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203077510
作者:李静萍
页数:493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逐级发动  农业学大寨运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这场最初以改天换地、劈山造田、基本农田建设、精耕细作、科学种田为主要内容,后来发展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工具的运动,曾引领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达16年之久,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寨所以能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标杆和榜样,农业学大寨运动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固然是毛泽东、党中央对大寨道路的赏识与认可的结果,但也和地方各级党委注重典型引路、关心爱护典型和精心培植典型密不可分,没有大寨乡党委、昔阳县委、晋中地委和山西省委对大寨典型的扶持和培养,大寨是不可能迅速扬名并走出山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是逐级发动的结果,是由一乡、一县、一区、一省而发展至全国的。  第一节 乡县区党委对大寨的培育  毫无疑问,大寨典型的显现是大寨人在党支部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造落后面貌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大寨乡、昔阳县、晋中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呵护和培育。  一、大寨典型的显现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的一个小山村,距县城5公里,地处太行山腹地,背负太行余脉虎头山,山岭沟谷相间,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近代以来以贫困著称。1945年8月,获得解放的大寨村只有60多户人家,190余人,800多亩零散贫瘠的土地分布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1946年冬,贾进才和陈永贵分别组织起农业互助组,带领贫苦农民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1953年,陈永贵又积极响应号召,在大寨办起了新胜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领导得法,初级社当年就显示了集体生产的优越性。到年底核算,全村粮食平均亩产124.9公斤,其中,农业社亩产131公斤,互助组亩产118公斤,单干户亩产102公斤。此后,入社农户迅速扩大,到1955年,大寨除了一户原来的地主被留在社外,73户农家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12月26日,大寨新胜农业生产合作社转为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大寨成为昔阳县第一个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1961年改为大寨大队。  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出身贫苦,对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是一个有一定政治头脑、有较高组织能力、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大寨初级社成立伊始就制定了《十年造地计划》,向荒山要地,向河沟要粮,总目标是十年内条条荒沟变良田,块块坡地变梯田,变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旱涝保收夺丰年。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人依靠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运用简单的生产工具,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战天斗地,先后治理了白驼沟、后底沟、赵背峪沟、小背峪沟、狼窝掌、麻黄沟、老坟沟七条沟,共垒起总长约15公里的180多条大坝,修下了两条盘山渠,两个水库,3000多个鱼鳞坑、蓄水池,把300亩坡地垒成了水平梯田,将原来4700多块土地连成了2900多块,还新增了80多亩好地 ①,另外还把200亩梁地大部分围起了一尺多高的地埂,对400亩坡地进行了“加边展堰、里切外垫、起高垫低、开肠剥肚”的改造,使地块逐年变平,活土层逐年加厚。这些坡梁地由于有了土埂或石埂,既蓄水,又保土保肥,为秋水春用、抗旱防涝、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础。  大寨人在百折不挠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的同时,还在陈永贵领导下,坚持科学种田,综合应用“八字宪法”,大力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在田间作业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通过种试验田,实现了作物的优种化,彻底淘汰了“祖宗种子”,使粮食单产更上一层楼;掌握了各种土地不同作物的合理密植数据,使密植成为大幅度增产的一个有效手段;摸索出了不同土性施用不同肥料的有效办法,弥补了土地板结和营养成分单一的缺陷,使大寨耕地越种越肥;学会了植株的移植方法,使庄稼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实行了变“三浅”为“三深”的耕作方法,深耕、深种和深刨的“三深”种植法成为大寨粮食高产的主要技术经验;提出了间作混种,实行“四不专种”、“三不空”,既提高了产量又顾全了品种。  由于大寨人进行了大量的、艰巨的农田基本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了科学种田,将造地和养地相结合,使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农业技术推陈出新,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

内容概要

  李静萍,女,1968年生,山西省交城县人,硕士,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和研究,著有《中国共产党与山西抗战》、《陈永贵传》等书,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劳动分配办法述略》等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逐级发动
第一节 乡县区党委对大寨的培育
 一、大寨典型的显现
 二、乡县区发现大寨典型
第二节 山西省委号召学大寨
 一、省委提出“学大寨,一带二”
 二、学赶大寨运动在全省展开
第三节 大寨事迹传遍全国
 一、记者鼎力宣传
 二、一清特别举荐
 三、终成举国榜样
第四节 大寨经验引起中央重视
 一、陶鲁笳邯郸汇报
 二、廖鲁言大寨调查
第五节 中央号召学大寨
 一、总理发出号召
 二、主席宴请永贵
第二章 骤成热潮
第一节 各地贯彻学大寨精神
 一、山西在亢奋中推进
 二、各省在欣喜中贯彻
第二节 一大批大寨式农业典型的涌现
 一、华北五省市典型
 二、东三省典型
 三、华东六省典型
 四、中南五省区典型
 五、西南四省区典型
 六、西北五省区典型
第三节 三次全国农业展览
 一、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
 二、农村副业典型展览
 三、水利典型展览
第四节 环境、主线和特点
 一、环境:社教运动的发动
 二、主线:“治山治水”
 三、特点:因地制宜
第三章 走向偏途
第一节 大寨成为政治典型
 一、“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二、劳模带头造反夺权
 三、大寨成为政治风向标
第二节 大寨经验的异化
 一、阶级斗争经验
 二、路线斗争经验
 三、“大批促大干”经验
 四、不切实际的万能经验
第三节 昔阳建成大寨县
 一、建立革命化领导班子
 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三、泛化大寨管理模式
第四节 大寨成为朝圣地
 一、参观潮的出现和升温
 二、参观者的参观活动
 三、大寨艰难的接待工作
第五节 全国同念一本经
 一、力倡大队核算
 二、广推评工记分
 三、猛割“资本主义尾巴”
第六节 中央察偏纠偏
 一、全国棉花生产会议
 二、北方地区农业会议
 三、全国计划会议
 四、华国锋六省市调查
 五、林彪事件后继续纠“左”
 六、纠“左”的反复
第四章 再掀高潮
第一节 山西率先推行普及大寨县
 一、“学大寨,赶昔阳”
 二、号召普及大寨县
第二节 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一、会议经过
 二、各地贯彻
 三、昔阳提出新要求
第三节 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一、中央决定继续学大寨
 二、再掀学大寨高潮
第四节 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
 一、多次动员
 二、建设成效
第五节 脱离实际的工程
 一、昔阳的花样工程
 二、各地的蛮干行为
第六节 超越生产力的过渡
 一、围绕“五条建议”的讨论
 二、全农会再提“过渡”
 三、“座谈会”的不同意见
 四、先行过渡的省份
第七节 弄虚作假的“大寨县”
 一、名不副实的“大寨县”
 二、昔阳县谎报粮食产量
第八节 荒唐的行行业业学大寨
 一、教育学大寨
 二、卫生学大寨
 三、体育学大寨
 四、财贸学大寨
第五章 颤然落幕
第一节 初现抵制之声
 一、安徽“省委六条”
 二、四川“十二条”
第二节 地方党报的“反击”
 一、年初的舆论变奏
 二、以《 山西日报 》为主阵地的反击
第三节 围绕《 六十条 》的争论
 一、修改的动议
 二、修改中的争论
 三、修改的结果
第四节 引发高层质疑
 一、万里最早对学大寨运动说“不”
 二、杨显东批评学大寨
 三、邓小平北方谈话
第五节 中央工作会议再争论
 一、会议议程的变动
 二、围绕农业问题的争论
第六节 七省三县座谈会的分歧
 一、王任重的焦虑
 二、华国锋的斟酌
 三、《 纪要 》开的小口子
第七节 媒体公开批评学大寨运动
 一、不顾实际“一刀切”
 二、强推大寨一本经
 三、乱打棍子铸冤案
 四、一味过渡阻生产
 五、片面强调“以粮为纲”
 六、长期忽视农民利益
 七、不顾生态乱围垦
 八、行政命令瞎指挥
第八节 山西被迫反思
 一、昔阳县委的艰难反思
 二、晋中地委重新认识学大寨
 三、山西省委总结学大寨教训
第九节 中央郑重批示
 一、号文件和山西上报《 总结 》
 二、中央客观评价学大寨运动
第六章 深度反思
第一节 荣兴的社会基础
 一、粮食短缺的现实要求
 二、反修防修的战略需要
 三、集体经营的必然选择
 四、奋斗精神的时代呼唤
第二节 转向的诸多因素
 一、斗争哲学的助澜
 二、政治形势的影响
第三节 终结的历史必然
 一、公社体制的固有弊端
 二、思想解放的强力冲击
 三、包产到户的显位优势
第四节 精神的永恒影响
 一、历史地看待学大寨运动
 二、客观认识“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寨
 三、大寨精神的永恒影响

编辑推荐

   李静萍自2008年6月开始着手撰写,历时3年,先后到国家和省级档案馆、图书馆查阅了数以千万字计的文献档案和图书报刊资料,并走访了不少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亲历者,通过大量的一手史料对如此漫长、曲折的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客观分析和高度的概括。总结其成败得失、经验教训,无论对存史还是资政,都有着重要的历史认知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潮起潮落:农业学大寨运动回眸》内容简介:研究农业学大寨运动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十一五史志编研课题规划”之一。《潮起潮落:农业学大寨运动回眸》是全面系统研究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成果,在大量查找档案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站在今天认识的高度,认真梳理和深入探讨了农业学大寨这一纵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影响农村、农业和农民长达16年之久的运动,并对运动的缘起、发动、高潮、转向和终结以及运动的经验教训作了客观的论述。


 潮起潮落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书好,发货速度快,很满意。谢谢!还会来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