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02-1-1
ISBN:9787806593172
作者:唐世贵著/国别:中国大陆

章节摘录

书摘威德王一听,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这两位童子怎么一个比一个见地深刻,自己身处王位,多年来修习佛法,守持不辍,如今业已获得许多神通,可与这两位童子相比,还差得远。那位名叫宝上的童子开口便言“一切诸法空”,从而对三世十方的一切佛国的一切事事物物,一切现象特性,一切名言概念,都给予非实非真的判断。既然一切都是空幻不实的,那我还询问他们的名字干什么呢?难怪这位童子反问我“云何问名字”。威德王深感愧疚和丧气,不免叹息道:“唉,我的悟性也太差了。”威德王十分激动,能够遇上见地超群的童子,真是三生有幸啊!他当然不知晓,这莲花童子就是远古时代阿湿毗尼——双马童的转世灵童。他起身下拜,叩首谢道:“二童子慈悲,开口便宣如此妙法,今老夫耳目一新,茅塞顿开,想必二位宿世有因,今天才得如此圣智。还愿你们多多指点,再宣妙法,以使我早趋正法,早证菩提。”宝意指点道:“你不是常随金光佛习法吗?要知道,这个世界的教主是金光佛,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是多少年来,你的机缘一直未能成熟,尚未证悟大乘无上法门,未能获得圣智菩提。今日你于园中人定,得与我们相逢,这也是你多年的修持、积功累德的结果,你的机缘成熟了!”那位名叫宝上的童子接着说:“是啊!威德王,?你能有今天,也是前世广种善根的结果。我们不必对你宣讲什么,自有金光佛会为你指点迷津,我们一道去拜金光佛吧!”当下威德王便与两位童子来到金光佛居住的地方。两位童子扑倒在佛座面前,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然后站起身来,双手合十,以偈颂形式启禀道:云何为供养,无上两足尊。香花众伎乐,衣服药卧具。如是等供养,云何为最胜。莲花童子所说的“无上两足尊”意即两足众生类中最尊贵者,指释迦牟尼如来佛。可见,这首偈语所问的就是如何供养如来佛的问题。这天,妙庄王在督造大臣大驸马的陪同下,亲自来到金光明寺验查看。规模如此宏大的寺院,殿、堂、楼、阁星罗棋布,松、竹、花、草葱郁茂盛,庭院整齐干净,曲径通幽,环境优雅。寺庙的背后,依山崖重新开凿了许多宽敞的寺窟,供僧尼居住。妙庄王看后十分满意,当即传令,命观星、司礼等官分别选择吉日良辰,并拟定三公主舍身出家礼仪,于是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按照事先的日程安排,9月17日是拜别先王陵寝大典。这天,妙善公主仍穿上了公主服饰,坐着宫辇,仪仗执事前呼后拥,徐步走出宫门,浩浩荡荡直往王陵而去。妙善公主来到陵前,不由得万分感慨:昔日的国王,如今到何处去了?他们昔日显达荣耀,如今不也融进了泥土之中,也免不了六世轮回。不管怎样,他们毕竟是自己的祖先,她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祭拜历代祖先,谨谨慎慎地祝告自责,并向列祖列宗叙说了自己出家的原因。奠酒献帛,各项仪式一一行完之后,大队人马又打道回宫。这时,大道两旁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原来远近百姓闻说公主今日行拜祖大典,故而俱来观看。人们都想见上一见三公主的玉容,大家争先恐后,欢声雷动,一片节日景象。妙善公主在辇中面带微笑,合十当胸,算是与众人答礼。9月18日将举行辞朝大典。这天一大清早,妙善公主即身着公主礼服,首先到后宫拜见母做母亲的见自己的女儿要出了,非常伤感。女儿是她一手抚养成人的,而且她的一切希望都曾经寄托在她身上了,如今女儿出家了,她还有什么期望了呢?拜过母亲,见过文武百官,妙善直奔午门辞朝。这时,妙庄王已临朝就座。三公主迈着轻盈的步伐,径直上殿来。妙庄王看着自己疼爱的女儿,想到从此之后她将隐居佛门,内心真是难受极了。就在妙庄王百感交集之际,三公主开始行朝拜大礼。她匍匐金阶,说道:“臣儿不孝,只因铁心向佛,不能常侍父王左右,罪该万死。惟愿仗佛祖法力,替父王增福添寿。明日孩儿将舍身出家,故今日特来辞驾,愿父王善自珍重。”此时的妙庄王心如锥钻箭射一般,两行老泪不禁流落下来,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是传令用御辇送女儿回宫。妙善公主见父王如此伤心,也忍不住黯然流泪,竟也有点儿依依不舍。9月19日,是妙善公主舍身出家的日子(至今中国佛教即以农历9月19日为观世音菩萨的出家纪念日)。五更时分,妙善公主即翻身下床,洗梳打扮。因为尚未剃度,所以公主依然穿着宫装。与公主一同出家的还有保姆及宫女永莲二人,另外,原来与公主同在灶下执役的十几个人为公主和善待人所感,也准备一同人寺,侍奉公主。当然这些人也都有些夙根,他们都愿抛弃繁华。大公主、二公主满面春风地来送行,当妹妹真的要离去之际,倒真有点舍不得了,大家彼此祝福。这时,一宫女来报:“执事已齐,请三公主示下。”妙善公主即向宫门行了大礼,又朝父王寝宫方向拜了九拜,然后与两位姐姐拜别。黯然登辇,出了宫门。妙善公主一行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缓缓前进。路上幡幢前导,羽盖后随。一对对提炉,燃着各类名香,烟雾袅袅;一对对花篮,插着百样奇花,清香艳丽。钟鸣鼓响,梵乐悠扬。妙善公主坐在辇内,双手合十,露出一副端庄慈祥、和蔼可亲的面容。保姆和永莲二人,一个手执白玉如意,一个手执牦牛尾拂尘,分侍于公主车辇两旁。值殿将军迦叶带领300名御林军,随辇护睡。大公主与二公主也乘辇送行。他们的车辇各有大批宫娥簇拥,更增加了一行人马的壮观。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王宫和金光明寺及二地之间的要道上,甚至有人一大清早就在这里恭候。人越来越多,只见他们有的手持鲜花珍草,有的合十当胸,有的欢呼舞蹈,把一条大道挤得水泄不通,多亏御林军护卫开道,大队人马才得以前行。三公主妙善坐在辇内,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她望着远处那座雄奇秀丽的耶摩山,想到山中那古朴庄严的金光明寺,回忆起佛祖的点化及多年来在挫折、磨难中一意修行的情景,心中不由得肃穆冷静下来。她渴望耶摩山,渴望金光明寺,渴望立即摆脱尘世的喧嚣,渴望清静自在的修行生活。当然,她也明白,证道之路漫长,未来还必将有更大的磨难、痛苦在等着自己。想着想着,她便全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长龙似的队伍不停地移动着,转过一个山坳,眼前呈现出一座金碧辉煌的佛寺,这便是金光明寺。一条白石砌成的通道,穿过山门直达大雄宝殿前,四周红墙吓护,殿堂高大雄伟,院内林木参天,不愧是兴林国内第一佛寺。—妙善大师回到金光明寺后,,依然像以前一样,每到三、六、九日就开设讲堂,让众居士信徒来听讲经文。这样,周而复始地又过了好几个月,可是净瓶还是没有长出柳枝来。妙善大师却一点也不急;仍然虔诚地修经诵文,坐禅打坐讲佛。可是,却有一个局外人急了。这个局外人是个小男孩,名叫沈英。他本是远古时代福成长者的第500子,已数转人世累积功德,但成道之日甚远。在妙善大师朝须弥山刚回金光明寺讲白玉瓶的时候,他也夹在听讲的村民中间,觉得妙善大师讲的一切非常有趣,心里就急着想看到白玉瓶里长出柳枝,看到妙善大师怎样得道成佛。后来,妙善被国王正法,他那好奇心竟落了空。如今,虽然那圣尼并没有自称自己就是妙善大师,可所有僧尼和村民都仍然称她为妙善大师,这又引起了沈英的兴致。沈英既聪明又调皮捣蛋,经常和大人小孩开些玩笑让人上当。有一天,他忽然想出一个恶作剧来,决定先准备好一罐法水,折来一枝柳条,偷偷地拿到金光明寺里藏好,又悄悄地溜到寺里的柴火房,在柴草上将火点着。很快,火逞风威,熊熊地燃烧起来,尼僧们猛然看到柴房失火,一时吓得手忙脚乱,等到镇定下来后连忙端盆提水上去扑救。沈英看到僧尼们忙着救火;前面禅堂中人影也没有一个,便趁机溜进禅堂,爬上供桌,将罐中的水倒入瓶内,再把柳枝插进去,然后一溜烟地逃走了。山下的居民看到寺庙失火,一齐跑上山来相救,人多势众,很快将大火扑灭。这场火虽然猛,但救得及时,所以没有酿成大灾,只是烧了些草房。这样忙碌了一场,已是黄昏时候,大家吃过晚饭收拾妥当,各自回到禅房中去做功课,谁也没有察觉到净瓶这时已有了法水,有了柳枝。第二天清-早,值日,的尼姑性空照例各处打扫卫生,当擦到供桌时,一眼看到白玉瓶中青青的几枝柳条。她以为眼花看错,睁大6E再定神一看,确确实实瓶中插着柳枝,她不禁惊喜异常,将手冲的抹布一扔,飞似地跑到大殿,在大殿门口和正好走进来的永莲撞了个满怀。永莲斥责说:“是什么事让你这样莽撞?”性空立定脚,一双乒乱舞说:“永莲师父,我看见白玉瓶中已有了清水利柳枝,所队非常高兴,想跑去告诉大师,没想到撞到你身上,请不要见怪。”永莲看定她的眼睛,认真地问:“真有这回事?”性空急忙发誓:“真有这事!小尼有天大的胆,也不敢撒这个谎。”永莲说:“我立刻去告诉大师。”说完急匆匆向妙善大师禅房跑去。妙善大师正在和保姆说话,见永莲进来,就说:“你来得正好,我正要对仂仁说些事呢。我想今天是会有些不同寻常的,昨天夜晚我人定,忽然觉得心上有白莲开放,这可能是个预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序佛典是最早传入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外来文化,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西域僧人安世高第一次把《明度五十校计经》译成汉语(见拙著《中国现代文学关系史·中国现代文学与印度文化》)开始,佛典便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土,其间又经过中土僧人的发展,一千多年来,形成了卷帙浩繁的经、论,律“三藏”。佛典的传入,对于中国儒、道思想是一次空前的冲击,无论士大夫们对佛教的态度如何,或排斥、斗争,或援引、消化,都把佛教视为案头的必备之书。这一点鲁迅先生看得甚为透彻,他说:“其实是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凡有文人学士、道士、和尚,大抵以‘无特操’为特色的。晋以来的名流每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二是《老子》,三是《维摩诘经》,不但采作谈资,并且常做一点注释。唐有三教辩论,后来变成大家打诨。所谓名儒,作几篇伽蓝碑文也不算什么大事。宋儒道貌岸然,而窃取禅师语录。清呢去今不远……并且会请和尚到家里来拜忏。”直到近代,刊刻佛经的南京金陵刻经处仍然长盛不衰。    观世音,是伴随佛教的传入而进入我国古人的生活领域的,她是印度佛教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音声”等。音译“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阿婆卢低吉舍婆罗”等。别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观世音”意即世间一切遇难芸芸众生只要一心称念菩萨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使受害者皆得其解脱。如《法华经·昔门品》中所说:“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自在”意为菩萨洞察世界,圆通无碍,无所不能,超然自在。“观世音”之名,因在唐朝避太宗皇帝李世民之讳,而去其“世”,只准世人称“观音”。    民间之观世音故事,实际上是宗教迷信的艺术化,但大多又是济困扶危、惩恶扬善等方面的内容,除了迷信说教的成分外,旨在倡导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和平友善、廉洁奉公、坦诚待人的良好社会风气和做人的道德准则,同时抨击了尔虞我诈、阳奉阴违、自私狭隘、凶残暴虐、以强欺弱、淫荡堕落、贪污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和狗官的卑劣人格。伴随这些故事的广泛流传及佛教义理哲学的研讨,在中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不同于印度佛教的三十三观音,遂成为中国佛教观世音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至今影响尤在。    三十三观音包括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卧莲观音、垄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多宝观音、岩户观音、能净观音、阿褥观音、阿摩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蛤蜊观音、六时观音、普慈观音、马郎女王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    三十三观音中,除“白衣观音”、“青颈观音”、“阿摩提观音”、“叶衣观音”、“多罗尊观音”外,其他二十八观音都是唐代以后民间流传信奉的观世音形象,它们是中国古代画家根据民间流传的观世音显化故事,再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精心创作出来的,因此,成为具有中国佛教特点的观世音圣像。    佛教,能够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站住脚,并深入人心,应得力于它与中国的儒教、道教的同化。    ……

书籍目录

上部  人神之间一、身世渊源二、数转人世三、兴林国公主四、朝山访莲五、炼狱六、左右胁侍    下部  东土显灵一、普陀山道场二、江南显神威三、斗法四、历经中土总是情五、善恶之间六、大慈大悲七、重返兴林国


 观世音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