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夫》书评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44266697
作者:[巴西] 保罗·柯艾略
页数:272页

我们均是自己王国的国王

百度了保罗的生日,原来是8月24日,处女座的。或许因为土象的原因,可以让其坚持写了那么多的著作。亦因为变动宫的因素,让其作品有很多不一样的展示。再有因为第六宫的影响,让其一直在学习、分享、旅行的路途中前行。我是非常相信轮回往世的,有时做梦的时候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也偶尔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当然这可以说是第六感的敏锐。但人与人的相吸,正如希拉尔对保罗的执着,站在高山远处为其举着一支火把一样,我们在这一世,也在寻找着这样的人,或是成为这样的人。冥冥之中,我们总会相信什么,抑或不愿相信什么。这都取决于自己。正如我们丢失的自我,灵魂,我们打从心底知道这些,可又不愿相信这些,只能自欺欺人。但这样的结果,只是愈发的迷茫,愈发的不知所措。我们选择离开,选择变化,选择远行。其实这都是正确的途径。但是,我们忘却了一点,忘记了世事均是循环往复的,如何成螺旋上升,才是根本。我们通过转变来完成蜕变,通过沉淀来积累能量。但是如何成为自己王国立的国王,是无法通过一世来实现的。亘古的永恒,才是经久不衰的。所以,ALEPH,没有告诉我们成为国王后就是结束了,而是此生在这条寻找的路途上,如何面对痛苦,如何充满爱慈,学会体验生活,生活在光明里。

寻找你的阿莱夫

人这一世,就是在不停地寻找自己,发现自己是谁。这个过程不尽相同,你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柯艾略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个故事。尽管他事业有成,在灵修方面也有过经验,却仍然会在某个阶段迷失自我。他开始自己约定的旅程,对他的出版商做下承诺,以迫使自己完成导师J的要求,去那些自己承诺过的地方,踏上他的朝圣之旅。旅途中柯艾略和一个突然闯入的女孩不断地发生冲突和纠葛使他们通过阿莱夫跨入另一个时空。那个时空里揭示了柯艾略对女孩犯下的罪恶。我们总是在寻找自己,以期了解真正的自我,放下内心的痛苦获得救赎。若有幸进入阿莱夫,或许曾经失去的人会再一次出现,曾经的罪恶得以原谅和宽恕。在魏斯的《前世今生》里有许多案例在催眠后回到前世,可以发现前世遭受的苦楚仍在这世的心里埋下深深的恐惧,而此刻身边的人或许都曾经与我们有过渊源。这一世不过仍是一个过程,一次修炼,我们此刻的言行仍会为后世种下因果。我相信这些难以解释的神秘事件,阿莱夫让我们在一瞬间恍惚,突然地领悟。无限大的阿莱夫里,过去与未来只在记忆中,只有一个当前的时间,就是当下。当下的行为会为过去赎罪,并会改变你的未来。柯艾略在旅行中的翻译——遥,多年来一直思念他去世的妻子。他的执念使得妻子无法走上与上帝相聚的道路。象是我的一位朋友,在与EX分手的十多年里,仍与过去的回忆纠缠不清。尽管心里满受伤害,也要不停地、自以为是给予EX爱与关怀,殊不知这种爱只会被人厌烦。受害人的心态持续如此之久,悲伤难过的只有自己而己。然而在他放下之后,过去反而美丽起来,看到的身边人也变成完美,或许这便是爱与感恩的力量使自己获得救赎。失去的那个人只是给你披上衣服的人,身边的人才是那个埋藏你的人。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寻找自我,有人通过旅行,有人通过写作,还有人通过歌声或者静默,但无论如何生活都是在体验不同的事物,而不是待在那里思索生活的意义。你愿意找到自己的方式,尽情地享受现在的一刻吗?

贤者巡礼与和平之路

保罗•柯艾略大师确实名不虚传,《阿莱夫》是一本充满了睿智之言的巡礼之书,一部带着自传性质的魔幻之旅,主角作为通晓智慧的大师与学徒,为了自我完善,再度踏上旅程,书中充满了对人类文明与价值的思考,充满了对于成长与学习的探讨,事实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对我来说,这本书显得过于耀眼。大师本人几乎是不朽者,他可以乘着轮回不断转生,他可以在无尽之旅中不断学习,他可以从阿莱夫中回顾过去,他有机会弥补自己前世的罪孽,完成自己的救赎,而他的身边总伴随着其他的智者、贤者、理解者,即使与人发生冲突,也从来带着尊严与敬意。而对于我们凡人来说,并不具备那样的美满条件,凡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乘上轮回,失败的机会仅有一次,比起追寻前世,我们连今生依然在勉力维持,手中之物不断流失,我们生活的并非文明国度,而是依然彷徨于荒蛮,我们的尊严与敬意在利维坦面前微不足道。这让我几乎对这本光辉之书产生了隔膜,甚至恨意。因为我感到自己今生无缘踏入那片文明之境,而他的法则在我的世界则无处通行,大有“贤者大人您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臣妾做不到啊”的感想。这种感受持续了几个月,直到最近,在一次和别人的激烈争执中,我忽然看到了属于我的阿莱夫,那一刻,我得到顿悟,柯艾略大师一直是对的。争执最终只是为了将关系协调恰当,而破坏当中毫无价值,每一次失败都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积累经验,除此之外毫无意义。和平战士斗争的目的不是压倒别人,而是回归和平之路,他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念诵这些信条是容易的,体会它们的真谛却需要时间,践行它们更需要勇气与信念。死亡与毁坏依然是我们这个世界不可忽视的法则,然而它的力量却并不具备文明的价值,我们不应假装它不存在,但也不应该屈服于它的力量,从而失去我们自身的价值。我们是生命之子,人类从无知中诞生,在试错中不断成长,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试错的历史,而历史通往我的阿莱夫,我通过它注视着我们这个种族的蹒跚成长,我通过它理解了我的兄弟姐妹的差异与分歧,而此时此刻,我通过它感受到和平之路。我们迎接眼前的挑战,为了让自己和他人更加完善。

别害怕,走下去

别害怕,走下去http://epaper.ntrb.com.cn/jhwb/20140218/index.htm“深吸气,祈求周围空气中的一切祝福进入你的体内,并扩散到每一个细胞,慢慢吐气,向你周围散发快乐与平静,这样重复十遍,你会开始至于自己,同时也为治愈这个世界做出贡献。”这是“我”给希拉尔的自我治愈方法。但是,对方很气恼地拒绝了他的好意。在她看来,这不过是任何一本瑜伽书都能提供的方法。的确是,一方面,身心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重视;另一方面,那些公式化的滋养抚慰心灵的疗法真的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个体人。尤其是当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场合迷失了自我的时候,那些看似的良药并不能发挥疗效。而真实的生活给与我们的都是独特的施与,这施与发生在希拉尔身上,是一种被扭曲的侮辱的哎,或者直白地说是一种残酷的伤害,这样的经历让她的眼睛反射出爱情与死亡的光彩。而“我”,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作家,在五十九岁开始了一段火车之旅,“我”心甘情愿打乱了自己的生活模式,想着要更深入地朝“精神追求”迈进。这次旅行该得益于“我”的导师J,他说,“生活就是这列火车,而不是车站。”“我”并不完全认可J的想法,但是,还是开始了这段旅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真正的自我,发现自己的本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希拉尔在莫斯科相遇了,当然,最初“我”是抗拒这种遇见的,希拉尔不过是一个莫名闯入者。尽管她用我自己书写的故事来打动我,告诉我要为我点燃圣火。这样的遇见的确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在大千世界中倒也不能算是个例,只是事情的发展与分析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的。即使你也经历了类似的境遇,又怎么能保证自己以平静淡泊的心态去思考或者衡量这种遭遇的利弊呢?也许你会说已经认真地衡量过,可是当一件事情的弊端明显超出它的利好时,人们官场的反应是过度的沮丧,甚至被它击败。《阿莱夫》是保罗·柯艾略于2006年从伦敦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过一次耗时3个月的旅行后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算是一部关乎心灵的小说,但是,保罗不想对任何一个读者说教,就像“我”和希拉尔第二次见面,其实一切还都在预料之外,“我”为了继续维持与要求签售的读者有相对私密的交谈空间,要求她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能说明什么吗?不能。到现在为止,“我”和希拉尔之间扯不上一点关系,不论是玄学的,还是愈加神秘的阿莱夫。然而,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特定的环境进入那个火焰之环,在与现实并行的空间里,一场关于宿命和爱的生死纠葛异常惨烈地进行着。是前世吗?“我” 真切地意识到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现在,我们每一分钟都在自责同时又在自我救赎,这就是阿莱夫,阿莱夫是一种超越自我,感受真我的境界。但实际生活中,人们更习惯于过一种既定模式的、惯常的日子,每天在单位里和上下级、同事打着不咸不淡的交道,回家和亲人做着看似融合的交流,把期待和失落做成适宜的茶点在午后慢慢消化掉,这就是人生,分分秒秒,月月年年。真的要审视自我,确实要拿出极大地勇气和毅力的。想起昨夜,自己在一个又一个梦境里穿行,已经记不清具体的内容,只知道自己陷在困境里,那种让人心寒的无奈,却没有泪,两点半醒过一回,对那潜意识梳理不出脉络。只是尽着自己的能力,然后睡去,再次陷落,纠缠在其中,这样的梦境和现实是有几分联系的,只希望结果是:没有解决办法的事情,终会自己解决。

永远不要丢了你的阿尔法

这是今年最好的书。阿莱夫,这是一个神秘的词,不知保罗使用它的源头在何处。偶第一次知道它,是博尔赫斯,以及他这篇著名的同名文章。简单的说,阿莱夫就是世界,世界就是阿莱夫。博尔赫斯在后记中说:“阿莱夫是希伯来语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在犹太神秘哲学中,这个字母指无限的、纯真的神明;据说它的形状是一个指天指地的人,说明下面的世界是一面镜子,是对上面世界的反射;在集合论理论中,它是超穷数字的象征,在超穷数字中,总和并不大于它的组成部分。”阿莱夫是一面镜子,一面映照出世界万物的镜子。“镜子”和“迷宫”一样,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的核心意象,也是图像、母题,同时也是一种叙事,一种格局与结构。”阿莱夫反映出现实的世界,代表着一种真实。离开这句招人恨的话之后,就是α,念着“阿尔法”。正是本书书名:aleph.我不知道阿拉伯语的α如何变成了葡萄牙语的aleph,也确实不知道aleph是不是确实读成“阿尔法”,这个开头始于王永年老先生。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一个起点,甚至就是一个根本。当你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远离了那个α,你也就不是你自己了。当你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必须回归那个α,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我们都是不怎么信宗教的人,既无畏惧,也无神秘,只有自己。但常常,就像这个或真或假的“保罗”一样,倏忽之间想到天地间有一个α时,其实,你就真的懂得了自己。

自我反省之路

没有看过保罗柯艾略的书,对于他那本著名的牧羊少年也没有听过。这几年确实看书很少,被生活的重担压的极少思考,反省。总是怀念大学时,宿舍所有的女孩子都谈恋爱,我一个人落单。有时跟他们混,大多时候不想做灯泡,从图书馆和学校外面租书的地方借来多多的书,一本接一本地看。只是没写过一篇书评,真是遗憾。我总认为最爱那时的时光,一个人,有许多时间可以思考。虽然不过20岁左右的年纪的,却好像对许多事都看的很通透。现在想想,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的臆想而已。好像从恋爱开始,进入两个人的生活后,就很少去思考。对于安稳的生活不自觉地依赖起来,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一天一天。即所谓的惯例。到最近,对比许多人,发觉自己落后太多。生活被油盐酱醋占领了,曾经的浪漫情怀都被懒惰打败。日子过得很是单调无味。默默告诉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开始挤出时间看书,认真写出看书的感触。阿莱夫,对于这样一个主题,总感觉自己的领悟不够深。作者是在五十九岁决定来一场火车之旅,来寻找自己的国,让自己重新做回他国之王。我今年29岁,人生大概过了三分之一多,用父辈的话说,吃过的饭还不如他们吃过的盐多(我父亲吃盐尤其重)。虽然也有自己的感触,许多时候仍觉得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学习之路,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有不同的感触。作者说:我明白,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来诠释所有的事物,而不是按照他们原本的模样。不能同意更多了,我们总是想所有的事都按我们期待的那样,结果总是失望。事情都是按照他自己的规律发展,只是我们自己加了太多我们的期待。许多事顺其自然变好。书中一直提到一个词语:惯例。作者说,惯例和重复一点关系都没有。重复地做一件事时让这件事做到极致。铁匠的话真是朴实中的经典“你错了。每一次锤子落下的时候,敲击的强度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时候重,有些时候轻。我也是在将这个动作重复了很多年之后才学到这一点的。直到有一天,我已经不需要思考了,只是让双手来引导我的工作。“作者五十九岁的时候已经名扬四海,而他觉得自己迷失了。生活似乎进入一种惯例。生活中我也有观察过,似乎大部分人都活在惯例里。只知道每天要做的事是什么,这些事做了就代表这一天完成了。没有任何思想,犹如傀儡一般,被一个叫做惯例的东西控制了。尤其作者这样的成功人士,到一定程度,高处不胜寒。庆幸的是,作者的导师J,及时提醒他。作者自己也意识到并想改变自己的状况。于是,有了这场坐火车穿越整个国家,到达太平洋的寻找自我旅程。这是作者的一次朝圣,也是作者追溯信仰的一次旅程。一起同行的,出版商,经纪人,遥,以及后来加入的希拉尔,他们陪伴作者完成他有些不可思议有些疯狂的火车之旅,到最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领悟。遥对自己去世的妻子念念不忘,在巫师的引导中知道,妻子的灵魂因为遥的思念迟迟不能回归天堂,遥自己也因此无法解脱,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希拉尔,这个和书中作者有许多纠缠的女孩,因为前世没有得到回应的爱,无法释怀,冥冥之中一股力量牵引她跟随作者一起经历了这场火车之旅。途中经历的一系列事,让这些人慢慢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作者也完成了自我救赎。时间不会停滞,每个人都在变化。我们总是希望爱是永恒的,不变的。可是时间在前行,我们也在前行,成长从未停滞。曾经的每一个时刻都是我们自己,虽然与现在的我们不同,可是那都是我们自己。因为这些变化成长,我们才得以在世间存活的自由自在。作者对爱的领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说法。我们总希望爱人如初见,可我们自己早已随着时间的河流前行了,倘若爱人还停在最初,我们还会爱他吗?这不过是我们的希望。但是任何事或者人都不是按照我们希望的样子发展的,包括我们自己。于是有了许多抱怨,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批判他人,批判社会。不是这样的,错的是我们自己,无法接受最正常不过的改变。没有环境适应人,只有人适应环境。我们最该学会的是适应一切的成长变化。懵懵懂懂地看完书,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我想这本书会陪我很多年。每一个阶段对他的领悟都会不同。曾经觉得一个人很好,可以清醒地认识自己。到现在,开始认同作者,只有踏上陌生的旅程,与更多陌生人接触才能更好得认识自我。我们生来就是孤独,又不是孤独的。存在这浩瀚宇宙中,保持清醒很难,唯请勿忘反省自己,做自己国的国王。

我爱你像一条河

   曾经被一个读者朋友问,“和自己谈恋爱”,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的说法,细一琢磨,这正是我想要达到的状态!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    几年前当我提出“与自己谈恋爱”这样一个概念后,在我读到Paulo Coelho(《炼金术士》的作者)近作 Aleph(《阿莱夫》)以后,我想起了曾经的一段自说自话:    与自己恋爱,你知道吗?    就好像,有个爱你至深的那个恋人在等你回家    他为你铺置好一切路程,佑护你、深爱你,    对你的每个思维活动、每个情绪高潮低潮等等都了知、怜悯    那个大我无所不能,他在等着迎接你回到他的怀抱。    一想到这些,人生就充满力量和无穷的勇气,    而且每一想到这,内心立刻充满爱意!你知道一回到他的怀抱    你的喜乐和能量会达到顶点,不似人间任何生理、物质上获得的喜乐能够比拟    你就会觉得那种与之恋爱的感觉才是迷人的。    更重要的,两两不会相忘。即便是自己如同迷路的孩童,忘记了回家的路,仍然不会跳脱出他指引的臂膀,永远都不会。    倘若这时你向四周望去,再审视下自己,就会发现其实全人类共同的体验,都是在找这么样的一个似乎不存在的东西。不论是黯然神伤的失恋者,还是街头的演奏卖艺人,深夜辗转难眠的妇人,更不消说商场中的精英。他们都在找一种“狂恋”,一种回家的感觉。然而无论多么积极地努力,还是多么绝望,要知道,一个人绝不可能在自己之外找到这个救赎者(savior)。因为他从来就没有与你分离过。    有过探索灵性经验的人都明白,一旦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就会立即在内心产生一种回家的感觉,这个感觉很肯定,这种狂喜好似得到了天下最珍贵的宝贝。作者Paulo Coelho 在感觉自己再也找不回这种至深体验之后,踏上了穿越整个西伯利亚版块之旅。在旅途上,他与一位有过五百年宿缘的女子相遇,展开了一段自我探索的过程,并且帮助她找到同样回家的路。    与任何诗意浪漫的灵性小说不同的是,这本书的主题紧扣“真实”两个字。它真实到什么程度呢?当女主角,如同任何懵懂无知的小孩一样,毫无羞愧之心地提及自己被性侵犯的过去时,场景里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鸦雀无声。作者(男主角)没有像世故地成年人般给予客套的安慰,也没有以沉默来表达自己(及所有人)的尴尬,而是选择平静地直面他人痛苦遭遇的表述。他选择询问女主角的感受,他示范了一种真正的乐观和关怀,同时表达给所有的观众(读者),这是人类的悲哀,这是所有女性都惧怕、惶恐,甚至要躲避的共同经验。这种经验不罕有,但是人们都在躲避它!他教给观众的一种态度,是真实面对--really see things as they are! 如此,人们的痛苦(suffering)才不会将全人类人与人之间隔绝开来; 如此,一个人处在人群中才不会觉得孤独。    当一个人选择真实,他/她的眼睛亮起来了,与智慧之光接通了,世界于是会亮敞起来,开阔起来。整个西伯利亚之旅,观众会与作者亲证这个窗口是怎样逐渐打开的。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欲望和灵性之爱两者的角逐,揭露了他是如何深刻地理解到小爱(欲望之乐)和空灵大爱之间的种种差别的。    整本书汇成喜悦的海洋,就在他在女主角Hilal耳边细喃出我曾经深以为是的一种爱,一种真正的爱时,深为感动。    他说,    我爱你,我爱你像一条河。    我爱你,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如不同的细流终将汇入同一条河,所有交汇之处都化为同一种爱,如雨一样灌溉了大地。    我爱你,像一条河,之于饥渴,甘之如饴,引领人们去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我爱你,像一条河,知晓它必须如瀑布奔走四海,并且在浅滩处息养。    我爱你,因为我们诞生自同一个地方, 同一个源头,同一不断滋养我们的水源。    所以,当我们感觉无力脆弱时,我们只须稍等片刻,春日再来时,冬雪融化了,补给我们新的能量。    我接受你的爱,并且给予你我的。    不似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爱,不似父亲对孩子的爱,也不似神对它的造物般的爱    而是一种无名的、无由的爱。    像一条河那样从不解释它为什么那样流动,只是简单地向前那样流动。    一种不求任何回报也不求付出的爱,只是简单地存在。我将永远不会属于你,如同你永远也不会属于我。尽管如此,我仍真心诚意地说,我爱你。   (如上为笔者译文, 原文如下:    I love you because all the loves in the world are like different rivers flowing into the same lake, where they meet and are transformed into a single love that becomes rain and blesses the earth.   ‘I love you like a river that gives water to the thirsty and takes people where they want to go.   ‘I love you like a river which understands that it must learn to flow differently over waterfalls and to rest in the shallows.   ‘I love you because we are all born in the same place, at the same source, which keeps us provided with a constant supply of water. And so, when we feel weak, all we have to do is wait a little. The spring returns, the winter snows melt and fill us with new energy.   ‘I receive your love and I give you mine.
“Not the love of a man for a woman, not the love of a father for a child, not the love of God for his creatures.
“But a love with no name and no explanation
‘Like a river that cannot explain why it follows a particular course, but simply flows onwards.   ‘A love that asks for nothing and gives nothing in return; it is simply there. I will never be yours and you will never be mine; nevertheless, I can honestly say: I love you.’)

我们都是在宇宙中游荡的灵魂——与此书有关,与此书无关

“我们都是在宇宙中游荡的灵魂,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但是却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是从一世进入到另一世”。——《阿莱夫》读这本书,我的感觉不是在读一本文学作品,而是在读一本身心灵的书。柯艾略的这本书似乎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真实记录,不同的是,通篇并没有风景,没有美食,亦没有艳遇,这是一场真真实实的心灵旅行。我想,对于一个已经成名的大作家来说,已经功成名就,还有什么心灵的苦闷呢?恐怕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无法理解,甚至在一开始会觉得这场旅行非常乏味。-------------------------------------------我们要获得现世的解脱,就需要去追寻前世到底犯了什么错,从心灵的最深处得到救赎。相信前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我们还有来世,如果前世犯的错会让今生的我们感到无比痛苦,那么今生我们的作为也会影响后事的自己。但我宁愿相信有前世,也有来世。如果有来世,今生的我们做事至少不会那么不计后果;如果有来世,人世的文明恐怕会越修越好;如果有来世……但现在,来世已被现实之剑斩断,让今生的灵魂在宇宙中像孤独的孩子一般游荡,没有归属没有未来吗,也让人感到绝望。我想说,这样的书,也许没有那么多吸引人的所谓的卖点。但对于心灵来说,任何卖点都是苍白的,唯有懂得人懂他,不懂的人永远也不会懂。

追溯人性根源的魔幻现实主义

自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莫言老师凭借单行本小说《蛙》,成为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起,我国作家在正式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领域被推向了一个新的世界高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魔幻现实主义,我国作家普遍仍处在开拓期。除去已逝路遥老师所尊崇的“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坚持精神,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对于这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在拉丁美洲盛行起来的文学流派,如何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艺术宝藏,想必只有多阅读优秀作品才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站在莫言老师的成就前回头看,有文学界最熟悉并且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百年孤独》;而向后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都会感叹又发现了一部称得上经典著作的魔幻现实主义里程碑——《阿莱夫》。作品中男主人公从伦敦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耗时3个月、横跨亚欧大陆,被一股自己无法解释清楚的力量所牵引,进行了一次朝圣之旅。旅行中,男主人公与年轻的天才小提琴手希拉尔的相识,使他得以将旅行从横向的空间跨越到了纵向的时间上。他们曾几度站在名为“阿莱夫”的时间与空间的交会点。在双方一次次目睹自己前世留下的种种遗憾过程里,他们逐渐发现了自己从来没有正视过的生命真相,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风暴,最终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尽管就全书整体来说,情节并不复杂,以上几句话几乎就已经囊括。但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作者保罗•柯艾略的写作手法极具跳跃性,他利用情节和参悟交叉的形式,随心所欲的在思维、现实、空间、矛盾中不断穿梭,节奏快速,令人目不暇接。我曾有过那么一瞬间怀疑过这是不是在炫技或是哗众取宠,但马上反应过来不是这样的,我发现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读者建立了两个奇特的世界:一边是零下温度的天气,充满人世所有的凄凉;一边是阳光和煦,一个悠然醒来的午后。在文章衔接时理应出现的强劲之处,作者一把就能将你推向深渊的哀伤中,一把又能将你拽回美好的向往中,最终为读者带来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他创作的理念:追求灵魂和心灵的宁静时,只有摈弃那些有形的物质体,在自己的思想中深度探索人性的本善,才能获得精神的超脱。这部《阿莱夫》不可做寻常读。它不会给你带去过多的欢声笑语,对于不常读书的朋友来说甚至显得有些乏味。然而,在保罗•柯艾略已被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当代作家,在168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总计销量已超过1.45亿册之际,诞生这样一部看似“枯燥”的小说,必然已不是为了出名或是稿酬。也因此,令我更有信心认为这确实是为了将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推向新高度的潜心之作。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竹,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缓慢增长,然而在5年后的某一短暂时间内直拔高丈。社会背景的不同、文化积淀的不同,会导致每个人站在“阿莱夫”的门前时,都会有一份专属的感受。无论经历如何,无论结局如何,只要你敢于面对,敢于思辨;最终,相信每个人都会亲自解开“阿莱夫”门前悬挂的心灵之结。

开启冒险之旅,蜕变你的人生

第一次读到保罗·艾略特的书,源于很多年前黄磊和刘若英主演的电视剧《似水年华》里,里面谈到的那本《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几年以后,在公司老板的办公室读到了他另外一本畅销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今天,有幸读到这本《阿莱夫》,书中依然句句箴言,感到受益匪浅。“冒险、旅行、爱和寻找生命的意义”,在我看来,这是保罗·艾略特在三本书中的共同表达。《阿莱夫》的一开始,生活在惯例中的作者恐惧而焦虑。随后,因为深受启发的“中国竹”故事,而开启了他的冒险之旅,离开舒适的生活,寻找自己的王国。正如书中所说“对旅行来说,金钱从来就不是个问题,而是在于你有没有勇气。”作者在旅行中意外的遇到了难缠的女孩——希拉尔。旅途中,作者与希拉尔一起时,一次次的进入阿莱夫,到达另一个时空与空间交会的点,在那里作者看到了自己与希拉尔前世的真相。作者对希拉尔的态度,从拒绝,到接受,再到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不仅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且救赎了过去的自己,理解了自己的使命,并且重新成为自己王国的国王。生活在惯例中的我们,很多人日复一日地过着麻木迷失的生活,即使不满于现在,却仍然因为恐惧未知而把自己禁锢在被规则化的生活里。当你耗费了漫长时光去抱怨、踌躇、憧憬、幻想,原地踏步舍不得上路,注定你将遗忘梦想,虚度一生。保罗·艾略特的文字让我们更加清醒的反思自己,也更加有勇气去改变目前的生活。生活的列车会继续前行,何不开启你冒险的旅程,体验别样的人生。

寻找更好自己的可能

网络上有过一个据说可以看到前世的催眠,好多人都声称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于是我也找了个很安静的时间根据音频上的提示躺在床上开始冥想,只是中途睡了过去什么都没有看到,只有醒来时枕边残留的一点口水。如果我上辈子不是什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口水型食肉怪兽的话那么这次的催眠可以说就失败了,我的前世是什么样大概永远都无人知晓。这世上只有有限的人可以穿越时空看到前世的自己,我显然不是其中之一。《阿莱夫》说的是这样的故事。柯艾略旅途中遇到的女孩成为了他进入“阿莱夫”的钥匙,借由阿莱夫,他穿越时光了解过去,找到了当下自己内心受困的原因。阿莱夫是博尔赫斯同名短篇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希伯来字母中的一个字母,用来表示无限大。在柯艾略的这本书中,阿莱夫成为一个时间和空间交会的点,从这个点人们可以回到未知的前世。柯艾略认为一个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的活在当下。他再三强调这部小说是取材于真实的经历,这使得《阿莱夫》从一开始就变得有些神秘的味道。对于柯艾略而言,他意识到自我生活的问题,又没有能力自主去解决,因为这病灶好像掩藏在更久远的时空里,需要打破时间的隔膜才能解决。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的人生不是不断向前的,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你的未来可能就活在现在的决定之下,你的过去也可能就影响着现在。你需要的就是敞开心胸去探寻所有的可能。我之所以无法被催眠或许是因为内心的警戒不能通过一段音频就得到释放,好像柯艾略不断地和人生的导师沟通也无法解放自己。有些路只有他自己可以走,有些地方——比如“阿莱夫”也只有他自己可以穿越。小说里的提到这个“阿莱夫”好像中国人提到的“气场”,它是一种能量,无处不在又处处不在。自我与这样的能量场并不冲突,但与之相遇也需要天时地利,因为穿越阿莱夫而看到的前世今生足以为我们解答如今心中隐隐地不安所归何处,从而让我们在现在更好的生活。我相信作者所提到的“阿莱夫”是一种可能的了解自我的方式,无论选择进入“阿莱夫”还是接受“灵修”课程,其本质就是找到真实的我并好好了解。我无法进入阿莱夫无法进入催眠,也许此生都遇不到可以帮助我的那枚“钥匙”,却依旧可以通过读书思考更加了解自己。这是一种成长,空泛地谈论着人生远没有真正去实践它来的更有意义。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他们凝结在的都是当下这一根藤蔓上,我们面对的是生命中茫然无措的自己,打破这种时间的隔阂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

前世恍惚 此刻今生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只是作者自传性的写一次签售会的旅行,告诉我们旅行中的很多小事然后发表很多我看不懂的心得……所以我还为上架建议说“小说”感到莫名——肤浅的我一开始真的不觉得它是一本小说啊这特么的真的不是散文随笔集?顺便一提,在拿到这本书是去年暑假和闺蜜逛书店的时候她买给我的,说我一定会喜欢(她只看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而那时保罗柯艾略的作品我一本都没看过)。但是我没看几页就放弃了,直到今年这个暑假看过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才重拾其它,而收获的却是无尽的感动与欣喜。这并不算是一篇书评。它满篇废话。* * *我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看完这本书。合上书后盯着物理作业大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雷鸣如同千万巨鼓在头顶作响,过后窗户开始微微振动,整个空间里充满了恐惧和激动的气氛。雨天使我感到兴奋,特别是雷雨交加的时候。然而这一次是我有记忆的十几年来前所未有的,我好像听见了生命的狂喜与怒吼,看见了灵魂的壮美与澎湃,那种激动、欣喜、恐惧、悲伤交织的情绪,熟悉得好像来自前世。这本魔幻现实主义,让人难以置信的书,在这一瞬间几乎说服了我。书的背面写着:“你的新生命从这里开始。”“《阿莱夫》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将带你走上一段改变生命的旅程。”实际上这是出版商的“个人想法“,一本书这样的书是不会使新生命开始的,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让人改变生命。众多人都安于现状,部分人不得不接受现状,小部分人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去探寻道路,这其中只有极少的人真正开启了新的生命。我说的是新的生命,而不仅仅是新的生活。作者与希拉尔,两个前世相爱却不得不结下深怨的灵魂,在今生重新相遇。这戏剧性的一切似乎是为了释放前世的痛苦和一次祈求原谅的机会(整个故事在两人进入阿莱夫感觉到前世就开始诡异地转变了我对这本书的态度,情节深入之后我便总是处于震惊地状态——我再也不敢把这本书看成随笔集了),他们在前世相爱却逃脱不了死亡与罪恶,他们在今生重新相遇继续相爱他却不能要她,他们的交会远远超出了肉体。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我很想要她,想和她做爱,不需要碰到她也不需要高潮。并不是因为我是世界上最忠诚的男人,而是因为这才是我们身体交会的方式——在天使参与一切的情况下。“阿莱夫这样一个神奇的点,或许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了前世,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延续下去,或许它让我们在某一瞬间领悟自己的生命,这种领悟是为了享受灵魂的当下,享受今生。他深爱希拉尔,因为前世的深情、痴迷和愧疚,他深爱他的妻子和孩子,然而这是是这真正踏实、温暖的爱,这份爱触手可及,却与前世无关。他意识到这点,也在劝说希拉尔去接受——这或许很残忍,但却很必要。并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阿莱夫,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寻求到自己的前世。但是寻求新的生命新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方法,只是是否愿意是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作者的“阿莱夫”是否是真的,但我相信,无论它是什么,都是令人感动和震撼的力量。或许我们只能在一瞬间感受到恍惚前世,但夜晚过去第二天醒来,我们面前的还只是今生。我们当下要做的只能是接受并享受此刻。作者也劝读者无必要去尝试任何有关寻求前世的实验,这可能会带来戏剧性和灾难性的的后果。即使这样,偶尔我们也可以神经失常地相信前世的存在,不得不说,这真的真的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一份与前世有关的感情,听起来多么隐晦和美妙。我果然不会写书评扯来扯去还是一句话——《阿莱夫》是一本很不错的书。-------------------------------2016.4.24改为四星 现在觉得有些扯了

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昨晚,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中我仿佛把一辈子都过完了,在经历了数十载年头后,我已经到了生命尽头,面对灵魂,开始自我审判。同所有的人一样,我一生都在追求财富和荣誉,希望得到别人的羡慕、赞美和尊敬,并想要优雅奢华的生活。为了这个大众目标,我努力赚钱,学习心计,尔虞我诈,同时也承受着他人的背叛和欺骗,直至麻木。如今暮然回首徒劳的一生,才发现过得既不公平,也毫无意义。那么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这个问题我也曾思考了一段时间。犹记得小时候,教科书上总是教导我们要把生命奉献给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那时还挺热衷于这个的,每次做了什么之后都觉得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后来长大了,知道了事实真相,再看到类似内容时,通常也就呵呵而过。现在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按照社会既定的规则过着自己改过的生活,有人想着坚持改变,有人想着维持现状,还有的人想着放弃生活。 第一次知道保罗·柯艾略,还是因为看他写的一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是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也是唯一一本翻译语种超过《圣经》的书。书中讲述了一个西班牙牧羊少年因为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可以找到一批埋藏的珍宝,于是跨海到非洲,并穿越撒哈拉大沙漠,最终找到金字塔的故事。书中所表现出的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一度令我向往不已,甚至立即决定我也要过这样的生活!但毕竟当时还很年少,三分钟热度后,我又沉迷到电脑游戏当中去了,想追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样的生活的念头到最后也不了了之……  之所以会勾起当时的回忆,是因为现在在看他刚写的一本《阿莱夫》。这本书是一本自传性质的作品,记录的是保罗·柯艾略2006年从伦敦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耗时三个月,苦苦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而这生命的意义,被保罗·柯艾略称为阿莱夫。  纵观他的人生经历:少年时代,因叛逆,被视为精神疾病受到三次电击治疗;青年时代,因反对政治独裁,被投进监狱;1986年,38岁的他踏上去往圣城圣地亚哥之路,心灵顿悟,于是开始从事写作,最后感动了全球上至各国政要、国际巨星,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在内的数以亿计的读者,甚至许多目不识丁的人,也对他的文字世界无限神往。而且在2007年,由于他的作品的深远影响力,联合国聘请他为联合国和平大使……在我们看来,他的人生算是非常精彩且有意义的一生了。但他自己仍旧感觉不到自在地呼吸,感觉不到内在与现实的平衡,于是他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段横跨欧亚大陆,历时三个月寻找阿莱夫的生命旅程。  什么是阿莱夫?阿莱夫包含了整个宇宙,是一种生命的意义。电影中,每当主角到了生命终结的最后,通常就是所有经历的回放。刚开始还以为这只是为了混完90分钟的电影,或者是为了突显主角的死是不一样的,是很占胶片的。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才知道人生其实就是这样,这就是阿莱夫,它包含了我们的一生,许多人都是到死才看到。它也是那么的简单,从开始到结束,再从结束到开始。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局。就这样重复着一个个交替的轮回。我们曾经都问过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当时的答案无非就是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音乐家之类的,却从没想过这样的职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生活。于是等到真正长大了,我们就不知道现在该做或者能做什么。每天只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过着“毫无前途”的生活。 当然,我们不可能都能去改变世界,也不可能都成为社会地位的赢家。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发现从所未见的生命真相,去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阿莱夫。

你会一脚踏进一个不知深浅的洞么?

10月8号,看到一段保罗的视频,他有点老了,头发和眼神都不如前两前了,倏忽之间,似乎有些明白他写这本书的缘由了。人到一定时候(与金钱无关,与权势无关,与名声无关,与性欲和冲动也没有关系),人会反省。保罗在反省。阿莱夫就是一个G点,但与性没有关系,是他生命里的一个极点,可能会毁了他也可能使他从此再也立不起来的极点。他一脚踏进去。你会一脚踏进一个你不知深浅的洞么?不要贸然读这本书,读这本书有一系列前提,就是你必须有足够的经历,与生死有关,与权势有关,与财富有关,与名声有关。没有经历过这些,可能读不懂这本书,也读不出本书的真意。拿起这不书的时候,你不妨真心自问一句:我会一脚踏进一个不知深浅的洞么?

万里之行,始于虐恋 ——精神病们的奇幻之旅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百年修得火刑场,万里修得共上床。——我当然要写一篇与众不同的书评话说畅销书作家兼魔法学徒兼精神病患者保罗先生因为内心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又想不开的情绪,于是决定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谁拦我我跟谁急!保罗先生身兼多种才能,身具多种气质,自然能够吸引相当多的奇葩人物加入他的队伍之中,比如能力非凡的女助理,气味相投的编辑,殷勤备至的出版商,顶礼膜拜的粉丝,以及——二了吧唧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神经大条精神异常的美女小提琴家。保罗先生魅力非凡,拥有超凡脱俗的才能,这才能表现在写作上,则让他成为名利双收的畅销书作家;这才能体现在“异能”上,则让他能够在精神上“轮回”的穿越者。精神上的穿越,不需要被雷劈,虽然外在表现依然会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视为精神病,但是比起遭雷劈的穿越,无疑要安全多了。况且,这种穿越只是灵魂去未来或过去旅个游而已,肉体并没有什么负担,所以,保罗先生以及他的粉丝和朋友对此“异能”都颇为喜欢。保罗先生称进入“穿越状态”为阿莱夫,而他的编辑遥先生则称之为“气”,这种神奇的“阿莱夫”或者“气”给他们的精神错乱之旅又平添了更多错乱的可能——比如,小提琴美女。小提琴美女是音乐天才,因为出身屌丝家庭,所以虽然本身更喜欢钢琴,但是因为忒穷而不得不学习了较为省钱的小提琴。小提琴美女的出场很具“精神病”气质,她在保罗先生刚到莫斯科下榻的酒店外等着,声称保罗先生的博客文章是为她而写的,并且要求在保罗先生后续的旅行中能与之同行——但是,此时的保罗先生完全不知道小提琴美女是何方神圣,如果以我邪恶的心思来揣测的话,保罗先生一定在嘀咕:这妞脑子有病吧……于是,保留先生伪善地、客气地拒绝了她。但是,第二天的签售会,小提琴美女拿出了更具精神病气质的必杀技——我有重要的东西给你看(当着无数人说的哦)——很多人开始邪恶地遐想的时候——她居然只是拉起了小提琴(围观群众哭了: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然后,必杀技震惊全场,她分享了她灵魂的一部分,得到了保罗先生一定程度的认可,然后,一点点地蚕食保罗先生的“理智”,最终成功地搞定了保罗先生,成了他们精神病人奇幻之旅的“驴友”。在旅程中,小提琴美女屡次想和保罗先生做爱做的事情,但是,令人惊叹的是,保罗先生都美人在怀相拥相摸了却居然没有走向最后一步,这不得不让围观群众们怀疑他的男人能力。当然,保罗先生已经五十九岁高龄了,要求这样高龄的男人去像那些生猛的骚年们一样一点就着是非常不理性不道德的。虽然我们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良好心态,虽然我们有不围观到底不罢休不起哄到底不放弃的素质,但是对于保罗先生这样的高龄外籍有人,也有本着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给予低调的同情和原谅。所以,即便最后保罗先生和小提琴美女多次同床裸睡都没有叉叉欧欧,我们作为围观群众而言虽然略表遗憾,但是也表示了真挚的理解和包容。其实,小提琴美女在前世是保罗先生的“女友”,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他俩没有公开过,只是在内心深处彼此YY对方。然而,这样一对内心深处神交已久的男女,却成为彼此最深的痛苦。保罗先生的前世是教徒,小提琴美女的前世是千金小姐——跟今世的屌丝形象完全相反啊。但是,小提琴美女的前世却被陷害为“女巫”,于是,保罗先生的前世,就光荣地为她点燃了去往极乐世界的圣火……“前世不忘,后世之尸”,保罗先生和小提琴美女错乱的前世虐恋,终于又通过这纠结的旅行而纠缠在了一起……欲知全文如何,请买书自己分解~

生活依旧却打开思索的门

说起来惭愧我读书很少,坦白说连保罗•柯艾略最著名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都没拜读过。薄薄的一本保罗•柯艾略自传性质的《阿莱夫》,半夜一口气读完,躺下胸口有点堵,翻来覆去睡不着。不可否认,《阿莱夫》是本很棒的书,情节虽跳跃节奏却紧凑,其故事本身不复杂,却让人能在持续的阅读兴奋中无法停止。在“去你承诺过的地方”的激励下,保罗决定离开舒适的生活,选择坐火车穿越八个国家进行旅行签售,寻找属于自己的王国和快乐。历时两个月后终抵达莫斯科,邂逅了天才小提琴家希拉尔,之后这个二十一岁女孩一路相随。而阿莱夫刚好是这样一个可以回溯未知前世的时间空间交会点,于是保罗在空间旅行的同时穿越时间,展开了一场浓重魔幻色彩的追溯前生今世的旅程,这更是是一场“生命终将走向哪里”宽恕自省式的“心灵之旅”,带领读者探索诸如生命、事业、爱情等人生课题的终极意义。当然《阿莱夫》故事本身并不是我睡不着的原因。我睡不着是因为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个如此“平实卑微”的人,没什么追求,也鲜有抱负,就连梦想也不过是家人朋友健康、建个外婆的糖果屋、让先生做他喜欢做的事、儿女双全诸般琐碎卑微。人生不过存着吃喝玩乐的心思,一生不过遇见人、做碰到的事、经历生老病死,有个工作能照顾家人、对得起亲人朋友。小烦恼不断挺好,太复杂的事情想开就好,从不去费力思索人生的意义、反省内心,更缺少信仰。且受无神论主义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养成一副大喇喇的性格,理科直线思维下,认为世界万物不过是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以前断不肯相信前生今世、六道轮回、灵魂天堂诸如此类的事情。记得读书那会,有个疯传的廖阅鹏实用催眠音乐,号称能看见自己所谓的前生今世,当时一个工作室的每个同学都试了,貌似个个多多少少都能看见些许神秘的东西,我试了两遍,除了放松,好像并无其他,略感沮丧三秒钟后,又迷迷糊糊随时间向前了。当然,我懵懂中,也知道《阿莱夫》不是探讨或追求什么灵性或所谓信仰,而是人到了一定的阶段,“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或丢了”,总会迷茫,会质疑自己现有的一切,会不由自主地去反省,现在的经历多少是对之前人生路的报复,然后踏上去寻找真正自我的旅程。保罗•柯艾略将自己的经历写成《阿莱夫》,一方面是分享是醒悟,另一方面也许是希望世界上处在同样阶段迷惘中的人,能在一直向前的生命中找到实现自我的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莱夫》的现实意义大于文学意义,现实层面也高于思索层面,毕竟“生活就是体验不同的事物,而不是待在那里思索生活的意义”。当然,看《阿莱夫》,我不会违心地说我顿悟了,但至少让我开始学会思索。又也许因为我还“很傻很天真”格调层次太低,经历再多一些,重翻它,我相信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生活依旧,却打开思索的门。

读后感

继牧羊人之旅和波多贝罗的女巫之后,保罗第一次让我失望了。当初买这书主要是看简介说这是自传体小说,但所谓自传竟然只是几周或几个月的一次短途旅游,这确实让人失望。而我觉得以任何借口在婚姻中不忠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某天爱人对你说我要用前世的经历来治愈今生的自己所以我要抱一个比小40岁的女孩而且她还一直苦恋着我。应该没有人能接受这样的说法。所以作者是把自己神化了么是把妻子神化了么是把第三者神化了么大概是把全世界都神化了,呵呵。在以上主题大纲中再穿插玄乎的情景穿插智慧的对话穿插灵性的感悟,都显得太刻意,都像再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借口。是的,我觉得这是错误的,因为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关于出轨的故事。而这书的卖点竟然是"每件事情都真实发生了",如果不是真实发生我还比较好接受。并不是因为我不相信奇迹,而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并不值得写下来,写下来却不带羞愧。

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

这是一本穿越+旅行的故事,还穿插了中世纪的女巫等等供人神游的内容。保罗试图通过一次乘坐火车穿越亚欧大陆的旅行,来找寻生命前进方向。旅行中,因为与希拉尔的相识——或者应该说重逢——让他把旅行从横向的空间跨越到了纵向的时间上。他与这个和他的前世纠葛不断的女孩一起探寻了自己的过去(往生的过去),找到了自己的罪孽,也终于明白了自己身为作家的意义。这确实是一个够奇幻的故事,但是作者实际上只是用这样的形式,在抽象意义上将对生命、事业、爱情的终极的奥义的探索,转化成了可供读者体验的一种另类表达。

一场寻找之旅

生活胶着,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自己的王国,于是,“我”便出发了。一场漫长的西欧火车旅行,遇到那个会为“我”点燃山上火把的希拉尔,她全身心地爱着“我”。而她便是“我”前世的罪愆,于是,“我”穿过阿莱夫(时空穿越点?),回到了前世,觅回自己的使命——那是被火焰吞噬前魔女们的祝福——“我”将被众人聆听,而上帝、信仰、炼金术士、女巫将重回大地,爱终将战胜仇恨。我带着这本书,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上颠簸,带着它跨越国境,5个月过去了,今天才总算读完。这本书隐喻性的意象很多,前面故事不紧凑,后面渐入佳境,所以读得很慢。一场寻找,一次生命的重新启程,答案源于出发。这也是作者的自白书吧。

和灵魂对话,可以吗,愿意吗

很幸运能为这本书写书评。 只要想要探索人性,摸索自己秉性的人,都会深陷此书之中。畅快地读着,就像随作者走进了一个理想世界,那个世界里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机缘的,人也都会百般珍惜所经历的。一部十几万字的小说,只要有几处让人感动震撼的地方,就已令人称道,《阿莱夫》中的动情之词甚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不是一般的小说可以齐肩的,喜欢的话就自己去看吧。我每每读完两页,都想翻回去,再重新读一遍。读完整本书,则有些许遗憾,这么精致的思考旅程这么快就结束了,于是决定再读一遍。保罗是在鼓励我们思考人性,或者说是为我们提供和灵魂对话的良方。人生似乎可以缩短在9288km的旅途中,生命长长短短,只要在这过程中,可以触到灵魂,就是一段传奇。张爱玲曾写过:“到处都有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当然我想表达的就是谁能有保罗·柯艾略那样圆满,和自己灵魂对话,超越时间空间,得到明确的指点后,又开始了另一段旅程,这样的人生真是精彩。从另一方面讲,人人都可以进入“阿莱夫”,无论何时何地,那种感觉都是美妙的,也许我们与灵魂的对话,相对于保罗,只是小儿科的事情,但保罗还是把瞬间与灵魂对话定义为“小阿莱夫”,即使是这种抚慰或是让自己平和的机会,也是珍贵的事。以前有位长辈对我说过,可以让自己平和,让心灵与自己对话的方法,对我来说,我听着就像一种宗教信仰一样,有一种能量存在,这在小说中也有提到,至于真伪,我们得自己来甄别。事情是我们主观判断错误,所以一定要让事情发展一下才能辨认谬误,就像希拉尔本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想帮保罗完成这次灵魂之旅,但是保罗一开始是很不愿意接受希拉尔的。然后事情发展一段时间后,才知道希拉尔的善心,保罗也因此收获了友谊,希莱尔则把这感情认作是爱情,站在希拉尔一方,这也很美好。

面对这么好的书,没办法写书评

看了《朝圣》,就又借了《阿莱夫》,很对我胃口的书,久违的阅读的快感。看保罗的书,可以一泻千里地读下去。我也是一个喜欢探究人生意义的人,经常性的无法满足自己的精神层面,并且有时没有活在当下。读他的书,总是不想停下来。

《阿莱夫》:灵魂如何拍手作歌

灵魂如何拍手作歌呢?那将是一种难以名状的体验。在《阿莱夫》中,柯埃略说,在理解身边有什么东西之前,需要去到远方。或许你无法想象灵魂怎样歌唱,也许答案,也在远方。只是想要让灵魂随心所欲,佑宿它的肉体显然要恪守许多。《阿莱夫》的故事,缘起柯艾略的精神导师J的指引。J对柯艾略说,你要到远方去,去你曾经承诺过的地方。在那里你会遇到灾难,但最后会有人帮找到迷失的自己。J的预言是准确的。在米歇尔•图尔尼埃的《星期五和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鲁滨逊远航时也曾听到过有人对他命运的断言,他也确实成为了主宰。或许我们真该相信冥冥中的力量,那些不证自明的东西。毕竟比起这个世界,我们太渺小。灵魂可以飞翔,却逃不过命运的藩篱。除非世界在某一刻,凝固在你的掌中,像阿莱夫的样子。最早见到“阿莱夫”,是在博尔赫斯的小说里。博尔赫斯的小说很少,却总能囊括太多。在博尔赫斯的《阿莱夫》里,阿莱夫是黑洞洞的地下室里闪亮的小圆球。它是什么呢? 它是一切幻想的发源地,又是包罗宇宙的奇迹。从它里面可以延伸出无限的时间,人在身临其境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无限。总有人说,欲望有多大,人的宇宙就有多大。尽管不尽然,但人的欲望归根结底还是对生命尽头的恐惧,对无法把握时间的徒劳抗争。人们无法掠夺他人的时间,于是渴望在空间的占有上找到平衡,却终究也赢不得无限的战争。柯艾略的故事,我宁愿相信它是真实的。他是个小说家,他依靠讲述故事为自己换回声望。他有自己毕生的才智和精力去勾勒世界的可能,自己却也置身其中,将一个节点,用时间与其他方向相连。他要思考得太多,比起可以信步前行的人们,他征服得越多,连结得越多。可能性越多,迷茫也就越多。人终究无法征服宇宙,无论用怎样的方式,无论你是莽夫还是智者,无论你在劫掠还是在思考,上帝都会发笑。《阿莱夫》的故事发生在柯艾略的远方,那里是俄罗斯,对于一个巴西人而言,这片大陆太过苍茫,苍茫得连影子都显得稀疏。或许正因为此,这里更适合找寻自我。柯艾略遇到了名叫希拉尔的女孩,她太古怪也太聪明,仿佛什么都知道。人总是怕孤单的,尤其当世界显得与空旷,人就越需要同类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希拉尔的出现,是偶然却也命中注定。因为在希拉尔感觉到世界是一片荒漠时,是柯艾略的文字让她感受到了全新的世界。孤独的女孩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直到她看到远远的火光。“我感谢你的火光,如果你需要,我也会为你点燃同样的火。”于是当柯艾略觉得自己越发模糊,希拉尔便来到了他的身边。我不知道“真实”该如何界定。这世界太多的虚构,如果出自人手的故事都被称为杜撰,那么安排好的现实也不应被成为真实。相反,一个书写者,他的故事即使出自虚构,但其中的情感可以源自心底,这样的故事,也许不应与卑劣的杜撰混为一谈。是表达让我们的灵魂拍手作歌。在《阿莱夫》的故事里,柯艾略传达的是自己的真实的渴望。这需要勇气,因为在将自己的纯粹表达给世界之前,首先要寻找到自己,与真实的自己相遇。他渴望这一刻。在寻找自己的时候,自己也同样在路上,在寻找,在远方。你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是因为你不曾了解自己有怎样的渴望。也许让世界出现在你的掌中,只需要让自己直面心灵吧。这是一个关于阿莱夫的故事,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如何让灵魂自由歌唱的故事。

一只眼睛清澈,一只眼睛哭泣

一边清醒地直面当下,一边痛苦地追寻内心。通览保罗•柯艾略的《阿莱夫》,如此矛盾的意象贯穿始终。纵观保罗•柯艾略的过往,编剧、剧场导演和记者、词作者的经历,三次被送入精神病院,后沉迷于研究炼金术,魔法、吸血鬼,又作为嬉皮士周游世界的人生轨迹,就这样纵横交错地在一个人的身上盘踞。根据他一九八六年的朝圣之路撰写出版的《朝圣卜书》,是一部纪实性作品。就从这部作品开始,保罗•柯艾略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和世界级的声誉。至于《阿莱夫》,源自保罗•柯艾略2006年从伦敦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耗时3个月、横跨亚欧大陆的旅行。作者在本书中明确地指出,这是他的“第三次朝圣之旅”。很多人的人生中都有重要的节点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关键点的字眼,而在我的理解中,“朝圣”这个词之于保罗•柯艾略的意义是巨大的、非凡的,在书中,他反复强调旅行的意义,抛却“魔法”这个他奉行始终的上位概念不讲,他还说道:“旅行从来就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勇气。”“从出生那刻起直到死亡,我们的生活是一场持续的旅行。”尤其在他的导师J的一再劝说下:“如果在这之前我和你谈话,你就不会变得成熟;若是之后和你谈话,你有已经堕落了。”“是时候离开这里了。去重新攻占你的王国,因为它现在已经被惯例所腐化。”“是时候离开,重新回到当下了。”但同样,在书中保罗•柯艾略也反复强调了对自己选择的魔法传统的质疑和对导师信服度的下降,而导师又坚定地反对保罗•柯艾略心心念念的寻找自己前世的想法。就在这样的冲突与对立中,保罗•柯艾略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的朝圣之旅。朝圣,在保罗•柯艾略的心目中,可能就是成功与圆满的代名词。而这次的朝圣,在我看来,具有浓厚的宿命意味。且不提这样的行动是在导师的劝说下,在作者自身的怀疑中决定的,这样矛盾重重的开始也许就暗示了此次错综纠葛的旅行。最重要的是,书中提到的那位摩洛哥先知的预言——“一个土耳其的灵魂会向您的先生奉献她全部的爱。但是在揭示所寻找的真相之前,她会让您的丈夫流血。”阿莱夫,神秘的阿莱夫,“那个万物在同一时间同一位置出现的点”,浮出水面。“我现在开始看到了她,因为我进入了一个隧道,隧道通往过去,那里有她等着我。”旅行中出现的与保罗•柯艾略纠缠不休的希拉尔的回应是:“我知道我认识你。就像我知道我们将在此生的某一时刻重聚。”阿莱夫,神秘的阿莱夫,柯艾略苦苦追寻的阿莱夫,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他自己所言,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交会的点,可以从阿莱夫“穿越”到未知的前世。还是与某个特定的人或者某个特定时刻相遇时的电光火石、天地交汇乃至心灵契合、灵魂碰撞时的强烈冲击与震撼。我不能确定。来自中国的“遥”将之解释为——“气”,意即“能量场”。但是,柯艾略,我认为,他一定坚信,是前者。他坚定地认为——必须回到过去,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如同导师J对此坚定地反对。与其说,柯艾略的朝圣之旅是在这列长途颠簸的列车上,在现实的地域跨越、人群汇合中,更不如说是在他自己的心灵旅途上,他一次次试图“穿越到生活的另一个纬度,去到了另一个车厢。从一侧走到另一侧,从一次生命走进另一次生命。”一次次地下车,一次次地前行,“生活就是一场练习。当我们练习的时候,准备好了面对眼前的一切。”直到那个圆环的出现,那个场景的再现——科尔多瓦旁的那座城市。“我对你的爱就像一条河。”从十二支玫瑰开始到十二支玫瑰的结束。之前的摩洛哥先知的预言应验。尘埃落定。但照我看来,前世今生的场景再现也罢,先知的预言兑现也罢,只不过,只不过是一个因由。“旅行”本身才是柯艾略真正的出发点与归宿。如同柯艾略清晰地知道:“是的。如果不离开巴西我也可能得到相同的结论,但是就像我书里面提到的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一样,在理解身边有什么东西之前,需要去到远方。”尽管保罗•柯艾略反复强调,《阿莱夫》中描述的一切都百分之百发生过,是他的真实体验。但此书的真实性还是受到巨大质疑。对此,我认为,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些我搜罗来的文字——我并不想教任何人任何东西。我写书是为了和自己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我的书中并没有我自己计划确切要阐述的主题思想,一本书就好像人一样复杂,由各种冲突构成。我在书中唯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和我自己交流。所有其他的结果取决于读者和他们的理解。我想继续做个疯子,按照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其他人希望的方式生活——保罗•柯艾略由此我们不妨推测,柯艾略要寻求的是在自己梦想国度中的行走。既然我们能理解保罗•柯艾略在现实的世界中和理想的国度里的时而辉煌时而挣扎,所以,我们也就应该能够承接他的一只眼睛清澈,一只眼睛哭泣。正如我们自身,哪个是白昼的自己,那个是夜晚的自己,是真是幻,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

会讲故事的人

举起双手数数,《阿莱夫》是我读过的除童话之外的极少的外国读物之一。极少的意思是双手双脚之内的数字。总觉得通过翻译的文字,是感受不到作者的本心的。边阅读边要揣摩两个作者的意思,更是会晦涩难懂。而我却在百忙之中读完了这本《阿莱夫》。只因。保罗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啊!故事本身都差不多。但一点点不同的写法就能给人不同的感触,所谓抓住读者的心。一段旅程。一个迷失了自己的年迈男人。是一场空间的旅行,更是他对自己从前的追溯。他说“你相信时间能教会你如何靠近上帝。但是时间什么都不会教你,它只会带给我们疲惫和衰老的感觉。”他说“在魔法中(在生活中也是),只有一个当前的时间,就是当下。不能像计算两点间的距离那么衡量时间。’时间’不会前行。”他说“并不是你在过去的所作所为会影响你的现在,而是你当下的行为会为过去赎罪,并会改变你的未来。”他说“旅行从来就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勇气。”他说“意志与勇气不是一回事。勇气可以吸引恐惧与谄媚,但意志则要求耐心和承诺。”他说“即使没有回报,我仍旧去爱;即使一无所有,我仍旧给及;即使身处苦难之中,我仍旧愉快的工作;即使面对孤单与遗弃,我仍旧伸出我的手;即使饱含泪水,我仍旧将它们擦干;即使不被信任,我仍旧相信。”他说“我们都是一个孤单的灵魂,为了让这个世界不断进步•••”••••••他说“旅行并不是为了让我寻找生命中缺失的句子,而是为了回到我的王国重新成为国王。”只是,多少名人名言,都不及你边阅读时边思考的自己。过去,现在,未来。旅行。和停留。大V和红人都在教育年轻的女孩:你必须拥有一个或几个年纪比你长很多的男性朋友。与萝莉和大叔的故事无关,他不是对你有意思。你们只是朋友。像忘年交。因为他能开解你的迷惑,点醒你辗转思虑求而不得的固执,在你犹豫不决时推你一把,教会你一些你夜不能寐不得其法的小手段。可是,如果。如果你的生活中找不到这样一位大朋友。那就来读《阿莱夫》吧。他是这样一位睿智的大叔,迷惘中会坚定信念。迷失时能找到方向。

心灵鸡汤都算不上

第一次看保罗·柯艾略是他的成名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当时的确被这本书震撼到了。后来把柯艾略市面上的所有书都买了回来,可后面买的那几本读完以后只觉得失望,特别是《孤独的赢家》。如果我看的第一本柯艾略不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看的是其它任何一本,我都绝对不会再碰柯艾略的小说。但我相信他总能找回巅峰时候的自己,所以他的新书《阿莱夫》一上市我就买了回来。看完以后的结论是,柯艾略再也找不回曾经那个有灵性的自己了。对于写心灵成长类小说的作者来说,成功就是致命伤。在逆境中,人的内心力量才能达到巅峰。产生一股巨大的由内而外的力量来改变自己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不管在《阿莱夫》里他如何拼命的装深沉装内涵,鞭策自己去思考去改变,但,灵性这种东西真心是装不出来的,环境造就一切。因为成功,生活环境大幅改善、众星捧月的畅销作家,全世界签售…都这样了,哪还有时间仔细思考,哪还有精神去听内心微弱的声音,哪可能不浮躁,毕竟是人不是佛陀。所以柯艾略应该利用自己畅销作家的名气,改行写爱情小说去吧,现在的他连心灵鸡汤都写不对点。


 阿莱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