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零还少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32766772
作者:[美] B·E·埃利斯
页数:220页

内容概要

B•E•埃利斯,美国年轻一代极有风格的著名小说家,是当今美国文坛“小鬼帮”的主将。1985年,年仅21岁的他即凭这部处女作震惊美国文坛。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埃利斯是美国年轻一代极有风格的著名小说家。1985年,年仅21岁的他即凭这部处女作震惊美国文坛。小说以大学生克莱回洛杉矶度圣诞假为主线,通过电影分镜头般的画面,电子乐般的节奏,面无表情的语调,锋利简短的章节,切割出18岁的克莱和他的朋友们——一群天使之城的富家子弟,一群堕落天使——的迷乱生活。这场埋葬青春与纯真的葬礼式派对从另一个极端的角度,提示了在后工业化时代,在物质极度丰富的表相下人性的脆弱与异化,即我们拥有一切,所以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最好的人生,所以这也是最坏的人生。


 比零还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的目光,被封面的绿色揪住了,Less than zero,好一个“示弱”的名字。主人公“克莱”,除了吸毒,比其他朋友看上去似乎干净地多。比零还少。如果指向物质:富爸爸,名牌大学,豪车,派对,财富……条件量化后,这群家境优渥的孩子所拥有的,明明呈“正数“。但如果意指精神:吸毒、滥交、强奸、自残、冷漠……那他们真是穷得可怜,硬生生把鲜活的青春推向“负无穷”的悬崖。在《比零还少》这本书里,我根本找不到一个可爱的人。因为,但凡有名字的年轻人,都活得可恶至极。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根本没有爱。就连书中出现的歌名,都吐着绝望的味道。巷道里,一个死去的十七岁的少年,围观的人,没有恐惧,没有悼念。涌上心头的是一丝戏谑,少年那张没温度的嘴,被插上了一支还暖着的烟头。宾馆里,是儿时嬉闹的旧友朱利安,为还吸毒欠下的债,在另一个男人面前脱得精光。没有好言相劝,没有拔刀相助,甚至没有眼神的回避。冷眼旁观,“克莱”友情的天平没有丝毫挣扎,毫无悬念的落在对堕落底线的好奇上。公寓里,一个稚嫩的十二岁的姑娘,被反绑着,在持续被注射毒品后,在昏睡中承受无尽的蹂躏。“克莱”没有像“普瑞”和其他朋友一样脱下裤子,而是转身走出房间。“为什么,瑞普?”瑞普有些糊涂,“什么为什么,你是说里面?”“天呐,瑞普,她才十一岁。”“十二。”“对,十二。”“嗨,别那样看我,就像我是什么人渣,我不是。”“但……我觉得这不对。”“什么是对?想要什么就拿,想干什么就干。”“但你什么都有了,你不需要任何东西。”“不,我没有。”“哦,妈的。瑞普,是什么没有?”“我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作者埃利斯笔下的所有人,都是80年代洛杉矶的本地土豪。他们的母亲逛着内曼·马库斯,杰瑞·马格宁这些奢侈品连锁高端百货公司,他们的父亲无一不赚着大钱,他们的家有泳池、豪车和高尔夫。对于译者孔亚雷来说,《less than zero》的关键词是 满足。他在后记写道。”极度满足至少和极度匮乏一样可怕。它在另一个极端的角度,提示了在后工业化时代,在物质极端丰富的景象下,人性的脆弱和异化: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最好的人生——所以这是最坏的人生。伴随物质满足而来的极度精神空虚,一个巨大无形的黑洞,吸走了所有光线、希望和爱。”我想,这正是书名 比零还少 的指向。主人公“克莱”在与“布莱尔”分手时,被女朋友不断追问,“你在乎过我吗?”“我不想在乎。如果我在乎什么,情况就会更糟,就会多件事担心。不在乎会少点痛苦。”这是我对“克莱”这个“富裕又贫困”的孩子,第一次,由心底,生出了同情。因为他在一个天真烂漫的年纪就已完全丧失一个正常人爱的勇气。家庭赋予“克莱们”优越的生活条件,但这群富孩子,无一例外,都是野孩子,都有着一对长期不着家的父母。“克莱们”拥有的是那么多,又那么少。“克莱们”明明很邪恶,却争辩身不由己。一个人的堕落注定要牵涉无辜的他人。如果“克莱们“始终自顾自吸着毒,书可能就没那么精彩了。只有当无关的受害者卷入一个人的堕落历程,才会被人们议论。暴力美学中软化暴力的手段之一,就是让施暴者蒙受冤屈或套上正义的背景。我在埃利斯笔下,读不出这层意思。所以,对于”克莱们“,我并不认为他们奢靡又悲惨的人生值得同情。一个人的罪恶,凭什么要怪罪于时代?再优渥的年代,都有纸醉金迷,挥霍青春的人。再差劲的时代,都有拼命努力,不负生命的人。你凭什么值得同情?整本书中,我唯一感到有正能量的话,是”克莱“一家因一则飞机失事新闻引发的关于”究竟怎么个死法好“的讨论中,“克莱”祖母平静的一句回答。“我不想以任何方式死“。p.s 看完这本书,我忽然发现,我可能不太适合看小说。因为除了刺激的情节能冲击我之外,我很难看清别的什么或传说中的“意义”。尤其是当故事背景脱离我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时,更是难以进入情境。这提示我,如果讲述同一个故事,书和电影同时摆在我面前,以我的智商,还是电影优先的好。这本书我是不会看第二遍了,不过,我倒是决定把埃利斯的另两本小说《美国精神病》和《皇家卧室》看完。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好奇,简介所定义的“邪典文学”究竟长什么样子。
  •     一阕青春物语黄夏(载《深圳商报》2015-07-03)青春也是一种毒品,上瘾了,作家和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无法轻易戒掉的。美国“邪典”小说家B.E.埃利斯的代表作《比零还少》(1985)及其续篇《皇家卧室》(2010),涉及各种血腥、暴力和施虐,照理来说会让人血压上升、脊背发凉,至少,你得感到作呕,或者稍稍有点不适吧?可是,我们读下来,为什么就像看电影《五十度灰》那样,分明觉得不太过瘾,甚至,还很不带劲呢?这就涉及小说的创作手法了。读者的生理神经、道德神经,是可以通过某些办法,来柔之化之,和接受这些东西的。埃利斯的做法很简单:拉来屏风一扇,挡在眼前,半藏半漏,掩蔽之。既然故事由第一人称主人公克莱讲述,那么,“我”难道不是可以出于各种动机,不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全部抖落出来吗?比如在《皇家卧室》中,克莱昔时的好友、此时的敌人——黑帮老大瑞普——寄来杀人恐吓视频。“杀人”多么可怕啊,但它只是一个概念,留在我们的脑子里兀自盘旋,但也只是盘旋而已,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无法给予这个概念以有血有肉的想象的。至于视频里面的具体“血肉”,克莱是帮我们过滤、筛选、乃至美化出来的——就好比入殓师给尸体化妆——光影、色彩、剪辑,无不打上克莱本人的特征。那么克莱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人呢?在《比零还少》中,克莱是个18岁的学生,因某些事回洛杉矶家里休假。“某些事”,埃利斯从未交代,克莱也从未讲起,但终归是一些不方便提及的事,这些事让克莱在休假期间,还要去看心理医生。克莱的离异父母是土豪,克莱的小伙伴们,他们的父母也都是土豪。这些18岁的姑娘小伙,拜上世纪60年代父母发起的解放运动和日后攒起的财富所赐,在80年代的自由环境之中,安然享受起嗑药、酗酒、性乱的生活来。于是,故事变飘变柔了起来。因为嗑药、酗酒的关系,叙述的镜头老是晃来晃去,语言呢,则前后不搭,支离破碎,情节多断线或闪回。一切都仿佛处于将定未定的状态,一切又疑窦丛生但怎么也找不出答案。谁背叛了谁,谁伤害了谁,这个我们是不知道的。谁伤心绝望,谁断腕自杀,我们也不会知道的。因为我们从来就弄不清,他们是嗑药嗑多了,酒精入脑了,还是别的怎么地。我们也弄不明白,他们突然歇斯底里,是情感在崩溃,还是心机在技痒,要演那么一出戏,高调得让某些人看见,或者低调得让某些人看不见。这种奇特的写法产生出一种“停滞”的效果,你明明知道事情在向前发展,但你是感觉不到这种发展的。看起来,《皇家卧室》中的21世纪初,与《比零还少》中的80年代,实在没啥两样。其压抑与无聊以及因之产生的寻求刺激的冲动,几近如出一辙。这两个时代,非常可怕,也非常诱人,至少对于这帮富二代而言,它们既滋养着他们,又当饵料一样吞噬着他们。而作者的叙事口吻则始终保持某种局外人气息,疏离、冷漠、克制。我们原以为这是一种创作手法(旨在祛除青春物语总也萦绕不尽的那类矫揉造作),其实它是作者笔下各色人物心声的反映和投射。或许,也正因这种“停滞”性,两部作品道尽人世一切罪愆与荒诞,却在叙述视角上画地为牢,欠缺对社会与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埃利斯的笔触到了现实冰冷的刀锋,一下子变软了。说到底,他写的仍是一阕青春物语,残酷是残酷矣,但说来说去,还是青春而已。《皇家卧室》的主人公们,就是一群老男孩,想的不外“让一切都保持年轻与柔软,让一切都浮于表象,”就算明知表象会消失,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但是,“就在到期日出现在地平线之前尽量利用它吧。”青春也是一种毒品,上瘾了,作家和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无法轻易戒掉的。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人性的另一个极端
  •     正好填满飞行时间。不得不说这个书拆了封面看还是相当酷的。
  •     混乱的青春
  •     这种白开水一样的书出平装就好了,精装太坑,值得看一眼,再多的价值就没有了
  •     作者用平淡的语气描绘着一切这爆炸性的故事。确实值得反思,物质满足是否带来了精神上的空虚?这是最好的人生也是最坏的人生。
  •     被封面和书名吸引,草草读过,意义不大。有时候,看小说还不如看电影来的实在。
  •     20岁 时你在干啥
  •     你一无所有
  •     垃圾
  •     似曾相识
  •     毫无亮点,平庸之作。
  •     天堂之子们,无法自制地看向地狱的深处。
  •     代譯后記寫的不錯0.0
  •     出版于85年. 翻译不错. 所以给三星...
  •     B•E•埃利斯是想做本世纪的“垮掉的一代”?他永远也没法成为杰克·凯鲁亚克,毕竟凯鲁亚克在作得垮掉的时候,多少还体会到了一些禅的真正意义,我估计B•E•埃利斯什么也没体会到。读埃利斯作品的感觉,和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一样:毫无意义。主人公克莱如果试着自食其力,而不是像一头懒猪一样无所事事,他大概就不会像这样空虚了。P.S.小说里的人全是金发、晒得很黑,作者有强迫症吗?
  •     物质或许才是内心空虚的真正原因
  •     吸毒 滥交 强暴 虐杀 卖身 所有的阴暗面在富二代中流行着。但没什么意思。不会再看后面的两本了。
  •     很后现代的感觉,叙事很平淡,而且乏味,精神空虚,很多细节和心理,却又不是很荒诞。
  •     如果不能耐着性子看到最后,就会觉得流水账似的,不知所云。
  •     伴随物质满足而来的极度精神空虚,像个巨大无形的黑洞,吸走了所有光线、希望和爱。我觉得,这部作品也为当今中国敲起了一个警钟!
  •     迷乱感之外,没有语言和节奏美感
  •     堕落天使的故事,拥有一切,却一无所有,含着钻石钥匙出生在纸醉金迷的巅峰,却因此被抽干了灵魂,望向孤独尘世,虚无感远比半山的迷雾更缥缈。哭不出的苦涩,如同夕阳的余光把脸庞粗暴切割的阴影。
  •     已购。关于颓废、堕落,关于吸毒、滥交的青年生活,埃利斯的小说自身的特色还不够足,如果为了最后“高潮”的观尸及强奸事件做铺垫,前期的文字也太冗长了,力度还比不上考布斯基。翻译倒是翻得很顺畅,从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冲着孔亚雷才买这本书的~~
  •     真tmd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     不知道他人卖不卖
  •     clay在某些方面跟我真是太像了,这乐队名字还有人名歌名翻译的太蛋疼了,都不做准备工作的吗
  •     既比不上在路上,也不如裸体午餐。Sucker.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