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春天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9866319662
作者:張翠容
页数:312页

内容概要

張翠容
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
近年來,以「無國界」記者身分活躍於中、港與台三地。經常隻身遊走政治邊緣的第三世界,只為了見證歷史追蹤真相。著作有:《行過烽火大地》、《大地旅人》、《中東現場》、《拉丁美洲真相之路》等書。
相關著作
《拉丁美洲真相之路》

书籍目录

推薦序 自冰凍的火燄中見希望 /丘延亮
自序 失了線的毛冷球
前言 人類的原罪,貪嗔痴過後
PART 1 歐洲的最後探戈
第一章 希臘:失去神祉與法力之後
雅典娜在哪裡?
時光微塵
債務危機——誰之過?
高盛的陰謀與陽謀
沉默的屠殺
民間回響
第二章 西班牙的長矛與瘦馬
歷史的輕與重
一個經濟意念的萌芽
民主在這裡沉思
失敗者的力量
PART 2 北非:革命是一種鄉愁
第三章 呼喚新埃及
歲月,可堪回首
一個塵封的訪問
新時代的來臨
革命的種籽
穆巴拉克的隔離政策
埃及式新自由主義
【附錄】走在埃及民主崎嶇路
第四章 突尼西亞,自由與尊嚴的吶喊
從布爾吉巴到班阿里
茉莉花的誤會
南部的泣訴
伊斯蘭主義的反彈
第五章 全球化不是什麼
砍下這堵牆
新自由主義簡史
中港台經驗
歐盟:邁向新自由主義之路
第六章 訪談錄
不確定的歐洲
——專訪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瓦魯法科斯(Yanis Varoufakis)
直接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
——專訪希臘「直接民主運動」倡議者馬高拉斯(Charalampos Magoulas)
文學中的希債
——希臘犯罪小說家彼祖斯?馬加尼斯(Petros Markaris)如是說
西班牙爺爺的微笑與哀嘆
——與西班牙知名作家兼經濟學家荷西?桑貝德羅(Jose Luis Sampedro)
的對談
新自由主義摧毀了埃及
——訪埃及經濟學家艾巴咸?歐尼沙威(Ibrahim Elesawy)教授
反顏色革命策略
——專訪突尼斯亞伊斯蘭復興黨領袖薩伊?法扎尼(SayyedFerjani)
突尼西亞:政治的春天,經濟的寒冬
——專訪突尼西亞共和議會創黨人扎亞比(Fathi Jerbi)教授
南方的聲音
——與菲國學者華頓.貝洛(Walden Bello)的訪談
世界不應只有一個邏輯
——專訪齊哥?维塔克(Chico Whitaker)
後記:心裡的瘟疫

作者简介

從「新自由主義」崩解到「直接民主」再崛起,
從「阿拉伯之春」到歐債危機,
直探事件現場,見證一波波為尊嚴而抗爭的覺醒運動真相。
卡謬:「痛苦是個人的,一進入反抗行動,痛苦則成為集體的。」
海嘯衝擊了原本美麗的地中海,波濤洶湧。二○一一年,地中海以南的北非,平地一聲雷,掀起轟轟烈烈的阿拉伯革命;地中海以北的歐洲國家,尤其是深受債務危機之苦的歐豬四國憤怒的一代振臂高呼,點燃悲壯的占領行動,這一波波浪潮甚至襲捲至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紐約華爾街,攫獲國際媒體的目光。
這次,張翠容行腳於革命事件現場,跨越地中海兩岸,親訪希臘、西班牙、埃及與突尼西亞,以一種在地而全面的觀點,探索這一場接一場如推倒骨牌般為民主與經濟抗爭的覺醒運動浪潮,試圖為讀者呈現事件的真相,並提出更寬廣的思維角度。
「我再次踏上旅程,就好像抓了一個失了線的毛冷球,在暴風眼的地中海國家現場,不斷把那一條毛線拉呀拉,拉扯出不一樣的故事。……我不敢說,我站在現場,便能綜觀事實的全部,但至少是另一個面向,讓大家能跳出既有的思維,好好的想一想,背後那一個更大的圖象,仍需要持續探索。」──張翠容
作者介紹張翠容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
近年來,以「無國界」記者身分活躍於中、港與台三地。經常隻身遊走政治邊緣的第三世界,只為了見證歷史追蹤真相。著作有:《行過烽火大地》、《大地旅人》、《中東現場》、《拉丁美洲真相之路》等書。
各界推薦名家推薦:
丘延亮專文推薦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光興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張鐵志 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


 地中海的春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地中海世界的变天晶報﹕深港書評 2013-03-17从《中东现场》至《地中海的春天》,张翠容的书写风格的确成熟了不少,她勾勒问题时更有深度,对各种政府、经济及社会现象的思考层次也更丰富了。这是一本刻划地中海两端变局的见证之书,作者要讨论南欧国民面对欧债危机时的反抗和北非的“阿拉伯之春”运动。这两起事件看似毫无关连,实则涉及更深层次的国际政治、金融问题。一如奈格里在《帝国》里说的,全球化的帝国没有疆界,没有“倚赖理论”所谓的“中心”和“边陲”,因为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是帝国的中心,每一起事件都是对全球资本主义体制的冲击。然而张翠容作为一位记者的现场纪事,又不能将个别问题一般化,以至失却了当地独有的文化背景。近几年来发生的欧债危机固然是资本主义信贷过度膨涨引发主权负债的结果,而在北非独裁统治下发生社会革命的催化剂,则是美国近数十年来从政治到经济方面染指北非地缘政治及经济的负面作用,比如埃及这个被誉为北非新自由主义典范的国度,整个社会却在亲美的穆巴拉克统治下,一步一步走向日益贫富悬殊的境地,连军队也拥有自己的私人业务。突尼斯自布尔吉巴争取独立以来,一直走亲西方路线,直至总统班阿里执政,他让突尼斯变成深受新自由主义国家欢迎的家族垄断企业。与上世纪七十年代脱离独裁统治、加入欧共体的南欧国家相比,这些伊斯兰国家表面上一点也不西方,实质并无二致,它们同样处于西方世界的边陲,直到近代接受了西方政教分离的影响,但其政治同样染上了浓厚的家族色彩。对国际货币基金言听计从,最终将国家开放让美国金融机构进行垄断。与埃及的贫富悬殊及突尼斯的家族垄断相比,希腊和西班牙也有同样深厚的保守反动背景,在长期处于独裁统治之后,不管是遗下的右翼政党和在革命后上台的左翼政党,都同样腐败、用人唯亲。正因为这些政府贪腐、独裁,惟听命于国际货币基金和美国金融机构,执政者向国际金融机构出卖国民利益以自肥,才会在全球金融资本体系中成为境况最悲惨的“边陲”。而新自由主义经济趋势亦连累大部分国民(尤其是年轻人)在转瞬间变为失业者,甚至成为无家可归者,亦因为生活无着,民众才会揭竿而起,反对贪腐而专制旳政府。面对欧债危机时,希腊、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属于“欧猪四国”的民众,最初采取了街头抗议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苦况,继而采取各种新的经济生活方式,如在希腊有人以物易物,或成立地区自治组织,如以巴塞罗那为大本营的自治团体15-M运动。这些欧洲国家表面上遵循宪法奉行议会民主制,不会像北非独裁政府般镇压人民,但对于民众另觅经济秩序的行动亦不能容忍,如15-M在废弃建筑物为无家可归者所建立的据点不时遭到警察的滋扰。面对债务危机上升到主权层面,连中产阶级也无法幸免,然而富人和借贷机构却仍然受惠其中,令整个社会对其极度不满。希腊作家马加尼斯(Petros Markaris)的犯罪小说往往以金融危机和经济问题为题材,在他的《危机三部曲》中,第一部《过期信贷》就讲述一名连环杀手向借贷专家下手,而第二部《Settlement》则是连环杀手向逃税的富人下手,这虽是小说,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富人和借贷者的憎恨。而在西班牙,这些借贷银行甚至被比喻成最无情的吸血鬼,他们会扣押所有无法供楼者的房屋,即使供楼者无家可归亦会继续追债。事实上,这些欧洲金融机构与北非政府的独裁统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张翠容是惟一不跟随主流报道、亲身走进现场,并尝试从阅读探索问题本质的香港记者﹔当然,即使博览群书,她亦无法避免那种“蜻蜓点水”的印象式描述,但从这份执着的努力中,读者仍可深深感受到作者对走进现场、让真相说话的坚持,以及隐然独立的人格。张翠容走进地中海周边各国,访问学者、政治领袖,也记录她与寻常百姓的生活片段。在这本书里,她访问的对象不单有马加尼斯这样的资深学者,也有青年希腊经济学家瓦鲁法基思(Yanis Varoufakis)、希腊“直接民主”运动倡导者马高拉斯(Charalampos Magoulas)、西班牙传奇作家及经济学家桑贝德罗(Jose Sampedro)、埃及经济学家欧尼沙威(Ibrahim Elesawy),还有突尼斯新近冒起的政党领导人物。从不同的经济学家口中,读者大概可读到不同国家的背景及其经济问题的脉络。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自的问题固然有别,但大致上是一样的,从充满佛朗哥政权阴影的西班牙人民党、依赖美国经援军援统治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到借助右翼军人独裁蹿升的右翼政客,他们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背后都有着鲜明的IMF标志。当美国情报机关发现一向与他们合作的政府越来越众叛亲离,他们就转而支持年轻人从网络组统民主运动。当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开罗民众集会时,很少人会想到美国情报机关同样发挥着他们在“颜色革命”中发挥过的作用。而北非民众的反抗最终并未带来政治或社会的变革,在突尼斯,贫穷的南方依旧贫穷,在东北部,富人们依旧生活在海滨酒店的世界里。北非的政治变革也释放了伊斯兰主义政党,在北非世俗化国家中,这些政党在几十年间受尽政府打压或边缘化对待,现在一跃而成为执政党,尽管他们信誓旦旦尊重妇女权利及议会民主制度,可是昔日的形象不免教人提防。更关键的是,无论是谁执政,西方国家及其金融机构都会重新与其合作以拓展其利益。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归咎于美国金融-军事霸权的影响,每一国际事件背后都有其复杂的文化、地缘政治、经济等脉络,但与张翠容早期写作相比,她无疑已突破了单向思考的囿限。张翠容很欣赏的波兰记者暨作家卡普钦斯基,在其晚年作品《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中,卡氏自承深受希罗多德影响。希罗多德那种追本寻源、旁观角度的历史书写,虽不乏道听途说之嫌,却以旅行家身份亲赴各地,以外来人角度,从人们的片言只语中寻找历史的脉络。如果说希罗多德的《历史》有其隐藏主题的话,那么《地中海的春天》的主题就很明显﹕作者要思考何为“全球化”,为何它总蕴含了新自由主义的种种承诺,到头来却是失落的幻象,全球化作为新自由主义的重头戏,原来展示出全球的经济荣景,却为何借此幻象来欺骗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们,去喂饱那余下的百分之一,即使控诉人性中的贪、嗔、痴也不能回答整个问题。在本书中,张翠容希冀完成一直没展开的理论探索,如勾勒出戴维·哈维在《新自由主义简史》中的重点,回到中港台经验(尤其是一向以自由主义桥头堡自居的香港),还有简单梳理欧洲一体化与美国融资计划的关系等等。对于一心想寻求答案的读者来说,这些论述未必使人满意,但对香港这座从未反思过全球化的城市来说,还是多少有些革新思想的意义。历史学家布罗岱尔以地中海世界而不是一国一族作为历史研究的单元,对他来说,地中海无疑是迷人的﹕她是多民族、多国度进行贸易及文化交流的舞台,可是自从远方的大西洋世界崛起以后,地中海世界就衰落了,到了二十世纪它甚至成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边陲。如今,作为美国金融海啸最大余波的欧债危机和“阿拉伯之春”,都发生在这里。到底“地中海的变天”会造就另一种“春天”,还是给世界带来“冬天”,目前无人能够预见。但地中海世界的衰颓和革命,恰好作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警号,而发生在地中海诸国的民主经验,如直接民主运动、15-M、埃及民众的反抗等,也值得全球不满新自由主义的人们去学习。而不管是何种民主,正如作者说的,民主只是达致平等、自由、博爱、正义等理想的工具,这些政治目标比那些政体或经济制度更为远大。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基于采访编写,仍然是宗教、民主、新自由主义议题,笔触倒是更加抒情化,行文令人想起陈文茜是怎么回事=3=
  •     华语文学里最喜欢的非虚构作家,书名也许不无源于“Arab Spring”,主要写了2008金融危机后的四个国家希腊、西班牙、埃及和突尼斯,第一手的观察和记录,跳出政经和国际事务等表面叙述,提出自由和尊严,在唯利是图的全球化下,这几乎成了遥远而陌生的理想,而这恰是这本书打动人的情怀所在。
  •     这本书另我对民主、自由、平等、和平等普世价值有更多层次的理解。也对全球化金融危机、地中海诸国民众的政治经济诉求有更真切的认识。
  •     讲的道理很简单,批判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反思自由市场与民主的关系。她对直接民主的书写过于理想、浅白,其间还夹杂了好多“所有希腊人都告诉我”、“只要是突尼西亚的中年人都会说”的大话,看着不太舒服。但这是我所陌生的世界,不熟悉的权力关系,所以还是很佩服张翠容,她把目光放在了我注意力的死角,并且做了我做不到的事情。
  •     从南欧到北非,作者描述了自08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些国家如何寻求公平发展。对于希腊债务危机,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如今经济上的步履维艰给出了跟公众媒体不一样的解释;对于“阿拉伯之春”以及“茉莉花革命”的描写,又让我们认识到伊斯兰国家是如何在寻求适合于自身的第三条民主之路。全书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着重叙述,使我们在深思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平衡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除消费外的自身价值。纪录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其真实性,全书的深度还是可以再进一步提升
  •     張翠容對於新自由主義下的掠奪和殘暴壓制有著深沉的憤怒、對於底層大眾有著無限的同情,並對新的民主實驗有著樂觀的想望,但在看完David Harvey的《新自由主義簡史》以後,我卻無法像她一樣樂觀。
  •     260513-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