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隐球菌病学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117168212
页数:28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对隐球菌的荚膜成分知之甚少。直到1947年,Mager和Aschner首次报道了多糖和荚膜的相关性。在隐球菌培养过滤液中存在高浓度的多糖物质,最初被认为是细胞外多糖,并由此推断出隐球菌表面有荚膜多糖的结构。1949年Hehre等报道从工业戊醇处理过的新生隐球菌培养液中可见被碘染成蓝色的颗粒,并证实它由直链淀粉组成,可被a—淀粉酶和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这些颗粒含91%的葡萄糖。以后几年,人们又对新生/格特隐球菌进行了多糖组成的系列研究:先是Drouhetl,Evans和Mehlr用纸过滤色谱分析法证实木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存在于隐球菌A、B及c血清型多糖水解产物中,以后Bhattacharjee又报道这些单糖也存在于隐球菌D血清型中。Re—berstlll等对新生隐球菌(A型)的多糖型特异性研究后发现它包括两个片段,其中之一富含半乳糖。他们用溴棕三甲铵沉积法分馏隐球菌多糖成两部分,证明两者均含葡萄糖醛酸,它们与抗肺炎球菌血清有交叉反应。Miyazaki进行了新生隐球菌多糖的结构研究,提出它们是以甘露糖为骨架,包含甘露糖、木糖和葡萄糖醛酸残基的多糖结构。该模型与现今公认的结构有很大区别,例如在(1—2)—甘露糖骨架上存在(1—4)—甘露糖支链。在功能研究方面,Drouhet和ISegretain在法国进行了隐球菌多糖的早期化学研究,发现多聚糖具有抑制白细胞移动及免疫反应的生物学活性。根据早期对隐球菌多聚糖结构研究,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之前一直认为多糖荚膜是由木糖和葡萄糖醛酸残基构成甘露糖骨架,另外还含有甘露糖及半乳糖。荚膜多糖由几个片段组成,具有生物活性及抗原决定簇位点,可将菌株通过血清型分型。以后又修正了该结论认为隐球菌多糖结构是以甘露聚糖为骨架,仅含木糖和葡萄糖醛酸。 在过去的40多年里,通过应用血清学技术、糖成分分析和磁共振技术,对隐球菌荚膜多糖的了解大大加深。多糖纯化技术的不断改进导致了新的多糖成分的发现。根据对多糖物质最初片段的分析,隐球菌细胞外多糖组份传统上一直认为有三种: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GXM)、半乳糖木糖甘露聚糖(GalXM)和甘露糖蛋白(MP)。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甘露糖蛋白并不仅仅是一种,已确认新的甘露糖蛋白有29种之多。GXM是荚膜多糖的主要成分,菌株间GXM的不同导致抗原性的差异,并依此将隐球菌分成5种血清型——A、B、c、D及AD型。GalXM与隐球菌代谢中阴离子的交换有关;而MP与隐球菌的免疫调控相关。 荚膜多糖是隐球菌细胞呈高负电荷的重要原因。隐球菌无荚膜突变株的细胞(电位是—3.08mv,而荚膜菌株的电位在18~27my之间。用纯的多糖孵化后的无荚膜菌株可恢复其更高的负电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历史 第一节 隐球菌与隐球菌病病例报告 第二节 分类学研究发展史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史 第四节 实验室检验与检查发展史 第五节 基础研究发展史 第六节 治疗发展史 第七节 其他事件 第二章 隐球菌病原学 第一节 隐球菌的研究历史 第二节 隐球菌命名及分类系统 第三节 隐球菌形态学特征 第三章 隐球菌生态学 第一节 环境中分离隐球菌的方法 第二节 隐球菌分离株的鉴定方法 第三节 新生/格特隐球菌的地域分布和流行病学 第四节 新生/格特隐球菌的环境源 第四章 隐球菌病的病因学 第一节 真菌毒性因子的定义 第二节 毒性因子 第三节 隐球菌感染嗜中枢性的相关病因学 第四节 隐球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第五章 隐球菌生物化学 第一节 多糖荚膜 第二节 黑色素 第三节 隐球菌细胞壁 第四节 隐球菌细胞内外代谢物质及酶系统 第五节 隐球菌生物合成 第六节 隐球菌的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第六章 隐球菌免疫学 第一节 体液免疫 第二节 细胞免疫 第三节 细胞因子 第七章 隐球菌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隐球菌核酸研究 第二节 基因克隆 第三节 分子流行病学 第四节 分子诊断 第五节 分子种系发生学 第六节 分子遗传学 第八章 隐球菌感染动物模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隐球菌动物自然感染 第三节 隐球菌病的主要动物模型 第九章 隐球菌病流行病学 第一节 隐球菌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第二节 隐球菌病流行病学变迁 第三节 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隐球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第四节 新近发生的北美格特隐球菌暴发流行事件及其启示 第十章 皮肤隐球菌病 第十一章 肺隐球菌病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第十三章 隐球菌败血症 第十四章 艾滋病与隐球菌感染 第十五章 隐球菌病的诊断和实验室技术 第十六章 隐球菌病的治疗 第十七章 隐球菌病的预防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编辑推荐

《临床隐球菌病学》以求理论、实践相结合,特别在病原、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供各学科临床医师、研究人员、检验人员等参考。

作者简介

《临床隐球菌病学》主要是由隐球酵母属中的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和格特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人兽共患的重要真菌病。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亦可从鸽、牛、马、狗、猫、猪、小羚羊、貂类、考拉等动物及其排泄物中分离出此菌。隐球菌可侵袭人类的肺、脑、心、肝、脾、肾、皮肤、骨骼、血液等各种器官,预后严重,如不及时治疗,86%在一年内死亡,92%在两年内死亡,即使现代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仍有20%—30%左右。先前的研究以为隐球菌病是散发的少见病,但自1999年加拿大温哥华岛发生该病广泛流行以来,人们已认识到,隐球菌病可发生暴发性流行,并已引起全球各学科领域的密切关注。


 临床隐球菌病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