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33940466
作者:易中天
页数:324页

内容概要

作者介绍: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文集》(1~16卷)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明月何曾照沟渠
晁错之死
削藩其事
是非功过
晁错其人
历史之错
晁错之错
第二章 武侯治蜀与“攻心联”
怎样看“攻心联”
治蜀问题何在
谁有“反侧之心”
是谁“宽严皆误”
蜀汉为何而亡
第三章 小太宗与大败局
“痴呆儿”成了“小太宗”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天子本是苦孩子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皇帝也要守王法
危险的政治
第四章 变法帮了腐败的忙
变法迫在眉睫
时势造英雄
针锋相对
事与愿违
成败与道德无关
教训所在
第五章 荒唐的正义
奸臣严嵩
混蛋嘉靖
滑头徐阶
谁是祸根
第六章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小人物” 不小
为谁死节
认死理的人
自掘坟墓是乾隆
礼失求诸野
士气与土气
第七章 鸦片战争与战争的鸦片
弹冠相庆的战败者
逼出来的谎话
一骗到底
谎言与高调
小曲好唱口难开
笑脸与鬼脸
鸦片还要吃到什么时候
第八章 非典型腐败
病例
所谓陋规
逼良为寇
高薪未必养廉
有监督就行吗
制度不能保证一切
并非不治之症
第九章 从“出入两难”到“进退自如”
入世与出世
读书人与知识分子
治世与乱世
想得开与想不开
身家与天下
士大夫与读书人
报国与全身
君臣与师生
出路与对策
第十章 千年一梦
我们曾经拥有
魂断侠缘
谁之梦想
剑的秘密
侠与士
百家罢后梦难圆
附录 帝国官僚制度简述
宰相制度
中央部门
地方官员
后 记

作者简介

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
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帝国的惆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正在等易中天先生写作中华史,借机会看一下《帝国与共和三部曲》之一。看书体验是兴趣转悲哀到快绝望,最后易中天先生鼓励说:“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或事情”。我辈还需奋力前行。这是一篇本书的概览。晁错一意孤行,诸葛亮不审时度势,“小太宗”唐宣宗死于求仙炼丹。“一代英主小太宗,就这样因为他的'痴呆'而走到了前台。这可真是帝国的惆怅!”这里引用织田信长吟咏的歌《人生五十年》:思へばこの世は常の住み家にあらず。【常思人世飘零无常】 草叶に置く白露、水に宿る月よりなほあやし。【如置于草叶之朝露,映照水中之明月】 きんこくに花を咏じ、荣花は先つて无常の风に诱はるる。【金谷咏花,叹荣华似锦,尽随无常之风凋谢】南楼の月を弄ぶ辈も月に先つて有为の云にかくれり。【南楼赏月之名流,亦随月色隐没于浮云】 人间五十年、下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梦幻の如くなり。【人间五十年,放眼天下,去世如梦又似幻】 一度生を享け、灭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虽一度受享此生,焉能不灭而长存】文人政治发达如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政治悲剧。这里初步涉及了对腐败的讨论腐败。宋朝由于社会经济(GDP)高度发展,产生了腐败。易中天老师指出:腐败的官员不怕改革,也不怕不改革,只怕政府什么也不做,无为而治,那样就没有办法伸手腐败了;政府直接办企业,办垄断企业,肯定不如交给商业社会的人去自办企业有经济效益。奸臣严嵩带出的问题是嘉靖皇帝的混账专横。帝国制度愈发完善的明朝,腐败从皇帝开始自上而下传染。-------------------从这里之后,不讲人物故事,改讲帝国制度,讲群体了,人民大众、官员、读书人、士。人的精神,士的意气,很重要,叫做霸蛮精神,mission impossible。人民群众还要在帝国体制下生活。鸦片的战争与战争的鸦片,好标题,人不可无理想,国家决策机构不可陷入精神麻痹的不察状态。帝国制度的腐败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帝国体制也与此时终结。时代迎来了共和体制。该谈腐败了,易中天先生称之为“非典型腐败”,在中华文明土壤之上具有极强大的生命力,它存在于每个权力的行使过程中。易中天先生提出对症下药,无非2条:杜绝权力的赎买(感觉不可能),将权力社会改造为非权力社会(不知道操作方式)。举例是没有权力的市长,统统交给市场。读书人的出处,在现代社会已经有了完全的变化,可以进退自如。士的千年一梦——侠。郭解大约是最后一个真实的侠(梁启超就认为中国的武士道起于孔子终于郭解),郭解为汉武帝所杀。全文结尾易中天先生指出士的侠之千年一梦,于当今之世,原该是梦醒时分啊!鼓励今世之人该为理想、梦去奋斗。而“莫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正点了题“帝国的惆怅”,惆怅而后奋斗,没有剧本比这能够更动人!
  •     《帝国的惆怅》最早成书于2005年,我买到的这本居然是第11次印刷,太可怕了!本书实际是一本借古通今的书,讲述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开篇用晁错的故事,直接指出政治上,什么事不可以做,做了是要杀头的,而且还是突然死亡。位高权重如晁错,也不能避免。由于缺乏人情世故、固执己见,晁错可以做一个好的政论家,却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不该急功近利、一意孤行、而又对不熟悉领域的战争缺乏运筹帷幄。推而广之,做人做事,知道做什么只是其次,知道不能做什么才是第一位。我最近对此深有体会,有些事做了,肠子都悔青了却也没有办法,只能用肉身承担恶果。
  •     重新捡起易中天的文字已经是《品三国》之后很多年的事情了。当年他的名气如同名字一样如日中天,我也和很多中二的孩子一样,及时跟进购买了上下两册的《品三国》。书的内容已经全然记不得了,连里面有些什么章节都已经没有了概念。想来也是因为看的时候不求甚解,也没有认真阅读的原因吧。但是易中天的论述风格倒是令我很熟悉,中考结束那个暑假我坐在图书馆里模仿着他的语气自己考证了几个感兴趣的人物。如果我成为了知名历史作家的话,可能这些手稿反而会成为我的黑历史也说不定……好了不说废话,还是来看看这本书在讲什么。《帝国的惆怅》和《帝国的终结》是可以放在一起看的,只不过一个是短篇故事集锦一个是从帝国政治制度的角度来观察中国整个的通史。其实两者虽然题材不同、体裁有别,讲的却都是中国那个过早发育成熟的帝国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进自己挖的坑里的。正如易中天自己所说,并不是中国的就一概都不如西方,只是我们的强盛时期成为了昨日黄花。中华帝国,虽然生产力落后、官僚体制黑暗、皇权威严到了顶峰,但正因为强大的中央集权使得中国有能力做到古代世界最强。拿它跟现在比,就像是射程两千米的床弩和狙击步枪的对比,苛责其科技落后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我们真正能够从中华帝国的建立和崩坏中能学到的,是我们自己在面对今天的世界形势和帝国遗留时,应该做些什么来规避风险、迎接更大的利益。这本书里的十个历史事件的分析,就算是一种好的开端。和在《大开眼界》的读后感中一样,我试着总结一下这本集锦当中的十个作者所表达的点作为我的读后感。《明月何时照沟渠》晁错削藩引起的吴楚七国之乱差不多是前汉最混乱的一个时期。当然诸侯王叛乱本来就是封建制国家的一个内在驱动的机理,汉高祖都解决不了的内在矛盾,二流帝王汉景帝怎么可能直接看穿真相把它搞定呢。但是他启用晁错作为削藩的主持人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晁错,从书中的分析来看,更像是今天在铁血军事论坛上的键盘军事家。所有的国际形势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仔细想来难免有理想主义成分在里面,可操作性也很差。然而真实世界的政治和军事行动,可操作性有时候比达到目的还要重要,这一点是晁错们从不考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晁错又有点像一个鸡汤手,给出一个符合粉丝预期的目的,至于达到目的地手段,往往昏庸。历来抱有雄奇之心的改革家都难免死在这个问题上。《武侯治蜀》品三国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易中天似乎非常不把诸葛亮当回事。被演义和游戏影响深远的中国人往往倾向于认为诸葛亮是一个全能型的人物,北伐失败是因为蜀国国力不行。实际上鲁迅早就指出,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实际上是非常不科学的一个人。尤其是这个人的军事水平,也就是个中等,也许论守城还不如鲁肃。而强行多次北伐、每次还都失败、搞得姜维也不得不北伐最后把蜀汉给伐没了差不多都得让他背黑锅。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蜀汉虽然在诸葛亮一个人的压制下,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高大上道路,但是益州集团本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自然也就不会全心帮助你。民心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引导民心的地方土豪的心的向背却非常重要。这不是诸葛亮的问题, 而是刘备入蜀又丢掉荆州以后,蜀汉政权永远无法避开的魔咒。《小太宗》唐宣宗这个人不算是中国入流的皇帝。不过进入晚唐以后,又有几个皇帝算是入流的皇帝呢?九重禁苑之内,基本就是太监们哥几个说了算,皇帝其实也无所谓智愚高低。这和明朝的情况有点像,皇帝搞什么都行,哪怕像武宗一样跟朝臣们捣乱这个国家也能够勉强维持下去。而宣宗这个皇帝的问题似乎就是太想有为了,想一个人把帝国的组织任务全部一肩挑。这其实是我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似乎就是出于对他人能力的不信任和想把事情做好的极端的挑剔,才想把事情全部自己干掉。然而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或者在今天完成一个大型项目,靠一个人的能力勉励支持自然是不现实的。渴望着把权力揽在自己手里边的宣总,最后终归也是死在了他的过于勤勉上,终于被看不下去的太监给弄死了。《变法帮了腐败的忙》对王安石变法的讨论,从宋朝就开始了,基本就是一盆一盆脏水往他身上拨,罗大经甚至把他的变法和秦桧的卖国相提并论。当然秦桧作为一个奸臣,对于南宋朝廷有着正面还是负面的作用,这个话得另说,因为被他折腾的岳飞本身也未必就是什么好人。单说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的思路多么先进,直到今天看来其税制改革和统购统销的策略仍然是国家调控民间经济的重要手段。但是这坏就坏在一个“调控”上。市场经济虽然有一只大手在不断调节,但是其平衡是特别脆弱的。要想做到“民不加赋而国又饶”的最好办法,就是国家不要插手,营造一个透明高效的市场体系,眼看着商人们把经济坐上去就好了。政府本身就有着自己的劣根性,你越想对老百姓好,官僚就越是坑害他们。《荒唐的正义》在嘉靖手下做大臣真的好可怜,几代首辅都不过是皇帝手下的一只小宠物而已。在这些人身上你已经很难看到读书人的所谓气节或是报国理想,全部成了嘉靖皇帝实现自己中央统治的一些工具而已。这个论点似乎已经是明史研究者当中公认的结论了,我已经不止一次地看到。不管是官场还是商场还是别的什么场,基本都如同那个弱肉强食的自然界是一样的,进化论的原理放在哪里都能够起效果。嘉靖一朝,除了海瑞这个不要命的大奇葩,哪里还容得下正人君子?似乎也就是从嘉靖这个混蛋开始,中国的文士官僚开始成为了皇帝的家仆,再也没有挺直的脊梁骨了。中国那时又不是君主立宪,威权分开的年代。你说严嵩是大奸臣,那放着他在那权奸的嘉靖皇帝究竟又算是什么东西呢?且称作奸帝吧。《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虽然历代的帝王实际上都不是太看得起读书人,读书人自己却一直都自视甚高地试图用自己的学问和气节帮助帝王家。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不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读书人毕竟也是少数。所谓的“愚忠”,有时候也都挺可爱的。当然一时一地的人只有一时一地的见识,嘲笑他愚忠,等于也是嘲笑了你自己的无知。这种对于王室的忠君爱国之气,构成了中国封建王朝手中最核心的政治支持力量,这并不奇怪。然而随着读书人被体制收编,他们手上的资源越来越多,“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句话就变味成了“有恒产者不敢有恒心。”以至于在大明和大清快要完蛋的时候,求助的对象竟然都是被看不起的南方士人。反正我们也是被看成蛮夷,那就硬着头皮蛮一把吧。所以究竟是北方人有血性还是南方人有血性呢?《鸦片战争与战争鸦片》欺上瞒下是一个官僚系统走到后期永远也没有办法避开的死局。中国王朝的不断崩溃解构,就是日渐腐朽的王室和官僚系统重新洗牌的过程。没有官僚的日渐欺瞒,帝国上下的人心就不会浮动,新的契机也就永远不会到来。不过已经演练了两千年的这一套吹牛皮的技术,似乎是越来越熟练了。到了清末面对英国人的坚船利炮,竟出现了几位堪称架空小说写手的封疆大吏,不得不说是一个绝大的讽刺。这是一个膨胀的官僚系统和皇帝本身精力限制所必然造成的后果,你越管效果越差,不管就骗得更凶。所以,有时候想想真还是挺心疼乾隆以后的皇帝们的,一片内忧外患之下,就算看清了问题的根子也只能任其腐烂。现在破这个死局的最后方法似乎就是互联网。成效还是多少有一些,不过能够根治仍需观望。《非典型腐败》我从不觉得腐败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实在是太正确了。脑海中能够想到的官员最清廉的国家就是日本,但是类似高官下凡这样的现象不也是一个腐败的变形吗?权力寻租永远不会停止它的脚步,严防死守只是增加了它的交易成本而无法根治。这和压制房价和挂号费的原理是一样的。明码标价的非典型腐败倒也方便了官员们的互相来往,使得权力的赎买变得更加简单,也不完全是一个糟糕的现象。易中天在本文中提出了根治这种腐败的一个建议:把权力社会改造成非权力社会。话是很好说,但是在这里他犯了和晁错一样的毛病,不在意计划的可行性。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在没有激烈的外部冲突的情况下哪里是这个轻易改变社会结构的?就这事,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出世与入世》你是愿意学老子出世,还是愿意学孔子入世?这对于古人来说或许还是一个问题,但是对于今天的读书人来说似乎已经不是问题:我们心向往老子,但是脚步却从来没有停下对于入世的追求。不知道米兰·昆德拉看着今日世界之乱相会不会有什么好的想法。社会的发展趋势总是越来越趋向于复杂,恐怕在地球爆炸之前,我们都得忍受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了。你当然可以选择拒绝进入体制内,就像是很多当代年轻人选择的那样,因为这个世界留给有能力的人发挥的空间实在是太多了,为体制贡献自己的能力,实在是古代社会中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是今天出世入世的选择当中,还是掺夹不清一个问题,就是体制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放过那些想入世又不愿意为体制所困的人?《千年一梦》我很讨厌武侠,这种厌恶已经到了我拒绝看武侠书、拒绝看武侠影视、拒绝看六神磊磊的地步。直到最近我才找到了一个支持我做法的论据:“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才会盼明君,盼不到就盼青天大老爷,再盼不到就盼侠客。”武侠的帅气和精气令读者向往,但是中二到觉得自己可以仗剑行侠的成年人恐怕也没有几个。武侠,更多的意义上似乎意味着这是没有人主持正义的时候人们才会倒向的一个精神偶像。我对武侠的反感,可能跟我在幼年期块头大、学习好的生命体验也有关系,我在那时深信自己在智力和体力上可以解决一切困难,所以也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在侠客的身上。相对来说我还是觉得程咬金或是李逵更可爱一些。当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气贯山河的句子还是很招人喜欢的。易中天在此文中认为武侠是儒士的一种隐喻,也是理据服,只是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扛着大刀的侠就不能为国为民了呢?综上十篇,便是《帝国的惆怅》,有的是帝国从娘胎里带来的不良基因,有的则是帝国在发育过程中作死作出来的麻烦事。帝国是个坏蛋吗?我看倒是未必,一个制度和人一样,十全十美的人物只存在样板戏里,不仅不真实更显不可爱。即使是现在人们引以为符合人性的资本主义,不也被马克思批评从娘胎里带来一系列的缺陷吗?帝国虽然惆怅,但是自也有他可怜的样子。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难辨史之真义!唯不复前车,以警后人!
  •     简单好读。文笔一般,议论部分有些套路化。
  •     翻了翻之前自己的标注,似乎是建议18岁以上的人看,似乎这样才能相对客观。
  •     写挺好,见微知著的感觉,等孩子念文科,都可以当教辅再读一遍了
  •     娓娓道来,喜欢这个感觉……
  •     一本读书笔记,易老师吐得一手好槽。
  •     越集权越落后。
  •     喜欢三国,喜欢易中天的可以看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易中天三部曲,值得回味的成名作
  •     颇严谨的历史科普书籍,语言通俗,极易懂。
  •     喜欢非典型腐败, 社会常态
  •     更像是一本易中天的读书笔记。读完了忘的也差不多了,后面的官僚制度还挺有意思的
  •     经常说以史为鉴,其实又有多少人认真读过历史,其中好几章到真的能帮助反思日常工作之一二。易中天最吸引我的是他的通俗易懂以及不哗众取宠的解读历史。
  •     过于片段化 茶余小品
  •     其实是文章合集
  •     小故事随笔,视角有意思
  •     这本书的前一版本我上个月已经读了,这次只是新版中多了两篇新的章节,于是出于藏书的目的把它买下,并且补遗了这两章节,分别是说诸葛亮治蜀和唐宣宗治国理政的情况。从品三国到中华史再到这本书,私认为易中天应该是当代学者中评价诸葛亮最到位的一位了,对武侯治蜀的分析,深入我心,对诸葛亮个人能力的充分肯定与蜀汉最早覆灭的客观事实的对比分析,我认为先生确实当世一绝。2016年7月30日
  •     算是易大师的随笔吧,一大特点就是亲民,易懂,作为科普类还是的确不错。
  •     相关内容与中华史一样,一个字没改。
  •     因为爱所以惆怅
  •     图书馆记得易老师的书。。
  •     中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有其存在的原因。这本书是一个读书笔记,是作者自己读史的感想,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觉得说的有点多了。
  •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惆怅啊
  •     晁错、武侯、鸦片这几篇写的挺好
  •     帝国三部曲之一 从贾谊开始 思路很独特 值得一读
  •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我认为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帝国的惆怅,前部分是人性,如晁错,王安石,诸葛亮;中间是政治社会,如唐宋政治以人物来展开;最后主要介绍帝国的制度文化。对于这么一个宏大的主题,只能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写法。
  •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但明月又何曾照过沟渠呢?
  •     道出了从古至今官场的套路,值得以史为鉴,喜欢易大师
  •     明日黄花蝶也愁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详细版本
  •     高中读过,只记得大概。看第二遍后再作评论。
  •     帝国的设计初衷就是集权,只是在汉初初创的时候被萧何们趁人不备窃取了很多权力!
  •     通过《帝国的终结》知道了这本《帝国的惆怅》,两本书都很好,易中天的写作风格平易近人环环相扣,有理有据守正直言。看了之后受益匪浅。说晁错,批孔明,讲帝国制度官员结构……入口小而眼界大。这本书我没有做读书笔记,因为我学识尚浅,做笔记就等于抄书,还不如想回顾的时候直接翻书看。(;′⌒`)
  •     还不错学到了不少东西,当然是指历史小故事不是易大师的历史感慨
  •     印象最深的就是对秦朝与隋朝灭亡的类比。
  •     历史科普读物
  •     书不错,讲了很多由历史引发的对现在的思考。不是说,阳光下并无新鲜之事嘛。多看看过去,对今天总有裨益;多看看不同人眼中的同一段过去,更容易在时间迷雾中,还原更多更合理的历史。
  •     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 灭亡就有灭亡的原因
  •     看过全忘系列,不过不要怀疑他老人家评古论今的能力,中上
  •     前几篇还行,后面囫囵吞枣地读完。不太喜欢他的写法。
  •     易中天的涉猎很广,并且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写中国帝国制度也写的很生动,但感觉还是没有张宏杰专业写史更细腻。
  •     易中天的风格很适合演讲,读纸质的话感染力弱了许多。
  •     涨涨知识
  •     第一次读易中天的书,很有收获,尤其是分析像层层剥茧,看的痛快。
  •     后面几篇没细看,前几篇写得挺好
  •     还可以
  •     喜欢晁错诸葛亮王安石和非典型腐败的部分,特别平易近人娓娓道来,有分析有感叹,其他的部分,或许需要再理解
  •     书,读多了,就发现,这社会,有问题。
  •     帝国必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     易中天的书,总是那么叫人放不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