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信念、会计信息与市场有效性研究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1
ISBN:9787514130096
作者:王治
页数:21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赫什·舍夫林(H.Shefrin,2010)对已有的金融异象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综述,并深入分析了产生“异象”的制度和心理原因,同时指出行为金融和新古典金融正处在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之中。理查森等人(S.Richardson etal,2009)综述了资本市场的“会计异象”,分别探讨了:基本面投资;“应计异常”(包括相关的投资“异常”);会计信息反应不足(公告后漂移及其他形式的动量效应);定价倍数及“价值异常”等问题。无论是金融异象还是会计异象都足以说明资本市场并非始终有效。而且,弗朗西斯和希佩尔(Francis andSchipper,1999),布朗等人(Brown et al,1999)的实证研究表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由此,基于会计信息观的历史成本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机可谓击溃会计信息观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的瓦解了SEC和FASB对基于会计信息观的历史成本的坚持,并最终相信公允价值会计可以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从而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 在市场并非始终有效时,股价可能会系统性地偏离其内部价值。此时会计的作用在于通过公允价值提供更加相关的决策数据,以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让无法正确分析报表数据的投资者可以简单的借助公允价值会计数据来了解企业更加客观、真实的经济状况,更好地估计企业价值,从而使市场变得更加有效。因此,公允价值作为投资者估值输人的基本数据必然发挥着比历史成本更大的作用,而这一作用的体现必然要求得到一种基于会计数据的估值理论的支撑,从而导致了估值模型的演进。 3.4.3信息观到计量观的演变 会计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关注群体从所有者逐步扩展到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因而,会计目标也从仅服务于股东的受托责任观演化为服务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与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颇具渊源,也有文献认为受托责任观的理论基础就是委托代理理论。然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一方面,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还包括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

内容概要

王治,1974年生,福建莆田人。财政部科研所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现任教于安徽财经大学。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卜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多项。研究方向主要为资本市场会计、行为金融、政府会计。

书籍目录

1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理论背景 1.1.2现实背景 1.1.3研究意义 1.2研究目标和关键概念 1.2.1研究目标 1.2.2关键概念 1.3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3.1技术路线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4.1研究内容 1.4.2结构安排 2文献综述 2.1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 2.1.1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基本模型 2.1.2边际信息含量研究 2.1.3递增关联研究 2.1.4相对关联研究 2.1.5简要评述 2.2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2.2.1历史成本更具信息含量 2.2.2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信息含量相当 2.2.3公允价值更具信息含量 2.2.4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最新动态 2.2.5简要评述 2.3异质信念研究 2.3.1异质信念的定义 2.3.2异质信念形成与存在 2.3.3基于异质信念的资产定价 2.3.4简要评述 2.4本章小结 3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理论基础 3.1相关概念界定 3.1.1异质信念 3.1.2会计信息 3.1.3价值相关性 3.2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基于投资者的信念演化 3.2.1受托责任观 3.2.2决策有用观 3.2.3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 3.3从有效市场假说到行为金融——异质信念的产生 3.3.1有效市场假说 3.3.2行为金融理论 3.3.3从有效市场假说到行为金融理论 3.4从信息观到计量观——公允价值起源于异质信念 3.4.1会计信息观 3.4.2会计计量观 3.4.3信息观到计量观的演变 3.5从股利贴现模型到净剩余理论——估值模型的演进 3.5.1股利贴现模型与现金流贴现模型 3.5.2净剩余理论(Ohlson模型) 3.5.3Ohlson模型与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3.6本章小结 4基于异质信念的价值相关性理论分析 4.1对传统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剖析与反思 4.1.1传统价值相关性研究的逻辑缺陷 4.1.2价值相关性对准则制定缺乏影响 4.1.3价值相关性与公司价值 4.2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确定 4.2.1公允价值会计的不完美性 4.2.2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历史反思 4.2.3公允价值会计的哲学定位 4.3异质信念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 4.3.1CAPM的演进对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启示 4.3.2异质信念与噪声交易定价模型 4.3.3考虑噪声交易的Ohlson模型 4.4价值相关性逆向思维研究 4.4.1对既有文献的重新解析 4.4.2价值相关性与市场的正确逻辑 4.4.3自我实现的预言——基于异质信念的逆向思维 4.4.4价值相关性研究的新思路 4.5本章小结 5基于异质信念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不同体制环境比较 5.1引言 5.2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5.2.1不同准则下价值相关性比较 5.2.2不同体制价值相关性比较 5.2.3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3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5.3.1模型设计 5.3.2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5.3.3变量选取及定义 5.4实证检验及结果 5.4.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5.4.2回归结果及分析 5.5稳健性测试 5.6本章小结 6基于异质信念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不同信息环境比较 6.1引言 6.2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6.2.1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比较 6.2.2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比较 6.3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6.3.1模型设计 6.3.2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6.3.3变量选取及定义 6.4实证检验及结果 6.4.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6.4.2回归结果及分析 6.5稳健性检验 6.6本章小结 7基于异质信念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不同年度比较 7.1引言 7.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2.1不同年度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比较 7.2.2不同年度报表信息含量比较 7.2.3不同年度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比较 7.3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7.3.1模型设计 7.3.2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7.3.3变量选取及定义 7.4实证检验及结果 7.4.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7.4.2回归结果及分析 7.5稳健性检验 7.6本章小结 8结论与政策建议 8.1主要研究结论 8.1.1不同体制环境下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比较 8.1.2不同信息环境下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比较 8.1.3不同年度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比较 8.1.4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差异的根本原因 8.2政策建议 8.2.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8.2.2着力改善会计制度和信息环境 8.2.3强化会计信息的估值作用 8.3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8.3.1主要贡献 8.3.2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异质信念、会计信息与市场有效性研究》对2007~2009年,新准则颁布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信念异质是导致会计信息包括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同体制环境、不同信息环境、不同年度的会计信息及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简介

《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异质信念、会计信息与市场有效性研究》首先从异质信念视角重新分析了会计信息尤其是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剖析与反思分析了该研究不能作为准则制定依据的根本原因,从而厘清了价值相关性研究和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确定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异质信念、会计信息与市场有效性研究》进一步提出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确定应当与制度环境相匹配的思想。再次,通过基于异质信念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异质信念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思路。


 异质信念、会计信息与市场有效性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