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乡土教育研究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61469284
作者:王兴亮
页数:467页

内容概要

王兴亮 陕西人,1971年生。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任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教师。
1993年起,先后在《华夏文化》《历史教学》《中国地方志》等报刊发表文化随笔、历史研究方面文章二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及网站全文转载。参与《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整理项目,兼任“中国南社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年主要从事江南地方文化研究,整理古籍四十余万字。
译著有“The Early Chinese Empires: Qin and Han”和“Albert Camus:elements of a life”,待版。

书籍目录

绪 言 ………………………………………………………………………………001
一、对“乡土志”概念的界定………………………………………………………003
二、大陆学者乡土志书研究史的回顾………………………………………… 006
三、港台及海外学者的研究状况…………………………………………………010
四、乡土志书的整理情况 ……………………………………………………… 011
五、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013
第一章
乡土志书产生的动因:晚清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016
一、欧洲近代初级教育中乡土教育理念的形成和传播…………………………017
二、日本初等教育中乡土教育理念对中国的影响………………………………021
三、留日学生的“乡土”意识………………………………………………………024
四、《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对乡土教育的规定…………………………026
五、黄绍箕与《乡土志例目》……………………………………………………030
第二章 社会之反响与乡土志书之编纂…………………………041
一、乡土志书的编纂群体及书籍审查……………………………………………042
1、编纂主体:地方官员及文人士绅群体………………………………………045
2、留学生、学堂教员等知识群体的编纂活动…………………………………052
3、参与编纂的社会团体:“国学保存会”与“南社”成员………………………059
4、其他形式的乡土教育活动……………………………………………………064
5、清政府对乡土志书的审查与“乡土教科书事件”………………………………068
二、乡土志书的体例、语言风格及内容特点 ……………………………………………076
1、“志乘”与“教科”:乡土志书的体例风貌……………………………………078
2、“文言”、“韵语”与“口语”:乡土志书的语言风格……………………………087
3、乡土志书体例、语言及内容特点的地理分布………………………………097
4、“尊君”、“爱国”与“搆造社会”:乡土志书所体现的教育目的……………106
5、“乡土志”其名之发轫及若干乡土志书编纂时间之考订………………………111
第三章 乡土志书及其作者的个案研究…………………………117
一、中国乡土教育的先驱:侯鸿鉴及其《锡金乡土史地》……………………117
1、侯鸿鉴的教育事业 ……………………………………………………………120
2、“排清兴汉”与“风气转移”:锡金乡土历史与地理…………………………126
3、“革命不革心”:无锡光复中的侯鸿鉴……………………………………………137
二、“国粹派学者”对乡土志的理论探讨:刘师培的《乡土志目》……………………142
1、《乡土志目》的主体内容…………………………………………………………145
2、“今之方志,拟于古代之国史”的乡土志观念…………………………………149
3、刘师培《乡土志目》之评价………………………………………………………145
三、社会变革下的词语转换:李右之和上海乡土志………………………………154
1、李右之生平及所编上海乡土志书……………………………………………… 156
2、两种乡土志书之比较…………………………………………………………… 161
四、“新学”与“反经”:末代“关学儒宗”张元际及其《兴平乡土志》……………170
1、 张元际的教育生涯………………………………………………………………171
2、张元际与“关学”的渊源………………………………………………………173
3、 张元际的“农本观”及其“自强”之道………………………………………177
第四章 “爱国之道,始自一乡”:乡土志书的思想资源及其表达…190
一、“国家”、“家族”与“乡土”…………………………………………………………193
二、“讲求实业”与“制造四民”…………………………………………………………202
三、“以商战亡人之国”:对商务的呼吁…………………………………………………208
四、“排清”与“保种”……………………………………………………………………216
五、“群”与社会:“以乡土之易,收合群之效”………………………………………224
六、“学战”与“改良”:乡土志书所期望的“富强”之道……………………………227
七、“国粹”与“新学”的两难选择……………………………………………………234
第五章 民国成立后乡土志书的编纂与乡土教育 ……………………………239
一、乡土教育的制度化……………………………………………………………241
二、编者、体例的特色及演变……………………………………………………251
三、乡土教材的内容特色…………………………………………………………262
四、乡土教学的学术探讨…………………………………………………………269
余 论 ……………………………………………………………………274
参考文献 ………………………………………………………………………………285
附 录:乡土志书目提要
北 京……………………………………………………………………………………299
天 津……………………………………………………………………………………300
河 北……………………………………………………………………………………300
山 西……………………………………………………………………………………306
内蒙古………………………………………………………………………………… 312
辽 宁……………………………………………………………………………………313
吉 林……………………………………………………………………………………324
黑龙江…………………………………………………………………………… ……334
上 海……………………………………………………………………………………338
江 苏……………………………………………………………………………………342
浙 江……………………………………………………………………………………352
安 徽……………………………………………………………………………………356
福 建……………………………………………………………………………………359
江 西……………………………………………………………………………………364
山 东……………………………………………………………………………………367
河 南……………………………………………………………………………………388
湖 北……………………………………………………………………………………391
湖 南……………………………………………………………………………………394
广 东……………………………………………………………………………………406
海 南……………………………………………………………………………………412
广 西……………………………………………………………………………………413
四 川……………………………………………………………………………………416
贵 州……………………………………………………………………………………430
云 南……………………………………………………………………………………433
陕 西……………………………………………………………………………………438
甘 肃……………………………………………………………………………………450
青 海……………………………………………………………………………………453
新 疆……………………………………………………………………………………453
后 记…………………………………………………………………………… …… 466

作者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研究清末至民国初年中国乡土教育最全面的一本教育史专著,弥补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缺环。作者以清末民初的乡土志书为基本素材,考察乡土志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其体例、内容风格及其历史演变;探讨其“爱乡”、“爱国”话语的具体表达;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化对不同的爱国表达籍以产生的历史情景的理解。
随着近代西方新式教育理念的形成,对儿童开展乡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适应晚清政府教育改革之需要,这种理念经由日本传入中国。晚清政府教化民众“尊君、爱国”的期望,是促使其提倡乡土教育的直接原因,并形成了相关的教育法令,出台了编纂乡土课本的指导体例——《乡土志例目》。由于政府的号召,以及出于不同的编纂目的,社会各界人士对乡土教育反响强烈。乡土志书的编纂以地方官员及文人士绅为主,其次为学堂教员与留日学生,还有来自社会学术团体“国学保存会”与“南社”的成员,另外还有其他形式的乡土教育活动。众多编者编出了具有不同体例、内容特色的乡土志书,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别。清政府就乡土志书制定了严格的审查制度,乡土志书曾因民族歧视内容引发了教科书案。
乡土志书编者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不同乡土志书所具有的风格。通过对乡土教育先驱(江苏无锡)侯鸿鉴、国学大师(江苏仪征)刘师培、上海本地士绅李右之,以及“关学儒宗”(陕西兴平)张元际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他们对地方社会关注的重心,就社会出路提出的解决方案与他们的具体社会背景紧密相关。
乡土志书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其思想来源各不相同。提倡由“爱乡”之情而形成“爱国”观念,是乡土志书的编纂宗旨,但对于不同编者而言,其所爱之“国”则可能大异其趣。或者说,编者们用了相同的概念或话语,却表达出不同的期许。比如“尊君”与“排清”,就现出在不同的乡土志书中。这些不同的乡土志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
民国成立后,乡土爱国教育得到延续发展。乡土志书的编者主体、体例、内容特色方面均有所改变;乡土教育的对象由童蒙走向成人,乡土志书则由学堂走向社会。
本文附录了《乡土志书目提要》。它是以《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为基础,参照大量地方文献资料,整理出的一份书目。包括了目前存书,以及曾经成书的乡土志书,并附上了相关提要,以便阅者参考。


 清末民初乡土教育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