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

出版社:伏尼契 (Voynich E.L.)、 曹玉麟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05出版)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11245632
作者:伏尼契
页数:28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部 第一章 亚瑟坐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认真地翻阅着一沓布道用的手稿。那是六月的一个晚上,天气炎热。为了凉爽起见,窗户全都打开了,百叶窗却半掩着,神学院院长坎农·蒙泰尼里停下手中的笔,慈祥地看了一眼这个正埋头于手稿中的孩子。 “找不到吗?亲爱的,没关系的,或许是被撕掉了,让你白忙活了这么长的时间。那一节我再写一遍吧。” 蒙泰尼里的声音虽然低沉,但是浑厚、洪亮,这让他的话总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像一位天生的演说家,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每当他和亚瑟说话时,语气中总会带着一种慈爱的意味。 “不,神父,我一定要找到它,我清楚地记得您是放在这儿的。再说,即使您再写一遍,也不可能跟原稿一模一样啦。” 蒙泰尼里继续埋头工作。窗外一只恹恹欲睡的金龟子在懒懒地叫着,小贩拖着长音的叫卖声传来,“卖草莓喽!卖草莓喽!”声音被风一吹,显得有些凄凉。 “《论麻风病人的治疗》,在这儿。”亚瑟迈着轻盈的步子从房间走过,如此轻慢,常使素有教养的家人感到恼火。他个子不高,身体单薄,与其说是30年代的英国中产阶级少年,还不如说更像16世纪肖像画中的意大利人。亚瑟有长长的眉毛,敏感的嘴唇以及纤细的手脚,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过于精致小巧了。他要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别人准会误以为他是一个穿着男装的美丽少女。可当他行动起来的时候,他那轻盈而敏捷的动作,总使人想到一只没有利爪的温顺的美洲豹。 “真的找到了吗?亚瑟,要是没有你,我可怎么办哪?这下好了,我用不着再重写一遍了。咱们到花园去吧。我来帮你温习功课,你有哪里不明白吗?” 他们出了门,走进了绿树成荫且环境幽静的修道院花园。神学院所占的建筑,曾是古老的多明哥教派的一座修道院。两百多年之前的这个方方正正的院落被收拾得井井有条。有两排笔直的、被修剪得很矮的黄杨,成为树篱,围拢出一片空地,里面种植着茂密的迷迭香和薰衣草。如今,那些曾经栽种过它们的白袍修士早已入土了,并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这些幽香的花草依然盛开。在这宁静的仲夏之夜,虽然已经没有人再去采集它们来做花草药了,但生机勃勃的欧芹和耧斗菜,仍塞满了石板路的裂缝;院子中央的水井也早已让位给了羊齿叶和纵横交织的景天草。玫瑰花也枝繁叶茂,纷乱的根蔓延过小径;树篱中盛开着硕大的红罂粟花;高高的毛地黄在乱草中垂下了头;无人照料的老葡萄藤没有结果,藤条攀附在山楂树枝丫上,垂挂着,随风摆动;欧楂树则固执地缓慢晃动着浓密的树冠,透出一种幽怨。 在院落的一角,一棵夏季才开花的木兰枝繁叶茂,矗立着像是一座宝塔,四下伸出乳白色的花朵。一张做工粗糙的木凳紧挨着树干,蒙泰尼里就坐在那上面。亚瑟在大学里主修的是哲学,他在课本上碰到了一些难题,于是来向他的神父请教。他虽然不是神学院的学生,可是蒙泰尼里对他而言,绝对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 “待会儿我就走了,”一个问题解答完之后,亚瑟说,“不知道您还有没有别的事情需要我来做。” “我现在不想接着工作,不过,如果你有时间,我倒愿意你能多待一会儿。” “噢,那好!”他倚在树干上,透过浓密树叶的缝隙,仰望寂静的天空,上面有最早出现的闪着微弱光芒的星星。他那双深蓝色的眼睛,在乌黑睫毛的映衬下,显得梦幻般神秘,这是从他那出生于康沃尔郡的母亲那里接受的遗传。蒙泰尼里转过头去,避开那双眼睛。 “你看上去很累,亲爱的。”蒙泰尼里说。 “没有办法。”亚瑟的声音带着些微的倦意,神父马上感觉到了。

前言

译 本 序伏尼契,英国进步资产阶级女作家,出生在爱尔兰,小说《牛虻》是她的代表作。该小说在疆域广阔的俄国受到热捧之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在中国,多个译者也以不同的翻译风格和表述形式出版了多个版本,牛虻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大无畏气概和传奇的人生故事深受中国广大青年人的喜爱,并影响了几代人。《牛虻》以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殖民统治的斗争为背景,以爱国志士牛虻的命运、遭遇和结局为线索,热情歌颂了意大利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所做的英勇斗争。牛虻钢铁般的意志、视死如归的精神、疾恶如仇的品格,激励和鼓舞了一大批年轻人。牛虻原名亚瑟,出身于意大利的一个英裔富商家庭。他从小受到家人的歧视和排挤,在苦闷和忧伤中度过了童年,身边能给他以安慰和关怀的只有神父蒙泰尼里和青梅竹马的琼玛。当时的意大利正遭受奥地利的殖民统治,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思想和行动吸引着当时的热血青年,亚瑟决心献身于这项事业。在一次秘密集会上,亚瑟邂逅了童年时的玩伴琼玛并悄悄爱上了她。一次,亚瑟向新任神父忏悔时说出了秘密革命组织的名称和自己实施革命行动的事实。新任神父随即告密,致使亚瑟和一批同志被捕。当他从狱吏口中得知是新任神父出卖了他时,心灵受到极大的刺激和打击,对伪善的宗教产生了怀疑。前来迎接他出狱的琼玛误以为是亚瑟出卖了同志,打了他一个耳光后愤然离去。屋漏偏逢连阴雨。伤心欲绝的亚瑟刚回到家,一心想将他赶出家门的嫂子告诉他一个隐藏已久的秘密:亚瑟是蒙泰尼里的私生子!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击碎了亚瑟对人世、对宗教的所有美好憧憬,他砸碎了家里的神像,留下了一份遗书,伪装了投海自尽的假象,最后偷渡去了南美洲。在南美洲,他漂泊流浪,度过了十三年炼狱般的生活。当他再次踏上意大利的土地时,他已经变成一个坚强、冷酷、老练的以“牛虻”为笔名的革命党先锋了,他用犀利的语言和笔墨为武器,继续与反动势力斗争着。十三年的流浪生活让亚瑟的相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于连蒙泰尼里和琼玛都认不出他来了,然而他精神上的变化更为巨大。回到意大利后,牛虻成了反对教会最激烈的人。他对以蒙泰尼里为代表的教会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不妥协的斗争,力图唤醒对教会心存幻想的人们。当再一次与琼玛相遇时,琼玛被牛虻的斗志和坚强吸引,并从牛虻的身上隐约感觉到昔日恋人亚瑟的影子。当年,琼玛在看到亚瑟遗书时深受打击,认为是自己害了亚瑟,所以一直不能原谅自己。现在,她渴望证实牛虻就是亚瑟,并一次次地进行试探,但牛虻始终不能摆脱过去的痛苦和打击,一直不愿开口承认自己就是当年的亚瑟,但内心深处对琼玛的爱却丝毫没有改变。牛虻不只以辛辣的语言和尖刻的文章攻击敌人,他还积极为起义作准备。他组织战友到山区去偷运军火,途中被暗探和骑警包围。亚瑟开枪射击掩护战友撤退,蒙泰尼里的突然出现彻底改变了牛虻的生命轨迹。要么开枪杀死亲生父亲自己脱险逃生,要么束手就擒,牛虻选择了后者,扔掉了手中的枪。牛虻的战友们设法营救他,但身负重伤的牛虻晕倒在越狱途中,使营救行动功亏一篑。在监狱中,当蒙泰尼里试图劝说牛虻放弃革命时,牛虻揭露了他的伪善,并谴责他当年的卑劣行为。蒙泰尼里终于认出眼前的人正是自己的儿子。当牛虻要蒙泰尼里在儿子和上帝之间作出选择时,蒙泰尼里选择了上帝。牛虻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了狱警,他们自愿帮牛虻带信给琼玛。在信中,牛虻承认自己就是亚瑟,并向她表达了始终不渝的爱。至此,琼玛才豁然明白:牛虻就是她曾经爱过而又冤屈过的亚瑟,这让琼玛悲痛欲绝。蒙泰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判处枪决牛虻。刑场上,牛虻亲自指挥颤抖的刽子手们对自己开枪,慷慨就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仍然是一个胜利者。牛虻慷慨赴死后,丧子之痛和无尽的悔恨折磨着蒙泰尼里的身体和灵魂,他最后在极度的痛苦中死去。《牛虻》不愧是一部动人心魄的革命书籍,又不失为一部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书中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和对人性、人情的深刻描写,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它所体现出的对于革命理想的激情,它所引起的心灵震撼和共鸣,使得我每次翻阅、每次欣赏都心潮澎湃,尤其是牛虻临刑前给琼玛的信,让无数人止不住热泪盈眶。作为此书的译者,我愿意陪伴您一起感受牛虻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和大义凛然,更愿意陪伴您感受牛虻对琼玛刻骨铭心的爱和对纯真爱情的执着向往!生命已逝,但牛虻精神永存!译者

内容概要

伏尼契(1864-1960年),爱尔兰作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其代表作有《杰克•雷蒙》《奥利芙•雷瑟姆》《中断了的友谊》。曹玉麟,多年来主要从事高校英语语言教学。参与了多部英汉互译的作品的翻译工作。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参编多部高校英语类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三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尾声

编辑推荐

1.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2.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饱经忧患、意志坚强的形象,教会我们隐忍与坚毅。

作者简介

《牛虻》以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殖民统治的斗争为背景,以爱国志士“牛虻”的命运、遭遇和结局为线索,猛烈抨击了天主教会虚伪的反动本质,热情歌颂了意大利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所作的英勇斗争。


 牛虻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