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家书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39644905
作者:文森特·凡高 (荷)
页数:41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亲爱的提奥: 啊,弟弟,你要是能到这儿来看看我的新住所,那该有多好啊。我现在总算有了一间自己梦寐以求的房间。它没有倾斜的天花板,也没有带绿边的墙纸。我和非常风趣快乐的一家人住在一起,这家人办了一所男童学校。 我很知足。我常常散步。我住的社区安宁祥和,空气清新,令人愉快。能在这样的地方找到一个住处,我真的感到很幸运。 在这儿我不像在海牙那么忙,因为我只是从早上9点工作到下午6点,每逢星期六我们下午4点就关门了。有一次在星期六,我和两个英国人去泰晤士河划船。那儿美极了。 虽然这儿的房子没有海牙的房子那样有情趣,能吸引人,但我觉得还是待在这儿好,尤其是今后随着卖画数量的增加,这里的工作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我或许还是能帮上一些忙的。近来店里收购到了许多画和素描作品,也卖出了很多,但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加稳健的工作方式。我认为,在英国还有许多事情等待着我们去做。当然,首要的是要多收购一些好作品。然而,这非常困难。 我感觉自己还是干得不错的。对我而言,考察伦敦、研究英国本土的生活方式和英国民众,是一大乐事。此外,我有大自然、艺术和诗歌与我做伴。倘若据此而不知足,怎样才能知足昵? 我很高兴你如此喜欢恺撒德科克,他是为数不多、真正从心底里喜欢我们亲爱的布拉班特的画家之一。去年我曾在巴黎遇见过他。 你要尽最大努力去掌握有关绘画的知识。尽可能常到博物馆走走,多了解一些前辈艺术家的情况是很有益处的。如果有机会,还可读一些有关美术的书刊,尤其是那份美术杂志——《美术报》。 另外,尽可能外出远足,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因为这是帮助你越来越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真正途径。画家们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且教育我们如何观察大自然。如果一个人真正爱上了大自然,他就能处处发现美的东西。 我现在忙于修剪花园。我在小花园里种满了罂粟花、甜豌豆和木犀草。现在我们在等着,看看小花园究竟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最近,我又开始作画,但后来又停笔了。也许哪一天我又会重新拿起画笔。我现在正大量阅读。我很高兴你读了米什莱’的书,而且对他能够理解得这么好。这样一本书给我们的启示是,爱所包含的内容远比一般人所认为的要多。 米什莱的《爱》像《福音书》一样给予我启示。“任何妇女都不会变老。”这句话并不是说没有年老的妇女,而是说,一个处于爱和被爱之中的女人,是不会变老的。女人和男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对于女人我们知之甚少,如果说我们略有了解的话,那至少是很表面很肤浅的——是的,对此我深信不疑。丈夫和妻子可以成为一个人,就是说,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两个部分一是的,我也深信这一点。 你得用我给你的钱买一本阿尔方斯·卡尔的《环绕花园之旅》。记得一定要买。秋天很快就要降临,到那时大自然将会变得萧瑟和宁静。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无数杰出的画家令我敬佩,如周方、郭熙、吴镇、仇英、提香、柯罗、马奈、塞尚……我爱他们的作品,但并无太多要求去调查他们绘画以外的事。可是对另外一批画家,如老莲、石涛、八大、波提切利、德拉克洛瓦、凡·高……我总怀着强烈的欲望,想了解他们的血肉生活,钻人他们的内心去。特别是对凡·高,我愿听到他每天的呼吸!——吴冠中

内容概要

文森特·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20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凡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凡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基督帮助我们净化灵魂
第二章 走到深海处,再把鱼网撒入大海
第三章 谁想和烧炭人在一起,谁就必须要有烧炭人的性格和气质
第四章 大自然是“难以捉摸”的,必须要用强有力的手去捕捉它
第五章 只有当你还在画画时,你才是一个画家
第六章 爱情与在春天里采集草莓毫不相干
第七章 我需要多些灵魂,多些爱,多些感情
第八章 生活是一个谜,而爱情更是谜中之谜
第九章 生活仅仅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不在这里
第十章 我在经济上像一只被纱线拴着的甲虫,始终走不出困境
第十一章 不要以为将来会是一片漆黑或者一片光明,最好相信它是灰色的
第十二章 我想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小天地
第十三章 画《吃土豆的人们》是一场使我感到极为兴奋的战斗
第十四章 最富有创造激情的人,往往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的人
第十五章 未来的画坛必将属于那些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画家
第十六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向日葵属于我
第十七章 病魔最终将造就我坚韧不拔的意志
第十八章 唉,我的工作,为此我在赌自己的生命

编辑推荐

《凡•高家书》为“散文译丛”之一,收录了凡·高写给胞弟提奥的部分信件。凡·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他1853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十六岁起在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先后在海牙、伦敦分店、巴黎总店和多德雷赫特工作。1878年当过传教士,后在比利时西南部博里纳日矿区工作,由于同情、支持穷苦的矿工而被教会解职。他的艺术生涯很短暂,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73-885)是与困难斗争、寻找自我表现方法的时期,也是学艺、失败和改变方向的时期。第二个时期(1886-1890)是飞速进步、获得成就和做出贡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他结识了土鲁斯、高更、毕沙罗和修拉等在现代绘画中起重要作用的画家,打开了眼界,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就一番事业。

作者简介

《凡·高家书》记录了凡·高不平凡的一生,不被人理解,贫穷困苦中不改其志,疾病中痛苦挣扎,从一个绘画初学者慢慢成长为一代世界绘画大师的过程。作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师,凡·高与人们的误解恰恰相反,他既不“古怪”,也不“疯狂”,而是和“普通”“真正的人”一样充满真情挚意,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人类,正直热情,追求幸福和光明。


 凡·高家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同时还有数本他人所作的梵高传记。我认为没有什么比日记与书信更能了解一个人,那些写于隐秘的夜里的文字,甚至比你白天所见更为真实。所以,我借了这本梵高家书。一个不懂画画的人对于梵高的兴趣大概是这样的,他是如何克服了贫困,承受不理解的目光,孤独,偏执,同时抱着巨大热忱生活的,是什么造成了他生前只卖出了一幅画死后却享有盛名,那些身前卖不出去的画死后价格却成了天文数字。对我,更坦率的说,是想看他如何发疯的。数百封书信是研究一个人步入疯癫,乃至自杀的宝贵资料。这些书信中,提到最多的便是钱,缺钱,缺钱,缺钱,全是这样的字眼,以致后来梵高写到高更也缺钱的不得了的时候,大家同病相怜,反而能读出几分宽慰。似乎是对画家命运的笃定和认同。可以看出,贫困在梵高的一生中起到了多大的影响。他不是不努力,可以说他比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要努力。问题就在,他选了一条不赚钱的路。你做志愿者做的再好,不如别人卖一栋楼有钱。这个社会,谁都羡慕富人,鄙视穷人,富人代表勤奋,穷人代表懒惰,这是一个认为人穷志则短的时代。有钱代表本领高,有责任感。梵高就算放在今天中国,也必然是一个被众人指责的对象。30来岁不去考公务员,而靠弟弟接济做着画画的梦,这就是不切实际,这就是逃避。如果梵高会上新闻,必然是这样描述的。所以梵高不但走的艰难,心里更苦,巨大的付出换来的却是指责和同情。他不疯谁疯。一开始梵高并没朝着画家奋斗。1973年,20岁的梵高清醒的认识到,他需要大量的阅读,努力地为自己的将来扎下根。他渴望成功,这时他的目光在教师和牧师两种职业间徘徊不定,无论哪一种,都不会如他后来选择的画画一样,陷入无底的贫穷中。他之所以走向了画画,一面是从前就抱有极大的兴趣,一面是教师和牧师的工作不顺。在融入社会方面,梵高遇到了一些麻烦,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会或多或少的遇上这样的麻烦,但梵高艺术家偏执敏感的心性牵引他走向了画家之路。简单的说就是不妥协,生活中的麻烦反而让他坚信生活本身具有的美好,这样坚信的同时,和现实也就渐行渐远了。一个20岁身无分文的人和30岁身无分文的人完全不是同一回事,面对20岁的人,我们鼓励,但对于30岁的人,我们指责。这样的指责充斥在梵高的身边。最让他难过的是一些亲友,长辈的指责。家族里的几个叔叔,他的父亲和毛弗,特斯蒂格的“关心”格外让他难受。在梵高看来,那些不包含理解的关心是最令人痛苦的攻击。一个人在脆弱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关心,而是理解。在梵高的身上,有诸多代表性的特征,我相信,这也是他如今享有盛名的原因之一。他代表了一类人,这群人从他身上可以看出至死不妥协的勇敢,还有由死后的成功带来的信心。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梵高本人却都看不到。30来岁,一面毫无收入,靠弟弟提奥的资助来生活,一面对自己在绘画事业的成功坚信不疑,仅仅从这一侧面,就可以看出梵高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他的精神有多么的抑郁和焦虑,更不用说他在感情上的焦灼和混乱,和家里关系的紧张,这些都是引向他的自杀的点点滴滴。书信中,提到第二多的是梵高所观察到的大自然的风光。他非常善于观察,观察那些未经浸染的自然以及那些在自然中劳作的人。比如说这一段,梵高写在乡间漫步的感受:冬天踏着深深的积雪,秋天踩在厚厚的黄叶子上,夏天走在成熟的麦田里,春天漫步在绿草之中。他的描写优美而富有生活气息。书信中充满了大量了景物描写,阵雨后的天空,临近夜晚的暮色,向日葵,北风,吊桥等等。梵高是一个内心细腻敏感,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这样的人,也是容易发疯的一群人。事实上,惯于生活的麻木往往歌舞升平,越是敏感,越是多愁善感,富于同情和友爱,就越容易发疯。爱人类的人,往往是用生命来书写赞歌的。20来岁的梵高其实还是有许多可能性的,但后来他的路越来越窄,到最后已经窄到不能转身,不能回头,物质的贫乏没有改变,身体也被拖垮了,精神也奔溃了,身处其中的人,想必已预见了自己的死路。但梵高在更早的时候就预见了自己悲惨的命运,一开始他是从厄运和失败的角度去分析并试图避免的,但渐渐的,无能为力的时候开始增多,再开口,便已经有几分宿命论的味道了。有些话语,非常准确,今天看来,就像一语成谶般预言了自己的死。从书信中最早看到的预见,是20岁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是十分明媚的。他说:各种应酬的豪华场面的日子终将会来到的,换句话说,就是能挣大钱,受世人仰慕·······我预见这一天会来的。这个时候,还是个对生活充满期望的年轻人。28岁时,他还这样说道:我不认为自己属于这种有极端倾向的人,生命对我来说已经变得非常宝贵。(27岁前后,是梵高人生的分水岭,没能当上牧师,令梵高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早期的书信里,梵高对布道的描写是美好的,而后期的书信里,却可以看出,他认为牧师是虚伪的。都是他所鄙视的物质主义者。)30岁时,过度的疲劳和神经紧张,梵高在信中对弟弟提奥说道:尽管不情愿,我还得告诉你一个经常困扰我的想法。我不但在自己的一生中学画起步晚了,而且还很有可能活不了多少年。至于我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工作,我想我可以毫不轻率的假设,我的身体还可以顶用好几年,譬如说,六至十年。这是我所指望的年限。(梵高在37岁时自杀,他的预见非常准确。)类似的预见还有很多,包括他的发疯,他的出名,还有他的画作可以找到卖家,还能卖出不错的价钱。事实上,他永远不可能猜到他的画可以卖到多少钱,连想象都不可能。梵高对许多问题的看法非常深刻并且本质,弟弟提奥称梵高更像一个思想家。他读过很多书,比很多文学系的还多,他有过许多思考,比许多学者还多。他是一个通过画来表达生活的思想家。他的许多描写令我印象深刻。在表达他的贫穷时,他这样写道:在经济上,我像一只被纱线栓着的甲虫,始终走不出困境。30岁的梵高决定回家住上一段时间,但很快他便感到后悔。他这样写道:到家后我的内心却很受伤。离家两年后回来,我发现家人表面上处处都做得很周全,家庭氛围似乎充满着亲切和友爱。而实际上,在涉及我们各自观点的问题上,我认为原先那些愚昧无知的东西仍旧没有哪怕是最丝毫,最微小的一点点变化。我再次陷入烦躁不安,感到难以忍受。在每一件事情上,我感受到的都是犹豫,拖拉,而不是爽快的理解,这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他使我的热情和干劲荡然无存。我察觉到,父亲和母亲对我怀有一种本能的-------我不称它为敏感的----------看法。他们把我收留在家里,就像是收留了一条粗野的大狗一样感到担惊受怕:它会四脚湿淋淋地跑进屋里来;它会妨碍所有人;它会叫的很大声。而那只狗则觉得,他们收留它是有条件的,他们对它的宽容仅限于在“此屋”内。这些对生活精准的觉察,就像梵高在他画里所做的一样,要让一切无比真实。梵高在感情上不懂的克制,在书信中,他把欣赏的东西捧上天堂,把鄙视的东西丢进地狱,对艺术如此,对人也如此,这样很容易受伤。强调真诚坦率的同时,也不要太暴露内心,否则现实会教会你什么叫冰冷和刺痛。艺术家在这方面都是很敏感的,通过曝露内心,他们可以得到比普通人更强烈的感受,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说从感受的角度,他们可以飞的更高,体会到九霄云外的缥缈,但相对的,他们摔下来也会更惨。自始至终,梵高都是十分清醒的,可以说他是清醒地走上了发疯的道路。看看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说他比很多人都理智和清醒,只可惜他和时代不容,和社会不容。和一个聪明人相处是一件愉快的事,提奥除了兄弟情之外,对梵高也一定是非常欣赏的。自杀前的最后一封信中,却看不出半点自杀的征兆,这不太像梵高。总得来说,梵高的生活是十分矛盾的,他贫穷却不以挣钱为目标,或者说他不直接以钱为目标;他的生活十分局促却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了精神上的强大;勤奋和焦虑在他的身上融合在了一起;他对人保持真诚友善却似乎不善言辞,也许正是这些内外交困的矛盾,最终摧毁了梵高,令他毅然的抛弃了这个现实世界,投身于他眼中那糅杂了真实色彩明亮的美好世界中去了。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梵高的一生是相当丰富的,可怜了那些由于不理解而带来的痛苦。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人与人的感情需要更加真诚并克制,如果从根本上,解开了世俗的限制,那就是我向往的世界。有时候,人的烦恼只能独自承受,连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分享,因为你发现没有人可以理解你,而你也无法如实的表达自己,你遮遮掩掩,既为烦恼痛苦,又感到难为情,从一开始,你就没有打算说出去,那些非你承受不可的痛苦,既然如此理解了,那就独自的默默承受,那样对谁都不坏。就算是死,也请不要太声张,不要打扰别人,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已经太纷纷扰扰,没有空间来存放你的死。就这样,麻烦也好,痛苦也好,这就是生活平淡的真意,像欣赏话剧一样,欣赏心中如火山般难以抑制喷薄欲出的情感。简简单单的生活,没有谁是独一无二的,也没有谁的烦恼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彼此的复制品,我们都是生活的游客,看惯了风景,下车即可。谁也不会批评你,内心也是一片淡然。朋友像是快乐时的添加剂,而不要当做痛苦的解药,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会看的更清楚,在磅礴无边的黑暗中,你的那样的孑然一身,没有什么可以真正的打到你,躺下只是为了睡觉,进入期盼的梦乡,像很小很小的时候,听着爸爸讲的神话故事,进入幻想的宇宙。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这是第二个人,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着干净的灵魂的。
  •     “当画家还是不当?……这种思想斗争有时候是很激烈的,它使我们和某些对待事物不是那么认真的人之间产生了分歧;有时候我们感到痛苦,但每一次的忧郁都会带来一些光明、一些进步。”
  •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译者的良苦用心,几乎每一页都添加了注释来帮助读者阅读,里面包括地名、人名、他们与凡高之间的关系、对凡高有何影响等等不胜枚举。如果说想要了解一个人要去读他的传记、生平,那么想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就要去读他的日记、作品、他与亲人、友人之间的书信,没有比这更好、更直接的方法了。
  •     敏感,坦诚,又能准确表达。
  •     在经济上,我像一只被纱线栓住的甲虫,始终走不出困境。
  •     他和他弟弟真的感情很好。凡高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提奧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藝術鑒賞家。他相信“持之以恆終能成功”,他成功了。
  •     读到最后一页,我想,在梵高罹患精神病的日子里,如果提奥或是他的好友能陪着他,他或许就不会自杀了吧。他终究是台孤独了啊,那么一个纯粹、正直的不屈的灵魂。接下来可以读渴望生活了。
  •     我现在十分迷恋那广阔无垠的大平原,麦田连着山峦,犹如大海般无边无尽,处处是柔和的黄色、柔和的嫩绿色和柔和的紫色,已经翻犁过的和锄过杂草的土地,被开着花的土豆苗均匀地切分成各种方图案,苍穹下的一切,呈现出一派柔和的蓝、白、粉红和紫色色调。
  •     Starry Starry Night
  •     梵高的经历总和我心里最深处产生共鸣
  •     Artist
  •     你有艺术家的敏感和执着,但是没有钱,而且还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不仅仅是你,原来你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都有类似的困难。时代造就了你们,却也给予你们极大的考验。你的伟大,也是那个时代的伟大。
  •     他的内心,向日葵。
  •     几乎是跳着在读,他真的太啰嗦,这种啰嗦就像我一样,渴望着人的关注。孤独溢出。越看越伤心。
  •     Vincent的率直 可爱 似火热情 坚持 追求梦想无一不打动人 找到自己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 二人兄弟情也是真挚 theo在物质与精神上一直帮助鼓舞 热泪盈眶 在思想上握住你的手!
  •     过年时在家翻着看,孤单又充满希望,太阳照耀不到的地方,依然很明媚。源于内心的热爱是一项很崇高的品德,无论生活把人挤压成怎样的模样,通过眼睛看到在内心形成的世界才是人真正所在的位置。
  •     认识了传说中被世人称为精神病的梵高,总说一个艺术家背后藏着一个疯狂的灵魂。从梵高的家书我看见了梵高对平凡生活的深切热爱,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感知。他对生活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的坦诚与真诚。
  •     结合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一起看
  •     你拥有纯粹的灵魂,你是那个时代的艺术的代表
  •     看过之后,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个天才的执着,书中梵高多次提到了自己哪怕再贫困潦倒,仍然坚持作画。
  •     图片是黑白的太可惜了,印刷质量也一般,但内容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