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考古学》书评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44713016
作者:[美]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
页数:582页

乌托邦何为?——《未来考古学》编辑手记

最早拿到《未来考古学:乌托邦欲望和其他科幻小说》(Archaeologies of the Future: The Desire Called Utopia and Other Science Fiction,下文简称《未来考古学》)的原版样书时,对它的封面就有着一种难以说清的复杂感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幽深黑暗的宇宙,近处朦胧昏昧的暗红色地平线则描绘出了未知星球的异世界光景,不远处的地球在深不见底的黑暗中隐隐泛着蓝光,显得美丽而又孤寂,这似曾相识的场景是在《星际迷航》中出现过?还是《2001漫游太空》?抑或是后来的《阿凡达》?多少年来,科幻作品不断以其独特视角刷新着我们对地球的认知,而这本研究科幻小说的著作,我想应该也能够为我们重新审视这些科幻小说提供某种新的视角吧。作者弗里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的名字,则让整本书顿时变得沉甸甸的。对于学英美文学出身的我而言,这位学界大师的名字早已是如雷贯耳,能有机会负责编辑这样一本书,深感荣幸之余自然也有些许诚惶诚恐。作为与特里•伊格尔顿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詹姆逊的学界泰斗地位自不必说,其著作一向也规模宏大、旁征博引,细节之处又透彻详尽、鞭辟入里,手里拿到的这本《未来考古学》也是如此。内容的博大精深自然也造成了语言的难读,不管是对于读者还是对于编辑,这本书都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无论是从句蔓生、动辄长达四五行的长句,还是突如其来、缺乏足够语境的典故和引语,都对阅读形成了很大的挑战。也难怪一位前辈编辑曾开玩笑似地对我说,如果你觉得看詹姆逊著作的原文没有问题了,那么你看其他的英文学术书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未来考古学》是詹姆逊自《后现代主义》之后极具分量的著作,英文原版由英国Verso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不过书中第二部分“思维尽处”收录的是詹姆逊多年来研究科幻小说所写下的一系列论文,其中最早的几篇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如果这样算来的话,称这本书是“数十年磨一剑”也不为过。译林早在数年之前就已买下此书版权,并将其归入了南大哲学系张一兵教授主编“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丛书,译者吴静完成翻译也已有一段时日,而后由于部门人事变动,此书几经转手,最后责编重任终于落在了我这个刚入职不久的新人肩上。也来不及多想可能遇到的困难,就硬着头皮开始了编辑的工作。从对照原文理顺译稿,到人名地名译法的统一,到引文注释的核查,再到封面装帧的设计,每个环节都有不少细节之处需要斟酌考虑,看似简单的任务经过洋洋洒洒四五百页的篇幅一扩大,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颇为费时的庞大工程,半年多的编辑流程犹如艰难的取经之路,而途中艰险对于我这个新人编辑而言已远不止八十一难。其中最大的难题是,此书涉及到的领域太多,从传统的文史哲,到晚近兴起的各路社会科学,所涵盖的众多术语和概念,本来在学界就有着不同理解,需要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才能确定统一的译法。例如,书中出现的overdetermination一词,能够查到的中文译法就有“过度决定”、“超定”、“多重决定”、“多元决定”等好几种,在比较了几种译法的优劣,并综合该词在各处出现的情况之后,全书统一成了相对更为贴切的“多元决定”;又如,在译稿中被翻成“意识形态要素”的ideologeme,则根据权威文献的译法将其统一成了更为简练的“意识形态素”;而像mechanism这类在不同语境中意义不同的术语,只得根据上下文分别保留“机械”和“机制”这两种译法。而书中提及的众多科幻小说同样令人感觉不好处理。由于对这个领域了解有限,只得多方查阅和请教,以尽量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例如,书中多次提到一本由斯特鲁加茨基兄弟(Arkady and Boris Strugatsky)所写的科幻小说《路边野餐》(Roadside Picnic),其中主人公的职业stalker在译稿中的译法是“追踪者”,按照字面意思来看也没有任何问题,网络上也能查到不少采用此种译法的例子;然而,由前苏联著名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执导的该小说的电影版,则使用了“潜行者”的译法,考虑到电影版的流传更为广泛,影响更为深远,于是也将全书的译法统一成了“潜行者”。另外,译稿在提到菲利普•K. 迪克(Philip K. Dick)所著科幻小说Ubik时,采用的仍然是之前较为通行的译法《幽碧》,然而在编辑过程中,恰逢译林推出了新版的菲利普•迪克作品集,其中Ubik一书被译作《尤比克》,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亦将书中的Ubik统一成了《尤比克》。《未来考古学》一书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现当代兴起的科幻小说之上,又将其置于“乌托邦”的历史传统中进行考察,可谓是令人耳目一新。纵观全书,詹姆逊的一个主要观点是,无论科幻小说所设想的未来多么遥远,与现今的世界有着怎样巨大的差异,它们的诞生都无法脱离其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温床,其自身也都包含着不可避免的种种局限。对这些形形色色的未来所进行的考古学研究,不过是在回溯我们当下所抱有的那些被制度和习俗所压制的美好的乌托邦愿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詹姆逊在研究中更为注重的并非批判的展开和终极答案的追寻,而是问题的呈现和思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并没有在借乌托邦自身的不确定性否定它的意义。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作为普通人而非批评家的詹姆逊仍然对乌托邦抱有信心,仍然相信着它们“激发新的乌托邦想象的能力”。到这本书下厂付印,已经是2014年4月初。随后新书印毕即将面市之际,又意外地发现网上已有不少读者在关注着这本书了,其中仅豆瓣上就有四百多人将其标为“想读”。作为一本相对冷僻的学术类书籍,能够获得这样青睐也确实让人感到既意外又欣慰。在这个人文精神式微的时代里,仍然还有人在坚持翻译着、出版着、阅读着《未来考古学》这样的书,在这种坚守中,不也蕴含着某种乌托邦的力量吗?


 未来考古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