了,出版了,一定会十分欣慰吧。恍惚间,我眼前又浮现出他开心而苦涩的笑容。2012年11月10日

内容概要

丁午,生于1931年,贵州遵义人,原名蹇人斌。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任《中国青年报》美术编辑,1979年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参与创办并主编《儿童漫画》和《漫画大王》月刊,创作长篇连环漫画《熊猫小胖》、《小刺猬》等,最早引进日本漫画《机器猫》、《樱桃小丸子》。他对当代中国儿童漫画影响很大,八零后的许多读者都是在他的漫画伴随下长大的,他们亲切地称他为“漫画大王”。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汪家明)
卷一:给女儿小艾的信  1969.5~1969.12
卷二:给女儿小艾的信  1970.1~1970.12
我特别特别地想你(蹇艾)
卷三:给女儿小艾的信  1971.1~1971.12
爸爸丁午(丁栋)
卷四:给女儿小艾的信  1972.1~1972.8
手套(沈培金)
附录:小艾给爸爸的信(2封)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文本

编辑推荐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是一本可遇不可求的书,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一本记载历史的书。著名漫画家丁午在“文革”中(1969)被下放到河南干校,在干校,他想念留在北京的8岁女儿,只能用写信来寄托感情。由于女儿太小认不了几个字,还由于他是个漫画家,所以他的信主要是画出来的,其内容主要是父女之情的表达和对干校劳动生活的描述,真挚、生动,无意中记载了特殊年代一段难忘的感情和一段难忘的历史。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可遇不可求的书,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一本记载历史的书。著名漫画家丁午在“文革”中(1969)被下放到河南干校,在干校,他想念留在北京的8岁女儿,只能用写信来寄托感情。由于女儿太小认不了几个字,还由于他是个漫画家,所以他的信主要是画出来的,其内容主要是父女之情的表达和对干校劳动生活的描述,真挚、生动,无意中记载了特殊年代一段难忘的感情和一段难忘的历史。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9条)

  •     很喜欢这本《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因为它简单真心真意,在这个喧嚣繁杂的时代,简单而动人的事物实在太稀有珍贵了。这本书是在丁午先生过世后意外发现的珍贵手稿汇编而成,丁午先生在世时以为已经遗失了,颇为遗憾,可见这些手稿在他心中是无比珍贵的。书全篇都是丁午先生在文革年代下放到黄湖劳改场时写给女儿小艾的书信。书信以简单朴实的语言构成,配以活泼天真的插图,内容从丁午先生在农场的插水稻、做木匠、文艺汇演、制砖盖房、到游泳、放羊捉鱼、抓蛇捕鸟、种葫芦籽等各个劳作时刻,贯穿这些场景的自始自终都是丁老对女儿浓浓的思念。丁老描画的农村生活场景对现在的城市儿童来说非常新鲜有趣,对那时的天真可爱的小艾也一样,而对身处文革那残酷艰难世道的一辈人来说,那意味着饥饿、艰苦、身不负重、与亲人生离的不见希望的悲惨岁月,而这一切都被丁午化为了笔下柔,为女儿画出了一幅一幅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呈现给她一个彩虹般的美丽世界。“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你怎么不给爸爸写信阿”、“你觉得好玩吗?”这些话几乎在每封信中都会出现,有些信纸上的字明显被泪水浸糊了,那种浓浓的思女情怀跃然纸上,一点也不让人觉得矫情腻味,反而难言那深深的伤感,这要是多么多么思念,而又多么多么乐观豁达,才能写出这些可爱的字,画出这些可爱的画出来啊。这本书不仅仅表达了丁老对女儿深深的思念,也承载了他对女儿的循循善诱,。“你学会游泳了吗?”、“你要向叔叔阿姨一样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听姥姥的话”、“问姥姥好”、“妈妈生病了,不要惹妈妈生气”,简单的道理孕育砸在那普普通通的询问中。每次读到这些,都让我想到自己的父亲,唉,爸爸,我想你(你什么时候能来我这里一直住下去呢)。最后,想对丁老先生说声谢谢,他为女儿描绘的美丽人生,让我有幸也旁观了,真是次美好的温情之旅阿
  •     “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王小妮遇到年轻人问那个年代究竟是什么样,常感觉实在缺少细节而空洞苍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像被沉在表面凝固的记忆下面,那个因为恐惧而只说假话,因为假话太多而无法还原真相的时代,每一个亲历者的参与使它渐渐恍惚,自我扭曲,真实的留存不太常见。偶然发现了年初出版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是已经去世的漫画家丁午在1969—1972年下放干校期间寄给自己小女儿小艾的配有插画的61封家信。这本可爱的图画书信集完好地保留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很多珍贵细节,它能传奇般地从作者的遗物中搜寻出来,得以在今天成书,又以特殊年代里特有的记录方式和生动的漫画让历史再现,让它成为一本“奇书”。它让小女儿看到了什么《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的珍贵,首先得益于1969年时,下放干部丁午的倾述者女儿小艾只是个8岁的孩子。这本可爱的有字有画的书信集让我们看到,是人类本性中对单纯和乐观的热爱,在保护孩子的同时,更护佑着作者的艰难岁月。拿到《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先从头到尾翻看图画,然后再从文字中找寻那个年代特有的细节:1.全能劳动者持续三年多的信件中,这位爸爸在河南的干校里做过几乎所有农活,相信在下放之前,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漫画家对这些劳动都曾经是陌生的:割麦,架桥,种西红柿,耕地,赶车,养猪,做土坯,杀鹅杀猪杀牛,插秧,砌猪圈,收玉米,扛粮食(170多斤),做饭,修路,做火炉子,挖鱼塘,挖塘泥,种树,做砖,做门窗,盖房子。2 .大自然里的食物索取者三年里,三次写到新年能够吃一次饺子,每次都有郑重的记录。吃,是这些信件中的重要部分,可见当时干校生活的食物匮乏,下面这些“美食”都来自于劳动开会之余在大自然里的意外获得:野鸡蛋,蛇,蛇蛋,兔子,鱼,田螺,青蛙,麻雀。3 .伤病三年中被记录下来的伤病:疟疾一次、捉猪被撞伤头手肩膀、伤手一次,腿一次,腿二次、左手和右手同时伤一次、眼睛一次、另又伤手三次、高烧七天、传染病一次。其中最有趣的是两手都受了伤,用漫画画出自己的狼狈和想象中的女儿帮忙洗脸的欣喜。另一次,受伤后包扎手的布条来自女儿在幼儿园用过的床单,父亲举起伤手时,赫然看见包手的布条上竟然出现了女儿的名字“艾”,意外的惊喜让这位伤了手的父亲得到特有的安慰。4 .符号无论漫画还是文字,每一封信中的父亲都在对小女儿强调自己很快乐,漫画中的父亲几乎全是笑着的,除去很少几处宰杀追赶家畜时。在生病或想念女儿的时候,眼睛里流出眼泪,嘴角仍然笑着。我把它想象成对自己也对孩子的必须保持乐观的暗示,可以抽象为父亲的人生态度。漫画中随处可见那个特殊年代的痕迹:衣服上的补丁摞补丁和没有了脚后跟的毛袜子。画家几次夸张地把自己画成肌肉发达格外健壮的“超人”模样、用铡刀斩苏修的鼻子、想象父女挎枪参军参战、表演“无限风光在险峰”、“夺过鞭子揍敌人”,念快板,唱“东方红”,面对一千多人高唱劳动号子,特别是用整整八个页码详细讲述出演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主角杨子荣的经过,这位父亲说自己“爱表演”,有时候到河边洗衣服,一个人唱好久,并想象和女儿同时表演。所有这些时代符号性的细节在时刻提示我们,在那个年代人们一刻都离不开符号,它出于自保的需要,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渗透进了每个人的细胞。5 .叮嘱信中多次出现这样的提醒:要勇敢,不要害怕。要帮助别人。要坚强,要学游泳。游泳在这些书信中成了一种握有可控的安全感的象征。所以,当父亲听说女儿能游320米时,忽然弓着身子腾起来,鸟一样要飞的那种快乐。一定是出于对安全感的渴望或担忧,信中留下了在今天看来对一个8岁孩子的突兀的嘱托:“要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做五好战士”、要“写讲用稿”。一个时代是在这些看来琐碎的细节中复活起来。信中可能隐藏着什么以我们对已过去时代的了解,这位被下放干校的父亲在给孩子的信中明显存在着被有意隐去的部分,这些必须隐去的,除了真实的心情之外,一定还有非常具体的事件,这一话题移转到了今天,只能笼统地推测,很难找到真切的细节了。首先是疲倦和累。信中说到,早上四点多起床劳动直到天黑才能休息,可见劳动的高强度,有时候还有宣传任务:“元旦这一天,爸爸和好多叔叔阿姨到公社去宣传毛主席最新指示,爸爸还念快板,一天走了二十多里地。”信中多次提到开会“开到很晚”,“开会”二字,粗看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在当年一定链接着无数的内心波动和让人心惊肉跳的后果。开会,同时可以写成:批判、批斗、揭发、检举、清算、定罪等等,在信中,这位父亲没用一幅画一个字描述过,只用“开会”两字略过。有一封信中忽然夹有这样一句:“你告诉婆婆,爸爸现在白天都劳动,晚上才搞运动。”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在看另一本书《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其中和《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时间上重合的1969年中有24篇“恳切”的“思想汇报”,也有写在1970、1971年的分别题为《交代我污蔑无产阶级司令部的罪行》、《交代我在旧文汇报为草木篇翻案的滔天罪行》的两篇文字,可以佐证当年的“开会”和运动的真正气氛。现在的年轻人常爱说看不见未来和活在当下,在《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写作的年代,没人有能力想像未来,所以真正能把握的只有当下,你拥有你这个肉体的全部感受,累,饿,怯懦,恐惧,你最充分地感受着这些的同时,还很知道你完全无力掌控明天,明天已经从感知中消失,如果你非要想象它,只有忧虑和害怕。书中有一封写在1970年8月30日的信,在左下角有三行补充:“爸爸给你写的信都收好,不要给别人看。”只要是真的,就必然是怕人知道的,这是那个年代的基本思维方式。偶然从这本书的责任编辑那里得知,写这些书信时的丁午先生正是内心很痛苦的时候,出身和家庭变故都在折磨他,所以,他才急切地需要写这些信,在最无助的时候,自己不谙世事的孩子才是最安全可靠的支撑和救星。很显然,这是一本快乐有趣的书,一个8岁孩子认知力以外的世界在这本书里是不存在的,万物依照自己的规律运行,鸟在生蛋,树叶在落,雪默默地下,这世界的美好一点没少。一位父亲用一整本可爱的有字有画的信努力地屏蔽掉了不想孩子看到的全部的现实的恶行和谎言,它都被藏在大人的世界里,这本书让我们发现了什么年代都会有美好的童话,而它的珍稀在于它是一本真实的童话。一本书的价值曾经有朋友在整理70年代的日记后感叹:虽然每个字都是自己写的,现在却看不懂了。记日记,曾经是最令人担忧最危险的行为之一,它会把自己轻而易举轻置身于不安全之中,我的这位朋友当年在日记中设置了很多的“埋伏”和“暗语”,只有他自己能解读,时隔40年,再翻出来看,能回忆起来的几乎只剩了:男的他,一律都写成女的她,其他的暗自埋伏都忘了,拿着一本表面亢奋抒情又暗号密布的老日记本,写作者自己已经不解其意了。也曾经有大学生在课上发言中不解,为什么那个年代孩子会揭发检举自己的父辈,难道亲情也不存在了?《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恰恰是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中被保留的真实又充满温情的记录。丁午呈现给人们的这本可爱的书中有这样一幅漫画:夜深了,因按时拉闸停电,父亲在床上一根根划亮了火柴看女儿的照片,火柴的光亮被画家夸张成了很大的一团,而画家自己正两只眼珠跳出来,一边笑着一边流眼泪。在特殊年代里的这位爸爸恨不能把生命中所有盎然有趣的瞬间都画给孩子,以此传达那种因不能亲近而无限放大的爱,传达着超越困难岁月的温情的力量:越悲惨却反而也越温馨。尽管不同的时代各有不同冷峻,温情总一定不能缺少的。因为经历过1969年同父母下放农村,很多的回忆能使我把那个年代里,极力想告知给孩子和极力想对孩子隐掉的部分自然地勾连起来,也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从中搜寻到相对完整客观的历史真实。同时,我想到我经历过两个人伦亲情被严重毁坏的时代,一个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另一个是现在。人们只能偶尔在回忆文章中见到那个儿女揭发父母,父母只顾自保和革命,这也正是《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的大背景,也是这本书尤其值得留存的价值,是我们人类关于爱的一份证词。而今天抛家舍子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的群体,人数远大于当年被下放干校的人员,新一代离家者面对留守乡村的后代,努力做到的大多只是寄钱回乡,满足孩子们最基本的衣食和求学。作为父辈,在精神上几乎断绝了对下一代的关照和抚慰,很少人去关注这样的两代人之间也是需要互相理解认可感知和更细腻的亲情的。所以,希望这本书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和喜欢。王小妮,诗人,作家,著有《上课记》、《方圆四十里》、《一直向北》等。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05/05/content_1851461.htm
  •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给我的感觉是题目很好玩,但说实话,并没有想读的冲动。第二次相遇,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也就是出版方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社长汪家明。听说他要到百道网论坛讲述关于编辑的巧与笨,其中介绍他的时候,《小艾》这本书便“正式”进入我的视野。当时很想听听王社长的宝贵经验,但是由于讲座设在工作日,没有办法参加,所以只能继续关注相关报道。果然,几天后,便在网上看到了汪社长演讲内容。整个演讲内容,可以说是围绕《小艾》的成功展开的,当然对其“来龙去脉”和盘托出。读完汪社长的演讲文章,除了细致入微的分享经验让我欣喜外,也让我燃起了对这本书浓厚的阅读兴趣。首先,因为编辑的成功。这部作品是著名漫画家丁午先生的遗作,作品主要是文革时期,在农村改造时(1969-1972),给女儿蹇艾(书中的小艾)写的信件。由于女儿还小,于是每封信上都有丁午先生的绘画作品。这些信件在交到汪社长之初,只是丁午先生年写给女儿一些散落的信件,如何将这么宝贵的遗作以最好的形式呈现出来,汪社长最终想到了将其以时间为章节,即按年份将书分成了四个部分。为了增加可读性,除了第一章,从第二章开始,每个在章节开篇之处设有一篇文章,比如女儿蹇艾、文革老友沈培金对丁午的“回应”。相信也有很多读者也想听听女儿有怎样的感受,因此这样的设置不仅增加了书的可读性,同时还丰富了图书的层次感。其次,因为内容的感动。可能为人父母,能够体会到一个小生命的降临会意味着什么,但对于一个没有孩子的旁观者来说,无法体会到这种爱到底有多深刻。尤其是在丁午先生被下放期间,活生生将这对父女分开,那种想念可能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或者是爱的深刻,或许是被迫的分离,每一封信中对女儿的思念都像是潮水一样,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疑惑,这种思念为什么会如此强烈?最后,因为绘画的风趣。当然,有趣的绘画来自于有趣的生活。对于文革期间知识分子下放的生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在作者在给女儿的信中,乐观豁达地笔触里,充满了浓郁的乡间生活气息,这也让身在城市生活中的女儿,对此非常向往。除此,信中也不忘对女儿成长中的教育,比如作者在劳动期间,不小心受伤,很多叔叔阿姨来看望作者,这个爸爸在信中便告诉女儿,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帮助别人;在信中,丁午先生多次问到婆婆(小艾的姥姥)好,这会让孩子耳濡目染对长辈的尊敬;在信中,多次问到女儿的学习成绩,等等。我在想,将来,我要为自己的孩子留下些什么?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花一个上午读完了这本小书,心里很感动。印刷装帧都很好,尤其是丁午先生的书信手迹,值得收藏。那些充满童趣的漫画背后,折射的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无限的关爱,也是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乐观与热爱。特别是联想到写这些信时作者自己所面对的严酷现实,更是让人感到那些笑中带泪的人性美好。推荐。
  •     有爱 淳朴 有孩子的能感受到很强烈的感情
  •     真实的一般人下放劳动的生活写照。
  •     简单却好看的绘本。
  •     分分钟戳中我
  •     真是戳人泪点,温情、暖心,亲子必读!
  •     选择在每天睡前读完。眼眶湿润。
  •     女儿真是爸爸的小情人
  •     很棒
  •     很暖
  •     又温暖又辛酸。在图书馆偶遇这本书,最初被它的封面吸引,觉得会是一本充满童趣和快乐的书。读完它,又是另一种感受。
  •     在那个压抑的时代,丁午给了女儿一个多么晴朗的天空。看这本书眼睛很忙,又要看字,又要看画,还要流泪。
  •     温暖到爆
  •     也许那是最不美好的岁月,但它却换来了最美好的父女情。
  •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最好的评价是"中国版的美丽人生"。
  •     首先,快递很意外,一直想的是明天到,怎料今天就到了;书的设计、质感都很温暖,尤其是书的味道,不同于一般新书,有一种陈年了很久远的气息,真像是捧的作者的手稿一样,特别特别喜欢,特别特别谢谢!
  •     一个时代是在这些看来琐碎的细节中复活起来的。
  •     之前听梁文道推荐这本书,听得特别暖心,后面虽然忘记了内容,在图书馆偶然看到这本书名,就暖暖。对很多人来说~包括我自己,这是是一个不能吃苦的时代。有时候不吃苦还浪费,有点扭曲,爸妈有时候会叨念当年他们多么辛苦,现在年轻人都不懂珍惜现在的幸福。吃苦的时候,就想着这本书,不苦了。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532】记得在一个关于读书的电视节目里,演员艾敬捧读这本书,读着读着流下泪来。父亲写给女儿的信,每一封的开头都是“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越往后看,越觉得这句话催泪。沈培金那篇《手套》也很感人,纸短情长。题外话,我想知道汪家明和丁午谈论的赵镇琬趣事是什么呢?
  •     撇开故事的真实与否 同样的时代背景 同样是父亲和小女儿 丁午算是幸福的爸爸了 至少在那个光怪陆离的年代 他还有亲情做支撑 《陆犯焉识》里的老陆却是一位伤心的父亲 丁午对下乡的描绘跟《干校六记》一样机智 懂得在那个时候保护自己的人才是睿智
  •     完美的父亲,好生羡慕
  •     只是在书店里路过了一下,发现封面的图着实眼熟。打开一看,熟悉的漫画风格扑面而来,一下把我拽回了《儿童漫画》年代。 在书店看了几页眼圈就红了。那个年代虽没切身体会,但我们都懂。 可书里的“那时”如此美好,好像每天都在跟孩子玩儿一样……真的是令人感动的《美丽人生》。
  •     认识丁午叔叔,也认识蹇艾,都是在69年前后,所以这本书读起来很很很亲切。丁午叔叔和我们在一个干校,他在小葫芦上画像,我至今还保留着那个小葫芦,如果没记错的话小艾和我们一起上少年之家,她当时是个漂亮的小屁孩,我们都比她大。书中的场景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矛盾年代,既充满童趣又有许多哀伤,既享受了田野的乐趣又剥夺了在城市里读书的权利-------谢谢这本书把我带到难以忘怀的少年时代。
  •     漫画家被“发配”到灭绝人伦、灭绝文化,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而动的“五七干校”,在经年难以看见妻儿老小的困境下给留在家里、年仅八岁的小女儿写信,可是女儿却不认识那么多字!于是,就诞生了这样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孩子可以在这里念出认识的文字,还可以看见爸爸在“那里”怎么放牛、怎么种田、怎么给自己写信……尽管孩子尚不能理解那严酷的岁月,但是等她长大,她一定会记得: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种不让学习文化、反而要让已经有文化的爸爸们都忘记文化、退出文化的“学校”……! 为了那难以忘却的年代,买一本收藏吧!
  •     这是普通但又很特别的家信。但在作者那个几乎人人说假话,亲人可以互相揭穿的年代,这显得弥足珍贵。
  •     软绵绵地戳进心里。
  •     羡慕丁午老师用漫画记录生活,乐观又有童心。羡慕小艾有这样的爸爸。
  •     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努力以心底的天真和快乐为女儿撑起一片成长的净土,如此真挚的感情实在令人感动。
  •     书很好,正版,包装完好,物流快。已多次在亚马逊购书及其他宝贝了,以后还会光顾。
  •     爱是相互支撑的,丁午漫画将生活的“好玩”是对小艾的远程教育,特别特别特别特别想你,再三要求小艾写信,这是一个父亲在寻找精神支撑,作家王小妮在书里夹的一本小册子里说到现在留守儿童的情况,也许大家在欣赏这本好玩的童趣记录后,得到的是一个怎么对儿女进行精神教育的启示。
  •     亲情是相通的,但用这样温暖的文字图画表达,现在看来独一无二。丁午老先生可谓当时的文艺青年,段级非今日豆瓣达人能比啊
  •     像美丽人生一样的残酷
  •     没有政治,只有父爱,积极乐观的生活,更要把这种爱传递给最亲最爱的人。
  •     看完好想我家亲爹。我们之间从不会这么明媚得表达,但是我从来不觉得他的爱有一刻缺失过。就像丁午先生对女儿来信的期待一样,我爹也期待我的每次归途,从我上学开始的每一次周末到大学的寒暑假,到工作后的节假日。然后,我却总让他的期望落空……数数,我可以见到他的次数,屈指可数…
  •     今天看完了,想起自己小时候,好像和爷爷的记忆特别多,他给我画画,逗我玩,教我好多东西,我爸那时候估计还不成熟。好怀念啊,小时候。希望我有孩子那一天,我也能常常和它对话,聊聊天,教它很多好东西,分享我的小时候。
  •     在最艰苦的时期,他经历了各种病痛,而女儿是他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生活明明很辛苦,但是他能苦中作乐,他给女儿展示的是一个无比“好玩儿”的乡村世界。他对女儿的爱甚至超过了一切,几乎每封信都是这样说的:亲爱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你怎么老不给爸爸写信?快点来信!
  •     挺感人的,真实的展现了父亲对女儿的醇厚的爱
  •     是正版书 内容也很感人 值得阅读 推荐给大家
  •     读的是电子书,有一次在地铁上看,差点哭出来,刚在网上拍下来,买原书过年送给爸爸。
  •     中国版的《美丽人生》
  •     月亮
  •     这不是时代的悲剧么?
  •     看到这个名字拿来看的,想从中找些温暖(●—●)
  •     简单传神的画让我自己忆苦思甜啊,也让孩子看到了一个全新农村美丽世界,爸爸的短信细腻感人,和孩子一起读让人倍珍时光!
  •     感人至深
  •     在那个时代能有一位这么伟大的父亲是何其幸运。爸爸在信中一直说“好不好玩?”,“好不好玩?”,说的我都想哭了,因为傻子都知道那么时代知识分子在经历什么。有一封信的末尾,爸爸说“爸爸想有一双翅膀能飞到北京去看看你。可惜没有!可惜没有!可惜没有!可惜没有!”不知道这么多的重复当年那个小女孩能不能看懂。看得我好难受。
  •     我也曾经在女儿小时给她写过带图画的信,看到此书勾起了我的回忆。不过丁武老师的水平那可是超高了!不但画面简洁传神,而且与朴实的语言无比契合,令我辈敬佩!表达了爸爸对女儿的无比心爱,而且是一种黑暗条件下自我强大、自我调节的绝好反映!强力推荐!
  •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根据书评和推荐去购书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还确实是物超所值。
  •     一幅幅逗趣的画,竟是在文革期间写给女儿的信中画的。女儿八岁,尚在童年,丁午写信会提到遇到的叔叔阿姨有多好,大家互相帮助,遇到困难不气馁,尤其是在他大病小病
  •     简单的文字,简单的图画,里面却传出浓浓的父女情。女儿不懂那个年代的事,我给她细细道来,也算了解了历史。
  •     对亲情毫无抵抗力。每一封信的语言都是轻快直白的,内涵的感情却是沉重深刻的。从那无数次“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怎么还没给爸爸写信”中透出来浓浓的父爱,那种思念是血浓于水的挂念,是在远方也不忘记谆谆教诲的责任,是传递给小艾那种苦中作乐积极向上的精神。 小时候看不懂背影这样的文章,长大了是看不得。昨天跨年夜妈妈和我说,别总说自己老,我看风景正好。在妈妈眼中,我一直是那个小孩子,日日夜夜惦念的孩子。
  •     
  •     每封信件头一句都是“小艾,爸爸特别特别特别的想你”一笔一划无不流露出对女儿的思念。精神的寄托,柔情之所在。
  •     催泪
  •     有个男同学在得知自己要生的是个闺女的时候,和我说现在就想把自己家未来的女婿掐死。嗯,我现在理解他了。
  •     很好的一本书,满满的都是爱。
  •     漫画大师丁午的字迹和我姥爷的几乎一模一样,完全能看懂手稿,妈妈看了也很感动呢。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以漫画书信传递了对女儿浓浓的爱,画风简单有趣。不知怎的,让90后的我想起了姥爷写了诗的日记。
  •     很感人,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疼爱我时。
  •     今年新京报的图书排名,这本貌似是生活类书籍的第一名。实在是看不进去。看来读书也不能只是看排名和介绍。如果给我亲自去书店逛我是绝对不会买的,浪费钱了
  •     父女情深……
  •     轻松好玩,沉重心酸。
  •     开心而苦涩的笑容
  •     字字入心,画画动情。看一个下放干校的漫画家父亲如何用举重若轻的温暖漫画和文字向女儿还原一个苦难的岁月。读完于咖啡食堂。
  •     小艾真好有个这么爱自己的爸爸 里面的北京话描述真是好听好玩
  •     最初看到这本书是在三联书店里,当时就爱不释手,不光印刷精美,而且内容感人,看到亚马逊有这本书,赶紧买了好几本,送给同事和朋友,我很喜欢,朋友们也很喜欢~
  •     《熊猫小胖》我小时候很熟悉啊,这次才知道作者丁午原姓蹇,女儿叫蹇艾,这个创作熊猫小胖的人原来是这么忧伤!... 阅读更多
  •     总觉着艰难的日子到了给儿童看的那里,就变得温柔起来,反而更显坚韧了。
  •     说真的 70年代里这么浓烈的父爱我都觉得看得面红耳赤 不过看书觉得丁午人品相当好 人生态度也很积极 跟沈金培之间具体发生了什么隔阂 值得八卦(沈金培后来应该去了HK 不翻墙也几乎搜不到关于他的任何东西
  •     20160713 家书
  •     学校图书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