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传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7539110
作者:钱理群
页数:47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周作人八十前后作小品随笔里,那诙谐幽默之中正是浸透着对于人间万事万物,对于生命的老年人的温和的爱,流泻着秋天太阳的柔美的光辉…… 正是周作人在为人类作最后的奉献时,人们重又注意到这位对中国新文化的发展作过重要贡献,而又走过曲折道路的作家。当周作人从香港友人的来信得知海外对他的种种评价时,他是感动的,他在回信中说:“知海外报刊时常提及鄙人,不论是称赞或骂,都很可感,因为这比默杀好得多”,并且表示“港地有涉及鄙人的文章,如刊在中立报纸上而其倘有理解……则愿意一读”。于是,在与朋友通信中,也不免谈到了自己的历史。曾经有人回忆,在从狱中出来以后,周作人即回避谈论自己的以往,即使有时谈到也表现得“若无其事,甚至有点麻木不仁的”,据说,“有一次,他谈到了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了李大钊同志,谈到他如何掩护大钊同志的子女,保存大钊同志遗文的事,他也并不激动,好像叙述和自己并无多大关系的往事。有一次,他偶尔谈到自己‘落水’事,也是轻轻地说了一句:‘糟了’,并无惋惜,也并无自责,好像谈的是别人的事情一样。”现在,周作人既写了《知堂回想录》,自然对“兄弟失和”、“出任伪职”这类敏感问题也不再沉默;但涉及时,也只是说:“关于督办事,既非胁迫,亦非自动(后来确有费气力去自己运动的人),当然是由日方发动,经过考虑就答应了。”他始终以平静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历史,并无惋惜,也并无自责,与中国历史上的投敌变节者,晚年忏悔不迭的态度截然不同。在私人通信中,有时谈到历史与当代人物,偶尔也有几句评论。在这方面,周作人是相当固执己见的。例如,他始终坚持对鲁迅的某些批评意见即是如此。而他对郭沫若等“名人”表示“不大能够佩服”,也是出自他的自由主义与个性主义的立场。这都可以说是本性难移,至死不改。但他也有宽容的地方,如在谈到当年的论敌陈西滢时,他表示“陈西滢亦是颇有才气的人,惟以乡谊之故,乃以‘正人君子’自命,参加‘女师大’一役,妄费许多才气,亦深可惜矣”。也许对胡适的态度最能说明周作人的待人原则;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道:“(胡适)自然也有他的该被骂的地方,惟如为了投机而骂之,那就可鄙了。我与适之本是泛泛之交(寻常朋友),当初不曾热烈地捧他,随后也不曾随队地骂他,别人看来,或者以为是,或以为非,都可请便,在我不过觉得交道应当如此罢了。”那么,周作人是至老对人对事也是坚持自我独立判断的。在知识分子纷纷异化,失去了自我的60年代,经过了种种曲折之后,周作人把“自我”仍然保留得如此完整。 1966年3月,周作人因有感于邢台地震,又继之狂风不止,人们惊惧不已,用辘轳体作谐诗一首:“春风狂似虎,似虎不吃人;吃人亦无法,无法管风神”———这几乎已是不祥的谶语。接着,他又开始玩骨牌过五关之戏,不则僵卧在床———周作人的精神防线,彻底地垮了。 4月19日,周作人翻译《平家物语》第六卷脱稿———周作人的“工作”最后地结束了。 5月17日,夜发现尿中有血,至6月25日医院确诊为前列腺肿瘤。 7月2日,他开始阅读《鲁迅全集》中的杂文——是因为无书可读,还是出于对鲁迅的怀念?据周建人回忆,鲁迅病危之时,也是在读周作人著作的。 7月9日,他的日记里突然出现“闻蝉鸣”三个字——他仍然挣扎着,紧紧抓住大自然的生机,顽强追求着生命的趣味与欢乐。

前言

再版前言本书“写毕于1989年3月7日(农历己巳年正月三十日)晨,正值作者五十寿辰”。现在,一晃二十三年,我也由盛年进入老年。回顾书出版后的遭遇,更是感慨万端。先是遭到围攻,横加“为汉奸辩护”的罪名;后来,在九十年代的商业大潮以及自由主义大行其时的时代思潮里,周作人突然大红大紫,我对周作人的某些批判性审视,又变得不合时宜。我也不愿意凑热闹,遂多年不在公开场合谈周作人,唯私下把玩其作,随手写下心得,最后积成《读周作人》一书。加上与《周作人传》同时写的《周作人论》,算是有了一个我的“周作人研究三部曲”。《周作人论》与《读周作人》近年已由中华书局和新华出版社先后再版(改题为《周作人二十一讲》和《钱理群读周作人》),现在蒙华文出版社李红强先生的厚爱,又将《周作人传》再版,自是倍感欣慰。我也借此重读旧作,却有恍若隔世之感:八十年代思想解放和相对自由的气氛之下,那样的从容、淡定的心态和笔调,潜入历史、人性深处的沉思的写作与生命状态,如今几乎已很难重现了。我为之惆怅不已,并深感历史的无情。但在苦涩中仍有一点自慰:当年所写下的感受与思考,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淘洗,大体还站得住,只少数地方略有补充与修改,另引文及出处、错字等改动了百余处。此书再版,自然要面对新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读者,他们对本书,以及所描述的传主及其时代和历史,将会有怎样的反应和评价,也是我颇为好奇的。钱理群 2012年9月22日

名人推荐

钱理群先生是以诗人的方式,把周作人这个特殊的中国现代作家,放在二十世纪这个大背景下来展现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看着周作人走完了他的人生。这部传记的重要之处在于,周作人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在传记中大部分得到了好的体现。尤其是童年时期的写作最是别致,作者有意略写或一笔带过那些与鲁迅相同的、广为人知的史实,而巧妙地大量插入《儿童杂事诗》的分析,既体现了研究特色,又增加了周作人这一特定的人物那说不尽的童年的气氛。这是作者的聪明之处,读来确实令人感到与众不同。——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张铁荣他(周作人)有一种超然不群的气度——是冷酷呢,还是有礼貌的轻视?——把人放在适当的距离之外,津津然以旁观者态度去看他们。他在应对仪节上的那份谦和,正是拦阻人跟他过分亲热的一道屏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温源宁在我熟识的一些前辈里,读书的数量之多,内容之杂,他(周作人)恐怕要排在第一位。杂,是想了解“人”。他读书的诀窍有三:勤,实是谦词,不妨说是“上瘾”;快,由勤而来,看多了,懂得分辨吸收,必然快;善记,说到某书某处,仿佛刚刚读过。——张中行我以为,周作人与鲁迅乃是一个人的两面。……两人的晚年相差如此之远,就在于周作人是寻味人间,而鲁迅则是生活于人间,有着更大的人生爱。——胡兰成

内容概要

钱理群,1939年3月生于重庆,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1948:天地玄黄》等。退休后,开始转向现代民间思想史的研究,写有《拒绝遗忘:“1957年学”研究笔记》等专著。同时关心中小学教育、地方文化研究与青年志愿者运动,写有《语文教育门外谈》等专著和《追寻生存之根——我的退思录》等思想随笔,主编有《新语文读本》等读物。2007年又出版了《我的精神自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说不尽的童年——在绍兴(1885.1-1901.8)
一、最初的记忆
二、台门之内
三、十字街头(上)
四、十字街头(下)
五、家庭变故中的记忆
六、变革时代的最初选择
第二章 发现新大陆——在南京(1901.8-1906.6)
一、“不过如此”
二、一把“火”烧起来
三、徘徊中的追求
第三章 第二故乡——在日本(1906.6-1911.秋)
一、第一瞥的印象
二、买书、读书与译书
三、初试锋芒
四、师友之间
五、婚后
六、赤羽桥边
第四章 “卧治”时期——在绍兴(1911.秋-1917.4)
一、大风暴里的孤独者
二、寂寞中的默默耕耘
三、《异域文谈》及其他
四、“起怀旧之思”
第五章 大时代的弄潮儿——在北京(一)(1917.4-1920.12)
一、从绍兴到北京
二、亲历复辟事件
三、卯字号的名人
四、“开新纪元”的工作
五、《贞操论》及其他
六、新的信仰
七、“小河”的忧虑
八、“六三”事件
九、“新村”运动
十、儿童的发现与歌谣的征集
第六章 历史的进退之间——在北京(二)(1921.1-1928.10)
一、病中的彷徨
二、“自己的园地”
三、“主张信教自由宣言”的风波
四、新与旧之争
五、“胜业”——人的研究
六、爱罗先珂
七、情感的波澜
八、兄弟失和
九、“教训之无用”
十、“又回到民族主义”
十一、《语丝》的工作
十二、若子的病
十三、卷入时代旋涡中
十四、《国语文学谈》里的反思
十五、“两个鬼”
十六、“谢本师”与“何必”
十七、在血的屠戮中
第七章 苦雨斋里的老人——在北平(三)(1927.11-1937.7)
一、凡人的悲哀
二、若子之死
三、《骆驼草》
四、《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五、五十自寿诗
六、东京之行
七、风雨故人来
八、“杂糅中见调和”
九、“蔼理斯的时代”及其他
十、“日本店”的开张与关门
第八章 走向深渊——在北平(1937.7.-1945.12.)
一、又一个“苏武”?
二、终于“下水”
三、“中国的思想问题”
四、江南之行
五、“反动老作家”
六、“道义事功化”
七、无生老母的信息
第九章 老虎桥边——在北平、南京(1945.12.6-1949.1.26)
一、入狱与审判
二、《老虎桥杂诗及其他》
第十章 人生最后一程——在上海、北京(1949.1.27-1967.5.6)
一、横滨桥边
二、《亦报》随笔
三、“腰斩”以后
四、“出土文物”
五、“寿则多辱”
六、“忘却斜阳”
七、最后岁月
参考书(篇)目

编辑推荐

《周作人传》写毕于1989年3月7日(农历己巳年正月三十日)晨,正值作者五十寿辰。回顾书出版后的遭遇,更是感慨万端。先是遭到围攻,横加“为汉奸辩护”的罪名;后来,在九十年代的商业大潮以及自由主义大行其时的时代思潮里,周作人突然大红大紫,我对周作人的某些批判性审视,又变得不合时宜。钱理群说:重读《周作人传》,却有恍若隔世之感……在苦涩中仍有一点自慰:当年所写下的感受与思考,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淘洗,大体还站得住,只少数地方略有补充与修改……此书再版,自然要面对新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读者,他们对《周作人传》,以及所描述的传主及其时代和历史,将会有怎样的反应和评价,也是我颇为好奇的。

作者简介

《周作人传》内容简介: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之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堕落为汉奸文人,但他对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也做出过贡献。在《周作人传》中我们能看到三个周作人:一是“伪官吏”的“周督办”,一是“寻梦者”的苦住庵庵主,一是周作人自己塑造的“为国为民”的“殉道者”。作者处处持谨慎态度,客观地记录传主的人生,真实反映那段历史。


 周作人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读此之前,似乎全无想过他的中老年 #寿则多辱
  •     文字过于平实,所遗憾仅此而已。 昔日鲁迅在时最能知意,今不知尚有何人耳。——《往昔·修禊》 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据说成了没有影子的人,把灵魂献给上帝的,反正也相差无几。——《苦茶随笔》 太阳底下本无圣书。——周作人说《论语》 闲适原来是忧郁的东西。
  •     我读的是老版,钱老说:“回顾书出版后的遭遇,更是感慨万端。先是遭到围攻,横加“为汉奸辩护”的罪名;后来,在九十年代的商业大潮以及自由主义大行其时的时代思潮里,周作人突然大红大紫,我对周作人的某些批判性审视,又变得不合时宜。”钱老有同情之理解,大体是把握到了知堂个体-自由主义的风貌。虽然有些意识形态的痕迹,但仍然是目前最好的周作人传(比止庵便秘写法好),所以买本新版,纪念一下。
  •     1980年代的传记,以生命投入传主生涯,力求见人见群见社会,笔底浓情滚滚,字里体察人情,热情中自有一股理性清明。与止庵版对比,同样卓越,而时代风气已然不同。
  •     李大钊;敌伪时期
  •     累了一个多星期终于读完,惟一声叹息。世间人物多活不易,旁人切不可跳脚品评,愿先生长安。过往一切交由天晓与自知,实无需对他人负有责任,况有等身著作润泽后辈,是先生留于人世最大情谊。
  •     终于看完了,无法绕过的一个人。今晚正好是雨夜。想来通敌叛国是真,晚景中再想起五四的日子,有鲁迅的日子,心里该是怎样的苦啊?可是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只有沉默,沉默然后呼吸,隐匿着活。有热又求安的性格在浪潮里也不多见,真正走进他的一生的时候,看到赤裸的真实只觉得——不过是活生生的人,他走在历史和命运里,一步一步都在开拓着新的方向。这也让人不得不相信命数,性自命出,这人生的轨迹看不见,其实早就这般那般了。对于民国的风气,更加羡仰,在那样斗志昂扬的协奏曲里,是真的有神力推人投身知识与理想的吧?
  •     钱老先生写的传,很用心。
  •     文笔一般,最讨厌“小作人”这样的论调,什么玩意儿
  •     矛盾,脆弱,纠结,寂寞
  •     比其他两版的客观详尽很多。
  •     我读过的传记中写得最具可读性的一种。钱老师不愧一个优秀的学者。本书评论客观公正,观点新颖,至今仍有很大的阅读价值。
  •     写的固然很好,可惜就是读不下去
  •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若习惯了又怕苦又怕酸,身当洪流,大约总免不了言启明而行昏聩。不过晚年境况,不悔罪不辩解,仍胜在姿态空疏好看。
  •     我很努力,我识时务,我要糊口养家,我更爱写作和翻译。我的一生,请忘记我,我只想做一个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
  •     钱老写得真好,粗略读一遍大致了解了周作人的思想发展脉络,多喜欢五四时期的他啊。对于后来的遭遇和选择只能给一声叹息了。有机会的话想对比一下止庵先生写的传记来读。
  •     老钱再版序所谓的自由理性平和的态度,既非昨日之是,也非今日之是。知堂在“象牙之塔”与“十字街头”间的彷徨,也远比自由主义的标签来得有意义。非主流写非主流,才是有趣之处。
  •     对周作人无甚好感,但此传颇可一读。行文至周作人附逆出任伪职一段,笔力一改温顺平和,转而极为雄健;写到周氏关押在老虎桥高墙之内,诡异地提到作者当时正在附近的小学就读,对监狱内的生活多有遐想,甚是奇特,可堪一记。
  •     不知道是他的思想确实反映了很多时下人的倾向,还是是我个人产生的共鸣,他很多态度,理念,喜好都是我感兴趣并思考过的,想隔空来个拥抱。
  •     一个聪明又自保的人,周作人。所以才能够活这么久,但是倒在了文革第初端。随后又看了《雨中的书》,对周的文字不是太懂,有点不知所云,可能不明白前因后果。
  •     钱老师非常严谨理性 对于传主绝不做猜测推想过多评论 就像周作人自己在所有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前后都不断絮叨自己所知有限不作附会一样风格
  •     主要是文笔太差。
  •     感慨万千于历史对个人命运如此无情的捉弄。尽管也嗤鼻于知堂四五十年代的媚俗气,但仍敬重这个一生称得上平静的智者的人。四百多页文字,重塑造了一个复杂立体、难于下单面评论的周作人形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