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章节试读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1
ISBN:9787301200346
作者:(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
页数:317页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6页

乐队花车效应:每个人都希望站在胜利者的一边,属于胜利的一方。
他们努力表现的和其他人一样,而不是被孤立起来。
对于被孤立的恐惧表现为一种驱动力,它促使沉默的螺旋启动起来。“与狼共舞”是一种较为幸福的境地,但是当人们由于无法认同在公众中被广泛传播的意见,而无法说服自己人云亦云时,只能将永远沉默的做法作为使自己能够接受的第二选择。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109页

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地点存在于有情绪感染力的观点和行为方式中,如果不想被孤立的话,人们必须在观点确立的地区公开表达这些看法;如果在观点产生动摇或出现新观点的紧张地带公开表达这些看法,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孤立。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17页 - 第2章用民意调查研究的工具进行检验

“坐火车测试”最后一个问题“您是否愿意和这位女士聊天,以使你们的立场相近,或者您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是否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想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假设是坐火车,咖啡厅不行吗,公交车不行吗,车站不行吗?)
坐火车测试想要检验的是:在争辩中,不同的阵营对于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不同的意愿。表现出更愿意表达自己观点的那一阵营往往更强势,并且以此来影响他人,使他人追随更强势的或不断壮大的大部队。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69页 - 第五章 约翰.洛克的意见法则

那些所谓“我们的态度意见”其实并不属于我们,也不源于我们,而只是他人的意见态度的反射态度意见的外在性、飞快的易逝性、与时间和地点的密切联系性 ,还有在它占主导阶段时的强制性人们开始时会对新的意见态度感到不信任,这只是因为它们是新出现的,还不是流行的,因此人们不会去拥护它们的正确性。这大概可以充分说明为什么写论文或提出新观点往往需要引经据典,经典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权威。“新观点”需要“经”“典”来提供支持,是否存在着某种矛盾?既然经典或历史证据可以提供支持,那么新观点就不见得是新的。这是可以回溯到第一段引文,可以这样理解:新观点其实并不新,也不源于我们,而只是旧的、他人的观点的反射。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39页 - 第3章作为动机的孤立恐惧

所罗门.奥许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动摇了人类的正面形象
即便是对于没有伤害的问题,即便是在一个对于受试者来说是完全无关紧要、不会涉及他们实际利益的环境下,大部分人还是赞同占主导地位 的意见,哪怕他们深信不疑这样的意见是错误的。

“人们对于被隔离的恐惧要大于对犯错误的恐惧,因此他们会和多数人为伍,而并没有思考多数人是如何成为多数人......”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41页

正如“跟风者”或“随大流者”这样的标签中已经包含了轻蔑的味道一样,人们的模仿倾向损害了人类的正面形象——人们愿意打成一片,以便在必要时得到“他人”的承认。
六度分隔理论(斯坦利.米尔格兰姆), 每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最多通过六个人我们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7页 - 第1章 提出沉默的螺旋假设

对于被孤立的恐惧表现为一种驱动力,它促使沉默的螺旋启动起来。“与狼共舞”是一种较为幸福的境地,但是当人们由于无法认同在公众中被广泛传播的意见,而无法说服自己人云亦云时,只能将永远沉默的做法作为使自己能接受的第二选择。(沉默不一定表示赞同)——“最后一刻的跟风者”
那些仍然固守原来信仰的人害怕成为唯一保持忠诚的人,比起犯错他们更害怕被孤立,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与大多数人为伍。那些还只是一个民族中某些人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似乎就成为所有人的观点,并且那些将这样的观点变成主流的人,也因此显得权威了。——“真相显现”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5页

那些被新的政策所说服的人,感觉自己所想的都是合理的。因此他们就会大声而且非常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些拒绝新的政策的人,感到自己被孤立了,因此会退缩,而陷入沉默。这种行为推动了这个现象的出现:显现出来的支持新政策的势力强于实际状况,而反对派的势力则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弱。这样的现象不断自我循环,一方大声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另一方可能“吞”下自己的观点,保持沉默,从而进入螺旋循环——优势意见占明显的主导地位,其他的意见从公共图景中完全消失,并且“缄口不言”。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沉默的螺旋”的过程。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96页 - 10 群狼的齐声嚎叫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63页 - 第四章——社会皮肤等

什么是公知?公共意见的持有者,是指那些在某个共同生活团体中准备并能够可靠负责地表达公众问题的人们,而且他们不在政府的名义下履行政府的批评和控制的职能。这大概是对“公知”的定义。
...它意味着人性的弱点使人们依赖于自身对周围世界的判断权能,也就是人们的敏感的社会皮肤,即为他们的社会性本质----------
一些极端意见(IS、恐怖主义、种族论、台湾对立政治、多妻论、读书无用论、网络恶意人肉等)的出现是否就是意味着社会传统和道德伦理的崩坏?否则在“沉默螺旋”的理论下,这些极端意见应当是更加的“沉默”才对,而现实却不是如此,它们有些一度甚嚣尘上。
所有的人都要直接看到统治者们,统治者应该表现出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品行高尚的光芒,....对于君主来说并不需要具备所有人们所期待的美德(善良、忠实、博爱、正直、虔诚等),但是绝对必要的是,他必须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即他具备这些品质。打造形象或形象设计,就是在做这件事“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就是“造神”。毛泽东就是造神的杰作,渐渐人们也发现其实他并没有那么好,而且还犯了许多错误。相反的一个“灭神”过程就是一个个戳破他曾经拥有的品质。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4页 - 2001版前言


在意大利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小城镇,那里居住着忠厚诚恳的老百姓、伯爵及伯爵夫人,他们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那里。

而在城镇外山上的古堡里住着一个古怪的人,他常常做出让城镇居民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这些出格的想法和做法令城里人生气,因而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与这个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个星期天,这个怪人出现在城里,赶着一头独角兽。人们看到后,纷纷对他摇头。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看到伯爵和伯爵夫人,他们也赶着一头独角兽。这却成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全城的人都应该有一头独角兽。 
之后的又一个星期天,古堡里的那个怪人突然和一个蛇发女怪出现在城里。人们问他,他把独角兽放在哪里了。他说,很遗憾,他把独角兽抹上胡椒粉给烤了。所有的人都被吓坏了。而当伯爵和伯爵夫人也带着蛇发女怪出现的时候,这种行为又成了潮流并迅速地流传开来,那些能够拥有蛇发女怪的人都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
到了第三个星期天,这个古堡里来的特别的人又带着人头狮身龙尾的怪兽出现了,并且告诉众人,蛇发女怪被杀掉了。这又让公众很反感。但是和以前一样,当伯爵和伯爵夫人也偷偷地将蛇发女怪处理掉之后,人头狮身龙尾的怪兽又成为最大的时尚了。
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古堡里的怪人再没有出现。人们一致猜测,人头狮身龙尾兽也要被怪人杀掉了。于是,他们组织了市民行动,以终止古堡中的屠杀。人们向古堡进发。当他们冲进古堡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吓住了,他们看到那个怪人躺在地上即将死去,而旁边围坐着三只动物——独角兽、蛇发女怪和人头狮身龙尾怪兽,这三只动物陪伴着那个怪人。
独角兽是他年轻时的梦想,蛇发女怪代表着他的中年,而人头狮身龙尾怪兽是他的老年。城里来的人明白了他的想法,并且很快让这种情结成为流行的模式。对于古堡中的那个怪人来说,这三个动物是他生命中的核心。姜·卡罗·梅诺帝将这部芭蕾舞剧起名为《独角兽、蛇发女怪和人头狮身龙尾怪兽,或一位诗人的三个星期天》。我要解释的是,为什么这部芭蕾舞剧也可以叫作“公众舆论”。
我们先站在芭蕾舞剧中诗人的这一边来分析。就连《芝加哥放逐者》的批评家也为之落泪了。这位诗人正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是一个强大、独立、有思想,并且被自己想象的图景所引导的人。而伯爵和伯爵夫人尽管人们没有意识到,但他们是肤浅却重要的人物,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却无处不在地引领潮流。我们尤其厌恶那些愚蠢的人,也就是那些随大流的、竞相模仿的人,他们先是嘲笑那些跟自己不同的人,然后又争相跟随每一个潮流,而最后却要摆出道德上的优越感。所有特立独行的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上面所描写的境况。
现在我要站在伯爵和伯爵夫人,以及城里居民的立场上了。我说过,我们厌恶我们的社会性本质。我们从不愿意考虑,当生活在一个群体里,我们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保证这个共同体的聚拢。我们似乎一直对此做足了工作,以拥有用历史和文化维系的共同体,以及通过法律保护的机构,似乎这些都不是通过日常的不断调试而形成的。但是,其实是生活中的“顺从”使社会保持行为能力和决策能力。

约翰·洛克谈到了来自意见、名望、时尚中的规则,这些要比任何一条宗教戒律或国家法规更为个人所遵循,因为违反流行的行为模式,人们会立即遭到报复,马上会失去来自周围环境的认可和承认。但是,为什么过去的百年间很少有人关注这种在社会生活中如此至关重要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所有人都将那些与时尚有关的行为冠以负面的字词:狂热、时髦狂、盲从。而带着独角兽、蛇发女妖、人头狮身龙尾怪兽散步,只是时髦流行罢了。
今天已经证明了,即便人们清楚地看到某件事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会让自己陷入孤立的话,那么人们就会陷入沉默;相反,所谓的舆论——那些人们可以公开表达而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孤立境地的想法和行为方式——则成为代表好品味和正确的道德观的普遍性的共识。
我站在伯爵和伯爵夫人的一边,因为没有他们,诗人的想法就不能广为传播。他们正是所谓的播报员:伯爵和伯爵夫人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意见领袖,他们接受了诗人、艺术家的独特想法,并且通过传媒、记者而进行广泛地散播。那么那些市民、跟随者、城镇居民呢?有关他们的感觉、他们的眼泪我们知道多少?有关他们内心想法的转变我们知道多少?但是我们知道,他们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被孤立起来。约翰·洛克支持,万人中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个人,能毫无知觉地面对周围环境对其的蔑视。当没有人再带着独角兽散步的时候,怎么还会有人和独角兽走在一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社会完全由特立独行的人组成,每个人都是来自古堡的怪人。这时,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没有一个社会是由不具备社会性特质的人组成的,不被孤立所恐惧的社会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对人类的社会性特质不表示同情,但是我们应该理解这种特性,这样才能不对跟随者有误解和敌意。
——节选自本书《2001版前言》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5页 - 译者序

这不仅是一本讲述了重要传播概念的理论书;也是一本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书,并且在研究总体思路上给予了指导,因此,这也是一本关于方法论和方法学的书。
......
她所考证的时段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末。这样的上下求索,找寻“舆论”这个概念从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和之后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后出现的场合,在作者看来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为了了解公共舆论的含义,重要的就是弄清楚这个概念首先是如何产生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通过哪些观察而得出的。这就像我们要更多地了解某种植物,一定会去研究它的生长地。”
......
诺依曼在这项对人类的社会本性的研究中采用了二手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民意测验法、量表法、内容分析法、影像分析法等多种调查研究工具。
这些方法也都是在教科书上用几百字就可以概述的,但是实验的刺激如何设计、问卷调查问什么、内容分析的对象有哪些,却必须是以对研究课题不断深入的理解和通过大量研究实践而积累的深厚的研究经验为基础的;而且因为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和背后的动机、态度及实质,因此显而易见不可能通过若干直接发问而得到答案,比如在探查人们对被孤立的恐惧时,如果开门见山地问人们“您害怕被孤立吗”,显然如同缘木求鱼,因此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还需要严格而又有创新的设计。
......
而在所有的方法的使用和对调查研究过程的设计中,诺依曼的焦点都一直集中在个体的社会性本质上,从而使得研究过程虽然曲折但直指目标。对此,她指出“通过使用某些工具或测量手段所得出的结果,在这里显然被人们等同于研究对象了,而不是只把它当作进一步理解公共舆论的资料……”这对我们在开展研究工作时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提醒。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3页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1~45 - 1~45

沉默的螺旋指的是占据优势的一方通过表达观点和意见,从而更加强势;弱势的一方则不断的沉默
其实一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事情,为什么作者用了一本书来讲这个?
其实很多时候,原理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但是如果能从更多的方面和角度来讲解这个原理,或许有助于理解的产生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7页 - 2001版前言


这本书最重要的事情是去阐明舆论超出常规的力量。而当人们对这种力量有所理解后,就不会那么惧怕它了,人们也不再热衷于幻想自己是独立于舆论压力之外的“成熟”的人。而且,当人们遇到那些在不同场合下根据不同舆论而调整自己行为的人时,也不再会表现得那么高高在上了。

《沉默的螺旋》的笔记-第251页 - 如何分析舆情


 沉默的螺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