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毛泽东雕像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3324161
作者:成文军
页数:20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张家口 1997年初夏,我和几位同事出差驱车前往内蒙古锡林浩特,路途所经过的第一个城市是河北的张家口,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广场(以后知道这里叫文化广场)上又看到一尊“文革”时期建造的毛泽东雕像时,让我想起中国最西和最南的那两个城市雕像,想起了北京、上海那些常会进入我视野里的毛泽东雕像。 这个自童年时起就熟稔的雕像形态。这个形态几乎是整齐划一,重复出现。以前,在美术学院读书时做过“构成”练习,把一个图案作为元素或是单元,不断复制并有规划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图案,观看者的视觉和心理便会产生了奇妙的变化。 把这些分布在各地的毛泽东雕像拍摄下来,然后“构成”新的画幅,这是我要去寻找和拍摄雕像最初的动机。这样,在张家口停留的短暂时间里,我萌生了这个想法。张家口的这尊雕像也拍摄下来,成为了这个专题所拍摄的第一尊雕像。 然而不久,一个“毛泽东向前看,楼堂馆所一大片,毛泽东先后看,下岗工人一大片”的坊间里流行的段子,让我觉得雕像成了这个每天都在变化着的社会的参照物。所以我拍摄时,不仅仅是再关注雕像本体,同时也将镜头的焦距放宽,把雕像和它周围的人和物糅合在一起。 时间走进新千年后,我的工作转向了城市雕塑的创作和设计,所以很快我自然地将这些体量巨大的毛泽东雕像视为城市雕塑……不论是当年的何样的社会因素促成了大量雕像的出现,也不论当今人们留存和保护起它的意义如何,毛泽东雕像首先城市雕塑或是公共雕塑。 这样的认识,把我的视线又引向了雕塑家,当年那些参与创作和建造雕像的雕塑家,以及他们之外的工人、农民、市民、军人等其他行业的参与者。通过他们的回忆和讲述,让我明晰了雕像建造的技术层面的方法和过程,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描述出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 这一切让我感觉,我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在雕塑学层面上的城雕作品,我已经是在不经意间翻开了曾经的且不为人在意的社会史册中的一页的一角。当然,在拍摄这个在40多年前形制已经固定的参照物及其周围的景物和人物的时候,以及关注着近20年来又竖立起的形制各异品质不一的这位历史人物雕像的时候,我不觉又记录起了这个变异和发展着的时代中的人心向背。 那一次途经张家口数年后,我为拍摄雕像又到过这个城市。文化广场没有再像我第一次看到那样喧闹纷杂,第一次来这里时,当年与雕像一起建成作用于宣传功能的展览馆正被用作商品展销场地,如同北京人民大会堂缩小版的展览馆,张挂着色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商业广告。 再看立于文化广场上的这尊用暖色石砾覆于表层的混泥土材质的雕像时,我想起的不再是新疆喀什和海南三亚的雕像,而是想起北京的解放军原炮兵司令部,想起河北石家庄人民广场、“棉六”、“棉七”探矿机构厂,金石化肥厂、铁道学院,鹿泉的黄壁庄水库,赞皇的县文化馆,唐山的工人文化宫,包头的包钢东方红俱乐部、电建三公司、包铝集团,山东的兖州少年宫、济宁群艺馆,河南新乡的河南师范大学……在这些地方,都有着与张家口文化广场相同尺度和形态的毛泽东雕像,这一款雕像被称为“河北款”。 当然,张家口还有一尊被我称为“海军款”的毛泽东雕像。这尊雕像在原地矿部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内。只所以称其为“海军款”,是因为我最初看到的这款雕像是在北京的“海军大院”。这尊雕像当年由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的雕塑家叶如璋、关玉璋、崔玉琴主创。创作初稿时,特意让海军士兵穿上“海军呢”大衣站立在行驶的卡车上,雕塑家则蹲在一旁观察大衣随风摆动的衣纹效果,并在卡车的晃动中画下速写。参与过雕像设计和建造的海军军官赵文煜先生曾经对我说,当时的设计立意,是要创作一尊领袖迎风站立于舰艇之上,手臂前伸要如舰首推拨开巨浪。 现在除了“海军大院”和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在北京手表厂,唐山水泥机械厂,包头202厂,辽宁渤海船厂和陕西618所等地,“海军版”的毛泽东雕像依旧留存。

前言

寻着雕像的旅行    我非常喜欢旅行。在读中学的时候即便是不能自由自在地四处奔跑,也时常手捧地图,在纸上方寸间神游畅想。    以后工作“独立”了,有了因私或因公的机会去旅行。这时的旅行,不管是在目的地,还是在路途中,主要的视野都停留在“大好河山”、“仙踪古迹”和“风土民情”上了。    然而,在20年前的两次旅行之后,促成了我去寻找毛泽东雕像的旅行。    一次是在1989年夏天。从北京乘火车用了四天三夜的时间到了吐鲁番,之后又坐了三天的汽车到了喀什。这段耗时一个星期的路途,是我的首次距离最远的旅行,喀什不啻在我心里是非常非常遥远的地方。    在喀什,老城区商业街的首饰老匠人、和善的维吾尔族老奶奶、土黄色调子的维吾尔族民居构成的街巷、傍晚街上弥漫的用洋葱腌制过的烤肉的味道,对这一切新奇和陌生的兴奋,都是这次喀什之行留下了牢牢的记忆。然而,喀什人民广场上一尊体量巨大的毛泽东雕像,也让我心里震动了一下。因为在我看来,在这个充满着异域风情的边陲小城里,伫立着一尊20多米高的毛泽东雕像有点不可思议。    也许是陌生的市井和熟悉的雕像,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使得喀什的这尊毛泽东雕像似乎对于我是一个明确的提示,不论这里有别于内地的异域风情如何浓烈,这里,依然是中国的一个城市。    第二次在一个似乎也算遥远的地方看到了大型的毛泽东雕像,那是1992年夏天在海南三亚。    当时为了去西沙群岛,我住在三亚一处部队驻地,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尊10余米高的毛泽东雕像。这尊雕像的形制也带着建造年代的印记,领袖身着大衣,挥起右臂。    我当时望着雕像,背后就是大海,不用说,这应该是在中国最南边的一尊大型户外领袖雕像。看这尊伫立于南海之滨的雕像时,我感觉毛泽东更像一个哨兵、卫士。他的背后是辽阔的疆土。    此后,不管在北京或是其他城市,若偶然再看到毛泽东雕像时,我都会想起在中国的西域和南疆的那两尊毛泽东雕像。大概又过了几年,我萌生了一个疑问,当年在全国曾经兴起建造领袖像的风潮中究竟建了多少?    为什么雕像都集中建在1967年和以后的三四年间?    为什么雕塑没有作者的署名?他们又是何人?    为什么一个城市中的数尊雕像或是两个相隔千万里的雕像会出自同一个模具?    为什么建造雕像初期,中央曾经下文制止,而各地依旧热情高涨?    为什么1980年代末期要拆除雕像,而现今究竟留存了多少?(而到现今还留存了许多,到底留存了多少?)    还有,为什么1993年后,各地又不断出现了新建造的雕像。    就这样想着、走着、找着、拍着、问着,从1997年开始了寻找毛泽东雕像的旅行。这个旅行间续进行着,不经意间已经走过了十多年,走过了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份,在120多个城镇县市看到了近200多尊早期的户外毛泽东雕像。同时也走访了中国主要的美术院校以及数百位雕塑家和雕像建造的亲历者,也从雕像下的民众的交谈中,看到人们对雕像以及这位给中国历史带来巨大变化的领袖的心态。    十多年间,东西南北走了数万公里,有人褒奖我能吃苦。而这些路程我并没有感到有多辛劳,其实我们每天不都是在走吗?相反,我到是感觉有些庆幸,为了寻找到雕像,让我关注到一些之前从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有些地方如果不是因此而前往,也许我下辈子也不会想到要去那里。这些所谓不起眼的地方,一样有着独特的风景和风情,游人不会成群踏至,我因此还有一份“独享”的快乐。

内容概要

成文军
1966年出牛。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中围新闻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曾供职中圜石油:从事过新闻摄影、美编、广告等职业;现在从事城市雕塑设计、自由撰稿人。白上世纪来起关注文革时期的领袖塑像,随后10余年里在全国范围寻找和拍摄了200余尊大型毛泽东塑像,同时开始了对这段雕塑史的研究。

书籍目录

01  华北
北京
包头
张家口
天津
02 东北
哈尔滨爱建社区
齐齐哈尔
“北大荒”
长春
沈阳
连珠山――杨杖子
03 西北
喀什人民广场
乌鲁木齐
西安
宁夏中卫
04 华东
南京
芜湖
山东日照五莲莒县
上海
福建武平
温州平阳毛家处
05 西南
成都天府广场
郫县红光镇
丽江
昭通
贵阳
都匀
重庆标准件厂
06 华中
洛阳
郏县
南街村
武汉黄石
韶山
长沙
07 华南
顺德
海南
08 我所拍摄的毛泽东雕像

编辑推荐

《图说毛泽东雕像》作者成文军从1997年开始了寻找毛泽东雕像的旅行。走过了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份,在120多个城镇县市看到了近200多尊早期的户外毛泽东雕像。同时也走访了中国主要的美术院校以及数百位雕塑家和雕像建造的亲历者,也从雕像下的民众的交谈中,看到人们对雕像以及这位给中国历史带来巨大变化的领袖的心态。

作者简介

《图说毛泽东雕像》主要讲述了,毛泽东雕像的建造数量,可以说在中国雕塑历史上创出了记录。它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侧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一种情感的回忆。从1997年,在张家口拍下第一张毛泽东雕像照片开始到现在,《图说毛泽东雕像》作者成文军在全国122个地市县镇,拍摄了225尊雕像。其中1970年以前建造保留下来的180多尊,其余的则是文革时期(或叫改革开放)后建造的毛泽东雕像。在抢救性拍摄中,有的大批雕像拆除,有的则被保护下来并且成为文物,一些被挖出又重新竖立。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回味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毛泽东雕像都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图说毛泽东雕像》作者用一种怀旧的心态,表达着这种客观存在,这种感受深印在我们的永恒记忆里。


 图说毛泽东雕像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完成此书,作者下了不是一般的功夫,敬礼!填补空白了。本来还可以介绍的再仔细些,修订版时一定要改啊。
  •     书里的内容很有看头的,作者花了16年的时间长期跟踪拍摄在中国境内的大型户外毛泽东雕像,客观中性的描述,以及大量采访做雕像的雕塑家,从中,又引出许多故事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作者本身对采访的事物的坚毅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文字也很朴实自然,穿插着拍摄照片,是本不错的书,值得看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