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出版日期:2015-3-1
ISBN:9787302389934
作者:魈鸣
页数:280页

内容概要

魈鸣,湖北宜都市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国内外报刊公开发表作品500余篇百万余字。作品曾入选《读者》《作家文摘》《读报参考》《意林文汇》《民间故事选刊》等多种选刊选本。曾获第21届孙犁散文奖,并被《故事世界》杂志评定为“全国最受读者喜爱的故事家百杰”。
著有小说故事集《尴尬生活》(济南出版社2008年9月版)。
目前以美食散文创作为主。

书籍目录

一、乡村四季
1、 春雨
2、 夏夜
3、 秋收
4、 冬雪
二、远去的风景
5、 消失的“铜铁匠
6、 小秋收
7、 捡柴
8、 有关米的记忆
9、 山民的山烟
三、年的怀想
10、 年猪的年味
11、 忙年.忙吃
12、 除夕的土爆竹
13、 汤圆.元宝.元宵节
14、 遗落在乡村老屋里的年
四、乡村名片
15、 土屋
16、 篱笆
17、 草垛
18、 野烟
19、 土狗
五、山野那些树
20、 老屋.枇杷
21、 神树
22、 屋后有棵香樟树
23、 山上有对“夫妻松”
24、 遍地油桐
六、土家那些事
25、 土家烧烤
26、 土家 开放在肚里的花
27、 土家罐罐茶
28、 土家 红苕和洋芋的另类吃法
29、 土家围腰
七、爹亲娘亲
30、 父亲.榨坊.电
31、 父亲的辉煌
32、 我的老母亲
33、 父亲的耳光和母亲的竹条
八、乡村的节
34、 惊蛰节 植树节
35、 永远的端午
36、 六月六.晒龙袍
37、 年小“月半”大
38、 中秋夜 入园偷摘不算偷
九、赋闲的农具
39、 剃竿.抓板
40、 石磙.磙板
41、 蓑衣.斗笠
42、 草鞋耙子
十、乡村人物
43、 王老六
44、 尤家大爹
45、“人生观”
46、 刘春波
47、 秀秀
十一、乡村“老”字号
48、 老街
49、 老屋
50、 老井
51、 老岩
十二、乡村那些鸟
52、 斑鸠
53、 老鹰
54、 燕子
55、 喜鹊
十三、乡村怪吃
56、 臭豆酱
57、 地卷皮
58、 阳雀花
59、 山胡椒
60、 酸高粱浆
十四、乡村往事
61、那年那场“谣言”风波
62、无事不要在野地里乱划
63、当年 我们曾经饰演“四人帮”
64、河谷深水 大爹救起一个人

作者简介

孙犁散文奖得主魈鸣最真诚的作品首次结集出版
乡村原是这样美!
我的乡村我的愁!
乡村的全景书写!
改不了吃屎的土狗,老屋里的农历年,古老的农具,草鞋蓑衣,罐罐茶,榨油房,臭豆酱,高粱浆,阳雀花,石磙子......
本书出版者最遗憾的是没有照片把这些温暖的乡野物事一一展现出来,献给每一个漂泊在外心怀故乡的人。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城市生活节奏极快,在城市里打拼久了会有厌倦的想法。所以农家院应运而生,这里成了都市打工一族的后花园,是市民们休闲放松的场所。于是很多市民们——特别是文艺青年——开始向往乡村美好的一面。于是他们纷纷走向乡村,纷纷吟咏麦田和丰收,一时间蔚然成风。但是乡村终归有诸多的不便。首先交通不够畅通,其次屋子比较冷。厕所基本都是简陋的室外厕所,夏天蛆虫成队,冬天则冻成大冰坨,真是又臭又硬。况且就医,谋生都是大问题。要让那些养尊处优的青年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那真是千难万难。于是文艺青年们彷徨了,他们只得拿着自己厚厚的诗篇返回城市。所以有《饿死诗人》这样的诗篇面世,指责这些诗人只是叶公好龙。他们只是度假者,并不能真正和乡村水乳交融。挥一挥衣袖,他们带不走一片云彩。所以当我翻开这本《温暖的乡村》时,我开始根本不以为意,生怕这部书也出自那些浅尝辄止的度假者的手笔。但是当我越往后读,越能品味到作者魈鸣对乡村的热爱。那种深切的眷恋和怀念从字里行间不断溢出,拥有极强的感染力。这使得书里的一幕幕场景都那么温馨可人。乡村的居民以务农为生,土地在他们的眼里是最宝贵的财产。他们对土地的呵护无微不至。在书里,每年的耕种如同盛大的节日,那更像一场全民狂欢。而烧火粪这样不为人知而又不可或缺的事情,也在书里有很详尽的描写,让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人大开眼界。农村的房子被称为土房,农村的家狗被称为土狗,孩子们自制的爆竹被称为土爆竹。一言一语间,尽是对土地真挚的眷恋。久在城市间,我们一边为春节时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烦躁,一边抱怨着城市的年味越来越淡。假如你肯去一趟书中所描绘的乡间,则一定会被那里浓烈的年味所感染,瞬间和他们一起欢腾起来。每年过年每家都要杀一头价值不菲的年猪,这本身便有以“牺牲”祭祀神灵的感觉。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肉则是无上的享受。每家杀年猪都是一场盛大的庆典,左邻右舍都要请来尝一尝。仔细想来,那么多的人家请来请去,年的感觉能持续很久,每一天都是香浓扑鼻、回味无穷的。中国人本身没有全民普及的宗教信仰,祭祖的传统也越来越淡,所以我们的内核只剩下一个字:吃。就算是平时再节俭的人家,到了春节也会放开手脚来摆上一大桌。而在书里的乡村中,那顿丰盛的年夜饭更是积攒了满满一年的幸福。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饭,还承载了全家老小一起忙忙碌碌的亲密感和齐聚一堂的满足感。那种感觉便是所谓“年味”的真正意义所在。虽然现在已经推行火葬,但是很多老人仍然愿意回归泥土,所以经过田地时我们能看到许多坟头。纵是年轻,我们早晚也有尘归尘、土归土的一天——从我们的先祖亚当触怒上帝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们的命运。我们拥有的的一切都来源于生我们养我们的大地。就算终身劳作,最后融化在泥土里,与其说是上帝的惩罚,倒不如说是上帝的恩赐更恰当吧!我,以土地为荣。
  •     南宋诗人叶绍翁名篇《游园不值》中有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庄户人家那种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瞬间展现在读者眼前,而这柴扉也就是今人所说的篱笆。土屋、篱笆、草垛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乡村写意画,也许这画卷在城镇化加速的今天已离我们越来越远,可这些标志性的产物,却让我们回味无穷,有着丝丝眷恋和阵阵温暖。古老的土屋也许破旧不堪,但那却是遮风挡雨的港湾,在屋子里可能都会闻到泥土的气息,可恰恰如此,才让人有种踏实的感觉。这乡村的名片啊,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与梦想,又给人留下怎样刻骨铭心的记忆。同样的,乡村的四季是分明的。春雨贵如油,夏夜无聊赖,秋收硕果累,冬雪隐私藏。亲爱的农民兄弟,就是在这四季流转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守做人的本分,去养家糊口,去经营生活,在满足着自己的同时,也实现着社会价值。我常在想,如果世间都是高楼林立,如果没有人愿意种田耕地,那样是不是世界也面临巨大的危机呢? 应该感谢农民,应该感恩那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魈鸣所著《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既有乡村的景、物、人的细致描摹刻画,也有深切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在作者笔下,凶狠的老鹰并非都十恶不赦,鹰嘴夺食下,孩子们还多了份牙祭和满足。就是这一辑被命名为《乡村那些鸟》的精致散文,获得21届全国孙犁散文奖。朴实、自然,又深见功力的文字作品,在讲述乡村物事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深远的意境,美妙的感觉。对乡村的眷恋与不舍,那缕剪不断的乡愁,说到底是对一去不复返的旧时光的缅怀。那时生活的确苦与累,些许甘甜都会觉得弥足珍贵倍加珍惜。丈夫勤劳、妻子贤惠,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是那样的生动,而读者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才是真。打开这册抚慰心灵的散文集,每一幕场景如电影展播,让已然远行的我们轻易地回到最初的村庄,或者长居城市的人得以亲近淳朴的田野。其实,生活不管多么复杂、岁月如何变迁,乡野带给我们那份简简单单的暖心记忆,却是人生最不可或缺的厚重的行囊,让我们在匆忙的光阴中淡定、从容。一本书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魈鸣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满足,值得我们细细捧读、久久回味。(发表于东台日报,作者朱延嵩)
  •     魈鸣散文集《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是一部乡村的全景式书写,涵盖了乡村的方方面面。魈鸣的童年在农村度过,是乡间那种淳朴亲切、简洁明了的乡土气息滋养了他。《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细腻而真实地描绘了鄂西农村的风物、风情和风俗,体现了作者经历以及生活的姿态,他笔下的山烟、土屋、篱笆、油桐、罐罐茶、臭豆酱等等,无不是乡村里土生土长的“原生植被”,代表了乡间最原始的风貌,村野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个精神逐渐走向荒芜的年代,这些源自心灵的文字,一如山涧的清流,能洗刷尘世的铜臭味、市井气,能荡涤斑驳的灵魂,能滋养安宁与诗意。综观《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无论是叙事的言说方式,还是写作的风格手法,抑或是字里行间的意境氛围,都为展现这部散文集整体生态内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语言的支撑。魈鸣乡土散文的语言并非纯粹的土,而是用现代精神去理解乡土生活。比如:“午夜时分,第一声春雷终于轰隆隆地响了。就像庄户人家在不太平整的堂屋拖着桌子,沉闷而绵长。”(《春雨》)在这样的语段里,生动、形象、贴切的喻体,就来自乡村生活。二是风格的支撑。魈鸣笔下的乡野既是温和的、温暖的,还是温情的。如“年的怀想”“土家那些事”“爹亲娘亲”等几组,记事、写人、状物,在行文上,从柔情脉脉的柔版,到热情焕发的快板,直面叙述、温情表达,酣畅淋漓;在文风上,从来龙去脉到起承转合,将每一个事件,哪怕是每一个细节,都诠释得极其详尽完美。三是意境的支撑。魈鸣用他那蘸满一名乡村赤子情泪的彩笔,去收藏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构建属于作家特有的散文村庄。在他的笔下,故乡的风景有时是写实的,有时是写意的,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摧枯拉朽的城市化进程之下,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每个归来的游子都是陌生的旅人。这种陌生并非单纯地源于新闻媒体所鼓吹的“新农村”“新气象”,它更多地源自一种心理归属层面的失落感和飘零感。尽管地理意义上的乡村或许还会存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我们却早已回不到当初的故乡,因为心理和文化意义上的乡村,一直都在消逝。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魈鸣才在他的散文中糅入了大量乡村民风民俗,喋喋不休地为我们讲述着乡村那些物事,平静、自然、亲切,虽然有的业已消逝,比如“铜铁匠”,比如那些尘封的农具,比如日益衰败的油桐……在《篱笆》一文里,作者深情写道:“可如今,乡村的篱笆是越来越少了。鸡,改为了成规模的圈养;蔬菜,住进了大棚。残存的篱笆也变得歪歪斜斜。不知谁说过,篱笆是乡村的魂!只是,我不敢想象,一旦乡村失去了如魂的篱笆,那乡村还叫乡村吗?”魈鸣的乡土散文,写四季,写风景,写人情,写民俗,写绿树,写农具,写庄稼,写衣食住行,信手拈来,有鼻子有眼,一写就能娓娓道来。比如《草垛》:“草垛在人们的不断拉扯中以及鸡们的扒拉中,就这样犹如一个漏气的硕大气球,一天一天地瘪了下来。先前耀眼的金黄,在日晒夜露、风吹雨打中,也逐渐开始变得黄褐难看。直到有一天,连鸡都懒得再到草垛里去扒拉一下的时候,于是,新一轮的小麦播种,也就悄然来到了。而此刻,那些草垛余留下的麦草,正憋屈地等待着,让人捆了挑到地里去烧成火土,再来为麦子做底肥呢!”这酣畅淋漓的写法,让我们确实读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风有雨有幸福也有痛苦的乡间。另外,因为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文化散文的高度和境界,所以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乡村人物”一组中的王老六、尤家大爹“人生观”刘春波、秀秀等,或注重人物的现实和文化背景,轻形似而重神似;或钟情作者自己的抒写、议论,在文本的叙述中凸显人物。总而言之,《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叙述的对象和客体真实,叙述方式和特色是温情,以乡野为出发点却不局限于乡野。细细品味,让我们从中能强烈地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体会到乡村生活的那种咀嚼不尽的韵味,抓得到那种隐忍、宽容、明亮甚至是富有悲剧性的乡土精神。(发表于北京晨报,作者马忠)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有些地方有共鸣,当记事看看
  •     还不错吧,挺有感触的,挺希望作者描述的朴实可以在大地上继续流淌。
  •     对土家族莫名好感
  •     那些曾经的简单的温暖
  •     那些快要被遗忘的乡野事物,那个回不去的家乡与忘不了的乡愁。假如书的内容配上照片或插图就完美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