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叔同大师说禅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10701207
作者:金克水
页数:301页

书籍目录

1.真心悔改,心地即清凉
2.心中要有一把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尺
3.自己不再怨恨,才能救助、感化他人
4.善待他人,也是在成全自己
5.以受难之心享福,以享福之心受难
6.贪欲人人会有,但也并不是无法克制
…………

作者简介

净空法师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忙碌的社会,也是一个挑战、引诱特別强烈的时空环境。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做一个净化的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做一个自利利他的人呢?那就是用禅的精神经常地、时时刻刻地熏陶自己,使迷失的生活向觉醒的、净化的生活转化。"
这位法师的话点醒了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禅的精神,广大的读者需要用禅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不过,禅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几十代人用了十几个世纪的漫长时间精心构筑的精神世界,它植根于深远而厚重的华夏文化,同时也融进了丰富的印度文化。它蕴含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宗教智慧和人生哲理。所以,必须有一位修为高深的大师对我们进行引导和指点,我们才能参透禅理当中无限深邃的禅意,从而运用到自己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当然,要说能担当此任的弘法高僧可以说是大有人在,但是如果说集横溢的才气与高深的修为于一身的人,恐怕就要首推弘一法师李叔同了。

图书封面


 听李叔同大师说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建议看本人博客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46f70100m295.html 此处缺少字体、颜色等,影响阅读。谦卦(脚注一)是《易经》中的概念,《晚晴集》(脚注二)出自弘一法师李叔同(脚注三)。我既不懂道教也不懂佛学,亦没时间研究它们。只是觉着用“谦卦”形容弘一法师的一生再好不过。而他这一生可从《晚晴集》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最近常有朋友主动和我讨论一些事情:有职场话题中的人际关系、转工求职、跳槽离职之事;也有两性话题中的男女相处之道;还有人生话题中的悲观与奋进、彷徨与呐喊……我自觉是一个年龄略大却涉世未深之人。能在上述方面得到朋友们的信任,还能与之讨论一二,我想,凭借的不是我丰富的经历、过人的经验,而是广泛深入的阅读与思考吧。我本想将朋友之间的事情总结一下写出来,一直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而看过《晚晴集》后,觉得就是它了,也不需要我做什么所谓的总结。修身齐家须读,治国平天下亦须读。净空法师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忙碌的社会,也是一个挑战、引诱特别强烈的时空环境。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做一个精华的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做一个自利利他的人呢?那就是用禅的精神经常地、时时刻刻地熏陶自己,使迷失的生活向觉醒的、净化的生活转化。”《晚晴集》这101条名言警句如果仔细认真揣摩,应该会提高不少。至少比网上那四处流传无中生有错误百出的“哈佛大学自习室/图书馆墙上的名言”要好得多。至少能少点纠结,多点自励;少点埋怨,多点思考;少点万事求他助,多点凡事先自助;少站在自己角度为自己考虑,多站在他人角度为他人思量。若还能坚持,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们都会轻松快乐不少。受够了诸如“浸会大学的研究生怎么申请?”、“iPhone4在香港的价钱是多少?”这类不经调查就问的问题。转载全文请注明出处:“谦卦”之谦——李叔同《晚晴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46f70100m295.html每段的安排顺序是:原句,简要解释(源自《听李叔同大师说禅》)。粗体的一些话,我希望与那些曾经和我讨论过问题的朋友们来分享。这些话其实可以解决你们的疑惑/问题。1.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用本心做人,处世就不累。真心悔改,心地即清凉。知错就改。2.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心中要有一把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尺。3. 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严经·修慈分)自己不再怨恨,才能救助、感化他人。当你心中的怨恨被爱取代以后,你再回过头来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它的很多动人之处,以这样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看待他人,生活将是多么美好。4. 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善待他人,也是在成全自己。5. 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以受难之心享福,以享福之心受难。6. 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贪欲人人会有,但也并不是无法克制。7.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大宝积经·富楼那会)人要学会知足,知足才能常乐。8. 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人生在世,对于恩恩怨怨何必太过执着。9. 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佛遗教经)怒气不可乱施,牢骚不可乱发。10.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减少欲望就会减少许多烦恼。11.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律)常把“善”字挂心头。为沽名钓誉去做善事的人,是伪善,不如不做。12. 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有部律)不要让名利成为自己不堪重负的枷锁。13. 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智者大师)生活可以享受,但不可以沉溺。在生活中,要随时警醒自己,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做到既享受生活又有饱满斗志,那样生活呈现给你的将永远是惊喜。14. 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智者大师)愤怒是制造恶果的罪魁祸首。15. 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道宣律师)不求虚名,只求充实内心。内敛。16. 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翠严禅师)能若不能,智若无智。韬光养晦,压抑住自己的浮躁之心。17. 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黄檗禅师)提前谋划好,事到临头不慌张。《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18. 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耶?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咸真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飞锡法师)要得天助,必先自助。19.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旛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盘山禅师)绝不轻易议论他人是非。20.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圭峰法师)一切顺其自然,结果反而更好。21. 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佛眼禅师)对现状不满意,那就积极改变自己。22. 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大慧禅师)学会用批评别人的心来批评自己。23. 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永明禅师)凡事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能办成。24. 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归宗芝庵禅师)心志坚定,不为任何外物所移。25.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石屋禅师)把握当下,也就把握了人生。26. 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云峰禅师)做事要干净利落,切不可优柔寡断。27. 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仁潮禅师)富贵荣华到头来终是一场虚妄。28. 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方便制抑,自劝自心。(妙禅师)积习好改,只需要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毅力。29. 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莲池大师)要用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30. 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莲池大师)道理很简单,在于是否看得透。31. 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莲池大师)学海无涯,人人都当终生泛舟。32.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要想去除心中烦恼,先要除去妄想心。33. 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袁了凡)做人不可一错再错,要懂得弥补。34. 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西方确指)不可背负太重的人情世故包袱。35. 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做人做事要懂得深藏不露。36. 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蕅益大师)顺境容易淘汰人,逆境往往真受益。成功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环境的顺逆,而是人的主观意识。37. 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蕅益大师)放下外在世界,活出自我本色。38. 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蕅益大师)善于结交不同的人。39. 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蕅益大师)远离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静心充实自己。40. 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蕅益大师)看书要进得去出得来,不要成为书的奴隶。41. 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蕅益大师)懂得时刻反省的人更容易取得进步。不自欺,“禁欺如火”。42. 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诵帚禅师)好名声要靠实力获得,而不是靠自我炫耀。43. 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彭二林)要以人为师,莫好为人师。任何时候都不能滋长好为人师的习气。44. 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之时。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彭二林)在事情的关键时刻,一定要坚持下去!45. 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人生的真实厚重恰恰在于摆脱虚浮之事。46. 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印光大师)不要让繁冗的应酬挤占了学习时间。要想交友广泛,要想拥有良好的人脉,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充实自己,沉下心来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每一次“含金量”的提高,大家会被你丰富的学识,优雅的谈吐所征服,也才乐意和你交往,你在社会上做事也才会更加游刃有余。47. 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印光大师)妄想事事通,结果却是无一精通。48. 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与世人酬酢,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印光大师)以真诚之心待人,以恭敬之心处世。49. 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印光大师)死无分别,但要让自己活得有意义。很多人常会哀叹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进而心中充满了惆怅。这又何必呢?生老病死这本来就是天地间万事万物都要遵守的一个自然规律,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在接受这一事实的基础上不断努力,最大程度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丰富多彩。50.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依迦才净土论)引文珍惜佛缘,有一副菩萨心肠。51. 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无量寿经)人生要懂得取舍,懂得选择,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只有作出了正确取舍的人,才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去的更大的进步。52. 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观无量寿佛经)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之心。53. 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善导大师)人生无常,精神常在。54. 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嗔恚,愿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诸法无行经)用自己的慈悲之心去感化他人。55. 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灵芝元照律师)兴趣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努力,只能是把事业干好,而有兴趣的努力,则会把事业干的更加出色。而且,只有兴趣和事业得到了有机结合,人才会爆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干劲,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会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决心和毅力。56. 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王龙舒)敢于对恶行恶事说“不”。越是艰难,越要有鲜明的是非对错立场。57. 人生能有几时?电光眨眼便过!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拨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预办,前程稳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天如禅师)要把工夫用在平时。治学贵专,不专则广览而不精,博阅而不深,只能得其皮毛而失却其本质,知其形丽忽其实,懂其表而不识其内涵。58. 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天如禅师)磨难更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59. 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宅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什禅师)不过多奢求,身心才能自在。也许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人生过得很是压抑,有种身不由己的感觉,就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奢求太多,为了过多的物质名利上的追求,而将自己的身心自由搭了进去?60. 此界释迦已灭,弥勒未生,贤圣隐伏。众生奔波苦海,犹失父之儿,若不以极乐愿王为归,谁为救护?(妙什禅师)认识自己是改变命运的前提。“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61. 闻教便行,奚待更劝?(妙什禅师)摒弃光想不做的习惯,马上行动。62. 惟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嗔心嗔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妙什禅师)贪爱、嗔恨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63. 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妙什禅师)做人不自夸,就不会讨人嫌。64. 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幽溪法师)学习要有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爱不重,不生婆娑;念不一,不生净土。”65. 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幽溪法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以一种平和的态度面对不平之事。66. 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西斋禅师)吃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刘墉也说过: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子。67. 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经论为侣。(袁宏道)不要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做人要自立自强,不要总想依赖别人,也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在关键时刻能救助自己的,只有自己本身。总想依赖别人的人,在无形之中就会疏忽对自己能力的培养,削弱自己的办事能力,当别人不能依靠之时,他就会束手无策,只能等待失败命运的宣判。68. 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袁宏道)面临突发情况,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弘一法师曾写道:“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守正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69. 问:人不信净土,恐只是本来福薄?答:此言甚是!(莲池大师)吝啬付出的人终究得不到厚报。70. 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莲池大师)谦虚治学,不耻下问。71. 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国,上品莲花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莲池大师)用积极的行动去代替忧虑。忧虑从来只能拖住你前进的脚步,对于你化解眼前的困窘处境毫无帮助。72.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蕅益大师)放下一边,自然会收获另一边。73.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蕅益大师)给自己确立一个固定的目标。74.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茍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薰修净业。(彻悟禅师)光阴不可虚度,生命不可荒废。李叔同写过一首词——《悲秋》: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75. 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彭二林)欲念未除,便便享受不到生命的安详与宁静。76. 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彭二林)做人要有主见,不要受干扰而一事无成。77. 莲花种子,荣悴由人。时不相待,珍重!珍重!(彭二林)不要与机遇失之交臂。78. 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着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张守约)了解事物不可只拘泥于表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会让我们看待问题更深入,理解得更透彻,做出的决定更合理。79. 念阿弥陀佛,正觉圆满之名;观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之相;如此滞着,只怕未能切实;果能切实,则世间种种幻化妄缘,自当远离。(悟开禅师)远离虚妄,生活就会轻松很多。80.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印光法师。以下悉同)(脚注四)时刻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81. 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诚、敬二字,是一个人超凡脱俗的秘诀。待人真诚,对人恭敬。82. 业障重、贪嗔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不念旧恶是一种宽容。83. 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玆行以往生耳。做人要有大的胸怀和度量。84. 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深信佛言,了无疑惑。万事不要想当然,仔细思考是正途。85. 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一己之力不能办到的事,一定要找人帮忙。自诩“万事不求人”是一种假清高,而且也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86. 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小事不屑做,大事必定干不好。做小事并不妨碍你成就大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小事还能培养你一些做事的态度、品质,让你在考虑大事的时候,更加有计划,更加周密,从而成功的系数更大。87. 入理深谈,且缓数年!时机不成熟,行动就要缓一缓。88.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把一种本领学到家也很了不起。89. 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骛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只能以失败收场。90.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无论你的才华如何横溢,都不能轻视别人,轻视别人无异于自绝退路。91.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伸手索求不如充实内心。92.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骛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修佛法要认真,读书更需认真。93. 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已发烈火,尚犹悠忽度日,不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其知见之浅近甚矣。危急时刻,更需要放手一搏的勇气。94. 心跳恶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弃恶从善,转变全在乎自己。95. 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弟子耳。听不进正确意见,就做不出正确的事情。对于别人的正确意见能认真听取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重大问题上,那些坚持自己想法的人,对别人的正确意见根本就不予考虑,更不用说认真听取了。而这恰恰是他们经常失败的原因。96. 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抛掉怨气少烦恼,心怀志气成就高。不要面对自己的现状空自抱怨。要是真的对现实情况不满的话,就心怀志气,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那些尚未具备的条件,争取成功。97. 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不要在得意之时忘乎所以。98.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以谦卑之心做事,以恭敬之心待人。谦卑是智慧之始,恭敬是福气之源。99.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置之死地而后生,不要为自己留退路。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往往感到自己已经尽力了,但是结果还是功败垂成,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无意之中还是为自己留下了退路。如果对于一些看似艰难的任务,我们能够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相信失败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人不能过得太安逸了。100. 末法众生,无论有善根无善根,皆当决定专修净土;善根有,固宜努力,无,尤当笃培。只要肯努力,笨鸟也能高飞。101. 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急改过摄心念佛。要想有所作为,做事必须用心。弘一法师的这本《晚晴集》里面摘录了很多精妙的佛理,但是对于大师摘录的每一段话,都要用心参悟。否则不会有什么收获,或者收获甚微。弘一法师以印光法师的这段话为自己的集子收尾,其用意在于此。脚注一: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五卦。卦体中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艮为山。谦卦艮下坤上,为地中有山之象。《周易》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六爻(yáo)皆吉。在《冬吴相对论》第68期(http://www.21cbr.com/html/multimedia/audio//200906/24-4156.html)专门讨论到了这个卦。这个卦其实很有趣,地中有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山本高大,为何能处于地下?其实是这么一个视觉形象:空谷藏峰。也就是说,巨大的山谷中,矗立着一座峻峭挺拔的山峰,远看看不到,因为山峰在地平线之下。只有站在山谷旁边才能看到这座山峰。这个形象很好地解释了谦卦的这个“谦”,不仅仅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诸如“恭顺、谨慎、礼让”之意。一味地示弱、顺从、谦恭,不过是小人之谦,其特点是没有方向和目标的退避。君子之谦,是有方向和成就的,无往不平形于外,高山仰止蕴其内,方可谓“谦谦君子”。(参考链接:低而不迷--吴伯凡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7/HTML_EO7UWM3K9LHL.html)脚注二:《晚晴集》,乃弘一大师1941年夏(时年六十二岁)掩关福林寺,集佛经、祖语、警句编集所成。共101条,前49条为上卷,后为下卷。《晚清集》可谓融贯弘一大师毕生佛学之精髓。脚注三:李叔同,世称弘一法师,先后培养出了著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赵朴初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在我09年游览厦门“万石植物园”时,记述过关于这位天才的二三事。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46f70100gvl0.html脚注四:在当代僧人中,弘一法师最为信服的就是印光法师,认为他是明代蕅益大师和清代澈悟禅师以后,二百年来独一人,曾三求为印光法师的门下弟子。未耐心看完的你,可知我脚注四所在原文何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做一个净化的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做 一个自利利他的人。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9日捐赠
  •     kinda fast food but with arousing quotes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