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尼》书评

出版社:印刻出版
出版日期:2003-02-01
ISBN:9789867810328
作者:王安忆

米尼的悲哀

   王安忆在小说米尼中,通过对人物细腻的刻画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和深刻的心理描写,描写了一群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迷惘与压抑的生活状态,在这里,王安忆以主人公和阿康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人物经历现实折磨和情感纠葛,最终走向堕落的悲情故事。知青返城途中,米尼偶遇阿康并爱上阿康。米尼本以为阿康是她幸福生活的开始,但事与愿违,阿康竟是一个偷窃犯,并因此送至安徽参加改造。阿康离开不久,米尼发现自己怀孕,无奈只能厚着脸皮去和公婆同住,进而引发了和婆婆之间的战争。本想阿康经历改造以后生活会全盘扭转,但世事难料,忍耐不住平淡生活的阿康与米尼的小姐妹通奸,导致离婚。离婚后,阿康仍然牢牢地掌控着米尼,并让和他同在卖淫团伙的平头去诱惑米尼参与卖淫。米尼未能经得住诱惑,加入进去。但处于这样一种复杂关系的阿康、平头、米尼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他们彼此厮打、排斥;但因为金钱,又不得不去乱交,依赖。长此以往,米尼、阿康、平头等人距离道德的准线越来越远,最后终于踏上了人生的不归路,锒铛入狱。   王安忆的小说文笔老练、真实,但绝不庸俗,而在这部小说《米尼》当中,更能从这些真实的平静的叙事当中捕捉到作者笔下的一个个跳动的灵魂,捕捉到那种攫住心脏似的疼痛,那种扭曲的心灵,似乎把我们自己内心的阴暗面、灵魂的肮脏处一点一点将他们曝晒出来,那种疼痛是真实的,不是想象的来的。王安忆以这种平实的笔触向我们揭示了人们在上海——一个纸醉金迷、遍地霓虹的地方生活的艰辛和虚假,展现了人们在现实中的抗争无力、挣扎无依的困境中所产生的人性变异。在这里,有的人因现实的挤压变得刻薄、古怪;有的人因为承受不住生活和心理的精神的压抑而变得不正常甚至变态,更有人因为外界的诱惑走向堕落的不归路。   而在书中,主人公米尼的整个一生,从遇到阿康那一刻开始,似乎就注定这是个悲剧,表面上看似是爱情悲剧,实则是她自己在一生中逐渐沉沦的悲剧,王安忆曾说起过她创作《米尼》的动机和目的:“我想知道米尼为什么要那么执着的走向彼岸,是因为此岸的世界排斥她,还是她内心深处向往彼岸世界。我还想知道:当一个人决定走向彼岸的时候,他还是否有选择的可能,就是说,他有无可能那样而不这样走,这些可能又是由什么来限定的?!人的一生当中,究竟有多少可能性。”米尼的沉沦,是遇上阿康后开始的,还是遇上阿康以前就开始了,我自己也有些说不清,但文中写道,米尼后来在回顾她的前半辈子时候,似乎把这种“沉沦”归咎于遇上阿康后的开始的“宿命”,她经常与阿康进行这样的对话:   “阿康,你为什么不从临淮关上车?”   阿康说:“我们要在蚌埠玩一天。”   “蚌埠有什么好玩的。”   阿康说:“蚌埠是很好玩的。”   米尼认为如果阿康不从临淮关上车,就不会遇上米尼。有时候她觉得阿康从临淮关上车是一件幸事,有时候又觉得阿康从临淮关上车时一件不幸的事,认为有幸和不幸的时候一样多,于是她觉得自己是逃不过这种宿命的。甚至到了米尼“入狱”以后,他也到底分辨不清遇上阿康是幸运的事还是不幸运的事,因为阿康在带给她巨大的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但我以为,阿康并不是造成米尼堕落的原因,阿康过去虽然有这种种劣迹,却也并非无药可救,阿康与米尼之间奇异而真挚的爱情故事,曾经给两人单调迷惘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安慰。我认为作者将阿康这个人物塑造得很成功,阿康长相非常清秀,小时候也颇得老师喜欢,安静不闹事。但是他却是个表面善良、内心阴暗的惯偷男孩,这种强烈的双重性格是由父母而产生的。作者准确把握住了生活在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上海中的在生活的压抑和沉闷下成长起来的城市边缘人物的扭曲性格,米尼也是这样的人。在上海这个由移民组成的国际大都市,处处充满着漂泊感和孤独感,居民们也继承者这种边缘心态,内心充满了漂泊感与孤独感,还有众多的不安全感。王安忆就是以这样一种冷触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这些边缘人的心理和状态。《米尼》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好像都是有点心理扭曲,从主人公米尼、阿康到米尼的姐姐、阿婆,阿康的父母,再到查理、平头等等。这些任务组成众多的米尼。众多的“米尼”们一起沉沦。   王安忆在刻画这些人物时,看似只是客观地将它们的行为展示出来,并没有过多的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但她其实是非常准确的把握住了这些人物的心理才能写出这些“米尼”们一次次走向堕落的越轨行为。她在米尼的悲哀一生中,细致把握住了促使米尼命运转折的三大重要事件:   首先是他们借助“知青返城”时的风潮从上海周边的小镇回到了上海并且幸运地拥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两人却遭遇了意外的“婚外情”使得两人离异。于是两人原本趋于稳定封闭的生活土崩瓦解;然后是米尼与阿康在离异后又意外的重逢。两人旧情重燃,尤其是米尼对阿康,那种期待一旦起来就越来越强烈了。但是米尼不曾想到阿康早已不是昔日的阿康,而是成为了一个熟练地“皮条客”了,于是米尼也不设防的掉入了阿康设置的情欲“陷阱”,从此,米尼就陷入了堕落的边缘。再一次就是米尼与阿康、平头等合伙去深圳卖淫。米尼在自甘堕落的报复了阿康以后,自身也便在堕落的轨道上不可逆转的向着更邪恶的深渊滑行。而米尼因着这次大敢放肆的行为原本残存心底的一点精神依恋和对无望爱情的期待,也在这一次彻底毁灭。   这三大事件紧密相扣,米尼在这三次转折当中似乎也是认定了自己的宿命管,并没有做出过多的反抗而是认同服从命运的安排。即使他知道自己在罪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也丝毫没有忏悔的意思,没有想过要改邪归正,甚至想从中获取快乐,自己的儿子由此也跟着自己在“皮条客”生意上越走越远,她却始终没有一点羞耻与罪恶之感。她完全麻木了。这三大转折,都与阿康有关,换句话说,就是与米尼自己的爱情有关。米尼虽然一生都过得并不出彩也不顺利,她也不淑女不漂亮不够善良不够高尚,但她对阿康的爱却是最真挚最执着的。米尼爱情生活的蜕变其实就是促使她精神堕落的最主要因素:回城后家庭的裂变,破镜重圆的可能行与期待,不甚落入情欲的陷阱,由被动变为主动脉卖淫的行为等等,米尼正是在这样一场由期待爱情到幻想破灭的轨道上才慢慢走向了沉沦,走向了堕落。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米尼的悲哀以外,作者在对米尼的心理和精神轨迹探索的同时,其实更主要的是想给我们展现一些隐蔽的社会因素,这些社会因素则是导致“米尼们”堕落的最主要原因。“米尼们”的堕落正是建立在80年代“城市变革”的背景之上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措施的实行,都给国家和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个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巨大机遇。竞争慢慢激烈化,然而对于阿康和米尼以及众多的“米尼们”这样的“城市边缘人”却意味着一种排挤。而且阿康还有过犯罪前科,社会的巨大变革给个人带来了自由,带来了平静和平的生活,却也在那种自由下深深隐藏了各种不确定性与危机性,米尼与阿康便是在这种“平静”中无法自己,被生活表面下的暗流堙没。王安忆在小说中的一句话我尤其记忆深刻:   “他们两个小小的懵懂的人物,在漂泊游离了多年之后,终于被纳入正常的生活秩序。这秩序好比一架庞大的机器,一旦进入期间,便身不由己,在轨道上运行。如要强行拖脱离,须有非凡的破坏力。这破坏力就是在这机器上造成了创伤,要就是两败俱伤,最不济的就是单单将自己粉骨碎身……他们因为最没有教育,最没有理智,最无觉悟,最无自知之明和自控能力的人,他们的自控能力恰恰真够破坏他们自己,将他们自己破坏殆尽,于是,灭亡的命运便不可避免了。”   米尼与阿康等众多“米尼们”在这种城市变革的浪潮中,既被排挤,精神上极度空虚迷惘,又无法抵御物质的冲击而发生了更大的精神扭曲。于是这些“米尼们”一下子显得束手无策,甚至现出强烈的自卑心理,于是他们在堕落罪恶的边缘更加走得越来越远,以另一种姿态跟上这社会的步伐填补精神的空虚和迷惘。   王安忆于想象中构建米尼的故事,也是于现实中构建米尼的故事。米尼的悲哀,是那些生活在都市边缘的众多人的悲哀。这些人与主流人群格格不入,内心孤独、漂泊不定,没有着落,于是只有在欲望的深渊里无法逃离,只能在沉沦与放纵中寻找迷失的自我,填补内心的迷惘。类似米尼的这样的人,在王安忆的小说中大有体现,如《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我爱比尔》中的阿三等等。米尼的悲哀也是社会上众多人的悲哀,涉渡这种悲哀的过程,亦将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漫长的挣扎与求索的过程。

一生

不想推荐你去看这样一本不快乐的,挖掘你看不到却真实存在的世界的书,所以打了"还行".我想人既然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能了解并使用客观规律的动物,就不该让自己被动,被鬼使,被神差.应该活得清醒些,像米尼以偷钱包为生时那样冷静,"不肯冒一点险,可从不放过机会".养成非凡的判断力,发现预兆,选对路,是可以过好一生的.然而,沉着的米尼对自己的人生却无法做到,末了回头,真的可以看到曾走的那些岔路。但正如小芳爸爸在米尼离家时说的那样,黑夜过后天亮了,什么都明白了,“可是已经晚了”。不过谁人能有如此洞察力,清醒地指导自己的人生呢?《米尼》里到处都是人生,米尼的一着不慎满招损到万劫不复,阿康的游戏人间、堕落本性,阿康父母担惊受怕积聚成的孤老终生,小芳爸爸的乐观小角色大演员生涯,平头的流氓仗义人生,米尼阿婆的抠门守财蜷缩潮湿孤独角落的一生,大炮的善良受欺、自卑人生……米尼不会悟,不会顺其自然,不懂当机立断,她强求太多。一开始只有米尼要跟着途中认识的陌生人去蚌埠,又强要阿康与她在一起。这些都可以说是在争取,而对象却是她本不该拥有的。积累下来,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些勉强了。米尼没有父母在身边,家里人的关系似乎是疏离的。大哥不希望家庭背景影响到他,姐姐淡然得彻底,也仿佛是可有可无的,反倒米尼是和她最不喜欢的阿婆“走得最近”,她们总是斗嘴,争吵。家中得不到爱和关心,在小芳爸爸那儿时有温暖,但那毕竟不是她自己的父亲。于是当她遇到阿康,口才上算得上对手,人也长得白净清秀,吸引了她,让她迷上了,于是一定要在一起。即使她对阿康毫无了解,这是致命的一点——缺乏互相了解的感情,在基础上就是一个大缺口,注定无法建立结实的关系。第一步就走错。这点上,米尼是不理智的,傻的,可怜的。米尼与阿康本可以安稳过一生的。然而所谓的上海人的心是按不下去,捂不住的。他们俩渴望过上有钱的轻松日子,却不想通过像大众一样劳动获取相称的报酬,而习惯于做些像偷钱包一样的投机、危险、有损道德、少劳多得的勾当。他们越来越丑恶,在堕落之路上头也来不及回,回了头也走不回去。而他们每次作恶,总会对对方露出一丝难得的善良,是隐隐藏在底下的。同时还有那个从出生就不可爱的查理,大人总把“聪明”作为他的“邪恶”的借口和替身,还以此为荣,让人觉得可恨可悲又可惜。查理十丑陋的米尼与阿康的镜子,他们堕落的每一步都投射在查理身上。上海人还是那么精,这种精明是生活催化的,是一家六口住在十平米的房子里挤出来的。这样看来,这种吝啬是可怜的,无奈的,但是你却无法隐藏眼中除了同情之外的鄙视,为了他们的自私和现实。人和人之间无感情可言,由一本本账本连接,米尼与阿婆,米尼与她亲生母亲,米尼与阿康,米尼与阿康父母。王安忆写得很好,我同意,但是我不喜欢,这种残酷的不美好。

一个卖淫的女人,一个无情的男人,、

一个卖淫的女人,一个无情的男人,、我承认我真的很爱看这种变态东西。。。。。。。。。。。。。。。。。。。。。。。。。。。。。。。。。。。。。。。。。。。。。。。。。。。。。。。。。。。。。。。。。。。。。。。。。。。。。。。。。。。。。。。。。。。。。。。。。。。。。。。。。。。。。。。。。。。。。。。。

谁没在年轻时爱上过人渣?

我每周坐船去看他。每次都随身携带一本小说。一年来,我在颠簸的公车上、疾驶的地铁里、摇晃的船上消磨掉多少小说。前天是我最后一次坐船去看他。两年的爱情伴随着颠簸的归途和这本《米尼》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其实是给过我暗示的。就像书里,阿康无时无刻不在给米尼暗示一样。但我和米尼都太自负,太相信我们对于这段感情的直觉,有意忽略这份暗示,无视他的提醒,越走越远。我和米尼都是爱情里先缴械投降的那一方。米尼在蚌埠火车站看到阿康和另一个男人接火的场景,被自己感动了。我呢?我都忘了自己是什么时候被场景感动了。可能是很久很久很久之前的一个下午,他翘课出来同我吃饭?又或者是很久很久很久之前的一个晚上,他在教学楼四楼陪我练歌?不重要。都不重要。反正,就是那么一个场景,使我和米尼爱上了眼前这个男人。他对我是好的。阿康对米尼有时也是好的。阿康为米尼的到来换了新被褥又或者是劳改农场里阿康给米尼写信说”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这些个蜜糖变成了我和米尼嘴唇上的砒霜,心甘情愿的就跌进去了。米尼真是傻啊。她离家那一个下午,对着弄堂回望一眼,”她是知道,自己这一走就不会回来了,就算回来了,也不是原来那个人了。“她真的回不来了。十几年后,她有了阿康二号,她和阿康离了婚,她又回到这个弄堂,可她已经不是米尼了呀。她的肉身还是米尼的模样,可她的眼角眉梢已经没有米尼的姿态了,她的心也不再是走出去时候的那个米尼了。一个女人竟可以爱一个男人到这个地步,一场爱情竟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原本是不太相信的。米尼啊,你让我略微懂得一些了。可这份”懂得“来得太沉重,又叫人太心酸。我猜想,米尼,你是金牛座。偏执、执拗、固执、占有欲强、又不乏对物质的追求。你这个傻姑娘啊!米尼,我和你还是有一点不同的。我不像你一生都没有离开阿康那样,我在2年后,他说对我的感觉已不复当初的这个晚上,选择了离开他了。其实,我们心里都是清楚的,对他们来说,我们的爱付出的太强烈太霸道又太轻易,他们是不晓得要珍惜的,其实,我们心里都是清楚的,他们的那份爱可能早在半年前,或者更早前就悄然变质了,但他们不说,可能是他们自己不愿面对,又可能是他们太自私,不想失去我们的爱。米尼啊,你这个傻姑娘!你就毫不计较的继续去爱了。我要是认识你,我要是真的认识你,一定把你揪出来,要你看清楚。书里有一小段很不起眼的话,在最后一次离开他的家,坐到船上时候我看到,打了一个激灵。那时候,我们还未将那两个字明确的说出口,现在想来,仿佛那段话是又一个暗示,”人在这一世,就好比一个人独身走夜路。路呢,并不是好好的一条到底,有许多岔口。上错一条岔口,就会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去。那有什么窍门呢?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当机立断。“米尼,要当机立断。你知道吗?我是再不会每周坐船去看他了。在昏暗摇晃闷热的船舱里看书的时光大概是不会再有了。他大概以为我要大哭大闹想不开了,但是,米尼,我同你说,昨夜,我除了有点轻微的失眠外,一切都很好。竟然没有掉眼泪。其实,原本,你也可能是这样,像我这样,一觉醒来,再世为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太多值得你用一生去托付的人啊。米尼,我忘记同你讲了,我也是金牛座。

邦妮和克莱德

王安忆在白茅岭监狱采访九个月后写的。1,快感和幽默。面对秩序和权力,王安已找到了解构的力量,在《岗上的世纪》里,是快感,在《米尼》里,是幽默。米尼和阿康正是靠着幽默达成默契彼此认定,从此像邦妮和克莱德一样浪迹天涯,与整个秩序世界对抗。2,自我策划与认同。米尼是个太特别的人,与传统中被观看被选中的女性相比,她选择的是自我策划与自我看护,她选中阿康,之后便跟定他,她甚至不需要太多的回馈与肯定,这点是李小琴也无法做到的。甚至阿康的父母也不敢对阿康有什么肯定,但她不需要,她作出肯定,并自我执法,判定自己的肯定。3,盗跖与快感阿康属于盗跖文化,这是别人说的,他是另一套意义系统中的人物,仁义无法构成对他的评价体系。从一开始,他的价值坐标是恶。对父母老师的对抗从一开始便带有刺激性,偷窃更是感官刺激。在种种动机之外,犯罪快感是否是不可忽视的?王安忆从未失去过对犯罪心理的关注。4,恶的天性与无可救赎这是一个绝望的结尾,孩子再不是纯洁以及救赎的最后希望,阿康和米尼的儿子,查理,是恶里开出的花朵,恶之花。他似乎一出生就带着恶的本性,阿康的儿子,是比阿康更大的混蛋(我怎么想到杨康……)。试图以母性来解救女人的希望破灭了,至此,王安忆彻底放弃解救的努力。另有父法、弃家;对抗、消耗;恒定、偶合;罪感、毁灭。当代这些作家里,只有她有卢卡契式的整体观,她不相信那些幸福许诺,放弃救赎,解构父法也解构母性,她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生存的荒谬。王安忆,有太大的野心和力量。

太撮了,我很客气的说

米尼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女人。心气高傲,自我且自私,尖锐得像针毡。我不清楚这是不是王安忆的初衷,反正从王安忆文字里走出的这个女人不够真实,也够不上梦幻,她很尴尬的处在自我认知不完善,全凭感观而活着的女人。事实上,王安忆在叙述时也是这么做的,极少对米尼做细致的刻画,是胖是瘦,是长发短发,喜欢什么样的衣物,都没有,对米尼的印象就是一股拧巴劲,这样的女人在身边待久了难免不厌烦。王安忆一直在着重突出米尼性格上的尖酸刻薄,也一直在强调阿康的冷幽默。反正,从头翻到尾,我没有感觉到米尼的尖酸刻薄——“有意思”“没意思”的来回拉锯称不上尖酸刻薄吧,说她牙尖嘴利的是王安忆,就像说阿康幽默的是米尼一样,我也没有感觉到阿康有任何幽默之处。像王安忆这样只说形容词不说具体事例的写法,真倒我胃口。不知道王安忆是不是故意在恶心读者。这种恶心就像米尼一样,自以为聪明,在所有人面前都似乎有耍不尽的威风,就如何偷盗,如此技术性手艺在米尼嘴里全是一堆自己撮把撮把出来的低劣心理学,吐一堆陈词滥调给读者,好像世人不封她一个盗圣那都是世人有眼无珠了。我不知道她的这种自信从哪里来的。而事实上,她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明,在所有的人际关系里她都是失败者,而她没有感到丝毫惭愧。这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时间是模糊的,事迹也是模糊的,连人物也是模糊的。所有女人的性格里都有米尼的影子。米尼中年就是阿康妈妈的样子,狂躁争锋相对;米尼老了就是阿婆的样子,自私且贪婪。查理就是阿康的另一面,自我没有敬畏之心,包括后来的平头,就是另一个性欲旺盛的阿康。中年以后的阿康就像阿康爸爸和小芬爸爸的结合体一样,按米尼的说法,幽默风趣又有点不管不顾。看完米尼,王安忆的书我就不想读了。


 米尼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