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書店的聲音—給下一輪想開書店者的備忘錄

出版社: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9869033206
作者: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页数:159页

书籍目录


2013年3月10日,這個社會多了一個非營利組織,叫做「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協會要做什麼呢?當然,就是做與獨立書店文化有關的事務。那什麼是獨立書店文化?喔,就是在獨立書店這個空間所產生的一些非商業性質的行為與行動。但什麼是獨立書店?嗯⋯⋯這是個好問題,我們也正在嘗試給它一個定義,浮動式的定義。
這也是這本書產生的原因。時代看起來很進步、社會感覺上很發展,但有一些價值或文化似乎卻不斷在這其中被剷除,是的,不是淘汰而是剷除。近數十年來,連鎖書店、網路書店相繼出現,而伴隨著商業資本的擴張趨勢,它們的規模也愈來愈大,連帶的,則是愈來愈多的傳統書店、社區書店不得不面臨關店、歇業、倒閉的命運。有什麼不對勁嗎,其他行業不也如此?何況,現在大家買書,有更大的便利、更多的優惠、還有更快的服務!
也許吧,這些我們其實都沒有否認,只不過,除了更大、更多、更快,除了便利、優惠、服務(關於服務這個詞有點爭議,因為如果一切作為的最後目的是要你掏錢,這樣也可以稱服務嗎?暫時我們先不討論),是否還有一些別的東西,他們正逐步逐步隨著書店的消失而消逝了呢?
不是的,我們不做道德訓示。我們只是在乎那些曾經或未來也可以在這些書店裡發生的靜思、對話、故事,而這一切的起源都來自書店的存在。只是,存在這兩個字跟書店的距離似乎是愈來愈遙遠了,遠到一如夸父所追逐的那個太陽。該唱let it be還是blowin’ in the wind嗎?顯然還不是時候,因為,我們看到還有人前仆後繼,還有人因為各式各樣的理念而仍然在堅持。
所以我們想做一本書,讓書店的經營者們說出一點點聲音。近幾年來,獨立書店算是媒體的寵兒,不時會被採訪報導,甚至上電視、拍電影。不少人也會把獨立書店當作一個旅行的景點,前去拍拍照、寫寫介紹。或許,因為大多數的重點都在於這些店所呈現的特色,於是,經營者的心路歷程就常常成為輔助說明。但對報導者來說,我們明白這其實已是他們所能做的極限,到底,沒有人能說出別人心裡頭的話語。然而,關於一家店,不管介紹得再詳細,說得再特別,真正的感受還是只有走進這些店的讀者們自己才清楚。唯有經營者的理念實踐,那只有經營者自己說的明白。就算說不明白,也有旁人無可取代的感情在。
就這樣,我們找了一些書店經營者,請他們寫下他們的想法。我們給的問題很簡單:為什麼想開?而為什麼還不關?然而再增加一個字數限定,以及一個毫無規範的寫作體例。答非所問也無妨,寫自己的書店,它不會有太離奇的內容。重要的是這是一份珍貴的一手文件,尤其是由這麼多書店經營者自己撰寫並集結的一本書。字數的限制有點可惜,因為我們知道這裡頭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自成一冊,唯限於經費,我們只能做這麼多。
被邀約的書店經營者們有人不想寫、有人不願寫、有人不敢寫、有人不會寫。有人忙到沒時間寫,有人寫到最後決定放棄。但我們都接受,除非我們找到另一種方式來進行。所以,在往下的文章裡頭,依然有口述,依然有採訪,依然有第三者的觀點。這些依然沒有關係,我們明白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我們會讓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只要獨立書店還沒有全部關閉。
編輯過程我們除了訂正錯字外,敘述口吻與寫作筆法我們一概不更動。這不僅僅是基於對寫作者的尊重,同時我們也發現這些文字都帶著經營者自己的性格,改動它就會失去了那個味道。因此,當您閱讀內容的時候,您也可以想像一下這些經營者的性情,然後,或許您就會明白,為什麼她/他們的店是生成這副模樣。
最後⋯⋯等等,你還沒說,那麼,到底什麼是獨立書店?嗯⋯⋯也許在這本書我們先不下定義了。而當您翻看了這28家書店之後,說不定您就會有您自己對獨立書店的觀點。而這,對這本書的出版來說,其實也就足夠了。
http://www.indiereader.org/archives/212

作者简介

收錄台灣28間獨立書店店主的經營理念及心聲,非常值得有心者參酌借鏡;2014年台北書展後會陸續在各獨立書店上架


 聽見書店的聲音—給下一輪想開書店者的備忘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2014.12.21读完这本小书,不由得对台湾独立书店老板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追逐梦想的勇气与热情所折服。书中28篇文章,全部由台湾各地共28家特色鲜明的独立书店老板口述或者亲笔写作而成,文中不仅展现了书店的特色和理念,也分享了一些书店成立和营业过程中的趣事与波折。28家书店最大的共同点,其一是全部不赚钱,几乎都是亏损,能收支平衡已经算很不错了(除了台北一间旧书店,虽是卖旧书,但卖的“旧书”大多是拍卖会上才会出现的古本、珍本)。其二,创始人大多仅仅是为了为当地(大多是自己的故乡)创造一个供爱书人找书、看书以及相互交流的空间而开书店,有的仅仅是认为当地应该有一间书店,没人开所以自己开,为当地创造一些文化氛围以不至于被外人称为“文化沙漠”,就是他们坚持把店开下去的原因。其三,每家店都有自己最关注的主题,比如台湾本土文化,女性主义,环境保护,三农问题等,老板个人的人文素养与追求在书店的书籍、装潢、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寄卖的小物件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其四,卖书都不是这些书店得以生存的原因,单纯的书籍买卖几乎都是亏损,没有哪家独立书店能在连锁书店和网路书店盛行的大环境下靠卖书盈利,能靠别的生意,比如靠书店附设的咖啡店、靠寄卖文创作品和文具将收支打平已经算很不错了,至于很多比较单纯的书店究竟怎么维持那么多年,文章都没有明说,但想必老板都有别的经济来源,比如别的全职工作,有的兼任设计师,有的会自己写作等等。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期待第二辑。开书店要有某种心态,这本书又勾起对台湾书店的怀念了,对我来说,有我想要的书的书店我才会去,无关装修、新旧、品味等等。
  •     開書店的人腦子一定有問題
  •     在书中提到的澎湖马公岛上那家独立书店里发现了这本书,因为自己一直对书店很感兴趣,而且这书也不是大批量印发的,一般只在独立书店贩卖,所以立即买下,到紧靠书店的蒙地卡罗咖啡馆喝了杯咖啡(咖啡馆环境超赞,但咖啡什么的只是一般般而已啦),翻了翻这本书,甚是喜欢。随后在马公机场候机时看完了这本书,深受震动,感慨有这么多爱书的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梦想。可惜当时没有用豆瓣,不然一定会发一篇长长的书评。
  •     28家台湾独立书店的经营者的心声,副标题给下一轮想开书店者的备忘录
  •     因为书中的大部分文字都是店主自己写的,所以很真实也很直接。一部分人把开书店当成开辟精神净土,自有乐趣,但会不计开支是否平衡,必定是以其他收入来维持书店的运营。一部分人则把开书店当成众多生意中的一种,并不特别高尚,直言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勉强能打平收支即可。理想总是比现实美丽,这些店主都直言想赚钱不要卖书,当初如果多想两分钟可能就不会开书店了。包括之前久闻大名的有河BOOK,午后书房等等,都有不少苦楚。那么辛苦地坚持着,只为了那些志同道合的支持者,说到底,物质生活基本无虞的话,精神生活更显其重要。可惜人人希望能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真正能实践中去支持的少之又少。于是连这本书也是靠文化部补助才顺利出版的,如果按原价250元出售,愿意买下的人想必也不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