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与赤水丹霞景观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040322323
页数:27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地质地貌演化史 赤水丹霞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地貌发育演化历史。在震旦纪至三叠纪时期,虽有过若干次海浸海退的沧桑变化,但都未发生过强烈、显著的褶皱和断裂,是相对稳定的地槽或沉积带,在后来的构造运动中,褶皱发育,成为“川东南褶皱束”的一部分,在贵州境内称为“赤水褶皱束”。 三叠纪末海退后,“四川台坳”成为内陆湖盆。在侏罗一白垩纪时期,这里一直积水成湖,称为“四川湖”或“巴蜀古湖”。在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气候炎热,由于铁质的氧化,使沉积物呈现红色并在湖底堆积形成“红层”。赤水丹霞区虽位处湖盆南缘,但也沉积了厚3000~4000m的湖泊相红色碎屑岩建造,为贵州中生代中、晚期最大的沉积区。 在白垩纪末期的燕山运动中,四川湖盆大面积抬升,使“四川湖”干涸为陆地,从而结束了漫长的沉积历史。新近纪期间,区域地壳较为稳定,红层经历了长期的剥蚀,并形成了地形较为和缓的准平原。 第四纪中、晚期的新构造运动,使燕山期形成的娄山弧形构造受到强烈挤压,整个地块随大娄山的抬升而大幅度掀斜式上升,形成与四川盆地高低悬殊的红层高原。由于高原与盆地问巨大的势能梯度,使流水下切作用强烈,在高原面上切出众多沟谷。以后,在风化、剥蚀、崩塌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逐渐成为雄伟壮观的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并成为中国青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赤水丹霞区西北侧因基底刚硬,受挤压轻微,上升幅度较小而成为广袤的红层丘陵发育区(赵心益和邓佑华,1999)。 二、生命演化史 生物生存与生态条件密切相关,从生命记载看,赤水丹霞区的生物较清晰地记录了生命随地质地貌、气候协同演化的历史进程,即从海洋生物到内陆湖盆生物再到陆地与淡水生物的演化过程。 在震旦纪至三叠纪海浸海退期,目前尚未发现生命记录。 在侏罗一白垩纪“巴蜀古湖”期,生存的生物为湖相生物,记录生命类型的生物(动物)有介形虫、瓣鳃、叶肢介、鱼、鳖等。 在白垩纪末期,“巴蜀古湖”干涸为陆地,气候逐渐温暖湿润,植物逐渐登陆和繁盛,植被在气候、地貌上分布的差异也得以体现。

内容概要

熊康宁,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1958年生于贵州省威宁县,1985年于贵阳师范学院地理系自然地理学喀斯特与洞穴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1986年在西南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院长、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贵州省地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先后主持完成“喀斯特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开发”、“中国西南部深部和表层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经济类型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南方喀斯特(云贵渝)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中国丹霞赤水提名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科技支撑”、“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科技支撑与研究示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38项以及中英、中新、中美、中意、中斯、中日、中韩等喀斯特及洞穴国际科技合作27次,曾赴英国、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斯洛文尼亚、奥地利、日本等国进行喀斯特及洞穴学术考察、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第一作者或主编出版《喀斯特石漠化的遥感——GIS典型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喀斯特文化与生态建筑艺术》、《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锥状喀斯特、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图集》、《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赤水丹霞地貌、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第一辑)》论著7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5篇。在喀斯特峰林形态量计及演化、锥状喀斯特水动力成因过程、洞穴发育与演化、喀斯特与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少数民族地区人地关系与环境移民、喀斯特生态经济类型与可持续发展、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曾荣获中国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一次,贵州省青年科技大会一等奖一次,贵州省首届“高校科技论坛”学术专题演讲一等奖一次,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次,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四等奖两次,贵州省先进工作者两次以及贵州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曾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个人一等功一次;并获得中国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贵州省跨世纪科技人才、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贵州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肖时珍,女,侗族,1981年11月生于贵州省黎平县,2007年于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讲师,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岩溶环境与地质生态研究方向在读博士。主持“贵州锥状喀斯特世界遗产提名地保护价值与保护现状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村社区参与式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研究”、“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发育及世界遗产价值研究”、“喀斯特地区地道中药材种植与石漠化综合治理耦合模式与技术集成”、“贵州省毕节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方案(2008~2010)”、“贵州省毕节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作业设计(2008)”、“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实施方案(2011—2013)”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实施方案初步设计(2011)”科研项目8项,作为专家组核心成员兼秘书全程参与“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科技支撑项目”、“中国丹霞赤水提名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科技支撑”的设计编制工作,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喀斯特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贞丰县、关岭县、清镇市、松桃县、万山特区、开阳县等地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方案(2008~2010)”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作业设计(2008)”等项目20余项,曾赴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国进行喀斯特及洞穴保护管理、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在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喀斯特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等领域有一定研究。曾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个人一等功一次。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世界遗产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世界遗产概述 一、世界遗产公约及其产生 二、世界遗产的内涵与特征 三、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评价标准 四、世界遗产名录与预备名录 五、世界遗产的组织机构 六、中国的世界遗产与预备名录遗产 第二节 世界遗产的申报与保护 一、世界遗产的申报 二、世界遗产的保护 三、世界遗产的监测 四、濒危世界遗产及遗产除名 第二章 赤水丹霞的发育背景 第一节 自然地理背景 一、地质地貌 二、气候 三、水文与水资源 四、土壤 五、生物多样性 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  二、地层与岩性 三、水文地质 四、古生物化石 第三节 历史与发展 一、地质地貌演化史 二、生命演化史 三、人类活动历史 第三章 赤水丹霞景观发育特征 第一节 赤水丹霞地貌形态及特征 一、丹霞地貌概况 二、地貌单体形态 三、地貌景观组合形态 第二节 赤水丹霞地貌的形成演化特征 一、赤水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 二、赤水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 第三节 赤水丹霞区的生态特征 一、赤水丹霞区生态系统 二、赤水丹霞区生态演化 三、赤水丹霞区生态特征 第四节 赤水丹霞区的生物多样性 一、植物多样性 二、动物多样性 三、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 第五节 赤水丹霞区景观美学特征 一、景观美学特征 二、景观美学价值 第四章 赤水丹霞的世界遗产价值 第一节 丹霞地貌与世界遗产 一、国外丹霞地貌 二、中国的丹霞地貌 三、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丹霞地貌 第二节 赤水丹霞与世界其他丹霞地貌对比研究 一、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 二、基于美学标准(vii)的对比研究 三、基于地球历史与地貌标准(viii)的对比研究 四、基于生态过程标准(ix)的对比研究 五、基于生物多样性标准(X)的对比研究 第三节 赤水丹霞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一、地球科学价值 二、生态学价值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四、美学价值 五、赤水在中国丹霞的地位和贡献 六、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丹霞的价值认定 第五章 赤水丹霞区的保护与管理 第一节 保护与管理现状 一、保护现状 二、影响因素 三、主要问题 第二节 保护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依据 一、保护与管理的目标 二、保护与管理的原则 三、保护与管理的依据 第三节 保护管理措施、管理体系及建议 一、保护管理措施 二、管理体系 三、保护管理建议 第六章 赤水丹霞区科学考察线路 第一节 赤水丹霞区科学考察内容 一、赤水丹霞区科学考察内容概要 二、赤水丹霞区科学考察线路设计 第二节 赤水丹霞区科学考察线路 一、青年期丹霞地貌之旅 二、丹霞地貌与梯级瀑布之旅 三、丹霞崖壁之旅 四、丹霞生态之旅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附录二 世界遗产申报文本格式 附录三 世界遗产第二轮定期报告调查表Ⅱ 附录四 国际专家赤水考察报告

编辑推荐

《世界遗产与赤水丹霞景观》可供世界遗产、地质、地貌、生态、美学、保护管理、丹霞景观研究等方面的专家、科技人员、教师、遗产地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及参考书。

作者简介

《世界遗产与赤水丹霞景观》是作者在多年从事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研究以及承担“中国丹霞赤水提名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科技支撑”项目过程中,对世界自然遗产及赤水丹霞景观研究的系统总结。《世界遗产与赤水丹霞景观》按系统论思想,从地理学的角度,将丹霞地貌研究与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运用地理比较法与综合分析法,对世界遗产、赤水丹霞景观的发育特征及其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进行研究,并对其保护与管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赤水丹霞区基于世界遗产价值的科学考察线路,具有很好的学术参考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

图书封面


 世界遗产与赤水丹霞景观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地理专业视角作品,精致而严谨。对于P72.3—19的这张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和野芭蕉(Musa balbisiana)的摄影报以深深的遗憾。这张图会直观误导第一眼看到它的人,谁会想主角的桫椤被挤在只拍出半颗脑袋的芭蕉两旁,而水沟和灌丛占了照片绝大的篇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