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6
ISBN:9787508024714
作者:[美] 凯文·林奇
页数:328页

章节摘录

  3.和谐:  最后一个特征是:空间环境应该与人的基本生理结构相吻合;应该有益于维持内部温度;应该配合自然的韵律:清醒及睡眠、警戒和放松;应该能提供适宜的感受:既不过度而容易疲劳,也不会太少刺激而无聊;还应该能看得明、听得清,这对于一般孩童的发展而言尤其重要。空间中的元素,诸如台阶、门、房间、斜坡等,应该适于人的尺寸和力量,这些包含r身高、工作半径、关节位置、左右撇习惯、视野、举重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人体工学的基本资料,空间的设置应该鼓励全身的相互协调动作,才不至于有某部分肌肉缺乏运动。这部分的问题已有完整的研究,但另外一部分,特别像生理时钟的部分就较少被正视,但也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环境设计中。  也许只有一两个猎居区或农业聚居地曾在历史上达到了有生存条件、安全、和谐三个要求的环境标准。除了在战争之时,这些重要的生存要求从来不是城市建造者的原动力。他们经常被迫地官方性地来处理疾病、火灾和饥荒。相对而言,把城市当作为延续发展的聚居地是近代的现象。  这三个需求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毒物使每一个人都生病,无论你是海根塞人(Hackensack)还是苏威托人(Soweto)都一样。这些问题通常被公众称作“环境问题”,但这里的“环境”是被误用了,是十分狭隘的定义。但是对于能否维持健康、延续生命、避免饥荒的标准,各个地方的差异很大。除非是求生存的这种生物本能,“生命力”并不一定是一个绝对好的价值标准,有时必须牺牲某些需求以换取更好的生活,有些风险是必要的。我们能去要求一个绝对健康的环境吗?即便可能有,我们也不见得要求一个没有疾病、没有压力、不会受伤的世界。一个短暂的、有病痛的生命应该被视作是自然的,甚至可以说是恰当的,只要世代能够延续。所以,无论如何,人的死亡是无可避免的。  在这里讨论的不是舒适,而是生理上的健康和功能。一张舒适的坐椅、便捷的旅程、稳定的气候、没有痛苦的过世或愉悦的晚宴,也许都和健康无关,甚至都可能是对立的。而有些保健的原则也许只是凭直觉确定的,或者,有些有害身体健康的内容还没有被大家认识到。于是,只有专家“最知道”哪些人实际上正在拿健康来冒险。这会引起一个问题:一部分人有权力替另一部分人做决定,甚至违背他们的主观意愿吗?比如说:人们非要饮用加氟水吗?  良好的健康与生理适宜感都很容易感觉和享受到,但却都很难清楚地界定它们,特别是有关心理的健康。不健康和担忧则比较容易分辨,因为,健康环境的定义侧重于应该避免什么,而不是说明什么是合适和正面的。我们寻求的是合理的负面范畴,而不是期望负面因素完全消失。确定这种范畴时可以用一系列准则,包括压力、疾病、生产率、死亡率等指标。与此同时,许多人也会主动寻找冒险,以测试自己的极限能力,并享受刺激。所以,基本原则应该是群体生存的标准,这个标准基于个体的康乐以及个体使用和发展人类内在能力的机会。例如,一个成长的孩童,可以有逐渐扩大的活动范围,以拓展他和社会的接触,逐步运用他的能力并建立责任感,同时,也能随时缩回自己的安乐窝。显然,这个规则是其他价值的基础,只有在有生存条件之后才能谈到其他价值。生命力是一个保守的但却非常通用的规则。它强调生命的延续,提供生命个体的发展机会。由于基本的目的是生命种类的延续,所以就会特别强调繁殖和对下一代的教养。  这些议题早就在环境规划理论的历史中出现过,但事实上却可能很少真正地起到作用。雉特鲁威(Vitruvius)早在公元前1世纪便确定了健康聚居地的原则,而他所依据的也是早期的健康知识。同样,早期的印度人也在文献中提到有关于健康聚落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多半与气候和明显的污染相关。一直到19世纪,在英国的改善卫生运动中,大量兴建下水道与自来水供应之后,才使原始的卫生设施接近今天的水平。  ……

内容概要

凯文·林奇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达三十年之久,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在他任教期间,城市形态理论课是最受欢迎的课之一。1988年,他的家人、朋友、同事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凯文·林奇奖学金,用以奖掖后人和资助建筑学院的图书馆。

书籍目录

序言:一个天真的问题
第1编 价值和城市
第1章 城市历史中的形态价值标准
第2章 什么是城市的形态,它是如何形成的?
……
第2编 城市形态的理论
第6章 性能指标
第7章 生命力
……
第3编 一些实际应用
第13章 城市规模与领里单位概念
第14章 扩展和保护
……
附录
书目
资料来源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城市形态的标准理论并不是新理论。在第四章,我们将讨论三种不同的领先理论。《城市形态》的第一部分是为陈述这些理论做准备的历史背景,是关于城市形态本质的讨论以及对于形态的价值标准的争论——这是我们做第一个飞跃的跳板。第四章的三种标准理论都是很有影响的理论,不仅仅是在学术上,更因为它们长久以来影响着实际的城市决策。我会提出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另一个更普通的理论则被安排在《城市形态》的第二部分,这个理论基于"城市活动的空间围度",我们会发现这个理论的本身也存有问题,但它仍然还是一个好的开端。第三部分则是把理论应用于城市的现状问题以及模式,并以此勾画出理想的城市模式草图。

作者简介

《城市形态》希望对一个良好的聚落做出一个综合的叙述,一个与人的文脉相应相关的叙述,一个把一般的价值标准联系到具体行动的叙述。这个叙述将只限于表达人的价值与实体城市之间的关系——尽管后者在此更受重视。因此这将仅仅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因为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实体空间方面,而是因为一个综合的城市理论不仅应用阐述一个城市是如何运转的,同量也应用阐述这个城市“好”在哪里。标准理论了是一种不完整的理论,只对后者做了描述,而对前者只做了假设。而流行的功能理论虽有自己的方式,但却也不自觉地像标准理论一样地片面。第二章将讨论标准理论和功能理论的不同,以及在两种理论之间建立联系的必要性。
城市形态的标准理论并不是新理论。在第四章将讨论三种不同的领先理论。书的第一部分是为陈述这些理论做准备的历史背景,是关于城市形态本质的讨论以及对于形态的价值标准的争论——这是做第一个飞跃的跳板。第四章的三种标准理论都是很有影响的理论,不仅仅是在学术上,更因为它们长久以来影响着实际的城市决策。作者提出了这些理论的不足之处。另一个更普通的理论则被安排在书的第二部分,这个理论基于“城市活动的空间围度”,虽然这个理论本身也存有问题,然而它仍然还是一个好的开端。第三部分则是把理论应用于城市的现状问题以及模式,并以此勾画出理想的城市模式草图。

图书封面


 城市形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整本书起源于一个简单的也许是毫无意义的问题---什么能造就一个好的城市.本书的目的是对一个良好的聚落做出一个综合的叙述.意即,什么样的城市形态能最好的适应现存的人类聚落.而本书讨论的核心在于"价值标准"---作者对其的定义是:什么是一个好城市,以及如何能造就一个好城市.like this---"任何人都知道什么是一个好城市,但唯一严肃的问题却是如何才能造就一个好城市".本书的结构是:首先从历史中找寻价值标准的存在.然后表述作者认为的现今流行的三种主流理论关于城市规划的叙述---规划理论,功能理论以及作者语焉不详的 the 3rd category一般理论.显然作者是第三种一般理论的支持者,其中,规划理论,涉及决策论的内容,且适用面较广,这里没有详细的叙述,第二种功能理论是现今学术界的主流,他们(各种功能理论)的共同点是,试图解释为什么城市会有这种形态,以及这种形态是如何运转的.(各种功能理论利用暗喻来解释城市,其中包含很多假设,当然,不同的功能理论追求不同的价值标准(通常是隐藏的).)常见的功能理论有:1. 历史现象2. 生态系统3. 城市是生产和分配物质产品的地点4. 城市是一个力场5. 决策系统6. 矛盾斗争的舞台各种理论有共同的和自己特别的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包括:忽略了城市的肌理,把人当做被动的接受者,etc.(其中把城市当做是生产和分配物质产品地点的理论,给人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其中涉及到空间经济学的内容,可以作为深入阅读的内容.)回顾了功能理论和规划理论后(关于规划理论也有较为细致的描述),作者给出了其对人类聚落的定义---人们活动所做的空间组织,视为人,物,信息流通做行程的空间路径,视作为满足上述活动而对空间做出的重大修改.其革命性的意义在于,把城市中的社会学部分和空间现象分开,两者通过人以及人的行为结合联系起来.这个定义,也是作者即将介绍的一般理论的基础.显然,作者对这个即将提到的理论保持了很谨慎的态度---"它应该是一种可能的见解,而不是发展的铁律,应该是一种强调参与者的目的和参与者学习能力的看法".为了确定一种理论,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支撑这种理论的所谓的"价值标准".这也是作者在CH3所做的事情.林奇首先列举出在国家和地方层次上都很有可能出现的所有政策,通过政策的比对,将其分为五组,分别为---强大作用的价值标准,愿望性的价值标准,弱势的价值标准,隐形的价值标准和被忽略的价值标准.在这里,林奇为书第二部分要出现的性能指标打下了铺垫.CH4中,作者列举出三种曾经或现在流行的标准理论.标准理论,即:对恰当的城市形态及其原因的一套想法.这三种标准理论为:宇宙理论,机器模式理论,有机体理论.在这里,林奇再一次表达出对标准理论的强烈的怀疑---"我们的目标是发展一套范围有限而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尽可能囊括所有重要的形态问题." Whatever...----------分割线----------以上的部分都是林奇对标准理论也好,价值理论也好的一系列讨论,其中不乏自谦和谨慎的言语,下面的PART II才是林奇对整个城市形态中价值理论的叙述.首先要确定的是:关于好城市标准的性能指标---活力 感受 适宜 可及性 管理 // 效率 公平关于性能指标:· 场所的质量由场所和其中的社会决定· 我们希望得到这样的一个城市的性能指标:一个从空间品质上可以识别出特征的,一个尺度合适的,一个不同群体的人都能够达到其各自目标的城市.接下来来到本书的主要部分,做了近乎半本书的铺垫,终于林奇来讨论他所认为的每项性能指标的内容,相关的操作方法etc.这里对各个性能指标的叙述做一些简单的摘抄和描述.生命力· 如果一个环境能很好地保证种族,个体的健康,维持生物种类的生存,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聚落环境.· 城市形态中体现生存活力的内容包括:延续性,安全性,和谐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感觉· 对于一个聚居地的感知,我的意思是能够感受和认知这个地方.而这种感觉中的元素能够和其相关的时间和空间的精神感受相联接,并进而去理解其非空间的观念和价值.这是一个环境的空间形态和人类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交汇点.· 常见的感受形式包括:地方特色,场合感,结构,表里一致,透明度,易辨性.· 一个聚落是否一定要设计的如此有意义是一个争执不下的问题.· 感觉是重要的功能性的考虑,因为判断事物的能力,暗示行动的能力,寻找出路和辨识标志的能力,都是我们所必须的.适宜性· 关于适宜性的一般性准则:评判一个地方目前的适宜性,是日常的公开的或刻意的活动,以及与其空间组织之间的协调程度.· 可以通过修改地方或修改行为或两者兼修而达到适宜性.· 时间与空间的划分,使用者的管理,仔细的计划,监督以及协调等,都是增强一个地方适宜性的通用方法.· 为未来的适宜性制定一个有弹性的规定更是一个让人迷惑的规定,因此加入两个衡量标准:可操作性&复原性.可及性· 城市的特殊优势就是其增强了可及性.现代城市理论把交通运输和通讯看做是城市最有用的部分.· 某种程度上,一个理想城市被想象成一个能够方便地获取大量不同的物品,服务,并与其他的人接触的中心地区.· 可及性包括的方面有:对活动的可及性,对材料资源的可及性,对地方的可及性,对获取信息的可及性.· 对可及性的分析不仅对一个聚落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研究社会平等和区域经济有明显的帮助.· 三个重要的可及性辅助指标:科技性对象的多样化,对不同人群可及性的平等性,对科技型系统的控制力.控制· 空间和空间里的行为一定要加以规范,人类是有领域感的动物,他们会利用空间来控制人与人之间的交易,会维护领域的所有权以保证拥有其资源.· 空间权包括:到场的权力,使用空间和在空间中活动的权力,挪用的权力,改造修建的权力,部署和处置的权力.· 最理想的情况是,一种负责任的,有能力的和可靠的地方控制,而且这种控制考虑到了潜在的和未来的使用者,并且兼容了很多控制疏松的空间,同时,对于多样化与异端性拥有宽容的态度.效率和公平· 效率是一种维持平衡的标准,就是要在某些性能上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不得不降低另一些性能的水平.· 有些指标内互相冲突的地方是显而易见的.· 公正则是在人和人之间分配代价和利益的一种方式----------分割线----------最后一部分,林奇为了证明自己对城市形态好坏评判提出的性能指标,给出了几个实际的例子以及他自己梦想出的一个乌托邦形态.这故事到这里也总算看到点主线剧情了啊...总体来看这本书,核心观点是价值标准,价值标准是我们回答"什么造就一个好城市"的最基本的前提.林奇在寻找价值标准的过程中,分别找寻了历史上的城市标准,流行的功能理论决策理论,以及曾经的和现在的"标准理论".然后林奇在书本的第二部分中,先是给出了对城市性能标准的解释,再根据这些性能标准一一解释,一一论述,这也是本书的核心部分.这些追求性能标准的过程,以及城市空间的形态,共同构成了所谓的城市形态,换句话说,城市形态所表现出的性能,需要不断的追求性能指标的完美值.对每一个性能指标的优化,林奇也花了大量篇幅来论述.在书本第三部分,林奇给出了基于这些性能指标的一些实例,以及作者本人幻想的乌托邦形象.这也是本书的脉络.
  •     总体上,是一本四平八稳的书。lynch既然力求为“什么能造就一个好的城市”提供一个合理且普适的答案,便意识到城市个案经验归纳之有限,建立完整标准理论之不可能。我将其归为有主题的散文体。看得出lynch贯穿书中为城市设计既作为过程又是结果建立范式典范的努力,试图为其开拓一种基于现实主义的折中理论,超越直接指导实践的规则。可惜lynch既提出“人们赋予形态的价值和思想”对城市形态形成之关键,却没有潜进较为独立的思想领域,停留在两者之间的界面层,执著于造城人的表面动机并假定其永久性,终结于经验主义的心理学,智性上不够该有的锐利。话说还是撒旦的归撒旦,上帝的归上帝。不过作者也无疑是成功地讲述了城市形态本身的“功能理论”,以作为教条之外的选择。其中的指标,如生命力,被感知性,适应性,可及性,控制和管理,效率和公正,早以成了一个“好”的城市形态的无可争议的必要特征。确实是切题的 - good city form。补充一点,也是西方的(偏美国),现代的,发达的。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别对城市抱有任何一厢情愿的幻想。
  •     一句话,如果再多一级标题就好了。现在只能当散文看。
  •     认真体会~
  •     给领导订的书,非常满意,自己也看看!
  •     喜欢啊喜欢 能找到另一个版本就好了.翻译的逻辑比较奇怪
  •     经典
  •     内容不错 好书
  •      作者试图构建一个评判城市好坏的标准,超越政治、文化,他选择的是一些基本的概念“适宜性”“生命力”等。我没有读懂的是他们与城市形态具体的联系。
  •     写作的逻辑十分清晰,文风值得学习。研究问题的设定野心勃勃,令人敬佩的是今天读来也不觉过时。
  •     林奇一直在跟自己的心魔做斗争,整本书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每说一句就有更多的话来解释,来给自己铺后路,妥协的结果就是,林奇的很多话,指导意义不是那么强,我想我要再读几遍才能看懂吧~
  •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翻译的腔调。太过说理了我有点吃不消……
  •     林奇
  •     不明觉厉地给了四星。。。墨水不够,看起来吃力唉
  •     本书的目的是对一个良好的聚落做出一个综合的叙述,一个与人的文脉相应相关的叙述,一个把一般的价值标准联系到具体行动的叙述。这个叙述将只限于表达人的价值与实体城市之间的关系——尽管后者在此更受重视。因此这将仅仅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因为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实体空间方面,而是因为一个综合的城市理论不仅应用阐述一个城市是如何运转的,同量也应用阐述这个城市“好”在哪里。标准理论了是一种不完整的理论,只对后者做了描述,而对前者只做了假设。而流行的功能理论据说是好书,不过看了一遍不太理解,看来要精读了!:(
  •     理想空間敘事,喜歡Lynch。
  •     很好的一套書~
  •     。。。译得蛋疼
  •     城市形态
  •     不太懂
  •     几次想好好读都失败了= =
  •     看的时候没觉得什么,后来看环境心理学公开课才意识到这本书的分量。
  •     有一本专业书!
  •     服气!相见恨晚
  •     翻译的不错,就城市规划研究来说,归纳总结的很好,和国内教材思路不同,很有才考价值
  •     城市是独特的历史现象,人类聚落的生态系统,生产和分配物质产品的地点,一个力场,一个相互关联的决策系统,一个矛盾斗争的舞台。
  •     妈的翻译
  •     老公买的专业书
  •     写论文用的。
  •     闲下来自己校对吧。
  •     唉。。。分分钟读不下去啊。。。心浮气躁翻译也糟心。。。
  •     把城市看作一个有生命力的人,有其机理,有其形态,而不是冷冰冰的。
  •     凯文林奇是个天真的人
  •     城市规划的经典读物,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